暴雨如注,砸在御前司的琉璃瓦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宫灯在风中摇曳,映得廊下水洼一片昏黄晃动。
苏识合上最后一本奏折,指尖在封皮上轻轻一抚,确认无误后才将其归入紫檀木匣。
值夜已近三更,整座宫殿沉入死寂,唯有雨声如万马奔腾,撕扯着夜的安宁。
她刚要起身吹灭烛火,忽听得外殿传来一阵激烈争执。
“九殿下,陛下已歇,非召不得入!您这是要坏了祖制!”是冯保那尖细却沉稳的声音,带着惯有的威压与忌惮。
“北境急报,三百里加急。”回应者声音低沉清冷,不疾不徐,却字字如铁钉入木,“延误军机,谁担得起?”
苏识指尖一顿。
她悄然起身,掀开一道帘缝。
廊下,一名玄袍男子静立雨中。
肩披墨黑大氅,雨水顺着剑鞘滴落,在青石上砸出细碎水花。
他未戴斗笠,发梢湿透,贴于额角,却依旧挺拔如松。
灯火映照下,那双眼睛幽深如寒潭,不见波澜,却令人不敢直视。
是九皇子萧玦。
苏识心头一震。
她曾在宫人口中听过他的名字——生母为罪臣之女,早逝冷宫;自幼不受宠,常年戍守边关,回京不过月余。
传闻他性情乖戾,不通人情,连宗室宴席都避而不见。
可此刻,他站在暴雨中,一手按剑,一手紧握一封朱漆封缄的军报,气势竟压得冯保步步后退。
“你……”冯保还想阻拦,却被萧玦冷冷一瞥,话音戛然而止。
那一眼,不怒而威,似刀锋掠过喉间。
下一瞬,殿门开启,内侍慌忙引他入内。
苏识迅速退后,坐回案前,心跳却未平息。
她盯着那道帘幕,仿佛能穿透层层宫帷,看见殿内风云变幻。
一个被边缘化的皇子,为何能持军报直闯御前?
按制,边关急讯应由驿使递交兵部,再由阁臣呈览,岂容亲王擅自面圣?
除非……这不是常规军报。
除非,他早已无路可走。
半个时辰后,殿门再开。
萧玦缓步而出,玄袍未换,神色冷峻如初。
雨水早已浸透衣角,他却浑然不觉。
冯保迎上前,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怒意:“殿下此举,僭越之罪难逃!陛下纵不追究,朝中大臣岂能缄口?”
“军情如火。”萧玦只吐出四字,便抬步欲走。
“可您母亲的身份……”冯保咬牙,话未尽意已明——你本就根基不稳,何苦再授人以柄?
萧玦脚步微顿,侧首看他,嘴角竟勾起一丝极淡的冷笑:“所以,连替大靖守边的人都不该说话?”
语毕,转身离去,身影没入雨幕,如同一柄收回鞘中的利剑,无声,却留寒意满庭。
翌日清晨,宫中流言四起。
“九皇子昨夜擅闯御前,惹怒圣颜!”
“听说被当面申斥,恐要贬回边关。”
“他母族可是谋逆罪臣,能活到现在已是天恩浩荡,竟还敢争权夺势?”
沈砚在值房低声叹息,笔尖微颤:“他能活到今日已是奇迹,怎敢争宠?这一闯,怕是把自己最后一点体面都赔进去了。”
苏识垂眸不语,指尖轻轻摩挲着袖中那枚刻有“九”字的铜牌。
不对。
她昨夜看得真切——那封军报的封泥完好无损,火漆未裂,印鉴清晰。
若真由边关千里加急送达,绝不可能经由皇子之手。
更何况,驿道制度森严,亲王无诏不得擅接军务,否则便是谋逆重罪。
唯一的解释是:这份军报,本就不该出现在兵部。
而萧玦,是唯一能绕过权臣耳目、直通天庭的人。
他不是僭越,是在绝境中撕开一道缝隙。
三日后,苏识奉命清理旧档。
尚宫局库房阴冷潮湿,尘灰弥漫。
她翻检着一摞摞被标记为“焚讫”的废弃奏折,忽然,指尖触到一份残卷——纸页焦黄,边缘烧灼,却未完全毁去。
她轻轻展开。
【北境都指挥使密奏:粮饷三月未达,士卒饥寒交迫,经查,疑涉三皇子党羽截留转运……】
批红赫然在目:查无实据,焚。
可就在角落,一行小字跃入眼帘——墨色略深,笔迹清峻有力,与正文迥异:
“臣玦,请留底档。”
苏识瞳孔骤缩。
这是萧玦的笔迹!
三年前……他便已察觉北境贪腐与三皇子勾结?
可皇帝亲批“焚”,意味着此事不得留存,不得追查。
而他竟敢违旨留档?!
她猛然醒悟——这不是反抗,是布局。
他在等一个时机,等一份证据,等一个能看见真相的人。
而这份本该化为灰烬的残卷,因她调任尚宫局,意外逃过火刑,落在了她手中。
她指尖微颤,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兴奋。
信息,是她唯一的武器。而现在,她握住了第一把钥匙。
她不动声色将残卷复原,放回原处,仿佛从未翻动。
夜幕降临,雨歇风止。
她提灯走出库房,长廊寂静,唯有脚步回响。
忽地,一道人影从柱后转出,拦住去路。
是沈砚。
他脸色苍白,眼神复杂,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被夜风吞没:
“你……看了不该看的东西。”苏识不动声色地将残卷复原,轻轻塞回那摞焦边旧档的夹层中,动作如常地合上木箱,锁扣“咔哒”一声轻响,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她提灯走出库房时,夜风微凉,檐角铜铃在月色下静默无声,整座尚宫局沉在一片幽深的寂静里。
她走得不快,却每一步都踩在心跳的节拍上。
那行“臣玦,请留底档”的小字,像一把钥匙,撬开了她脑中无数动漫角色行为模式的数据库。
萧玦——不是热血莽夫,也不是孤胆悲情英雄,他是《命运》里被时代背叛的阿尔托莉雅,是《钢之炼金术师》中背负罪孽却仍执剑前行的斯卡,是《东京喰种》里隐忍蛰伏、只待一击必杀的金木研。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强大,却被世界放逐;沉默,却从未放弃反击。
她正思索间,忽觉前方光影一滞。
一道人影从廊柱阴影中缓缓走出,拦在她面前。是沈砚。
他脸色苍白如纸,眼底泛着血丝,嘴唇微微颤抖,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被夜风揉碎:“你……看了不该看的东西。”
苏识心头一紧,指尖悄然扣住灯笼把手,面上却波澜不惊:“沈大人说什么?我不过奉命清理旧档,焚毁残卷,例行公事罢了。”
“别装了。”沈砚猛地逼近一步,声音里竟带了丝哽咽,“那份密奏……本不该存在。三年前,它就被烧了。可你翻出来的,是我兄长亲手誊录的副本——他用命抄下来的!”
苏识瞳孔微缩。
沈砚咬牙,声音沙哑:“九殿下那年巡视北境,查到粮饷被截,欲上奏,却被兵部尚书压下。我兄长是都指挥使帐下文书,冒死抄录副本送往京城,托人递交给萧玦。殿下……保下了他一命。可三个月后,我兄长‘暴病而亡’,尸身未验,棺木当夜就被抬出城外火化。”
他死死盯着苏识,眼神像刀子:“你若想动,就得知道——有些人,连呼吸都得算准时机。稍有差池,便是灰飞烟灭。”
苏识静静看着他,终于明白为何这个平日谨小慎微的小吏,会在这夜冒死现身警告。
这不是告密,是托付,是用家族血泪换来的信任。
她没说话,只轻轻点了点头。
沈砚深深看了她一眼,转身隐入黑暗,如同从未出现。
值房内,烛火摇曳。
苏识独坐案前,指尖轻点桌面,脑海中飞速推演萧玦的每一步:三年前违旨留档,是埋子;昨夜持“军报”闯宫,是逼局;他明知会遭非议,仍执意而行——不是冲动,是信号。
他在向某个看不见的敌人宣战,也在向一个可能的盟友,递出试探的刀。
她忽然笑了。
前世打游戏,最难攻略的隐藏boss,往往藏在最冷门的支线里。
而最强的队友,也从不在聚光灯下。
“最强盟友,往往藏在最冷的角落。”她低声呢喃,提笔在一页废弃的誊抄纸上写下一行字:
“北境缺粮,非天灾,人为。”
墨迹未干,她轻轻将纸揉成一团,投入墙角的废纸篓——那里每日由内务司统一收走,连同其他无用文书一同焚毁。
她不信神佛,不信天命,只信信息的流动自有其轨迹。
一张纸,哪怕烧成灰,也会随风飘向该去的地方。
而她要做的,不是藏火,而是点火。
让这团火,烧到该烧的人脚下。
烛光映着她的侧脸,冷静如冰,眼底却燃着暗焰。
窗外,月隐云后,风又起。
远处宫墙之上,一道黑影掠过,似鹰,似剑,无声无息。
而御前司的焚纸簿上,明日清点时,将少一页无关紧要的废纸。
可有人,会因此夜不能寐。
宫灯在风中摇曳,映得廊下水洼一片昏黄晃动。
苏识合上最后一本奏折,指尖在封皮上轻轻一抚,确认无误后才将其归入紫檀木匣。
值夜已近三更,整座宫殿沉入死寂,唯有雨声如万马奔腾,撕扯着夜的安宁。
她刚要起身吹灭烛火,忽听得外殿传来一阵激烈争执。
“九殿下,陛下已歇,非召不得入!您这是要坏了祖制!”是冯保那尖细却沉稳的声音,带着惯有的威压与忌惮。
“北境急报,三百里加急。”回应者声音低沉清冷,不疾不徐,却字字如铁钉入木,“延误军机,谁担得起?”
苏识指尖一顿。
她悄然起身,掀开一道帘缝。
廊下,一名玄袍男子静立雨中。
肩披墨黑大氅,雨水顺着剑鞘滴落,在青石上砸出细碎水花。
他未戴斗笠,发梢湿透,贴于额角,却依旧挺拔如松。
灯火映照下,那双眼睛幽深如寒潭,不见波澜,却令人不敢直视。
是九皇子萧玦。
苏识心头一震。
她曾在宫人口中听过他的名字——生母为罪臣之女,早逝冷宫;自幼不受宠,常年戍守边关,回京不过月余。
传闻他性情乖戾,不通人情,连宗室宴席都避而不见。
可此刻,他站在暴雨中,一手按剑,一手紧握一封朱漆封缄的军报,气势竟压得冯保步步后退。
“你……”冯保还想阻拦,却被萧玦冷冷一瞥,话音戛然而止。
那一眼,不怒而威,似刀锋掠过喉间。
下一瞬,殿门开启,内侍慌忙引他入内。
苏识迅速退后,坐回案前,心跳却未平息。
她盯着那道帘幕,仿佛能穿透层层宫帷,看见殿内风云变幻。
一个被边缘化的皇子,为何能持军报直闯御前?
按制,边关急讯应由驿使递交兵部,再由阁臣呈览,岂容亲王擅自面圣?
除非……这不是常规军报。
除非,他早已无路可走。
半个时辰后,殿门再开。
萧玦缓步而出,玄袍未换,神色冷峻如初。
雨水早已浸透衣角,他却浑然不觉。
冯保迎上前,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怒意:“殿下此举,僭越之罪难逃!陛下纵不追究,朝中大臣岂能缄口?”
“军情如火。”萧玦只吐出四字,便抬步欲走。
“可您母亲的身份……”冯保咬牙,话未尽意已明——你本就根基不稳,何苦再授人以柄?
萧玦脚步微顿,侧首看他,嘴角竟勾起一丝极淡的冷笑:“所以,连替大靖守边的人都不该说话?”
语毕,转身离去,身影没入雨幕,如同一柄收回鞘中的利剑,无声,却留寒意满庭。
翌日清晨,宫中流言四起。
“九皇子昨夜擅闯御前,惹怒圣颜!”
“听说被当面申斥,恐要贬回边关。”
“他母族可是谋逆罪臣,能活到现在已是天恩浩荡,竟还敢争权夺势?”
沈砚在值房低声叹息,笔尖微颤:“他能活到今日已是奇迹,怎敢争宠?这一闯,怕是把自己最后一点体面都赔进去了。”
苏识垂眸不语,指尖轻轻摩挲着袖中那枚刻有“九”字的铜牌。
不对。
她昨夜看得真切——那封军报的封泥完好无损,火漆未裂,印鉴清晰。
若真由边关千里加急送达,绝不可能经由皇子之手。
更何况,驿道制度森严,亲王无诏不得擅接军务,否则便是谋逆重罪。
唯一的解释是:这份军报,本就不该出现在兵部。
而萧玦,是唯一能绕过权臣耳目、直通天庭的人。
他不是僭越,是在绝境中撕开一道缝隙。
三日后,苏识奉命清理旧档。
尚宫局库房阴冷潮湿,尘灰弥漫。
她翻检着一摞摞被标记为“焚讫”的废弃奏折,忽然,指尖触到一份残卷——纸页焦黄,边缘烧灼,却未完全毁去。
她轻轻展开。
【北境都指挥使密奏:粮饷三月未达,士卒饥寒交迫,经查,疑涉三皇子党羽截留转运……】
批红赫然在目:查无实据,焚。
可就在角落,一行小字跃入眼帘——墨色略深,笔迹清峻有力,与正文迥异:
“臣玦,请留底档。”
苏识瞳孔骤缩。
这是萧玦的笔迹!
三年前……他便已察觉北境贪腐与三皇子勾结?
可皇帝亲批“焚”,意味着此事不得留存,不得追查。
而他竟敢违旨留档?!
她猛然醒悟——这不是反抗,是布局。
他在等一个时机,等一份证据,等一个能看见真相的人。
而这份本该化为灰烬的残卷,因她调任尚宫局,意外逃过火刑,落在了她手中。
她指尖微颤,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兴奋。
信息,是她唯一的武器。而现在,她握住了第一把钥匙。
她不动声色将残卷复原,放回原处,仿佛从未翻动。
夜幕降临,雨歇风止。
她提灯走出库房,长廊寂静,唯有脚步回响。
忽地,一道人影从柱后转出,拦住去路。
是沈砚。
他脸色苍白,眼神复杂,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被夜风吞没:
“你……看了不该看的东西。”苏识不动声色地将残卷复原,轻轻塞回那摞焦边旧档的夹层中,动作如常地合上木箱,锁扣“咔哒”一声轻响,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她提灯走出库房时,夜风微凉,檐角铜铃在月色下静默无声,整座尚宫局沉在一片幽深的寂静里。
她走得不快,却每一步都踩在心跳的节拍上。
那行“臣玦,请留底档”的小字,像一把钥匙,撬开了她脑中无数动漫角色行为模式的数据库。
萧玦——不是热血莽夫,也不是孤胆悲情英雄,他是《命运》里被时代背叛的阿尔托莉雅,是《钢之炼金术师》中背负罪孽却仍执剑前行的斯卡,是《东京喰种》里隐忍蛰伏、只待一击必杀的金木研。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强大,却被世界放逐;沉默,却从未放弃反击。
她正思索间,忽觉前方光影一滞。
一道人影从廊柱阴影中缓缓走出,拦在她面前。是沈砚。
他脸色苍白如纸,眼底泛着血丝,嘴唇微微颤抖,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被夜风揉碎:“你……看了不该看的东西。”
苏识心头一紧,指尖悄然扣住灯笼把手,面上却波澜不惊:“沈大人说什么?我不过奉命清理旧档,焚毁残卷,例行公事罢了。”
“别装了。”沈砚猛地逼近一步,声音里竟带了丝哽咽,“那份密奏……本不该存在。三年前,它就被烧了。可你翻出来的,是我兄长亲手誊录的副本——他用命抄下来的!”
苏识瞳孔微缩。
沈砚咬牙,声音沙哑:“九殿下那年巡视北境,查到粮饷被截,欲上奏,却被兵部尚书压下。我兄长是都指挥使帐下文书,冒死抄录副本送往京城,托人递交给萧玦。殿下……保下了他一命。可三个月后,我兄长‘暴病而亡’,尸身未验,棺木当夜就被抬出城外火化。”
他死死盯着苏识,眼神像刀子:“你若想动,就得知道——有些人,连呼吸都得算准时机。稍有差池,便是灰飞烟灭。”
苏识静静看着他,终于明白为何这个平日谨小慎微的小吏,会在这夜冒死现身警告。
这不是告密,是托付,是用家族血泪换来的信任。
她没说话,只轻轻点了点头。
沈砚深深看了她一眼,转身隐入黑暗,如同从未出现。
值房内,烛火摇曳。
苏识独坐案前,指尖轻点桌面,脑海中飞速推演萧玦的每一步:三年前违旨留档,是埋子;昨夜持“军报”闯宫,是逼局;他明知会遭非议,仍执意而行——不是冲动,是信号。
他在向某个看不见的敌人宣战,也在向一个可能的盟友,递出试探的刀。
她忽然笑了。
前世打游戏,最难攻略的隐藏boss,往往藏在最冷门的支线里。
而最强的队友,也从不在聚光灯下。
“最强盟友,往往藏在最冷的角落。”她低声呢喃,提笔在一页废弃的誊抄纸上写下一行字:
“北境缺粮,非天灾,人为。”
墨迹未干,她轻轻将纸揉成一团,投入墙角的废纸篓——那里每日由内务司统一收走,连同其他无用文书一同焚毁。
她不信神佛,不信天命,只信信息的流动自有其轨迹。
一张纸,哪怕烧成灰,也会随风飘向该去的地方。
而她要做的,不是藏火,而是点火。
让这团火,烧到该烧的人脚下。
烛光映着她的侧脸,冷静如冰,眼底却燃着暗焰。
窗外,月隐云后,风又起。
远处宫墙之上,一道黑影掠过,似鹰,似剑,无声无息。
而御前司的焚纸簿上,明日清点时,将少一页无关紧要的废纸。
可有人,会因此夜不能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