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穿廊,冷宫的铁门在她身后缓缓合上,发出一声钝响,像是从活人的世界被推入了死地。
苏识低垂着眼,手中紧握那支梅花簪,指尖仍残留着玛瑙的冰凉触感。
她一步步踏上青石阶,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可心跳却如战鼓擂动。
刚才那一眼——皇后谢婉柔盯着她足尖三息不动,那不是审视,是确认,是猎手在丈量猎物踏入陷阱的距离。
她太熟悉这种眼神了。
“心善……像我年轻时的模样?”苏识唇角微动,冷笑凝在喉间。
病娇从不赞美同类,她们只毁灭可能取代自己的人。
所谓赏赐,从来不是恩宠,而是死亡预告。
她低头看向手中的簪子。
暗红玛瑙在月光下泛着诡异光泽,像一颗封存已久的血核。
她不敢细看,只能将它收入袖中,动作轻缓,仿佛怕惊动什么潜伏在暗处的东西。
沿途的梅花瓣还未干枯,踩上去有细微的碎裂声。她忽然顿住脚步。
不对劲。
冷宫多年闭锁,杂草蔓生,连宫女洒扫都避之不及,怎会有专人沿途撒瓣?
更别提这些花瓣色泽鲜润,分明是今晨刚摘——谁会在这种地方费心布置?
只为迎接她一个掌事姑姑?
除非……这不是迎接。
是仪式。
她猛地想起动漫中由乃的“净化仪式”:她总在动手前布置象征纯洁的白花,用美好掩盖血腥。
而梅花,在大靖宫规中,正是皇后谢婉柔的本命花。
一股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
她加快脚步,穿过荒芜回廊,绕向尚宫局偏道。
这条路僻静少人,但她必须避开耳目。
冯保的眼线遍布六宫,此刻九皇子重伤未醒,皇帝震怒未平,任何异动都会引来杀身之祸。
风掠过枯枝,卷起几片残瓣,打在她脸上,像谁的指尖轻抚。
她忽地停下。
袖中那支簪子,压得她手腕发沉。
不是因为它贵重,而是因为它“太像”了——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心理诱导。
皇后为何偏偏选她?
为何非要一块“百蝶穿花绣帕”?
先妃早逝多年,遗物早已封存,若真要供奉,怎不早不晚,偏在九皇子遇刺当日?
她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那块绣帕……会不会根本不存在?
或许,皇后要的,从来就不是什么遗物。
而是她这个人,踏入冷宫的证据。
她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思绪。
现在不是深究的时候。
她必须活着回去,把今日所见所感,变成反击的刀刃。
可那支簪……
她下意识摸了摸袖口,指尖触到香灰的微粒。
方才在殿中,她故意让袖口拂过供桌,留下痕迹——若这簪子有毒,香灰会因朱砂产生微弱变色。
这是她从一本失传毒经中学来的土法,虽不精准,但足以预警。
目前尚无异状。
但她仍不敢松懈。
前方回廊拐角,一洼积水映着残月。她脚步微顿,目光一凝。
要不要看?
看,可能暴露;不看,可能送命。
她缓缓蹲下身,借着水光,将簪子悄然翻转,映入倒影——
月光斜照,水面微漾,簪身反光刹那,她瞳孔骤缩。
那玛瑙背面,似有一道极细的刻痕,若非角度恰好,根本无法察觉。
她屏住呼吸,凝神再看——
一道纤细如发丝的“柔”字,藏于簪颈内侧,笔锋柔婉,却不似宫造匠人手笔,倒像是……私人镌刻。
她心头一震。
这不是宫中御赐之物。
皇后从不用私款赏人。
六宫皆知,她所赐之物,必有内务府编号与火漆印。
而这支簪,无号、无印、无档,偏偏带着一个“柔”字——像某种隐秘的标记,又像一场无声的宣誓。
她缓缓收起簪子,指尖冰凉。
这不是信物。
是烙印。
她被人盯上了。
而这个人,正披着贤后外衣,跪在佛前,用最温柔的声音,递来最致命的礼物。
夜风忽起,吹灭廊角残灯。
她站起身,身影融入黑暗,脚步却比来时稳了许多。
既然对方要玩这场游戏——
那就看看,究竟是谁,先读懂对方的剧本。
夜风割面,苏识贴着宫墙疾行,衣角扫过枯草,沙沙作响。
她没走正道,而是绕进了尚宫局后巷那条连猫都嫌窄的偏廊——此处常年背阴,雨水积洼不散,夜里反照月光如镜。
她蹲下身,指尖轻颤却不迟疑,再度抽出那支梅花簪,借着水影翻转。
月光一晃,水波微漾,那道“柔”字再次浮现。
不是错觉。
她瞳孔微缩,寒意自脊椎炸开。
这字迹太熟了——前世她分析《病娇千鉴》时曾反复拆解:由乃在日记本角落写“雪辉专属”时,笔锋便是这般看似温婉、实则执拗到扭曲的弧度。
私人刻印,情感投射,标记归属——这不是赏赐,是所有权的宣示。
皇后谢婉柔,根本没打算让她选择。
她若不戴,便是“辜负恩典”;她若戴了,便成了“圈定之物”。
而历史上所有被标记的人……最终都死在“不再纯洁”的罪名下。
苏识缓缓合掌,将簪子裹入袖中,掌心已被冷汗浸透。
但她眼神却一点点亮了起来,像暗夜里点燃的火种。
她不怕疯子。
她怕的是看不懂疯子。
而现在,她不仅看懂了,还摸清了规则。
回房后,她吹灭灯,静坐良久,直到更鼓敲过三巡。
窗外万籁俱寂,唯有风穿窗棂,如低语蛊惑。
她轻轻拉开抽屉,取出一册泛黄旧档——《先帝年间宫婢名录》,指尖滑过一行行墨迹,最终停在“林氏,原侍乾清宫西偏殿,七月初三殁”上。
林氏?那个被皇帝多看一眼就消失的宫女?
她正欲细查,门外忽有轻叩。
“姑姑,药送来了。”是李嬷嬷的声音,沙哑怯懦。
苏识立刻换上一副倦容,披衣起身开门。
李嬷嬷佝偻着背,端着一碗黑漆漆的汤药,手微微发抖。
她接过药,顺势一叹:“先妃若在,必不忍见娘娘独守空殿,日日焚香祈福……”
话音未落,李嬷嬷浑身一震,抬头惊望她一眼,又飞快垂下。
“先妃……”老妇人喉头滚动,声音几近耳语,“是被活活气死的……那年有个宫女,只因皇上多看了她一眼,就被……就被关进冷宫,三天后……疯了……”
她说不下去了,脸色惨白如纸,猛地意识到什么,慌忙退后两步:“老奴……老奴胡言乱语!姑姑莫要听……”
门“砰”地关上,脚步声仓皇远去。
苏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她等的就是这句话。
病娇最恨的不是情敌,而是“被注视的替代品”。
而她,一个无权无势的掌事姑姑,今日竟被皇后亲赐“信物”,还特地点名要她入冷宫取遗物——这根本不是信任,是试探。
她在皇后眼中,已成了潜在的“被注视者”。
而谢婉柔的清除机制,从来不是一刀毙命。
是温水煮蛙式的心理操控:先赐你荣耀,再让你依赖这份荣耀,最后在你最虔诚时,以“背叛”之名,将你碾碎。
苏识坐回灯下,提笔在废纸上疾书:
由乃型人格清除机制推演
1 拒绝赠礼者 → 被污名为“忘恩负义”,公开清除;
2 佩戴但疏远者 → 被判定“心已外移”,诱导自毁;
3 亲近但质疑者 → 触发“情感反噬”,亲手诛杀。
她凝视良久,忽然勾唇一笑,取出一方黄绸,将梅花簪层层包裹,轻轻放入佛龛最深处,压在一尊褪色的送子观音像后。
“我不用它,也不扔它。”她低声自语,眸光冷冽如霜,“我要让它,成为你眼中的‘忠仆信物’。”
她要让谢婉柔相信——她已接受标记,心悦诚服。
唯有如此,才能活着,看清这场游戏的全部规则。
窗外忽起狂风,烛火一晃,骤然熄灭。
黑暗中,她静坐如雕塑,唯有眼底那一抹光,冷得能割破夜幕。
三日后,她将再入冷宫。
而这一次,她不会等皇后开口。
苏识低垂着眼,手中紧握那支梅花簪,指尖仍残留着玛瑙的冰凉触感。
她一步步踏上青石阶,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可心跳却如战鼓擂动。
刚才那一眼——皇后谢婉柔盯着她足尖三息不动,那不是审视,是确认,是猎手在丈量猎物踏入陷阱的距离。
她太熟悉这种眼神了。
“心善……像我年轻时的模样?”苏识唇角微动,冷笑凝在喉间。
病娇从不赞美同类,她们只毁灭可能取代自己的人。
所谓赏赐,从来不是恩宠,而是死亡预告。
她低头看向手中的簪子。
暗红玛瑙在月光下泛着诡异光泽,像一颗封存已久的血核。
她不敢细看,只能将它收入袖中,动作轻缓,仿佛怕惊动什么潜伏在暗处的东西。
沿途的梅花瓣还未干枯,踩上去有细微的碎裂声。她忽然顿住脚步。
不对劲。
冷宫多年闭锁,杂草蔓生,连宫女洒扫都避之不及,怎会有专人沿途撒瓣?
更别提这些花瓣色泽鲜润,分明是今晨刚摘——谁会在这种地方费心布置?
只为迎接她一个掌事姑姑?
除非……这不是迎接。
是仪式。
她猛地想起动漫中由乃的“净化仪式”:她总在动手前布置象征纯洁的白花,用美好掩盖血腥。
而梅花,在大靖宫规中,正是皇后谢婉柔的本命花。
一股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
她加快脚步,穿过荒芜回廊,绕向尚宫局偏道。
这条路僻静少人,但她必须避开耳目。
冯保的眼线遍布六宫,此刻九皇子重伤未醒,皇帝震怒未平,任何异动都会引来杀身之祸。
风掠过枯枝,卷起几片残瓣,打在她脸上,像谁的指尖轻抚。
她忽地停下。
袖中那支簪子,压得她手腕发沉。
不是因为它贵重,而是因为它“太像”了——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心理诱导。
皇后为何偏偏选她?
为何非要一块“百蝶穿花绣帕”?
先妃早逝多年,遗物早已封存,若真要供奉,怎不早不晚,偏在九皇子遇刺当日?
她脑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那块绣帕……会不会根本不存在?
或许,皇后要的,从来就不是什么遗物。
而是她这个人,踏入冷宫的证据。
她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思绪。
现在不是深究的时候。
她必须活着回去,把今日所见所感,变成反击的刀刃。
可那支簪……
她下意识摸了摸袖口,指尖触到香灰的微粒。
方才在殿中,她故意让袖口拂过供桌,留下痕迹——若这簪子有毒,香灰会因朱砂产生微弱变色。
这是她从一本失传毒经中学来的土法,虽不精准,但足以预警。
目前尚无异状。
但她仍不敢松懈。
前方回廊拐角,一洼积水映着残月。她脚步微顿,目光一凝。
要不要看?
看,可能暴露;不看,可能送命。
她缓缓蹲下身,借着水光,将簪子悄然翻转,映入倒影——
月光斜照,水面微漾,簪身反光刹那,她瞳孔骤缩。
那玛瑙背面,似有一道极细的刻痕,若非角度恰好,根本无法察觉。
她屏住呼吸,凝神再看——
一道纤细如发丝的“柔”字,藏于簪颈内侧,笔锋柔婉,却不似宫造匠人手笔,倒像是……私人镌刻。
她心头一震。
这不是宫中御赐之物。
皇后从不用私款赏人。
六宫皆知,她所赐之物,必有内务府编号与火漆印。
而这支簪,无号、无印、无档,偏偏带着一个“柔”字——像某种隐秘的标记,又像一场无声的宣誓。
她缓缓收起簪子,指尖冰凉。
这不是信物。
是烙印。
她被人盯上了。
而这个人,正披着贤后外衣,跪在佛前,用最温柔的声音,递来最致命的礼物。
夜风忽起,吹灭廊角残灯。
她站起身,身影融入黑暗,脚步却比来时稳了许多。
既然对方要玩这场游戏——
那就看看,究竟是谁,先读懂对方的剧本。
夜风割面,苏识贴着宫墙疾行,衣角扫过枯草,沙沙作响。
她没走正道,而是绕进了尚宫局后巷那条连猫都嫌窄的偏廊——此处常年背阴,雨水积洼不散,夜里反照月光如镜。
她蹲下身,指尖轻颤却不迟疑,再度抽出那支梅花簪,借着水影翻转。
月光一晃,水波微漾,那道“柔”字再次浮现。
不是错觉。
她瞳孔微缩,寒意自脊椎炸开。
这字迹太熟了——前世她分析《病娇千鉴》时曾反复拆解:由乃在日记本角落写“雪辉专属”时,笔锋便是这般看似温婉、实则执拗到扭曲的弧度。
私人刻印,情感投射,标记归属——这不是赏赐,是所有权的宣示。
皇后谢婉柔,根本没打算让她选择。
她若不戴,便是“辜负恩典”;她若戴了,便成了“圈定之物”。
而历史上所有被标记的人……最终都死在“不再纯洁”的罪名下。
苏识缓缓合掌,将簪子裹入袖中,掌心已被冷汗浸透。
但她眼神却一点点亮了起来,像暗夜里点燃的火种。
她不怕疯子。
她怕的是看不懂疯子。
而现在,她不仅看懂了,还摸清了规则。
回房后,她吹灭灯,静坐良久,直到更鼓敲过三巡。
窗外万籁俱寂,唯有风穿窗棂,如低语蛊惑。
她轻轻拉开抽屉,取出一册泛黄旧档——《先帝年间宫婢名录》,指尖滑过一行行墨迹,最终停在“林氏,原侍乾清宫西偏殿,七月初三殁”上。
林氏?那个被皇帝多看一眼就消失的宫女?
她正欲细查,门外忽有轻叩。
“姑姑,药送来了。”是李嬷嬷的声音,沙哑怯懦。
苏识立刻换上一副倦容,披衣起身开门。
李嬷嬷佝偻着背,端着一碗黑漆漆的汤药,手微微发抖。
她接过药,顺势一叹:“先妃若在,必不忍见娘娘独守空殿,日日焚香祈福……”
话音未落,李嬷嬷浑身一震,抬头惊望她一眼,又飞快垂下。
“先妃……”老妇人喉头滚动,声音几近耳语,“是被活活气死的……那年有个宫女,只因皇上多看了她一眼,就被……就被关进冷宫,三天后……疯了……”
她说不下去了,脸色惨白如纸,猛地意识到什么,慌忙退后两步:“老奴……老奴胡言乱语!姑姑莫要听……”
门“砰”地关上,脚步声仓皇远去。
苏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她等的就是这句话。
病娇最恨的不是情敌,而是“被注视的替代品”。
而她,一个无权无势的掌事姑姑,今日竟被皇后亲赐“信物”,还特地点名要她入冷宫取遗物——这根本不是信任,是试探。
她在皇后眼中,已成了潜在的“被注视者”。
而谢婉柔的清除机制,从来不是一刀毙命。
是温水煮蛙式的心理操控:先赐你荣耀,再让你依赖这份荣耀,最后在你最虔诚时,以“背叛”之名,将你碾碎。
苏识坐回灯下,提笔在废纸上疾书:
由乃型人格清除机制推演
1 拒绝赠礼者 → 被污名为“忘恩负义”,公开清除;
2 佩戴但疏远者 → 被判定“心已外移”,诱导自毁;
3 亲近但质疑者 → 触发“情感反噬”,亲手诛杀。
她凝视良久,忽然勾唇一笑,取出一方黄绸,将梅花簪层层包裹,轻轻放入佛龛最深处,压在一尊褪色的送子观音像后。
“我不用它,也不扔它。”她低声自语,眸光冷冽如霜,“我要让它,成为你眼中的‘忠仆信物’。”
她要让谢婉柔相信——她已接受标记,心悦诚服。
唯有如此,才能活着,看清这场游戏的全部规则。
窗外忽起狂风,烛火一晃,骤然熄灭。
黑暗中,她静坐如雕塑,唯有眼底那一抹光,冷得能割破夜幕。
三日后,她将再入冷宫。
而这一次,她不会等皇后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