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宫墙深处的偏殿冷得像口枯井。
风从破败的窗棂间钻入,吹动了案上半卷残纸。
红药跪在瓦砾堆中,指尖颤抖着将那封“遗书”塞进烧塌的梁柱夹缝——那里曾是赵明凰最爱的熏香角落,如今只剩焦木与尘灰。
她深吸一口气,低声呢喃:“奴婢对不住主子……可苏姑姑说,活命比清白更贵重。”
她退后两步,故意踢翻一块碎砖,惊起檐下栖鸟。
不多时,一名清扫废墟的小宫女被声响引至此处,弯腰拾起那封被烟熏火燎过的信笺,只一眼便脸色煞白,跌跌撞撞奔向内务府。
消息传到御前时,皇帝正批阅边关军报。
他接过文书的手稳如磐石,可读到第三行,指节骤然发白。
待看到“秽种当焚以净宫”一句,猛地站起,玉杯砸地,碎瓷四溅。
“荒唐!岂有此理!”他声音低沉,却震得殿内太监宫女齐齐伏地。
满殿死寂中,太医奉命呈上笔迹比对卷宗。
老太医颤巍巍展开两份字迹样本——一份是贵妃旧日请安折,另一份正是那封遗书。
“回陛下……此信笔锋走势、转折顿挫,确与贵妃平日奏笺高度吻合,尤以‘妾’字右斜收尾、‘焚’字末笔微挑为证,皆出自同一人手笔。若非亲笔所书,便是极尽模仿之能事者为之。”
皇帝沉默良久,目光落在“若我死于火,非自裁,实为灭口”一行,眼底翻涌起从未有过的寒意。
那一夜,整座皇宫仿佛被投入滚油。
流言从御膳房传到尚衣局,由宫女悄悄说到太监耳语,再经外臣家眷之口扩散至朝堂。
有人说皇后梦魇缠身,夜夜焚香驱邪;有人称贵妃托梦老太妃,哭诉腹中胎儿被活活烧死;更有甚者,说昨夜三更,亲眼见一道白衣身影立于火场残垣之上,手中抱着一团无面血婴。
连一向不问后宫是非的老太妃也闭门焚香三日,为“含冤而逝”的贵妃超度祈福。
风暴中心,苏识却静坐参政司密室,一盏孤灯映着她冷峻侧脸。
遗书是真的假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足够像真的。
而人心,最易被“真实感”蛊惑。
但她也清楚,自己踩在刀尖上跳舞。
赵明凰若真死了,这份遗书就成了她苏识借刀杀人的铁证;可若贵妃还活着,一旦得知自己被推上祭坛当作棋子,反噬只会更加猛烈。
所以,她必须亲自去见她一面。
次日清晨,苏识持尚宫令进入软禁偏宫。
柳绿随行,捧着一只檀木匣,说是整理贵妃旧物。
偏殿阴冷潮湿,赵明凰披衣坐在窗边,脸色苍白如纸,眼神却锐利如刀。
她盯着苏识许久,忽然冷笑:“你连我的眼泪都要算进去?”
苏识没答,只是缓缓放下帘帐,隔绝外头窥探的视线。
她取出一份誊抄的遗书副本,轻轻放在案上。
“我算的不是你的眼泪。”她声音平静,“是我还能救你几天。”
赵明凰嗤笑:“你以为一封伪造的遗书就能扳倒皇后?她背后是整个叶家,是先帝赐婚的正统,是皇上心头最后一点‘慈悲’。”
“我不需要扳倒她。”苏识抬眸,目光如刃,“我只需要让她不敢动手。”
她顿了顿,一字一句道:“你现在活着,对她而言是个威胁。但如果你‘已经死了’——死在她手上,天下皆知,民心沸腾,皇帝震怒,她反而不能杀你。因为她不能再‘净化’一个已经被世人认定遭她迫害的人。”
空气凝滞了一瞬。
赵明凰怔住,随即缓缓闭上眼,唇角勾起一抹近乎悲凉的弧度:“你比我狠……也比我聪明。”
她伸手拿起那份遗书副本,看也不看,撕成碎片,任其飘落尘埃。
然后,她从袖中取出真正的原稿——那封藏在贴身小衣中的信,轻放在桌上。
“让皇帝看。”她说,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但加一句——‘妾若有子,愿继九皇子之后’。”
苏识瞳孔微缩。
刹那间,她明白了。
这不是求生,这是布局。
赵明凰用自己“惨死”的名声,为一个无人拥戴的皇子铺路——萧玦,那个被视作“灾星转世”、母族低微的九皇子。
她以“未诞之子”的名义,将血脉正统与仁义大义绑在他身上。
从此,谁若动萧玦,便是践踏一位“被害皇嗣”的遗愿;谁若支持他,则站在了道义的一方。
这一招,是以魂为炬,照亮他人前路。
苏识看着眼前这个曾经骄纵傲慢的贵妃,终于看清了她骨子里的骄傲与不甘。
她不是认输,而是换一种方式战斗。
“好。”苏识点头,语气坚定,“我会改。”
她转身欲走,却被赵明凰叫住。
“苏识。”贵妃望着她背影,“我不是你的棋。”
苏识脚步未停,只淡淡回了一句:“你是盟友。”
走出偏宫时,天边已泛鱼肚白。
她唤来柳绿,低声吩咐:“连夜修改文书,添上那句话。务必让皇帝第一个看到。”
风渐起,乌云未散。
而在御书房深处,皇帝独自伫立窗前,手中紧握那份染了焦痕的遗书。
良久,他低声唤来近侍:“宣九皇子,明日辰时,朕要见他。”
烛光摇曳,映出他复杂难辨的神情。
萧玦一袭玄色锦袍立于阶下,肩背笔直如松。
宫人皆低眉敛目,不敢多看这位素来冷僻的九皇子一眼。
殿内传来太监尖细的传唤声:“宣——九皇子觐见!”
他抬步而入,靴底叩在金砖上,声声清冷。
皇帝端坐龙椅,手中摩挲着那封焦痕斑驳的遗书,目光沉得似要压垮整座大殿。
“贵妃遗言,愿子嗣继你之后……”皇帝缓缓开口,嗓音低哑,“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空气凝滞。
萧玦双膝触地,额头轻抵玉阶,动作不疾不徐,却透着一种近乎挑衅的从容:“意味着有人想让儿臣,成为众矢之的。”
皇帝眸光微动,未怒,反笑:“你倒清醒。”
“若不清醒,早已死在昨夜那场火里。”萧玦抬头,黑瞳如寒潭映星,“贵妃以‘死’为局,不是为了报仇,是为了活人铺路。而儿臣,恰好是那条路上最该被踩碎的一块石。”
皇帝沉默良久,终是挥袖:“退下吧。朕不想再看见你卷进这些是非。”
“可是非,从来不会放过臣。”萧玦叩首,起身退行,背影孤峭如刃。
殿门合拢刹那,白砚已候在廊下。
他递上一盏温茶,却被萧玦漠然掠过。
“告诉苏识,”他声音极轻,几乎融进晨风,“她赢了。但这局棋,代价太大。”
白砚垂首领命,身影如烟消散。
当夜,残月隐于云后。
萧玦独登西角楼,披风猎猎翻飞。
远处,赵明凰宫苑的断垣仍冒着缕缕青烟,像一具尚未冷却的尸骨。
他握剑的手指节泛白,指尖微微发颤——不是惧,而是某种陌生的震痛。
“愿继九皇子之后”。
短短七字,如烙铁烫进心口。
他自幼便是“灾星”,母族卑微,连宫婢都敢在他汤药里掺灰。
无人敬他,更无人愿与他沾亲带故。
可如今,一个将死的女人,竟用自己未诞之子的名义,将他的名字刻进正统血脉的序列。
荒唐吗?可笑吗?
可为什么,胸口像被什么撕开了一道口子,冷风灌进来,烧得生疼?
他仰头望天,喉间滚过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苏识……你送的不是证据,是挑衅。”
——对皇后的,对命运的,更是对他这具早已麻木躯壳的。
与此同时,参政司密室烛火摇曳。
柳绿快步而入,掌中密报尚带夜露湿气:“姑姑,皇后今夜焚经三本,其中《往生咒》末页被撕去,残留‘识’字焦痕。”
苏识执笔的手一顿,墨滴坠落纸上,晕成一朵黑莲。
她心头骤然一凛。
“识”字。
不是巧合。是标记,是猎杀前的点名。
皇后疯归疯,病归病,但她从不误判敌人。
如今她焚烧佛经、毁去咒文,是在以邪制邪——将“秽源”之名钉死在“识”字之上,借神鬼之名行诛心之实。
“她已锁定我。”苏识低语,眸光却愈发明亮,“好一招移祸江东,借香火炼魂。”
她霍然起身,迅速翻出三日前整理的贵妃往来文书,尽数装入铜匣。
“立刻转移至‘前朝玉牒’密档,标注‘已焚毁’。”她吩咐柳绿,语气不容置疑,“账册留痕,笔迹做旧,连灰都要撒一点在上面。”
柳绿迟疑:“可若日后查验……”
“那就查个空壳。”苏识冷笑,将最后一卷文书投入小炉,“真正的火种,早已移入九皇子府。她要烧我?可以——但烧的,不过是具替身傀儡。”
烛火噼啪一响,映得她侧脸如刀削。
她望着跳跃的焰心,忽然低笑出声:“你想用信仰杀人?那我就让你看看——谁才是这场游戏里,真正点燃人心的执火者。”
片刻后,她提笔在起居注摘录簿上写下一行新令:调阅近半年御前情绪波动记录。
笔尖顿住,她在末尾轻轻划下一横——
仿佛一道引信,悄然埋下。
风从破败的窗棂间钻入,吹动了案上半卷残纸。
红药跪在瓦砾堆中,指尖颤抖着将那封“遗书”塞进烧塌的梁柱夹缝——那里曾是赵明凰最爱的熏香角落,如今只剩焦木与尘灰。
她深吸一口气,低声呢喃:“奴婢对不住主子……可苏姑姑说,活命比清白更贵重。”
她退后两步,故意踢翻一块碎砖,惊起檐下栖鸟。
不多时,一名清扫废墟的小宫女被声响引至此处,弯腰拾起那封被烟熏火燎过的信笺,只一眼便脸色煞白,跌跌撞撞奔向内务府。
消息传到御前时,皇帝正批阅边关军报。
他接过文书的手稳如磐石,可读到第三行,指节骤然发白。
待看到“秽种当焚以净宫”一句,猛地站起,玉杯砸地,碎瓷四溅。
“荒唐!岂有此理!”他声音低沉,却震得殿内太监宫女齐齐伏地。
满殿死寂中,太医奉命呈上笔迹比对卷宗。
老太医颤巍巍展开两份字迹样本——一份是贵妃旧日请安折,另一份正是那封遗书。
“回陛下……此信笔锋走势、转折顿挫,确与贵妃平日奏笺高度吻合,尤以‘妾’字右斜收尾、‘焚’字末笔微挑为证,皆出自同一人手笔。若非亲笔所书,便是极尽模仿之能事者为之。”
皇帝沉默良久,目光落在“若我死于火,非自裁,实为灭口”一行,眼底翻涌起从未有过的寒意。
那一夜,整座皇宫仿佛被投入滚油。
流言从御膳房传到尚衣局,由宫女悄悄说到太监耳语,再经外臣家眷之口扩散至朝堂。
有人说皇后梦魇缠身,夜夜焚香驱邪;有人称贵妃托梦老太妃,哭诉腹中胎儿被活活烧死;更有甚者,说昨夜三更,亲眼见一道白衣身影立于火场残垣之上,手中抱着一团无面血婴。
连一向不问后宫是非的老太妃也闭门焚香三日,为“含冤而逝”的贵妃超度祈福。
风暴中心,苏识却静坐参政司密室,一盏孤灯映着她冷峻侧脸。
遗书是真的假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足够像真的。
而人心,最易被“真实感”蛊惑。
但她也清楚,自己踩在刀尖上跳舞。
赵明凰若真死了,这份遗书就成了她苏识借刀杀人的铁证;可若贵妃还活着,一旦得知自己被推上祭坛当作棋子,反噬只会更加猛烈。
所以,她必须亲自去见她一面。
次日清晨,苏识持尚宫令进入软禁偏宫。
柳绿随行,捧着一只檀木匣,说是整理贵妃旧物。
偏殿阴冷潮湿,赵明凰披衣坐在窗边,脸色苍白如纸,眼神却锐利如刀。
她盯着苏识许久,忽然冷笑:“你连我的眼泪都要算进去?”
苏识没答,只是缓缓放下帘帐,隔绝外头窥探的视线。
她取出一份誊抄的遗书副本,轻轻放在案上。
“我算的不是你的眼泪。”她声音平静,“是我还能救你几天。”
赵明凰嗤笑:“你以为一封伪造的遗书就能扳倒皇后?她背后是整个叶家,是先帝赐婚的正统,是皇上心头最后一点‘慈悲’。”
“我不需要扳倒她。”苏识抬眸,目光如刃,“我只需要让她不敢动手。”
她顿了顿,一字一句道:“你现在活着,对她而言是个威胁。但如果你‘已经死了’——死在她手上,天下皆知,民心沸腾,皇帝震怒,她反而不能杀你。因为她不能再‘净化’一个已经被世人认定遭她迫害的人。”
空气凝滞了一瞬。
赵明凰怔住,随即缓缓闭上眼,唇角勾起一抹近乎悲凉的弧度:“你比我狠……也比我聪明。”
她伸手拿起那份遗书副本,看也不看,撕成碎片,任其飘落尘埃。
然后,她从袖中取出真正的原稿——那封藏在贴身小衣中的信,轻放在桌上。
“让皇帝看。”她说,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但加一句——‘妾若有子,愿继九皇子之后’。”
苏识瞳孔微缩。
刹那间,她明白了。
这不是求生,这是布局。
赵明凰用自己“惨死”的名声,为一个无人拥戴的皇子铺路——萧玦,那个被视作“灾星转世”、母族低微的九皇子。
她以“未诞之子”的名义,将血脉正统与仁义大义绑在他身上。
从此,谁若动萧玦,便是践踏一位“被害皇嗣”的遗愿;谁若支持他,则站在了道义的一方。
这一招,是以魂为炬,照亮他人前路。
苏识看着眼前这个曾经骄纵傲慢的贵妃,终于看清了她骨子里的骄傲与不甘。
她不是认输,而是换一种方式战斗。
“好。”苏识点头,语气坚定,“我会改。”
她转身欲走,却被赵明凰叫住。
“苏识。”贵妃望着她背影,“我不是你的棋。”
苏识脚步未停,只淡淡回了一句:“你是盟友。”
走出偏宫时,天边已泛鱼肚白。
她唤来柳绿,低声吩咐:“连夜修改文书,添上那句话。务必让皇帝第一个看到。”
风渐起,乌云未散。
而在御书房深处,皇帝独自伫立窗前,手中紧握那份染了焦痕的遗书。
良久,他低声唤来近侍:“宣九皇子,明日辰时,朕要见他。”
烛光摇曳,映出他复杂难辨的神情。
萧玦一袭玄色锦袍立于阶下,肩背笔直如松。
宫人皆低眉敛目,不敢多看这位素来冷僻的九皇子一眼。
殿内传来太监尖细的传唤声:“宣——九皇子觐见!”
他抬步而入,靴底叩在金砖上,声声清冷。
皇帝端坐龙椅,手中摩挲着那封焦痕斑驳的遗书,目光沉得似要压垮整座大殿。
“贵妃遗言,愿子嗣继你之后……”皇帝缓缓开口,嗓音低哑,“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空气凝滞。
萧玦双膝触地,额头轻抵玉阶,动作不疾不徐,却透着一种近乎挑衅的从容:“意味着有人想让儿臣,成为众矢之的。”
皇帝眸光微动,未怒,反笑:“你倒清醒。”
“若不清醒,早已死在昨夜那场火里。”萧玦抬头,黑瞳如寒潭映星,“贵妃以‘死’为局,不是为了报仇,是为了活人铺路。而儿臣,恰好是那条路上最该被踩碎的一块石。”
皇帝沉默良久,终是挥袖:“退下吧。朕不想再看见你卷进这些是非。”
“可是非,从来不会放过臣。”萧玦叩首,起身退行,背影孤峭如刃。
殿门合拢刹那,白砚已候在廊下。
他递上一盏温茶,却被萧玦漠然掠过。
“告诉苏识,”他声音极轻,几乎融进晨风,“她赢了。但这局棋,代价太大。”
白砚垂首领命,身影如烟消散。
当夜,残月隐于云后。
萧玦独登西角楼,披风猎猎翻飞。
远处,赵明凰宫苑的断垣仍冒着缕缕青烟,像一具尚未冷却的尸骨。
他握剑的手指节泛白,指尖微微发颤——不是惧,而是某种陌生的震痛。
“愿继九皇子之后”。
短短七字,如烙铁烫进心口。
他自幼便是“灾星”,母族卑微,连宫婢都敢在他汤药里掺灰。
无人敬他,更无人愿与他沾亲带故。
可如今,一个将死的女人,竟用自己未诞之子的名义,将他的名字刻进正统血脉的序列。
荒唐吗?可笑吗?
可为什么,胸口像被什么撕开了一道口子,冷风灌进来,烧得生疼?
他仰头望天,喉间滚过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苏识……你送的不是证据,是挑衅。”
——对皇后的,对命运的,更是对他这具早已麻木躯壳的。
与此同时,参政司密室烛火摇曳。
柳绿快步而入,掌中密报尚带夜露湿气:“姑姑,皇后今夜焚经三本,其中《往生咒》末页被撕去,残留‘识’字焦痕。”
苏识执笔的手一顿,墨滴坠落纸上,晕成一朵黑莲。
她心头骤然一凛。
“识”字。
不是巧合。是标记,是猎杀前的点名。
皇后疯归疯,病归病,但她从不误判敌人。
如今她焚烧佛经、毁去咒文,是在以邪制邪——将“秽源”之名钉死在“识”字之上,借神鬼之名行诛心之实。
“她已锁定我。”苏识低语,眸光却愈发明亮,“好一招移祸江东,借香火炼魂。”
她霍然起身,迅速翻出三日前整理的贵妃往来文书,尽数装入铜匣。
“立刻转移至‘前朝玉牒’密档,标注‘已焚毁’。”她吩咐柳绿,语气不容置疑,“账册留痕,笔迹做旧,连灰都要撒一点在上面。”
柳绿迟疑:“可若日后查验……”
“那就查个空壳。”苏识冷笑,将最后一卷文书投入小炉,“真正的火种,早已移入九皇子府。她要烧我?可以——但烧的,不过是具替身傀儡。”
烛火噼啪一响,映得她侧脸如刀削。
她望着跳跃的焰心,忽然低笑出声:“你想用信仰杀人?那我就让你看看——谁才是这场游戏里,真正点燃人心的执火者。”
片刻后,她提笔在起居注摘录簿上写下一行新令:调阅近半年御前情绪波动记录。
笔尖顿住,她在末尾轻轻划下一横——
仿佛一道引信,悄然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