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日了。
紫宸殿依旧闭门谢客,连宰相奏对也只能隔帘陈情。
朝野上下暗流翻涌,仿佛一场无声的暴风雨正在酝酿,只待一道惊雷劈下,便倾覆山河。
而今夜,这道雷终于来了——康亲王联合七位宗室老臣,联名上书,请召集群臣议立“监国太子”。
苏识站在内政院阁楼窗前,手中那份奏折已被她翻过三遍,字字如刀,句句藏锋。
烛火映在她眼底,冷得像冰湖倒映月光。
“他们不是要立太子。”她轻轻一笑,指尖划过“礼崩乐坏”四个字,“是要废九皇子。”
一个能理政的皇子,比昏君更可怕。
她太清楚这群所谓的“礼法守护者”了。
康亲王表面德高望重,实则贪权恋栈,早年其子求娶华贵妃之妹遭拒,当场失仪被斥,自此怀恨在心。
如今皇帝闭宫、朝局动荡,正是他借“正统”之名行夺权之实的最佳时机。
可笑的是,他还真以为自己打着“天命”“礼制”的旗号,就能堂而皇之地逼宫?
苏识眸光微闪,转身落座案前,提笔写下一行小令:“查《宗室俸禄稽查录》,五年内康亲王私占屯田二十三处,冒领匠户四十六户,另附工部营造账册比对——其府邸后园所用金丝楠木,与去年皇陵修缮同批出库,共计八十二根。”
她吹干墨迹,将文书封入黑漆匣中,交予柳绿:“即刻送至九皇子府,不得经手第三人。”
柳绿迟疑:“大人,此举是否太过……激进?康亲王毕竟是先帝胞弟,若激起宗室反扑……”
“反扑?”苏识抬眼,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冷笑,“他们现在才想反扑,已经晚了。”
而她要做的,就是把那条被他们践踏的底线,重新立起来——用他们的血。
三日后,宗人府议事。
丹墀之下,康亲王身着紫金蟒袍,须发皆白,神情悲怆,声如洪钟:“国不可一日无主!陛下久避深宫,群臣不得觐见,政令停滞,边关告急!此非社稷之福,实乃天下大患!老臣泣血恳请,速立贤德宗室为监国太子,以安民心、定乾坤!”
他话音落下,数位老臣纷纷附和,一时间“礼法人伦”“祖制纲常”之声不绝于耳。
就在此时,殿外脚步声起。
禁军都统手持铜符大步而入,声如雷霆:“奉九皇子与内政院联署令,查宗室违制事,即刻执行!”
满殿骤静。
康亲王猛地站起,怒目圆睁:“谁给他们的胆子?!宗人府议事,外臣岂可擅闯?这是要造反吗!”
都统不答,只将一卷黄绢展开,当庭宣读罪状:“康亲王奕昭,近五年私占屯田二十三处,隐匿不报,致民无耕所,流徙千里;冒领官匠四十六户,强征徭役,营建私宅;更于去岁冬,擅调工部金丝楠木八十二根,用于扩建王府后园,其材质规格,与皇陵修缮同批同级,触犯《营造律》僭越之条!以上证据确凿,账册俱在,人证物供均已备案!”
一字一句,如刀割肉。
康亲王脸色由红转青,再转铁灰,踉跄后退两步:“胡说!这是构陷!本王乃先帝胞弟,岂容尔等污蔑清誉!”
“构陷?”一道冷峻的声音自殿侧响起。
众人回头。
萧玦缓步而出。
玄色锦袍未绣龙纹,腰间佩剑却未出鞘,已让整个大殿寒气逼人。
他眸光如刃,直刺康亲王:“你口口声声礼法,可曾守过一条?占屯田,违《田令》;用皇木,犯《营造律》;昨夜还私召北境副将入府密谈半个时辰,图谋何事?”
康亲王瞳孔骤缩:“你……你竟敢监视本王!”
“监视?”萧玦冷笑,“是你忘了,皇宫之内,没有秘密。”
话音未落,殿外黑影一闪。
白砚率数名暗卫押入一人——正是康亲王心腹幕僚,双手反绑,脸上犹带焦痕。
他袖中搜出半张未焚尽的密信,纸角残存“待帝崩”三字,其下赫然是“拥王入主东宫”六字血书!
“这是……!”有老臣颤声惊呼。
萧玦接过密信,展开于众目睽睽之下,声音平静得可怕:“你们要的‘礼’,是用来约束别人的。你们惧怕的‘乱’,其实是你们自己想造的。”
满殿死寂。
那些刚才还在高呼“立储安邦”的宗室大臣,此刻一个个低头垂首,不敢与他对视。
康亲王双膝一软,跌坐于地,嘴唇哆嗦着,却再也说不出半个字。
萧玦没有下令拘押,也没有命人拖走。
他只是将密信与账册并列置于宗人府正堂长案之上,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终停在那扇象征祖制威严的朱漆大门上。
然后,他淡淡开口,声如霜雪落地:
“本王不治你死罪,但自今日起——”第83章 他压的不是人,是规矩(续)
康亲王瘫坐在地,紫金蟒袍的下摆沾了尘灰,像一条被抽去脊骨的蛇。
他嘴唇哆嗦,喉间发出“嗬嗬”之声,却再不敢抬头看那立于丹墀之上的玄衣皇子。
满殿宗室老臣,方才还振振有词讲礼法人伦,此刻一个个垂首敛目,仿佛连呼吸都怕惊动了什么。
萧玦没有动怒,也没有宣泄威势。
他只是站在那里,腰背笔直如剑,眸光冷冽如霜,便已让整座宗人府沦为冰窟。
“本王不治你死罪。”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凿入人心,“但自今日起,宗人府暂由内政院代管,直至百日静修结束。”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这不是夺权——至少表面上不是。
这是凌迟。
以礼法之名,行削权之实;用祖制为刀,剖开宗室虚伪的外皮。
代管?
不过是将一把悬顶之剑,缓缓压在他们的脖颈上。
今日能代管宗人府,明日就能稽查爵禄、追责封田、清算门客。
他们引以为傲的“血脉尊贵”,在铁证与律令面前,不过是一张随时可撕的旧纸。
而最令人胆寒的是——萧玦守住了底线。
他没下杀手,没掀桌子,甚至未动刑杖。
可所有人都知道,从这一刻起,旧日的规矩,已经死了。
就在这死寂之中,一道身影猛地扑跪而出。
“老臣愿效犬马之劳!”周尚礼颤巍巍捧出一卷黄绢图谱,额头触地,“此乃《宗室支系图谱》,详录三代以内旁支庶脉、封爵田产、门生故吏……请内政院过目,以便清查违制之事!”
众人侧目。
这曾是康亲王一党的走卒,如今却成了第一个献图投诚的“识时务者”。
苏识立于高阁窗前,远远望着宗人府方向灯火通明。
夜风穿廊,吹动她鬓边碎发,也吹动案上尚未冷却的密报。
她手中正握着一份刚送来的暗线简录:周尚礼今夜已密召心腹三人,命其焚毁旧档、转移私账——动作不可谓不快。
可笑的是,他一边销毁证据,一边又主动献上图谱,妄图以“忠诚”换生机。
“聪明人总觉得自己能两头押注。”她轻笑,指尖摩挲着茶盏边缘,眸光幽深如井,“可惜,这一次,棋盘只容一人落子。”
她转身走向檐下,萧玦不知何时已立于阶前,玄袍猎猎,宛如夜中孤峰。
“他们怕的不是你掌权。”她低声说,目光与他交汇,“是怕你不按他们的规矩出牌。他们用礼法当盾,你却直接斩向执盾的手。”
萧玦淡淡一笑,那笑意却不达眼底:“从没人教过我规矩。”他望向紫宸殿方向,那里依旧紧闭宫门,如同沉睡巨兽的咽喉,“我只知道——谁挡路,就压谁。”
风过回廊,铁锁轻响。
那是宗人府大门被重新上锁的声音,也是旧秩序崩解的第一声裂响。
而在深宫最偏僻的冷苑一角,一盏孤灯摇曳欲熄。
距皇帝百日静修,仅余十三日。
忽有内侍狂奔而出,面色惨白,嘶声传报——
“赵贵妃病危!呕血不止!太医署急奏……心疾骤发,恐难久撑!”
紫宸殿依旧闭门谢客,连宰相奏对也只能隔帘陈情。
朝野上下暗流翻涌,仿佛一场无声的暴风雨正在酝酿,只待一道惊雷劈下,便倾覆山河。
而今夜,这道雷终于来了——康亲王联合七位宗室老臣,联名上书,请召集群臣议立“监国太子”。
苏识站在内政院阁楼窗前,手中那份奏折已被她翻过三遍,字字如刀,句句藏锋。
烛火映在她眼底,冷得像冰湖倒映月光。
“他们不是要立太子。”她轻轻一笑,指尖划过“礼崩乐坏”四个字,“是要废九皇子。”
一个能理政的皇子,比昏君更可怕。
她太清楚这群所谓的“礼法守护者”了。
康亲王表面德高望重,实则贪权恋栈,早年其子求娶华贵妃之妹遭拒,当场失仪被斥,自此怀恨在心。
如今皇帝闭宫、朝局动荡,正是他借“正统”之名行夺权之实的最佳时机。
可笑的是,他还真以为自己打着“天命”“礼制”的旗号,就能堂而皇之地逼宫?
苏识眸光微闪,转身落座案前,提笔写下一行小令:“查《宗室俸禄稽查录》,五年内康亲王私占屯田二十三处,冒领匠户四十六户,另附工部营造账册比对——其府邸后园所用金丝楠木,与去年皇陵修缮同批出库,共计八十二根。”
她吹干墨迹,将文书封入黑漆匣中,交予柳绿:“即刻送至九皇子府,不得经手第三人。”
柳绿迟疑:“大人,此举是否太过……激进?康亲王毕竟是先帝胞弟,若激起宗室反扑……”
“反扑?”苏识抬眼,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冷笑,“他们现在才想反扑,已经晚了。”
而她要做的,就是把那条被他们践踏的底线,重新立起来——用他们的血。
三日后,宗人府议事。
丹墀之下,康亲王身着紫金蟒袍,须发皆白,神情悲怆,声如洪钟:“国不可一日无主!陛下久避深宫,群臣不得觐见,政令停滞,边关告急!此非社稷之福,实乃天下大患!老臣泣血恳请,速立贤德宗室为监国太子,以安民心、定乾坤!”
他话音落下,数位老臣纷纷附和,一时间“礼法人伦”“祖制纲常”之声不绝于耳。
就在此时,殿外脚步声起。
禁军都统手持铜符大步而入,声如雷霆:“奉九皇子与内政院联署令,查宗室违制事,即刻执行!”
满殿骤静。
康亲王猛地站起,怒目圆睁:“谁给他们的胆子?!宗人府议事,外臣岂可擅闯?这是要造反吗!”
都统不答,只将一卷黄绢展开,当庭宣读罪状:“康亲王奕昭,近五年私占屯田二十三处,隐匿不报,致民无耕所,流徙千里;冒领官匠四十六户,强征徭役,营建私宅;更于去岁冬,擅调工部金丝楠木八十二根,用于扩建王府后园,其材质规格,与皇陵修缮同批同级,触犯《营造律》僭越之条!以上证据确凿,账册俱在,人证物供均已备案!”
一字一句,如刀割肉。
康亲王脸色由红转青,再转铁灰,踉跄后退两步:“胡说!这是构陷!本王乃先帝胞弟,岂容尔等污蔑清誉!”
“构陷?”一道冷峻的声音自殿侧响起。
众人回头。
萧玦缓步而出。
玄色锦袍未绣龙纹,腰间佩剑却未出鞘,已让整个大殿寒气逼人。
他眸光如刃,直刺康亲王:“你口口声声礼法,可曾守过一条?占屯田,违《田令》;用皇木,犯《营造律》;昨夜还私召北境副将入府密谈半个时辰,图谋何事?”
康亲王瞳孔骤缩:“你……你竟敢监视本王!”
“监视?”萧玦冷笑,“是你忘了,皇宫之内,没有秘密。”
话音未落,殿外黑影一闪。
白砚率数名暗卫押入一人——正是康亲王心腹幕僚,双手反绑,脸上犹带焦痕。
他袖中搜出半张未焚尽的密信,纸角残存“待帝崩”三字,其下赫然是“拥王入主东宫”六字血书!
“这是……!”有老臣颤声惊呼。
萧玦接过密信,展开于众目睽睽之下,声音平静得可怕:“你们要的‘礼’,是用来约束别人的。你们惧怕的‘乱’,其实是你们自己想造的。”
满殿死寂。
那些刚才还在高呼“立储安邦”的宗室大臣,此刻一个个低头垂首,不敢与他对视。
康亲王双膝一软,跌坐于地,嘴唇哆嗦着,却再也说不出半个字。
萧玦没有下令拘押,也没有命人拖走。
他只是将密信与账册并列置于宗人府正堂长案之上,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终停在那扇象征祖制威严的朱漆大门上。
然后,他淡淡开口,声如霜雪落地:
“本王不治你死罪,但自今日起——”第83章 他压的不是人,是规矩(续)
康亲王瘫坐在地,紫金蟒袍的下摆沾了尘灰,像一条被抽去脊骨的蛇。
他嘴唇哆嗦,喉间发出“嗬嗬”之声,却再不敢抬头看那立于丹墀之上的玄衣皇子。
满殿宗室老臣,方才还振振有词讲礼法人伦,此刻一个个垂首敛目,仿佛连呼吸都怕惊动了什么。
萧玦没有动怒,也没有宣泄威势。
他只是站在那里,腰背笔直如剑,眸光冷冽如霜,便已让整座宗人府沦为冰窟。
“本王不治你死罪。”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凿入人心,“但自今日起,宗人府暂由内政院代管,直至百日静修结束。”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这不是夺权——至少表面上不是。
这是凌迟。
以礼法之名,行削权之实;用祖制为刀,剖开宗室虚伪的外皮。
代管?
不过是将一把悬顶之剑,缓缓压在他们的脖颈上。
今日能代管宗人府,明日就能稽查爵禄、追责封田、清算门客。
他们引以为傲的“血脉尊贵”,在铁证与律令面前,不过是一张随时可撕的旧纸。
而最令人胆寒的是——萧玦守住了底线。
他没下杀手,没掀桌子,甚至未动刑杖。
可所有人都知道,从这一刻起,旧日的规矩,已经死了。
就在这死寂之中,一道身影猛地扑跪而出。
“老臣愿效犬马之劳!”周尚礼颤巍巍捧出一卷黄绢图谱,额头触地,“此乃《宗室支系图谱》,详录三代以内旁支庶脉、封爵田产、门生故吏……请内政院过目,以便清查违制之事!”
众人侧目。
这曾是康亲王一党的走卒,如今却成了第一个献图投诚的“识时务者”。
苏识立于高阁窗前,远远望着宗人府方向灯火通明。
夜风穿廊,吹动她鬓边碎发,也吹动案上尚未冷却的密报。
她手中正握着一份刚送来的暗线简录:周尚礼今夜已密召心腹三人,命其焚毁旧档、转移私账——动作不可谓不快。
可笑的是,他一边销毁证据,一边又主动献上图谱,妄图以“忠诚”换生机。
“聪明人总觉得自己能两头押注。”她轻笑,指尖摩挲着茶盏边缘,眸光幽深如井,“可惜,这一次,棋盘只容一人落子。”
她转身走向檐下,萧玦不知何时已立于阶前,玄袍猎猎,宛如夜中孤峰。
“他们怕的不是你掌权。”她低声说,目光与他交汇,“是怕你不按他们的规矩出牌。他们用礼法当盾,你却直接斩向执盾的手。”
萧玦淡淡一笑,那笑意却不达眼底:“从没人教过我规矩。”他望向紫宸殿方向,那里依旧紧闭宫门,如同沉睡巨兽的咽喉,“我只知道——谁挡路,就压谁。”
风过回廊,铁锁轻响。
那是宗人府大门被重新上锁的声音,也是旧秩序崩解的第一声裂响。
而在深宫最偏僻的冷苑一角,一盏孤灯摇曳欲熄。
距皇帝百日静修,仅余十三日。
忽有内侍狂奔而出,面色惨白,嘶声传报——
“赵贵妃病危!呕血不止!太医署急奏……心疾骤发,恐难久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