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天未亮透,紫宸殿外已站满了文武百官。
晨风凛冽,吹得朝服猎猎作响。
苏识跪在御前文书房外的青砖上,额头贴地,发髻低垂,指尖因久跪而微微泛白。
她听见冯保拖着尖细的嗓音在殿中踱步,听见群臣交头接耳的惊疑,听见那一纸奏折被重重拍在御案上的声响。
“盐税增收三十成?!”
皇帝萧景琰的声音不高,却如寒铁贯耳,震得殿内鸦雀无声。
“户部尚书何在?”
“臣……臣在。”户部尚书出列,脸色煞白,“此折昨日呈递,确经御前文书房校对——掌事姑姑苏识,亲笔签押。”
所有人的目光,如刀锋般刺向殿外。
苏识缓缓抬头,眼底闪过一丝极淡的冷光,随即敛下。
她膝行入殿,动作迟缓,仿佛连跪拜都需费尽力气。
她叩首,声音发颤:“奴婢……只识字,不懂政事。见‘三’与‘三十’皆为数字,笔画相近,以为是大人笔误,不敢擅改……更不敢质疑朝廷重臣……”
她说得结巴,语气怯懦,甚至带着几分近乎愚钝的忠诚。
殿内一片寂静。
萧景琰坐在龙椅上,指尖轻轻敲击扶手,眼神却如鹰隼般盯着她。
他不说话,只冷冷地看着这个低眉顺眼、连头都不敢抬的掌事姑姑。
片刻后,他忽然笑了。
“你倒是忠顺。”
四个字,轻飘飘落下,却压得苏识脊背一紧。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校对疏漏,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愚忠测试”。
皇帝要的,从来不是完美的奴才,而是可控的工具。
若她当场指出错误,便是干政;若推给他人,便是狡诈;唯有表现出无知却死忠的模样,才能成为他眼中“可用之人”。
而她更深知——萧景琰真正忌惮的,从来不是错误本身,而是谁敢替他思考。
她不能聪明,但必须有用;不能有主见,但必须不出错。
这才是深宫奴婢的生存法则。
“罢了。”皇帝挥袖,“念你初犯,且平日勤勉,不予追究。退下吧。”
苏识叩首,缓缓退下,动作笨拙得像个刚入宫的小宫女。
可当她转身的那一瞬,眼底的怯懦如潮水般褪去,只剩下一汪深不见底的寒潭。
她不是蠢,是装得够像。
回到值房,沈砚早已等在门口,手中捧着一叠卷宗,脸色阴晴不定。
“你竟装得如此像?”他压低声音,目光锐利,“昨夜我还见你批注边报,条理分明,字字切中要害——今日却在御前结巴畏缩,像换了个人。”
苏识垂眸,指尖轻轻抚过案上一卷《户部月报》,动作轻柔得像在整理旧梦。
“我不是装。”她轻声道,“是演给懂的人看。”
她将一份折子轻轻放在沈砚常坐的位置——页角微卷,墨迹未干,封皮上写着“三皇子门客受贿案查证录”。
那页角的褶皱,是她与萧玦约定的标记:可阅。
她知道沈砚会看到。
她知道他会疑惑。
她知道他背后站着谁。
而这层“误会”的涟漪,正是她需要的。
她要让某些人开始怀疑:这个看似愚忠的掌事姑姑,是否真的蠢?
她要让某些人开始警惕:她究竟在为谁效力?
她更要让萧景琰相信——她不过是一枚听话的棋子,而他,才是执棋之人。
夜幕降临,值房烛火摇曳。
苏识独坐案前,手中朱笔未停,一页页誊录着今日早朝后的奏折批注。
她的字迹工整,毫无波澜,仿佛今日朝堂之上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峙,不过是宫中寻常一日。
可就在她放下笔,准备整理卷宗时,门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
没有通传,没有叩门。
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玄色长袍,袖口绣着内廷独有的云鹤纹。
冯保站在阴影里,脸上挂着惯常的笑意,可那双眼睛,却如毒蛇般盯着她。
“苏掌事。”他声音低哑,“陛下有令。”
苏识起身,垂首恭立。
冯保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绫密旨,指尖缓缓展开——
“即刻誊录三日前所有边报批注,另抄副本,封存内库。”夜色如墨,紫宸殿的灯火渐次熄灭,唯有御前文书房一隅,烛火未熄。
冯保的身影融在廊下阴影里,来时无声,去时亦无踪。
黄绫密旨交到苏识手中时,指尖冰凉,像毒蛇爬过皮肤。
她垂首接令,发髻低垂遮住眼底一闪而过的寒光。
“奴婢领旨。”声音温顺得如同初入宫的懵懂小婢,连颤抖都恰到好处。
门关上了,脚步声远去,值房内只剩她一人,与一盏将尽的烛火对峙。
她没有立刻动笔。
而是静坐良久,指尖轻叩案角,如同棋手落子前的沉吟。
三日前的边报批注……她一字未忘。
那不只是政务记录,那是她用动漫人设逻辑推演出来的“未来剧本”——镇北将军李崇,性格刚愎、战功赫赫却曾涉贪腐旧案,典型“英雄式悲剧角色”,注定会在关键时刻因私心误事;而北境粮道每逢雨季必断,恰如《钢之炼金术师》中“等价交换”的铁律,自然规律从不因人愿而改。
皇帝要复盘她的批注?
不,他真正想复盘的,是她这个人。
他不是在查错,是在查我怎么想的。
苏识眸光微敛,唇角浮起一丝极淡的笑。
她起身磨墨,动作不疾不徐,仿佛真在执行一道寻常差事。
可当朱笔落纸,她却在誊录时,悄然跳过了两处关键批注。
“此将曾涉贪案”——删。
“粮道雨季必断”——删。
她在登记簿上写下:“已焚。”字迹工整,毫无破绽。
焚了?
她赌的,就是皇帝不会亲查琐务,而冯保见她“自毁证据”,反而会认定她不过是个畏上如虎、急于撇清的普通宫婢。
毕竟,谁会怀疑一个连奏折都读不懂的“蠢人”,竟敢藏匿军国要情?
可她更清楚——真正的危险,从来不在暗处。
烛火摇曳,映得她侧脸如刀削般冷峻。
她取出一张废纸,提笔默写那两条被删的批注,字迹清晰如刻。
笔尖顿住的刹那,她忽然意识到什么,脊背微微一僵。
不对……他不是要确认我有没有错。
他是想看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她缓缓合上册子,指尖在封皮上轻轻一叩。
萧景琰,这个神格化自“金闪闪”的帝王,自诩全知全能,最厌恶被蒙蔽,更憎恨有人能预判他的心思。
可如今,他竟主动索要一个宫婢的批注?
答案只有一个——他已经察觉,这些“偶然”的精准判断背后,藏着某种他无法理解的逻辑。
他在试图解构她。
“你想看我的脑子?”苏识低语,声音轻得像一片雪落在湖面,却带着锋刃般的冷意,“好啊……我给你看一半,留一半。”
她将废纸投入烛火,火焰猛地一跳,映亮她眸底深藏的算计。
那一瞬,她不再是卑微掌事姑姑,而是曾通宵拆解上百个游戏boSS行为模式的攻略之王。
她知道,每一个角色都有“触发机制”,只要摸清规则,就能引导他们走向既定结局。
而她,正在为自己争取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
窗外,月光如霜,洒在案头那盏云雾茶上。
茶已冷透,杯沿凝了一圈薄薄的水痕,像命运悄然划下的界限。
她正欲吹熄烛火,忽听廊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不是冯保那种刻意的拖沓,而是极快、极稳,带着内廷禁卫才有的节奏。
紧接着,一片黑影掠过窗纸,无声停驻。
苏识眸光微闪,不动声色地将朱笔归入笔架,手却悄然滑向袖中那枚磨得发亮的铜戒——那是她与萧玦约定的暗信标记。
门外,冯保压得极低的声音缓缓响起,如同毒蛇吐信:
“……东西已交,她照做了。但……她烧的,未必是真。”
夜色如墨,紫宸殿的灯火逐渐熄灭,只有御前文书房的一角,烛火还未熄灭。
冯保的身影融入了廊下的阴影中,来的时候没有声音,离开的时候也没有踪迹。
黄绫密旨交到苏识手中时,她的指尖冰凉,就像有一条毒蛇爬过皮肤。
她低下头接过命令,发髻低垂,遮住了眼底一闪而过的寒光。
“奴婢领旨。”她的声音温顺得就像刚入宫的懵懂小婢女,连颤抖都恰到好处。
门关上了,脚步声渐渐远去,值房里只剩下她一个人,与一盏即将燃尽的烛火对峙着。
而是静静地坐了很久,手指轻轻敲打着桌角,就像棋手在落子之前的沉思。
三天前的边报批注……她一个字都没有忘记。
那不仅仅是政务记录,那是她用动漫角色设定逻辑推演出来的“未来剧本”——镇北将军李崇,性格刚愎自用,战功赫赫,但曾经涉及过贪污腐败的旧案,是典型的“英雄式悲剧角色”,注定会在关键时刻因为私心而耽误事情;而北境的粮道每逢雨季必然会中断,就像《钢之炼金术师》中“等价交换”的铁律一样,自然规律从来不会因为人的意愿而改变。
皇帝要重新审视她的批注?
不,他真正想要重新审视的,是她这个人。
他不是在检查错误,而是在探究她是怎么想的。
苏识微微眯起眼睛,嘴角浮现出一丝极其淡的笑容。
她起身磨墨,动作不紧不慢,仿佛真的在执行一项普通的差事。
但是当朱笔落到纸上时,她却在誊写的时候,悄悄地跳过了两处关键的批注。
“此将曾涉贪案”——删去。
“粮道雨季必断”——删去。
她在登记簿上写下:“已焚。”字迹工整,没有任何破绽。
她赌的就是皇帝不会亲自去检查这些琐碎的事务,而冯保看到她“自己销毁证据”,反而会认为她只是一个害怕上级、急于撇清关系的普通宫女。
毕竟,谁会怀疑一个连奏折都读不懂的“蠢人”,竟敢藏匿军国重要情报呢?
但她更清楚——真正的危险,从来都不在明面上。
烛火摇曳,映照着她如刀削般冷峻的侧脸。
她拿出一张废纸,提笔默写出那两条被删去的批注,字迹清晰得就像刻上去的一样。
笔尖停顿的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脊背微微一僵。
不对……他不是要确认我有没有犯错。
他是想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她缓缓合上册子,手指在封皮上轻轻敲了一下。
萧景琰,这个神格化自“金闪闪”的帝王,自认为全知全能,最讨厌被人蒙蔽,更憎恨有人能够预判他的心思。
可如今,他竟然主动索要一个宫女的批注?
答案只有一个——他已经察觉到,这些“偶然”的精准判断背后,隐藏着某种他无法理解的逻辑。
他在试图剖析她。
“你想看我的脑子?”苏识低声说道,声音轻得就像一片雪花落在湖面上,但却带着刀刃般的寒意,“好啊……我给你看一半,留一半。”
她把废纸扔进烛火里,火焰猛地跳动了一下,照亮了她眼底深藏的算计。
那一刻,她不再是那个卑微的掌事姑姑,而是曾经通宵拆解上百个游戏boSS行为模式的攻略之王。
她知道,每一个角色都有“触发机制”,只要摸清规则,就能引导他们走向既定的结局。
窗外,月光如霜,洒在桌头那盏云雾茶上。
茶已经凉透了,杯沿凝结了一圈薄薄的水痕,就像命运悄然划下的界限。
她正打算吹灭烛火,忽然听到廊外传来极其轻微的脚步声——不是冯保那种刻意拖沓的脚步声,而是极快、极稳,带着内廷禁卫才有的节奏。
紧接着,一片黑影掠过窗纸,无声地停住了。
苏识眸光微微一闪,不动声色地把朱笔放回笔架上,手却悄悄地滑向袖中那枚磨得发亮的铜戒——那是她与萧玦约定的暗信标记。
门外,冯保压得极低的声音缓缓响起,就像毒蛇吐着信子:
“……东西已经交了,她照做了。但是……她烧的,未必是真的。”
晨风凛冽,吹得朝服猎猎作响。
苏识跪在御前文书房外的青砖上,额头贴地,发髻低垂,指尖因久跪而微微泛白。
她听见冯保拖着尖细的嗓音在殿中踱步,听见群臣交头接耳的惊疑,听见那一纸奏折被重重拍在御案上的声响。
“盐税增收三十成?!”
皇帝萧景琰的声音不高,却如寒铁贯耳,震得殿内鸦雀无声。
“户部尚书何在?”
“臣……臣在。”户部尚书出列,脸色煞白,“此折昨日呈递,确经御前文书房校对——掌事姑姑苏识,亲笔签押。”
所有人的目光,如刀锋般刺向殿外。
苏识缓缓抬头,眼底闪过一丝极淡的冷光,随即敛下。
她膝行入殿,动作迟缓,仿佛连跪拜都需费尽力气。
她叩首,声音发颤:“奴婢……只识字,不懂政事。见‘三’与‘三十’皆为数字,笔画相近,以为是大人笔误,不敢擅改……更不敢质疑朝廷重臣……”
她说得结巴,语气怯懦,甚至带着几分近乎愚钝的忠诚。
殿内一片寂静。
萧景琰坐在龙椅上,指尖轻轻敲击扶手,眼神却如鹰隼般盯着她。
他不说话,只冷冷地看着这个低眉顺眼、连头都不敢抬的掌事姑姑。
片刻后,他忽然笑了。
“你倒是忠顺。”
四个字,轻飘飘落下,却压得苏识脊背一紧。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校对疏漏,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愚忠测试”。
皇帝要的,从来不是完美的奴才,而是可控的工具。
若她当场指出错误,便是干政;若推给他人,便是狡诈;唯有表现出无知却死忠的模样,才能成为他眼中“可用之人”。
而她更深知——萧景琰真正忌惮的,从来不是错误本身,而是谁敢替他思考。
她不能聪明,但必须有用;不能有主见,但必须不出错。
这才是深宫奴婢的生存法则。
“罢了。”皇帝挥袖,“念你初犯,且平日勤勉,不予追究。退下吧。”
苏识叩首,缓缓退下,动作笨拙得像个刚入宫的小宫女。
可当她转身的那一瞬,眼底的怯懦如潮水般褪去,只剩下一汪深不见底的寒潭。
她不是蠢,是装得够像。
回到值房,沈砚早已等在门口,手中捧着一叠卷宗,脸色阴晴不定。
“你竟装得如此像?”他压低声音,目光锐利,“昨夜我还见你批注边报,条理分明,字字切中要害——今日却在御前结巴畏缩,像换了个人。”
苏识垂眸,指尖轻轻抚过案上一卷《户部月报》,动作轻柔得像在整理旧梦。
“我不是装。”她轻声道,“是演给懂的人看。”
她将一份折子轻轻放在沈砚常坐的位置——页角微卷,墨迹未干,封皮上写着“三皇子门客受贿案查证录”。
那页角的褶皱,是她与萧玦约定的标记:可阅。
她知道沈砚会看到。
她知道他会疑惑。
她知道他背后站着谁。
而这层“误会”的涟漪,正是她需要的。
她要让某些人开始怀疑:这个看似愚忠的掌事姑姑,是否真的蠢?
她要让某些人开始警惕:她究竟在为谁效力?
她更要让萧景琰相信——她不过是一枚听话的棋子,而他,才是执棋之人。
夜幕降临,值房烛火摇曳。
苏识独坐案前,手中朱笔未停,一页页誊录着今日早朝后的奏折批注。
她的字迹工整,毫无波澜,仿佛今日朝堂之上那场惊心动魄的对峙,不过是宫中寻常一日。
可就在她放下笔,准备整理卷宗时,门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
没有通传,没有叩门。
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玄色长袍,袖口绣着内廷独有的云鹤纹。
冯保站在阴影里,脸上挂着惯常的笑意,可那双眼睛,却如毒蛇般盯着她。
“苏掌事。”他声音低哑,“陛下有令。”
苏识起身,垂首恭立。
冯保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绫密旨,指尖缓缓展开——
“即刻誊录三日前所有边报批注,另抄副本,封存内库。”夜色如墨,紫宸殿的灯火渐次熄灭,唯有御前文书房一隅,烛火未熄。
冯保的身影融在廊下阴影里,来时无声,去时亦无踪。
黄绫密旨交到苏识手中时,指尖冰凉,像毒蛇爬过皮肤。
她垂首接令,发髻低垂遮住眼底一闪而过的寒光。
“奴婢领旨。”声音温顺得如同初入宫的懵懂小婢,连颤抖都恰到好处。
门关上了,脚步声远去,值房内只剩她一人,与一盏将尽的烛火对峙。
她没有立刻动笔。
而是静坐良久,指尖轻叩案角,如同棋手落子前的沉吟。
三日前的边报批注……她一字未忘。
那不只是政务记录,那是她用动漫人设逻辑推演出来的“未来剧本”——镇北将军李崇,性格刚愎、战功赫赫却曾涉贪腐旧案,典型“英雄式悲剧角色”,注定会在关键时刻因私心误事;而北境粮道每逢雨季必断,恰如《钢之炼金术师》中“等价交换”的铁律,自然规律从不因人愿而改。
皇帝要复盘她的批注?
不,他真正想复盘的,是她这个人。
他不是在查错,是在查我怎么想的。
苏识眸光微敛,唇角浮起一丝极淡的笑。
她起身磨墨,动作不疾不徐,仿佛真在执行一道寻常差事。
可当朱笔落纸,她却在誊录时,悄然跳过了两处关键批注。
“此将曾涉贪案”——删。
“粮道雨季必断”——删。
她在登记簿上写下:“已焚。”字迹工整,毫无破绽。
焚了?
她赌的,就是皇帝不会亲查琐务,而冯保见她“自毁证据”,反而会认定她不过是个畏上如虎、急于撇清的普通宫婢。
毕竟,谁会怀疑一个连奏折都读不懂的“蠢人”,竟敢藏匿军国要情?
可她更清楚——真正的危险,从来不在暗处。
烛火摇曳,映得她侧脸如刀削般冷峻。
她取出一张废纸,提笔默写那两条被删的批注,字迹清晰如刻。
笔尖顿住的刹那,她忽然意识到什么,脊背微微一僵。
不对……他不是要确认我有没有错。
他是想看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她缓缓合上册子,指尖在封皮上轻轻一叩。
萧景琰,这个神格化自“金闪闪”的帝王,自诩全知全能,最厌恶被蒙蔽,更憎恨有人能预判他的心思。
可如今,他竟主动索要一个宫婢的批注?
答案只有一个——他已经察觉,这些“偶然”的精准判断背后,藏着某种他无法理解的逻辑。
他在试图解构她。
“你想看我的脑子?”苏识低语,声音轻得像一片雪落在湖面,却带着锋刃般的冷意,“好啊……我给你看一半,留一半。”
她将废纸投入烛火,火焰猛地一跳,映亮她眸底深藏的算计。
那一瞬,她不再是卑微掌事姑姑,而是曾通宵拆解上百个游戏boSS行为模式的攻略之王。
她知道,每一个角色都有“触发机制”,只要摸清规则,就能引导他们走向既定结局。
而她,正在为自己争取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
窗外,月光如霜,洒在案头那盏云雾茶上。
茶已冷透,杯沿凝了一圈薄薄的水痕,像命运悄然划下的界限。
她正欲吹熄烛火,忽听廊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不是冯保那种刻意的拖沓,而是极快、极稳,带着内廷禁卫才有的节奏。
紧接着,一片黑影掠过窗纸,无声停驻。
苏识眸光微闪,不动声色地将朱笔归入笔架,手却悄然滑向袖中那枚磨得发亮的铜戒——那是她与萧玦约定的暗信标记。
门外,冯保压得极低的声音缓缓响起,如同毒蛇吐信:
“……东西已交,她照做了。但……她烧的,未必是真。”
夜色如墨,紫宸殿的灯火逐渐熄灭,只有御前文书房的一角,烛火还未熄灭。
冯保的身影融入了廊下的阴影中,来的时候没有声音,离开的时候也没有踪迹。
黄绫密旨交到苏识手中时,她的指尖冰凉,就像有一条毒蛇爬过皮肤。
她低下头接过命令,发髻低垂,遮住了眼底一闪而过的寒光。
“奴婢领旨。”她的声音温顺得就像刚入宫的懵懂小婢女,连颤抖都恰到好处。
门关上了,脚步声渐渐远去,值房里只剩下她一个人,与一盏即将燃尽的烛火对峙着。
而是静静地坐了很久,手指轻轻敲打着桌角,就像棋手在落子之前的沉思。
三天前的边报批注……她一个字都没有忘记。
那不仅仅是政务记录,那是她用动漫角色设定逻辑推演出来的“未来剧本”——镇北将军李崇,性格刚愎自用,战功赫赫,但曾经涉及过贪污腐败的旧案,是典型的“英雄式悲剧角色”,注定会在关键时刻因为私心而耽误事情;而北境的粮道每逢雨季必然会中断,就像《钢之炼金术师》中“等价交换”的铁律一样,自然规律从来不会因为人的意愿而改变。
皇帝要重新审视她的批注?
不,他真正想要重新审视的,是她这个人。
他不是在检查错误,而是在探究她是怎么想的。
苏识微微眯起眼睛,嘴角浮现出一丝极其淡的笑容。
她起身磨墨,动作不紧不慢,仿佛真的在执行一项普通的差事。
但是当朱笔落到纸上时,她却在誊写的时候,悄悄地跳过了两处关键的批注。
“此将曾涉贪案”——删去。
“粮道雨季必断”——删去。
她在登记簿上写下:“已焚。”字迹工整,没有任何破绽。
她赌的就是皇帝不会亲自去检查这些琐碎的事务,而冯保看到她“自己销毁证据”,反而会认为她只是一个害怕上级、急于撇清关系的普通宫女。
毕竟,谁会怀疑一个连奏折都读不懂的“蠢人”,竟敢藏匿军国重要情报呢?
但她更清楚——真正的危险,从来都不在明面上。
烛火摇曳,映照着她如刀削般冷峻的侧脸。
她拿出一张废纸,提笔默写出那两条被删去的批注,字迹清晰得就像刻上去的一样。
笔尖停顿的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脊背微微一僵。
不对……他不是要确认我有没有犯错。
他是想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她缓缓合上册子,手指在封皮上轻轻敲了一下。
萧景琰,这个神格化自“金闪闪”的帝王,自认为全知全能,最讨厌被人蒙蔽,更憎恨有人能够预判他的心思。
可如今,他竟然主动索要一个宫女的批注?
答案只有一个——他已经察觉到,这些“偶然”的精准判断背后,隐藏着某种他无法理解的逻辑。
他在试图剖析她。
“你想看我的脑子?”苏识低声说道,声音轻得就像一片雪花落在湖面上,但却带着刀刃般的寒意,“好啊……我给你看一半,留一半。”
她把废纸扔进烛火里,火焰猛地跳动了一下,照亮了她眼底深藏的算计。
那一刻,她不再是那个卑微的掌事姑姑,而是曾经通宵拆解上百个游戏boSS行为模式的攻略之王。
她知道,每一个角色都有“触发机制”,只要摸清规则,就能引导他们走向既定的结局。
窗外,月光如霜,洒在桌头那盏云雾茶上。
茶已经凉透了,杯沿凝结了一圈薄薄的水痕,就像命运悄然划下的界限。
她正打算吹灭烛火,忽然听到廊外传来极其轻微的脚步声——不是冯保那种刻意拖沓的脚步声,而是极快、极稳,带着内廷禁卫才有的节奏。
紧接着,一片黑影掠过窗纸,无声地停住了。
苏识眸光微微一闪,不动声色地把朱笔放回笔架上,手却悄悄地滑向袖中那枚磨得发亮的铜戒——那是她与萧玦约定的暗信标记。
门外,冯保压得极低的声音缓缓响起,就像毒蛇吐着信子:
“……东西已经交了,她照做了。但是……她烧的,未必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