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挂牌次日,天刚破晓,内政院正堂已灯火通明。
六尚女官列席两侧,低眉垂首,无人敢抬眼多看主位一眼。
空气里浮动着一种微妙的凝滞——像是暴风雨过后的死寂,又像是野火熄灭后,余烬中尚未散尽的焦灼气息。
苏识端坐于主位之上,墨色云纹比甲衬得她身形清瘦却极有压迫感。
她指尖轻点案上新制章程,纸页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今日首议。”她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入木,“香事归档,药政公开。即日起,各司所用香料须三日一报,明细录档;御医署煎药底方,凡涉皇室者,皆抄录副本交内政院备案。”
话音未落,忽听得“咚”的一声闷响。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尚衣局一名老宫女猝然倒地,脸色青白,口角微颤。
几个女官慌忙上前扶起她,却发现她双目失焦,口中喃喃不止:“她要回来了……她要烧了识字的人……识字的都要烧……”
苏识眸光微闪,不动声色。
柳绿悄然趋近,在她耳边低语:“回提举大人,此人姓陈,入宫三十载,曾为皇后缝制三十七件素衣——每一件,都是超度亡魂时穿的。”
苏识指尖一顿。
三十七件。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几乎每月一件。
不是为逝者,而是为活人祈“净魂”。
她的脑中瞬间闪过《秽源考》中的记载:古有巫祝以香引梦,借烟通灵,使人心智迷乱,自认罪孽深重,甘愿焚身赎罪。
若施术者执念极深,即便形神俱灭,其“仪式惯性”仍可残存于亲近之物,如香灰、旧衣、经纸……
皇后虽已被废,幽居冷宫,连一根簪子都带不进去。
但她那些年亲手点燃的香、念过的咒、缝过的衣,早已在无数宫人心中埋下恐惧的种子——如今,种子发芽了。
这不是阴谋,是瘟疫。精神层面的传染。
“送她去静思堂歇着。”苏识淡淡道,“另赐安神汤一碗,加三份茯苓,不可多。”
待人被搀走,殿内重归肃静。
有人偷偷抬头,只见苏识神色如常,仿佛刚才那一幕不过是风吹帘动。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心跳早已加快半拍。
她不能乱。
一旦她显出半分动摇,这满殿压抑已久的恐惧就会彻底爆发。
当晚,苏识独坐灯下,翻开《秽源考》手抄本。
泛黄纸页上写着一行小字:“香者,魂之桥也;梦者,心之隙也。久熏邪仪者,夜必呓语,晨醒而不知所言。”
她合上书,提笔疾书。
半个时辰后,一本薄册出炉——《宫人安神录》。
内容节选自《秽源考》中关于“香与梦的操控机制”一章,语言通俗,条理分明,末尾还附有一句安抚之语:“凡觉夜不安寐、梦魇频作者,可依此法自查。读此书者,可免夜巡三日。”
翌日清晨,册子便由柳绿亲自分发至各司。
不出所料,不过一日,便有几名小宫女悄悄前来询问:“提举大人,我们之前记过的那些‘梦话’,真的是被人引出来的?不是我们疯了?”
“你们没疯。”苏识看着她们苍白的脸,“是有人想让你们觉得自己疯了。”
第三日傍晚,参政司旧档库突发异动。
守卫急报:库房一扇窗棂被人从外轻启,地上留有一撮香灰,形如并蒂莲,清香诡异,久久不散。
白砚亲自查验,眉头紧锁:“此灰出自皇后宫焚纸炉专用松檀香,配方独特,宫中仅那一处使用。可通往内院的运送路径早在半月前就被封死,绝无可能流入。”
苏识蹲下身,用银镊夹起一点香灰,对着烛光细看。
灰质细腻,燃得极匀,绝非仓促为之。
更关键的是——窗户是从里面被推开的。
她忽然笑了。
“不是有人送进来。”她缓缓起身,眸光如刃,“是有人在里面烧。”
白砚一震:“您的意思是……有内鬼?”
“不一定是鬼。”苏识拂袖站起,“更可能是……一个还记得怎么点香的人。”
她当即命人调阅近五日进出旧档库的所有名单。
笔迹、职级、背景逐一排查,最终锁定一人——新调入的文书女官林氏,原属尚宫局杂役房,三日前因“字迹工整”被破格提拔,负责整理先帝朝旧档。
而她的姑母,正是城外别院那位暴毙的制香匠人。
尸检时,验尸官曾在其肺中发现大量同类香灰。
苏识将名单轻轻放下,目光落在窗外渐沉的暮色中。
风穿廊而过,卷起一片落叶,打着旋儿坠入井口。
皇后虽废,但她的影子还在爬。
而她要做的,不是追着影子打,是让光,照进每一个藏污纳垢的角落。
她提笔,在《宫人安神录》末页空白处,轻轻写下一行小字指令:
“若曾参与焚经、记梦、递香者,可于子时至东井残廊,焚纸自陈,不留名。”子时三刻,东井残廊。
月隐云后,风如游魂,在断瓦残檐间穿梭低语。
枯藤缠着断裂的石柱,像被谁用刀割过一般,悬在半空,随风轻晃。
这里曾是先帝藏书避暑的偏廊,如今荒废多年,连宫灯都不愿多照一眼。
柳绿依令行事,已将加印了密语的《安神录》悄悄混入各司新发册籍之中。
她不敢问为何不抓人、不查案,只知提举大人从不出无招之棋。
她甚至没敢多看那行小字一眼——仿佛多瞧一瞬,便会沾上不该知的秘密。
而此刻,廊外暗处,白砚伏于屋脊之上,黑衣融夜,呼吸几不可闻。
他掌心按着刀柄,目光死死锁住廊中那抹纤细身影。
是林氏。
她跪在青砖地上,双手颤抖地捧起一叠黄纸,一张张投入铜炉。
火光映着她苍白的脸,瞳孔涣散,嘴唇翕动,念诵着近乎呓语的祷词:“娘娘说……烧了心事,魂才干净……识字的人不清净,唯有焚尽记忆,方得解脱……”
白砚眸色一沉。
这哪是自陈?分明是仪式复现!
就在最后一张纸即将燃尽之际,他一声冷喝:“拿下!”
数名暗卫从四面跃出,铁链铿然作响。
林氏浑身一颤,却未挣扎,反而仰头笑了,眼角竟滑下一滴泪:“我……终于可以说出来了……我不疯,我不是坏人……我只是……听命于她……”
内政院密室,烛火摇曳。
林氏被带至堂下,神情反倒平静下来。
苏识端坐主位,指尖轻轻摩挲茶盏边缘,声音如霜雪般冷静:“你说‘听命于她’,是谁?”
“皇后。”林氏低头,“不,现在该叫废后了……可在我心里,她还是主子。三年前,我姑母因私制禁香被赐死,临终前只留下一句话:‘香断人不断,影随心不灭’——那是娘娘亲口教她的暗语。”
苏识眸光微闪。
来了。
“被废前夜,”林氏继续道,“娘娘以指血写信,藏于佛经夹层,传给尚衣局老陈、御膳房汤婆子、还有我……一共七人。她说,她会被关进冷宫,但她的‘净魂仪’不能停。只要有人还记得怎么点香、怎么记梦、怎么把‘罪感’种进别人心里——她的影子就不会死。”
她顿了顿,声音发颤:“我们不是叛徒……我们是‘守火人’。”
堂内寂静如渊。
柳绿听得手脚发凉,几乎握不住笔录的纸卷。
而白砚站在角落,眉头紧锁:“所以这些日子的异动,并非残党作乱,而是……一场延续的仪式?”
“不错。”苏识缓缓起身,走到林氏面前,“你们以为自己在赎罪,其实是在替她延续执念。她用恐惧驯化人心,让你们自愿成为她精神的延伸——哪怕她已失去自由,失去权力,甚至失去名字。”
她转身,取出一匣,将供词与那撮并蒂莲香灰一同封入,朱砂封印,墨笔题字:“秽源余烬”。
然后,她将匣子递向白砚。
“不去禀皇帝?”白砚迟疑。
“去告发?”苏识冷笑,“然后让他再杀一批‘疯奴’?让宫里人人自危,彼此猜忌?不。这场病,不能用更多的血来治。”
她望向窗外深沉夜色,目光穿过重重宫墙,落在冷宫方向。
“我要让他们自己走出来。”
“我要让恐惧,变成坦白。”
“我要用她的规则,破她的局。”
翌日清晨,萧玦踏入书房,一眼便看见案头静静躺着的红漆木匣。
他打开,看完,沉默良久。
当夜三更,他独自踏雪而来,玄色大氅染霜,立于内政院檐下,寒风吹动袍角,如刀割风幡。
“你为何不借此清洗?”他声音低哑,带着审视,“这是最好的时机。七名心腹,尽数落网,皇帝必允你彻查到底。”
苏识站在廊中,未曾迎出,也未回避。
她只是望着远处那座幽闭的冷宫,轻声道:
“若我也用恐惧治恐惧,那我,就成了她的影子。”
风过回廊,卷起最后一点残留的香灰,飘向无光深处。
可她知道——
真正的影子,从来不会自己消失。
只会,换一个壳,继续爬。
三日后,冷宫守卫急报:废后赵氏连续七日未进食,只焚黄纸,纸上皆为“识”字。
更诡异的是,每张纸焚尽后……
六尚女官列席两侧,低眉垂首,无人敢抬眼多看主位一眼。
空气里浮动着一种微妙的凝滞——像是暴风雨过后的死寂,又像是野火熄灭后,余烬中尚未散尽的焦灼气息。
苏识端坐于主位之上,墨色云纹比甲衬得她身形清瘦却极有压迫感。
她指尖轻点案上新制章程,纸页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今日首议。”她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入木,“香事归档,药政公开。即日起,各司所用香料须三日一报,明细录档;御医署煎药底方,凡涉皇室者,皆抄录副本交内政院备案。”
话音未落,忽听得“咚”的一声闷响。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尚衣局一名老宫女猝然倒地,脸色青白,口角微颤。
几个女官慌忙上前扶起她,却发现她双目失焦,口中喃喃不止:“她要回来了……她要烧了识字的人……识字的都要烧……”
苏识眸光微闪,不动声色。
柳绿悄然趋近,在她耳边低语:“回提举大人,此人姓陈,入宫三十载,曾为皇后缝制三十七件素衣——每一件,都是超度亡魂时穿的。”
苏识指尖一顿。
三十七件。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几乎每月一件。
不是为逝者,而是为活人祈“净魂”。
她的脑中瞬间闪过《秽源考》中的记载:古有巫祝以香引梦,借烟通灵,使人心智迷乱,自认罪孽深重,甘愿焚身赎罪。
若施术者执念极深,即便形神俱灭,其“仪式惯性”仍可残存于亲近之物,如香灰、旧衣、经纸……
皇后虽已被废,幽居冷宫,连一根簪子都带不进去。
但她那些年亲手点燃的香、念过的咒、缝过的衣,早已在无数宫人心中埋下恐惧的种子——如今,种子发芽了。
这不是阴谋,是瘟疫。精神层面的传染。
“送她去静思堂歇着。”苏识淡淡道,“另赐安神汤一碗,加三份茯苓,不可多。”
待人被搀走,殿内重归肃静。
有人偷偷抬头,只见苏识神色如常,仿佛刚才那一幕不过是风吹帘动。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心跳早已加快半拍。
她不能乱。
一旦她显出半分动摇,这满殿压抑已久的恐惧就会彻底爆发。
当晚,苏识独坐灯下,翻开《秽源考》手抄本。
泛黄纸页上写着一行小字:“香者,魂之桥也;梦者,心之隙也。久熏邪仪者,夜必呓语,晨醒而不知所言。”
她合上书,提笔疾书。
半个时辰后,一本薄册出炉——《宫人安神录》。
内容节选自《秽源考》中关于“香与梦的操控机制”一章,语言通俗,条理分明,末尾还附有一句安抚之语:“凡觉夜不安寐、梦魇频作者,可依此法自查。读此书者,可免夜巡三日。”
翌日清晨,册子便由柳绿亲自分发至各司。
不出所料,不过一日,便有几名小宫女悄悄前来询问:“提举大人,我们之前记过的那些‘梦话’,真的是被人引出来的?不是我们疯了?”
“你们没疯。”苏识看着她们苍白的脸,“是有人想让你们觉得自己疯了。”
第三日傍晚,参政司旧档库突发异动。
守卫急报:库房一扇窗棂被人从外轻启,地上留有一撮香灰,形如并蒂莲,清香诡异,久久不散。
白砚亲自查验,眉头紧锁:“此灰出自皇后宫焚纸炉专用松檀香,配方独特,宫中仅那一处使用。可通往内院的运送路径早在半月前就被封死,绝无可能流入。”
苏识蹲下身,用银镊夹起一点香灰,对着烛光细看。
灰质细腻,燃得极匀,绝非仓促为之。
更关键的是——窗户是从里面被推开的。
她忽然笑了。
“不是有人送进来。”她缓缓起身,眸光如刃,“是有人在里面烧。”
白砚一震:“您的意思是……有内鬼?”
“不一定是鬼。”苏识拂袖站起,“更可能是……一个还记得怎么点香的人。”
她当即命人调阅近五日进出旧档库的所有名单。
笔迹、职级、背景逐一排查,最终锁定一人——新调入的文书女官林氏,原属尚宫局杂役房,三日前因“字迹工整”被破格提拔,负责整理先帝朝旧档。
而她的姑母,正是城外别院那位暴毙的制香匠人。
尸检时,验尸官曾在其肺中发现大量同类香灰。
苏识将名单轻轻放下,目光落在窗外渐沉的暮色中。
风穿廊而过,卷起一片落叶,打着旋儿坠入井口。
皇后虽废,但她的影子还在爬。
而她要做的,不是追着影子打,是让光,照进每一个藏污纳垢的角落。
她提笔,在《宫人安神录》末页空白处,轻轻写下一行小字指令:
“若曾参与焚经、记梦、递香者,可于子时至东井残廊,焚纸自陈,不留名。”子时三刻,东井残廊。
月隐云后,风如游魂,在断瓦残檐间穿梭低语。
枯藤缠着断裂的石柱,像被谁用刀割过一般,悬在半空,随风轻晃。
这里曾是先帝藏书避暑的偏廊,如今荒废多年,连宫灯都不愿多照一眼。
柳绿依令行事,已将加印了密语的《安神录》悄悄混入各司新发册籍之中。
她不敢问为何不抓人、不查案,只知提举大人从不出无招之棋。
她甚至没敢多看那行小字一眼——仿佛多瞧一瞬,便会沾上不该知的秘密。
而此刻,廊外暗处,白砚伏于屋脊之上,黑衣融夜,呼吸几不可闻。
他掌心按着刀柄,目光死死锁住廊中那抹纤细身影。
是林氏。
她跪在青砖地上,双手颤抖地捧起一叠黄纸,一张张投入铜炉。
火光映着她苍白的脸,瞳孔涣散,嘴唇翕动,念诵着近乎呓语的祷词:“娘娘说……烧了心事,魂才干净……识字的人不清净,唯有焚尽记忆,方得解脱……”
白砚眸色一沉。
这哪是自陈?分明是仪式复现!
就在最后一张纸即将燃尽之际,他一声冷喝:“拿下!”
数名暗卫从四面跃出,铁链铿然作响。
林氏浑身一颤,却未挣扎,反而仰头笑了,眼角竟滑下一滴泪:“我……终于可以说出来了……我不疯,我不是坏人……我只是……听命于她……”
内政院密室,烛火摇曳。
林氏被带至堂下,神情反倒平静下来。
苏识端坐主位,指尖轻轻摩挲茶盏边缘,声音如霜雪般冷静:“你说‘听命于她’,是谁?”
“皇后。”林氏低头,“不,现在该叫废后了……可在我心里,她还是主子。三年前,我姑母因私制禁香被赐死,临终前只留下一句话:‘香断人不断,影随心不灭’——那是娘娘亲口教她的暗语。”
苏识眸光微闪。
来了。
“被废前夜,”林氏继续道,“娘娘以指血写信,藏于佛经夹层,传给尚衣局老陈、御膳房汤婆子、还有我……一共七人。她说,她会被关进冷宫,但她的‘净魂仪’不能停。只要有人还记得怎么点香、怎么记梦、怎么把‘罪感’种进别人心里——她的影子就不会死。”
她顿了顿,声音发颤:“我们不是叛徒……我们是‘守火人’。”
堂内寂静如渊。
柳绿听得手脚发凉,几乎握不住笔录的纸卷。
而白砚站在角落,眉头紧锁:“所以这些日子的异动,并非残党作乱,而是……一场延续的仪式?”
“不错。”苏识缓缓起身,走到林氏面前,“你们以为自己在赎罪,其实是在替她延续执念。她用恐惧驯化人心,让你们自愿成为她精神的延伸——哪怕她已失去自由,失去权力,甚至失去名字。”
她转身,取出一匣,将供词与那撮并蒂莲香灰一同封入,朱砂封印,墨笔题字:“秽源余烬”。
然后,她将匣子递向白砚。
“不去禀皇帝?”白砚迟疑。
“去告发?”苏识冷笑,“然后让他再杀一批‘疯奴’?让宫里人人自危,彼此猜忌?不。这场病,不能用更多的血来治。”
她望向窗外深沉夜色,目光穿过重重宫墙,落在冷宫方向。
“我要让他们自己走出来。”
“我要让恐惧,变成坦白。”
“我要用她的规则,破她的局。”
翌日清晨,萧玦踏入书房,一眼便看见案头静静躺着的红漆木匣。
他打开,看完,沉默良久。
当夜三更,他独自踏雪而来,玄色大氅染霜,立于内政院檐下,寒风吹动袍角,如刀割风幡。
“你为何不借此清洗?”他声音低哑,带着审视,“这是最好的时机。七名心腹,尽数落网,皇帝必允你彻查到底。”
苏识站在廊中,未曾迎出,也未回避。
她只是望着远处那座幽闭的冷宫,轻声道:
“若我也用恐惧治恐惧,那我,就成了她的影子。”
风过回廊,卷起最后一点残留的香灰,飘向无光深处。
可她知道——
真正的影子,从来不会自己消失。
只会,换一个壳,继续爬。
三日后,冷宫守卫急报:废后赵氏连续七日未进食,只焚黄纸,纸上皆为“识”字。
更诡异的是,每张纸焚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