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我把棋盘掀了-《李言李语》

  春闱放榜,识园门前朱红照壁映着新科进士们青云得志的面容。

  晨光洒在他们崭新的襕衫上,像镀了一层薄金。

  礼乐齐奏,百官列班,只待皇太后华贵妃驾临,便行授卷谢恩之礼。

  可就在司仪官即将开嗓之际,一道素色身影缓步登台。

  是小荷。

  她未着官服,也无仪仗,仅一袭青灰布裙,发间一支银蝶簪斜插,清冷如月下松影。

  全场寂静一瞬,随即嗡然骚动——谁不知这位影阁副主事如今权势滔天?

  连内阁大学士见她都要避道而行。

  但她此刻现身此处,所为何来?

  “诸位。”她的声音不高,却穿透喧嚣,“今日本该授官,但我有一言——今科状元,不当官。”

  满场死寂。

  连风都停了。

  有人以为自己听错了,有人惊疑四顾,更有几位年长考官脸色骤变。

  那状元郎站在最前排,面如土色,嘴唇微颤,仿佛被当众剥去衣袍。

  小荷目光扫过众人,不疾不徐道:“他的策论引《识鉴录》三十七处,字字如经,句句称圣,却无一处质疑,无一念自思。你们是要选一个官,还是要请一位诵经僧?”

  她顿了顿,袖中取出一份卷册,展开朗声道:“苏识夫人一生破局,靠的不是背书,而是问‘为什么’。她教我们看清人,不是为了顺从规则,而是为了知道——哪条规则该砸。”

  “自今日起,新科进士不即授职。首设‘观政使’一职,三年虚衔,不得理政决案,唯有一事:走百地,察民瘼,写《百地人心录》。”她目光凛然,“且每年年末,须公开挑战一项现行制度,以策论、实证或模拟推演,破其弊、立其新。不破不立,无问不敢为。”

  话音落下,犹如惊雷劈开沉雾。

  台下哗然如沸水翻腾。

  有老臣怒极拍栏:“荒唐!祖制何在?纲常何存?”

  “女子干政已逾矩,竟还妄改仕途!”

  “此风一开,朝廷体统何在?”

  小荷不动声色,只转身面向华贵妃所在高台,躬身一礼:“启禀太后,此事非臣独断。若朝野不服,请设‘逆策大议’一场,不限身份,不论出身,让庶民与举子同堂辩政——究竟当今之弊,最大者为何?”

  华贵妃端坐凤辇之上,指尖轻叩扶手,眸光微闪。

  良久,她唇角微扬,点头应允。

  三日后,太极殿侧殿,门庭大开。

  士子、乡老、织妇、挑夫、狱卒、商贾……凡持帖者皆可入席。

  殿中不分尊卑,圆桌环列,烛火通明,如同星河倾落人间。

  议题只有一道:“当今之弊,最大者为何?”

  起初众人拘谨,直到一名洗衣妇颤巍巍起身,粗布裹身,十指皲裂如树皮。

  她声音不大,却字字砸地有声:

  “官老爷审案看衣裳,不说理。”

  全场一静。

  小荷当即挥手,命影卫取来本月刑部结案卷宗二十件,当场命文书当众宣读被告服饰描述与判罚结果。

  再由算学馆学士飞速归类统计——

  穿绫罗者,七成免笞;着粗麻者,九成重责。

  贫户争井水,杖二十;富户占渠堰,仅令赔银。

  同一斗殴案,一方戴金镯,一方赤脚,判罚相差三等。

  数据呈于屏风,红墨触目惊心。

  群臣低头,无人敢言。

  就在此时,白砚拄杖立于廊下,原是奉旨观礼,欲劝小荷莫要锋芒太露。

  他戎马一生,深知乱世根源不在制度之缺,而在人心之乱。

  可此刻,他看着那洗衣妇挺直的脊梁,听着殿内沸腾的争论声,忽然觉得胸口一阵闷痛。

  散会途中,他在宫墙拐角处驻足。

  一名老兵蹲在石阶上,怀里搂着个五六岁孩童,手中捧着一本破旧抄本,正一字一句教他念:“伪忠型人格特征第一条:表面恭敬,实则规避责任;第二条:惯用‘按例’二字,堵天下之口……”

  孩子仰头问:“爷爷,咱们县令是不是这种人?”

  老兵苦笑:“你说呢?”

  白砚伫立良久,终于走向小荷。

  “你不怕天下大乱?”他声音沙哑,像是从铁锈里磨出来的。

  小荷抬头望天,夜空澄澈,星河浩荡。

  “怕。”她说,“我每夜闭眼前都在想,会不会有一天,百姓因我说的话丢了性命。可我更怕的是——天下假装太平。”

  她回视他,目光清明如刀:“若人人只会跪拜泥塑,不敢质问律法;若官吏只知引用《识鉴录》当护身符,却不敢改一条不合时宜的旧规……那苏识夫人拼死打开的这扇门,终究还是关上了。”

  白砚沉默许久,终是解下腰间佩剑。

  那是先帝亲赐,象征军权与忠诚。他曾凭此剑平定三边,护佑江山。

  他亲手将剑递出,剑柄朝前。

  “此剑随我四十年,斩过敌首,也压过民声。”他低声道,“今日交予影阁。请替我,护住真话。”

  剑鞘背面,已被刻上两字新铭:护真。

  当晚,紫宸殿灯火未熄。

  小荷伏案执笔,笔尖悬于素笺之上,久久未落。

  窗外春风拂帘,远处识园方向隐约传来读书声——是那些观政使在月光下诵读《深宫七案》,准备明日的第一场民间听证。

  她终于提笔,写下第一行字。

  墨迹深重,如刀刻石——

  臣谨奏:破格八策,其一……夜雨初歇,紫宸殿外青石板上积水如镜,倒映着残云间若隐若现的星轨。

  北斗第七星在乌云裂隙中一闪而没,仿佛天地只肯给这人间一刻微光。

  小荷站在檐下,手中那份《破格八策》的奏章未收,墨迹已干,字字如钉入骨——

  其一:废除官员子弟荫封制,寒门与权贵子弟同试同录;

  其二:开放影阁三十年密档,全民可查可议;

  其三:政令颁行前须经“情绪影响评估”,由平民代表评议其对民心之扰动;

  其四:百姓百人联名,即可质询六部决策,限时回应……

  每一条都像一把刀,剖开百年积弊的腐肉。

  她知道,这不是改革,是掀棺。

  内阁连夜集会,老学士拍案怒斥“牝鸡司晨”,礼部尚书更扬言要上死谏书。

  可当御史台欲弹劾她“僭越专权”时,她只是淡淡一句:“苏夫人若在,也不会守旧规。”

  满堂骤静。

  有人冷笑:“你算什么东西,也配代她立言?”

  她不恼,从袖中取出一页泛黄纸笺,声音清冷如泉击石:“这是柳绿先生转交的苏识夫人早年批注,写于‘深宫七案’结案之后。”她展开朗读——

  “真正的掌控,不是让人听话,而是让人敢于不听话。

  若天下皆顺从,那不过是另一座更深的宫。”

  话音落,殿中无人再语。

  连最顽固的东阁大学士也闭了嘴,手指微微发抖。

  那句话像一根针,刺穿了所有道貌岸然的外壳——你们维护的不是祖制,是特权。

  可就在此刻,宫门急报传来:皇太后病重,已昏迷半日,太医束手。

  消息如雷炸响。

  朝野震动。

  谁都知道,华贵妃是小荷唯一的屏障。

  她掌凤印、控内廷、引女官参政,一路为小荷铺路搭桥。

  如今她若倒下,那些被踩住喉咙的老臣们,必将反扑如饿狼。

  但小荷没有慌。

  她回影阁,焚香净手,重新誊写《破格八策》,每一笔加重三分力,仿佛刻进命运的碑文。

  她知道,明日御前会议,将是生死局。

  要么她跪着退出京城,从此销声匿迹;要么,这座王朝将彻底撕掉虚伪的面皮,迎来一场自下而上的清醒。

  她不求胜,只求无愧。

  窗外,识园方向灯火通明。

  那些新晋的观政使们仍在彻夜辩论,为明日的听证准备证词。

  一个少女正站在廊下朗读《伪忠型人格识别法》,声音清亮:“……第五条,遇事必称‘历来如此’,却答不出为何如此。”

  小荷唇角微扬。

  当年苏识夫人靠分析人设破局,如今她们,已不再需要“识破”规则——她们要亲手重写规则。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她披衣起身,将奏章郑重收入檀木匣,外覆明黄绸缎——那是苏识遗留的信物,唯有重大国策方可启用。

  她走出影阁,夜露沾裙,步履坚定如刃出鞘。

  天边微光初现,乌云依旧厚重。

  北斗第七星再度闪过,像一只睁开的眼睛。

  而此刻,内侍匆匆来报:“太后醒了一刻,召您即刻入宫探视。”

  小荷点头,未语,只握紧了手中的匣子。

  她走向宫门深处,背影融入渐亮的晨雾。

  寝殿烛火昏暗,药香弥漫。

  华贵妃面色苍白倚榻而卧,指尖微动,似在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