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小命难苟-《通房丫鬟上位记之血色侍寝太子爷》

  京城的天刚蒙蒙亮。

  陆子期已身着素色锦袍,面色沉凝地站在南城门口。

  身后跟着两名尚书府的护卫。

  他手中紧攥着兵部尚书府的令牌。

  自打昨日发现青浅不见踪影,他这心就没踏实过。

  总在不停推敲她的去向。

  青浅她身上没有路引文书,在这京城之内尚可活动,可若想出京城,简直是难如登天。

  守城的兵士对往来人等盘查极严。

  以青浅那身浅碧色的丫鬟常服,还有那张清丽脱俗的脸庞,若是真出了城,守城的兵士没道理毫无印象。

  京城的城门虽多,可平日里供百姓出入的,也就东西南北这四座。

  赶上节庆或是特殊时日,其余城门尽皆关闭,只留南门一处通行,故而南门总是最热闹的所在,车水马龙,是人口流动最大的门楼。

  陆子期心里存着一丝侥幸,想着青浅若真要走,或许会选这最繁忙的南门,混在人潮里试试运气。

  他快步走上前,对着守门的兵士微微颔首,随即掏出了尚书府的令牌。

  那兵士恰好是昨日当值的那位,昨日刑部尚书府的人刚来过,今日又撞见兵部尚书府的人。

  他心里一紧,连忙挺直了腰板,脸上堆起谨慎的笑意,双手微微作揖。

  “小人见过这位少爷。”

  陆子期声音急切:“昨日,你可有见过一名穿浅碧色丫鬟常服的女子从此经过?她面容姣好,约莫十六七岁的模样。”

  兵士闻言,眉头紧锁,仔细回想起来。

  昨日往来的人太多,他得在脑海里一一筛过。

  半晌,他才摇了摇头,语气肯定地回道:“回这位少爷的话,昨日确未见过这般模样的丫鬟出城。

  小人对衣着鲜亮或是样貌出众的人总会多留意几分,若是真有,断不会记错。”

  “你可想清楚了?”

  陆子期追问。

  他实在不愿相信,青浅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兵士被他看得心里发毛,却还是坚持道:“小人想清楚了,确实没有见过。”

  陆子期的心沉了下去,一股失落感涌上心头。

  这好端端一个大活人,怎么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他紧了紧握着令牌的手,沉默片刻,才对着兵士略一点头:“多谢。”

  “这位少爷不必客气。”

  兵士连忙应道,看着陆子期带着人转身离去的背影,长长地舒了口气。

  陆子期带着护卫,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东城、西城、北城的城门,一一询问,得到的答复却如出一辙。

  未曾见过。

  “青浅,你到底在哪?”

  ……

  与此同时,镇远将军府内。

  嬷嬷眼神锐利地看着站在面前的苏青浅,她穿着一身丫鬟服,脸上青紫,尤其是那双腿,受了伤,此刻站着都有些不稳,微微发颤。

  嬷嬷缓缓开口:“方才同你说的话,都记住了吗?

  到了那边,谨言慎行,少说话多做事,主子让你做什么,你便做什么,切不可出半点差错,否则,后果你是知道的。”

  苏青浅轻轻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恳求:“嬷嬷的话,奴婢都记下了。”

  “只是……奴婢这腿脚,现在走路都要人扶着,实在不便,怕是伺候不好那位主子。嬷嬷,能否宽限两日?”

  “等奴婢的腿好些了,再过去伺候?”

  嬷嬷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无奈。

  还是摇了摇头:“不成,这事耽搁不得,比较急。”

  “你等会就得过去。”

  “这样吧,我让这两个丫鬟陪着你过去,也好扶你一把。”

  “不过她们俩能不能留下,就得看那边主子的意思了,我可做不了主……”

  说罢,她对着门外喊了一声:“你们两个进来。”

  立刻有两名丫鬟走了进来,一个个子稍高,另一个个子稍矮。

  “你们俩,扶着她,送她去静心院。能留下来便先留下。”嬷嬷吩咐道。

  “是,嬷嬷。”

  两人齐声应道,走上前一左一右地扶住了苏青浅的胳膊。

  苏青浅只得由着她们搀扶着,慢慢往外偏院方向走去。

  路过后花园时,恰逢许二爷从旁边的小径上走过。

  他穿着一身宝蓝色的锦袍,腰间系着玉带,脸上带着几分傲慢。

  他先是瞥了一眼,随即脸上露出明显的嫌弃之色,嘴角撇了撇,口中喃喃自语:

  “牛二那家伙,就弄了这么个歪瓜裂枣回来?瞧这病恹恹的样子,秦姨娘能留下她?”

  当他的目光落在苏青浅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上时,眉头皱得更紧了,语气里满是不耐:

  “这事要是砸了,回头看我怎么收拾牛二!哼……”

  说罢,他甩了甩袖子,头也不回地离去了。

  几人并未瞧见不远处的主子。

  那高个子的丫鬟打量着苏青浅,忽然开口问道:

  “喂,方才你在屋里清洗的时候,用的是什么皂角啊?

  怎么那么香?闻着怪舒服的,能否分些给我们?”

  苏青浅一愣,她哪里用什么皂角,那是身体的秘密,没想到竟被她们闻到了。

  她心念一转,灵机一动,回道:

  “那并不是什么皂角,是草药。我身上有伤,方才清洗时,便混合了些草药泡水,用来清洗伤口的。”

  “什么?居然是草药?”

  高个子丫鬟惊讶地睁大眼睛。

  “这草药的味道也太好闻了吧?是什么草药啊?回头我们也想带一些,洗洗身子也不错。”

  “还是算了吧。”

  苏青浅连忙劝说,“这草药是用来治伤的,身体康健之人还是莫用为好,免得伤了脾胃。”

  旁边矮一些的丫鬟也点头附和:“是啊,康健之人用草药做甚?传出去岂不让人笑话,说我们没事找事?”

  高个子丫鬟想了想,觉得这话有道理,便不再追问了。

  几人边说边走,穿过几条回廊,绕过一片假山,很快便到了一处偏僻的院落前。

  院门口的匾额上,题着“静心院”三个大字,里面似乎没什么人,显得有些冷清。

  这院子里的景致,与方才一路走来看到的亭台楼阁、奇花异草截然不同,显得格外简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小的院子,地面是夯实的泥土,偶尔有几片落叶散落。

  院子正前方,是三间正房,白墙青瓦。

  绕过正房旁边的连廊,穿过一扇月亮门,便到了二跨院,里面是五间瓦房,样式与正房相差无几。

  此时已快正午,从旁边的灶房里,飘出了一阵烹煮米饭的清香。

  高个子的丫鬟似乎来过这里,熟门熟路地朝着灶房走去,一边走一边扬声道:

  “秦姨娘,您在忙呢?还是奴婢来吧,您去歇着。”

  话音刚落,一个略显憔悴却带着几分倔强的女声从灶房里传来,语气带着明显的怒意:

  “谁允许你跨入静心院的?这里不欢迎外人,还不快给我滚出去!”

  高个子丫鬟被她吼得一愣,脚步顿住,脸上露出几分委屈和尴尬。

  “是……是嬷嬷让奴婢过来照顾您的。您就留下奴婢吧,奴婢会洗衣做饭,什么活都能干。”

  “滚出去!全部都给我滚出去!”

  秦姨娘的声音更大了,伴随着“哐当”一声,似乎是有人把锅铲重重地摔在了灶台上。

  紧接着,她从灶房里冲了出来,眼神里满是烦躁和抗拒,随手就抄起了灶台上的一只瓷碗,看那样子,竟是准备朝着人砸过来。

  高个子丫鬟见状,吓得脸色一白,哪里还敢多待,拉着旁边矮个子丫鬟的手就往外跑,边跑边对苏青浅喊道:

  “喂,那你就在这吧,我们俩就先回了!”

  她们跑得匆忙,根本没留意到秦姨娘已经把碗扔了过来。

  那碗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直直地朝着苏青浅的额头砸去。

  苏青浅几乎是本能地把头往旁边一闪,可还是慢了一步,碗沿重重地擦过她的额角。

  “嘶~”

  苏青浅只觉得额角一阵火辣辣的疼,像是被火烧一样。

  她下意识地抬起手指轻轻触碰,指尖立刻沾染上了温热的血渍。

  她心里一惊,可转念一想,此时似乎也不是关心自己伤势的时候。

  她必须想办法留下,柴房里牛二的话在她耳边,自己的这条命,似乎还与这静心院、与这位脾气暴躁的秦姨娘紧紧地挂着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