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书丽开着JEEp离开清风岭时,太阳已经升到半空。
山间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沾在车窗上,留下一层薄薄的水汽。
她本打算直接去杭市,可一想到人贩事件耽误了不少时间,杭市的药材市场未必能赶上好时机,便临时改了主意,往浙西方向走,那里多山区,野生药材丰富,说不定能收到物美价廉的好货。
车子行驶在盘山公路上,两旁的竹林郁郁葱葱,风一吹,竹叶沙沙作响,空气里满是清新的草木香。开了两个多小时,她看到一个路牌,上面写着“清溪村”。
顾书丽决定在这里停留,村口的老槐树下聚集着不少村民正在聊天。
她把车停在槐树下,刚下车,村民们的目光就齐刷刷地投了过来。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来,打量着顾书丽和她的JEEp,语气带着警惕:“同志,你是过来找人的吗?”
“大叔,我是过来想问问咱们这里有药材卖吗?我是收草药的。”
这位大爷一听,忙上前打听:“不知道你 这边具体收什么草药?”
顾书丽微笑着从车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收购清单,“我收当归、黄芪、浙贝母,价格比镇上的收购站高两成,要是药材品相好,还能再涨点。”
话音刚落,村民们就议论起来。
一个中年女人抱着孩子,小声嘀咕:“哪有这么好的事?别是骗子吧?前阵子邻村就来了个收药材的,收了货没给钱就跑了!”
“就是,她一个女人,开这么好的车,看着就不像正经收药材的,这样收 的药材怎么运走?”另一个男人附和道,还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
顾书丽早料到会这样,她从帆布包里掏出自己的介绍信,放在老槐树下的石桌上:“大家放心,我开的是药材加工厂,收咱们这边的药材,我保证每天结账,当天收的药材,当天给钱,绝不拖欠。要是你们不放心,咱们可以先签个协议,你们不信 可以让识字的人看看我这上面盖着公章的介绍信,这总不能是假的吧?”
一个村民仔细地看了看石桌上的介绍信,眼神里的警惕少了些,却还是没人敢第一个上前。
这时,刚才的老人站了出来,要是真的,那我回去我家拿些我家里采摘的当归试试,说着让大孙子跑回家去,没 一会儿就抱着一个大袋子走到顾书丽面前:“我先试试,这是我家晒干的当归,你看看品相。”
顾书丽接过袋子,打开一看,当归根条粗壮,断面呈黄白色,带着浓郁的药香,是上等的好货。
她拿出秤,称了称,刚好二十一斤:“大爷,您这当归品相好,按一块五一斤算,总共三十一块五,您点点。”说着,从车上拿起钱递过去。
老人接过钱,仔仔细细数了两遍,又对着太阳照了照,才笑眯眯地收了钱,对着大孙子道:“走,毛蛋儿,爷爷给你买好吃的去。”
说完拉着孙子慢腾腾往小卖店走去。边走边回头道:“同志,你这价格实在!我家里还有不少,我下午再回去拿给你!”
有了人带头,村民们顿时围了上来,纷纷把药材往顾书丽面前递。
顾书丽一边验药材,一边记账,动作麻利。
一个小时下来,她就收了二十多斤当归、十五斤黄芪,还有不少晒干的浙贝母。
接下来的三天,顾书丽都住在清溪村的国营旅社里。
每天上午,她就去村口收药材,中午在村里的小饭馆吃碗面条,下午整理药材,联系镇上的货运站,把收来的药材通过火车托运回京市。
村民们见她果然每天结账,从不拖欠,不仅自己送来药材,还把邻村的亲戚也叫了过来。
第三天下午,她收的药材堆了满满一院子,光是浙贝母就有六百多斤,都是村民们从山上采的野生货,品相好,价格还便宜。
“顾同志,你明天还来不?我家后山还有不少桔梗,我今天就去采!”临走时,一个年轻小伙子拎着刚晒干的黄芪,语气急切地问。
顾书丽笑着摇头:“不了,我得往前面走了。要是你们还有药材,可以送到镇上的货运站,报我的名字,他们会帮我收着,我照样按这个价格给你们钱。”
村民们一听,纷纷点头,目送着顾书丽的JEEp离开清溪村。
离开清溪村后,顾书丽沿着浙西的山区一路向西,走走停停。
她在衢州的一个小镇上收了不少晒干的金银花,那里的金银花都是村民们清晨采摘的,带着露水,晒干后颜色金黄,药效好;
在丽水的一个畲族村寨,她收了野生的灵芝,寨老说这是长在千年古树上的,药效比人工种植的强十倍,顾书丽二话不说,按高价收了下来,偷偷放进空间里;
在温州的海边小镇,她还收了不少海藻、牡蛎壳,这些都是中药里常用的药材,在京市很难买到新鲜的。
旅途并不总是顺利。
有一次,她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收药材,车子陷进了泥坑。村民们看到后,自发地过来帮忙,有的拿铁铲铲泥,有的找木板垫在车轮下,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车推出来。
顾书丽拿出钱想感谢他们,村民们却摆手拒绝:“同志,你帮我们把药材卖了好价钱,我们帮你推个车算什么?”
一路上,她不仅收药材,还顺便游览了沿途的风景。
在千岛湖,她乘船游湖,湖水清澈见底,岛屿星罗棋布,像撒在湖中的绿宝石;在雁荡山,她爬上山顶,看奇峰怪石,云雾缭绕在山间,仿佛仙境;在绍兴,她还去了鲁迅故里,看着青石板路、白墙黑瓦,仿佛穿越回了民国年代。
离开京市有一个多月了,她在夜校的课程都 缺了不少,回去还得好好补上。
走走停停二十多天后,顾书丽终于看到了京市的轮廓。
车子行驶在熟悉的街道上,看着路边的高楼、来来往往的自行车,还有街边熟悉的国营饭店,她心里涌起一股亲切感。
这趟旅程,虽然遇到了危险,却也收获满满,收了不少好药材,见识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善意。
回到四合院时,顾晓芬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看到顾书丽下车,她激动地跑过来:“姑,你可回来了!你托运的药材都到了,厂里的仓库都堆不下了!”
山间的晨雾还未完全散去,沾在车窗上,留下一层薄薄的水汽。
她本打算直接去杭市,可一想到人贩事件耽误了不少时间,杭市的药材市场未必能赶上好时机,便临时改了主意,往浙西方向走,那里多山区,野生药材丰富,说不定能收到物美价廉的好货。
车子行驶在盘山公路上,两旁的竹林郁郁葱葱,风一吹,竹叶沙沙作响,空气里满是清新的草木香。开了两个多小时,她看到一个路牌,上面写着“清溪村”。
顾书丽决定在这里停留,村口的老槐树下聚集着不少村民正在聊天。
她把车停在槐树下,刚下车,村民们的目光就齐刷刷地投了过来。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来,打量着顾书丽和她的JEEp,语气带着警惕:“同志,你是过来找人的吗?”
“大叔,我是过来想问问咱们这里有药材卖吗?我是收草药的。”
这位大爷一听,忙上前打听:“不知道你 这边具体收什么草药?”
顾书丽微笑着从车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收购清单,“我收当归、黄芪、浙贝母,价格比镇上的收购站高两成,要是药材品相好,还能再涨点。”
话音刚落,村民们就议论起来。
一个中年女人抱着孩子,小声嘀咕:“哪有这么好的事?别是骗子吧?前阵子邻村就来了个收药材的,收了货没给钱就跑了!”
“就是,她一个女人,开这么好的车,看着就不像正经收药材的,这样收 的药材怎么运走?”另一个男人附和道,还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
顾书丽早料到会这样,她从帆布包里掏出自己的介绍信,放在老槐树下的石桌上:“大家放心,我开的是药材加工厂,收咱们这边的药材,我保证每天结账,当天收的药材,当天给钱,绝不拖欠。要是你们不放心,咱们可以先签个协议,你们不信 可以让识字的人看看我这上面盖着公章的介绍信,这总不能是假的吧?”
一个村民仔细地看了看石桌上的介绍信,眼神里的警惕少了些,却还是没人敢第一个上前。
这时,刚才的老人站了出来,要是真的,那我回去我家拿些我家里采摘的当归试试,说着让大孙子跑回家去,没 一会儿就抱着一个大袋子走到顾书丽面前:“我先试试,这是我家晒干的当归,你看看品相。”
顾书丽接过袋子,打开一看,当归根条粗壮,断面呈黄白色,带着浓郁的药香,是上等的好货。
她拿出秤,称了称,刚好二十一斤:“大爷,您这当归品相好,按一块五一斤算,总共三十一块五,您点点。”说着,从车上拿起钱递过去。
老人接过钱,仔仔细细数了两遍,又对着太阳照了照,才笑眯眯地收了钱,对着大孙子道:“走,毛蛋儿,爷爷给你买好吃的去。”
说完拉着孙子慢腾腾往小卖店走去。边走边回头道:“同志,你这价格实在!我家里还有不少,我下午再回去拿给你!”
有了人带头,村民们顿时围了上来,纷纷把药材往顾书丽面前递。
顾书丽一边验药材,一边记账,动作麻利。
一个小时下来,她就收了二十多斤当归、十五斤黄芪,还有不少晒干的浙贝母。
接下来的三天,顾书丽都住在清溪村的国营旅社里。
每天上午,她就去村口收药材,中午在村里的小饭馆吃碗面条,下午整理药材,联系镇上的货运站,把收来的药材通过火车托运回京市。
村民们见她果然每天结账,从不拖欠,不仅自己送来药材,还把邻村的亲戚也叫了过来。
第三天下午,她收的药材堆了满满一院子,光是浙贝母就有六百多斤,都是村民们从山上采的野生货,品相好,价格还便宜。
“顾同志,你明天还来不?我家后山还有不少桔梗,我今天就去采!”临走时,一个年轻小伙子拎着刚晒干的黄芪,语气急切地问。
顾书丽笑着摇头:“不了,我得往前面走了。要是你们还有药材,可以送到镇上的货运站,报我的名字,他们会帮我收着,我照样按这个价格给你们钱。”
村民们一听,纷纷点头,目送着顾书丽的JEEp离开清溪村。
离开清溪村后,顾书丽沿着浙西的山区一路向西,走走停停。
她在衢州的一个小镇上收了不少晒干的金银花,那里的金银花都是村民们清晨采摘的,带着露水,晒干后颜色金黄,药效好;
在丽水的一个畲族村寨,她收了野生的灵芝,寨老说这是长在千年古树上的,药效比人工种植的强十倍,顾书丽二话不说,按高价收了下来,偷偷放进空间里;
在温州的海边小镇,她还收了不少海藻、牡蛎壳,这些都是中药里常用的药材,在京市很难买到新鲜的。
旅途并不总是顺利。
有一次,她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收药材,车子陷进了泥坑。村民们看到后,自发地过来帮忙,有的拿铁铲铲泥,有的找木板垫在车轮下,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车推出来。
顾书丽拿出钱想感谢他们,村民们却摆手拒绝:“同志,你帮我们把药材卖了好价钱,我们帮你推个车算什么?”
一路上,她不仅收药材,还顺便游览了沿途的风景。
在千岛湖,她乘船游湖,湖水清澈见底,岛屿星罗棋布,像撒在湖中的绿宝石;在雁荡山,她爬上山顶,看奇峰怪石,云雾缭绕在山间,仿佛仙境;在绍兴,她还去了鲁迅故里,看着青石板路、白墙黑瓦,仿佛穿越回了民国年代。
离开京市有一个多月了,她在夜校的课程都 缺了不少,回去还得好好补上。
走走停停二十多天后,顾书丽终于看到了京市的轮廓。
车子行驶在熟悉的街道上,看着路边的高楼、来来往往的自行车,还有街边熟悉的国营饭店,她心里涌起一股亲切感。
这趟旅程,虽然遇到了危险,却也收获满满,收了不少好药材,见识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她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善意。
回到四合院时,顾晓芬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看到顾书丽下车,她激动地跑过来:“姑,你可回来了!你托运的药材都到了,厂里的仓库都堆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