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关键的一场戏-《重生八零,我离坐牢还有一个月》

  “小龚啊!这场戏我们是为了表现艺术,是为了表现角色,你不要有太大的思想压力,再说这是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我们现在就是要以文艺工作者的身份在大荧幕上呈现这一幕!”

  龚燕此时坐在黄导演的身边,到了整个影片最关键的一场戏,为了不给演员太大的压力,所以黄导演特意把这场戏安排到了最后。

  之所以这样安排,其实就是为了能够让演员在情绪不波动的情况下尽快的完成影片的拍摄。

  不过这场戏最关键,能不能拍下去?演员的情绪和表现如何?上映之后观众们是如何评价?到底是说他黄导演在艺术上耍流氓?还是说能够得到很多年轻人的认可,很多事情都是未知数,尤其是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虽然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现在人们的思想还很保守,而且很多老同志还是在以前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说不紧张,可黄导演现在比演员还紧张。

  开机之前他拉着龚燕说了很多,一旁的男演员也一个劲的出汗,因为说实话,这场戏不好拍,哪怕是在现实当中,都有可能被人当成流氓。

  说的多了,黄导眼看着龚燕更紧张了。

  “唉,好了,咱们再准备准备,你什么时候调节好了,我们随时开始!”

  龚燕点了点头,从昨天晚上他就在琢磨这场戏一直睡不好,今天早上被黄导演这么一说,心里更紧张了。

  这场戏什么分量?

  可以说是整部电影最关键的一个镜头。

  一想到这个,龚燕心里就有些忐忑。

  当初接下这部戏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议论,甚至有人在背里说他为了出名什么都敢干。

  不过龚燕也有自己的准备,他躲在一旁,打开剧本,把陈青峰写给他的信夹在剧本里,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

  陈青峰在字里行间对他都是鼓励,而且言语之中没有任何的不满。

  本来,他们这行,工作上就有一些特殊。

  比如要经常跟异性扮演夫妻恋人。

  但是以前也只是浅尝辄止,最多拉拉手,一起吃吃饭,然后说一些夫妻当中才有的那种台词,像这种直接在大荧幕上表现亲热的镜头,还是第一次。

  可是龚燕毕竟是这个行业的,他们内部播放的一些国外的影片,那些女演员更加大胆奔放?电影学院的老师也说,这都是为了艺术。

  可轮到自己的时候,为什么就那么紧张,心里那么害怕呢?

  看着陈青峰写的信,龚燕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

  然后她默默的合上了剧本,现在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在等她。

  “导演,我准备好了!”

  于是龚燕就像一个走上战场的战士,她现在要打破那个时代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她现在要做的是表现人和人之间原本就存在着最美好的一面。

  恋人向自己欣喜的对象表达爱意,本来就会有一些亲密的举动,就像黄导演说的,这部电影,就是为了宣告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而这个新的时代,用一部爱情片是最合适不过的,这是属于他们年轻人的时代。

  “开始!”

  黄导演注意着镜头前,男演员略显紧张,黄导演看得出来,不过这和剧本上的设定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所以表演上反而歪打正着,至于女演员,从摄影师开机的那一刻,镜头就没有离开过她,龚燕是那种站在人群当中,人们会不由自主的注意到她的那种女性。

  她的长相还有审美,特别符合中国人对于儿媳妇和妻子的幻想。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黄导演坚持让龚燕上的原因。

  因为以往,包括港澳台同胞,总是把那些女生打扮的妖里妖气的,有一种风尘女子,甚至有一种女间谍的感觉,因为国内对于这些女性接触的实在太少了,甚至带着一些有色眼镜,可是,原本人家只是大大方方,勇敢的表达心中的爱意。

  终于,镜头集中到了两个人同时出现的时候,突然,龚燕很自然的在男演员的脸颊上轻轻的送上了一吻。

  这一刻,黄导演几十岁的人,看着画面却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刚才的那一幕,完全表现出了他对剧本当初的设想,不,甚至比他当初设想的还要美好。

  没有任何让人产生邪念的感觉,反而有一种面对人类最原始最纯真的一面,对最美好的爱情,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

  这一幕的画面是那么的美,是那么的纯洁无瑕。

  “好!就要这一条!”

  黄导演一句话,剧组顿时传来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刚才在现场的工作人员都看到了,可是他们对于龚燕,却生不出任何一丝轻视的感觉。

  那一幕戏表现的是那么自然。

  ……

  “龚燕,你的信又到了!”

  晚上,又有一封陈青峰的信到了,回到了招待所之后,龚燕撕开信封,然后就看到了陈青峰写的信。

  “我因为表现出色,现在被首都公安局留下了,户口也已经办过来了,我在胡同区李大明他们家附近,租了个小院子,你要什么时候过来, 就来这边找我,家里一直有人在,房东是一个和善的老大爷,还有他的女儿还有夫人,到时候,你就说来找我的就行……”

  龚燕看完信。

  慢慢的把信收好,陈青峰写给他的信,她都留在一个木头盒子里。

  算起来两人最近这段时间已经通了好几十封信了。

  ……

  不过此时,陈青峰还不知道,龚燕他们已经结束了拍摄工作,打算尽快回来了。

  此时陈青峰还有刘伟已经到了海津这边。

  “什么,你说那批包啊,啊,我知道,那一批,我们厂的美术师,确实去首都那边,找荣宝斋,把当初的那幅踏印的副本借了出来,对,就是这幅断桥残雪!”

  “那我能不能问问,当初这批旅行袋生产了多少,都送到哪儿去了?”

  “哦,你说这个呀,当初这批袋子本来是要送到苏杭去的,那边有一个全国青年干部的培训会,后来培训会听说改在关外了,然后我们又把货发到了关外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