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福清叛离-《血玉传承》

  “福清郡王听旨——”

  尖细的嗓音刺破军营上空的沉闷,老太监手持明黄卷轴,居高临下地扫过跪伏在地的身影,眼底的鄙夷几乎要溢出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福清郡王览此旨悉。今老王爷踪迹不明,安危未卜,朕心日夜悬系,寝食难安。着你即刻点验本部兵马,星夜起程前往搜寻营救,沿途凡有可疑之地,必细查深究,凡有阻挠之徒,可先斩后奏。切记,老王爷乃宗室重臣,你此行唯以护其周全为第一要务,若有半分闪失,纵你有千般理由,朕亦必重治其罪,断不宽宥!”

  卷轴展开的声响里,福清郡王的指尖已开始不受控地颤抖。他垂着头,额前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进衣领,心里像被重锤狠狠砸着——这哪里是圣旨,分明是要把他麾下八万将士推向鬼门关的催命符!

  “另,近来地方偶有流民滋事、宵小蠢动之象,恐扰搜寻之举、乱地方秩序。你领兵在外,需对沿途百姓严加管束,若遇抗命不遵、造谣生事或窥伺军马者,可按军法处置,务以高压之势震慑人心,保我大清基业,为营救老王爷扫清阻碍。此行责任重大,你当殚精竭虑,速去速回,朕待你携老王爷平安归朝之日,再论功行赏。钦此!”

  “福清接旨吧!”老太监的声音带着施舍般的催促。

  福清双手接过圣旨,明黄的绫缎触手冰凉,像裹着一层寒霜。他盯着那朱红玺印,眼前猛地闪过太岳山脉的血色——上次他带三万精锐驰援,还未摸到老王爷的踪迹,就遭叛军埋伏,三万弟兄的惨叫、飞溅的鲜血、折断的军旗……那些画面至今仍会在深夜将他惊醒。如今皇上要他带八万人再去,可晋省幅员辽阔,八万兵力不过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叛军有高端战力坐镇,这趟行程,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他强压着心头的苦涩起身,老太监早已拂袖而去,留下的只有满营即将被搅动的恐慌。

  果然,不到半天,调令的消息就像野火般烧遍了整个营地。帐篷里、校场上、伙房边,士兵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往日里的悍勇被不安取代。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老兵攥着刀柄,声音发紧:“上次三万兄弟都没回来,这次去了,咱们还能活着见着家里人吗?”旁边的年轻士兵眼圈发红:“我娘还等着我回去娶媳妇……可要是不去,皇上治罪下来,连家人都要受牵连!”

  将领们更是面色凝重,聚在大帐外低声议论。有人攥着拳头骂出声:“三位将军的尸骨还没入土,皇上这是把咱们当炮灰填啊!”这话像根针,扎进了每个人心里——谁都清楚,老王爷之事牵扯甚广,他们这支部队是福清的嫡系,皇上明着是让营救,实则是想借叛军之手消耗福清的势力。

  福清站在帐内,听着外面的窃窃私语,心像被浸在冰水里。他何尝不知道皇上的心思?老王爷对皇上的身份本就存疑,如今失踪,皇上表面担忧,实则巴不得借此事一石二鸟——找到老王爷,可堵宗室之口;找不到,正好治他的罪,削他的权。可他麾下的将士,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他怎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送死?

  终于,福清猛地掀开帐帘,大步走到将士们面前。他看着一张张惶恐又不甘的脸,深吸一口气,高声道:“诸位!我福清对天发誓,绝不让你们白白送命!”

  将士们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错愕。

  “老王爷城府深沉,皇上更是凉薄寡情!”福清的声音里带着压抑许久的愤怒,“咱们为大清出生入死,换来的却是当炮灰的下场——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皇上,咱们何必再为他卖命!”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嗡嗡的议论声。一个将领往前一步,声音带着急切:“郡王,那咱们……该怎么办?”

  福清目光如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如今之计,唯有脱离朝廷,另寻出路!这天下,不是只有玄烨能坐!”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劈开了将士们心中的犹豫。有人攥紧了兵器,有人眼中燃起了火焰——他们本就对朝廷不满,如今有郡王带头,积压的愤懑终于有了出口。片刻后,那个络腮胡老兵率先单膝跪地:“末将愿随郡王!”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跪了下来,“愿随郡王!”的呼声震得营地尘土微动。

  福清看着眼前的弟兄,眼眶微热——这条路凶险未知,但至少,他守住了心中的道义。

  而此时的紫禁城里,后宫内院正掀起一场风暴。

  太皇太后将手中的茶盏重重摔在地上,碎裂的瓷片溅了玄烨一身。“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私自调动晋省八旗兵!”她指着玄烨,气得声音发颤,“老王爷本就对你的身份存疑,你这一举动,不仅坐实了外界的揣测,更让宗室对你离心离德——你是想把大清的基业,亲手毁在自己手里吗?”

  玄烨低垂着头,仿佛整个世界的重量都压在了他的身上。他的指尖紧紧攥着,由于过度用力,指甲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掌心,甚至有些发白。

  他的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懊悔自己当初只一心想着尽快找到生父——老王爷,却完全忽略了朝堂之上本就暗潮汹涌、波谲云诡。如今八旗兵这一动,无疑是在这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

  那些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宗室王爷们,恐怕会趁机发难,兴风作浪。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疏忽和莽撞所导致的。

  果不其然,朝堂之上看似平静,实则早已暗流汹涌。官员们私下里频繁往来,袖口藏着的不仅是奏折,更是站队的筹码。一个文官在茶馆里对着同僚压低声音:“你看这次皇上调动八旗兵,怕是慌了神。老王爷若真出事,福清再折了兵力,这皇位……未必还是玄烨的。”另一个武官摸着胡须冷笑:“几位老王爷都在暗中联络旧部,咱们可得选对路,不然将来怕是要掉脑袋。”

  而在这盘棋局里,最暗喜的莫过于福清的额娘,佟佳·马碧。

  她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珠光宝气的自己,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贴身嬷嬷轻声道:“主子,福清这次领兵出去,怕是凶多吉少。”

  “凶多吉少才好。”额宁拿起一支金簪,缓缓插进发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福清能有今日,全靠他背后的势力撑着。他这一去,若折了兵马,没了靠山,还怎么跟福柯争老王爷的爵位?”

  她看着镜中自己的笑容,心中早已盘算妥当——只要福清倒了,她的亲儿子福柯就能顺理成章地继承爵位,到时候,她就是名副其实的王爷生母,这后宫的风光,将来的权势,都将是她的囊中之物。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佟佳·马碧脸上,却照不进她心底那片算计的阴影。而远在晋省的军营里,福清正带着八万将士整装待发,他们的马蹄即将踏碎夜色,也即将踏碎康熙朝表面的平静——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