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冰层-《甜吻定制》

  自从那晚顾清玥为睡在门外的林澈盖上薄毯,以及共同应对了门外的骚扰后,那层坚冰似乎被凿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痕。家中的空气不再那么凝固得令人窒息,但一种新的、更加微妙的张力开始弥漫,试探与退缩,如同潮水,小心翼翼地涨落。

  林澈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一丝变化。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沉默的影子,开始尝试一些极其谨慎的、不越界的关心。顾清玥加班晚归时,他会提前将客厅的落地灯调至最柔和的档位,在餐桌上留一份温在保温垫上的清淡夜宵,旁边放好干净的碗筷,然后便回到自己的客房,绝不露面,也绝不发信息询问。

  第一次看到那盏灯和那份夜宵时,顾清玥在玄关站了很久。灯光驱散了屋角的黑暗,食物的暖意隔着保温垫似乎也能传递到指尖。那一刻,一股暖流不受控制地涌上心头,几乎要冲垮堤坝。但随即,更强烈的警觉将她拉回现实。她沉默地吃了两口,味道是她喜欢的,但她强迫自己剩下大半,洗漱后径直回了卧室,没有留下任何表示,仿佛那只是空气自动为她准备的。

  第二天,林澈看到剩下的夜宵,眼神黯淡了一瞬,但很快恢复平静,默默收拾干净。他没有气馁,第二天依旧如此。

  顾清玥的心,就在这细微的暖意和冰冷的自制力之间反复拉扯。她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在加班时留意时间,甚至会找理由提前结束工作。她厌恶这种不受控的期待,却又无法完全扼杀它。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个周末的午后。阳光很好,林澈在客厅地毯上陪晨曦玩积木,顾清玥坐在沙发上看书。收音机里流淌出一首舒缓的老歌,恰好是几年前他们热恋时常听的那首。

  音乐响起的瞬间,两人都怔住了。

  林澈搭积木的手停在半空,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顾清玥。顾清玥翻书的动作也顿住了,指尖微微蜷缩。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丝线,将两人与那段被刻意遗忘的时光悄然连接。他们没有对视,却都能感受到对方呼吸节奏那细微的改变。那段旋律里,有他们一起挤在出租屋里吃泡面却相视而笑的夜晚,有他第一次成功研发出招牌甜点时她眼中闪烁的骄傲……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带着酸涩的甜味。

  最终,是晨曦咿呀着推倒积木的声音打破了寂静。林澈迅速收回目光,重新专注于女儿。顾清玥也深吸一口气,将视线牢牢锁在书页上,仿佛刚才的失神从未发生。但那一刻共享的、无声的情绪波澜,却真实地刻在了彼此心里。

  几天后,一个更大的考验突如其来。傍晚,晨曦毫无征兆地发起高烧,小脸烧得通红,哭闹不止,喂进去的退烧药没多久就吐了出来。情况看起来比普通的感冒要严重。

  顾清玥抱着滚烫的孩子,第一次在孩子生病时感到了惊慌失措,下意识地喊了出来:“林澈!你快来!”

  林澈几乎是瞬间就从客房冲了出来,看到孩子的情况,脸色一凝,但声音异常镇定:“别慌,可能是幼儿急疹,但吐药不行,得马上去医院!”

  他没有丝毫犹豫,一把从顾清玥怀里接过孩子,用薄毯裹好,另一只手已经抓起了车钥匙和医保卡:“我去开车,你拿上水杯和她的备用衣物,马上下来!”

  他的果断和沉稳,像定海神针,瞬间安抚了顾清玥的慌乱。她连忙照做。去医院的路上,林澈专注地开车,不时从后视镜看一眼后座紧抱着孩子的顾清玥,低声安抚:“没事的,很快就到。”

  到了医院急诊,人满为患。林澈让顾清玥抱着孩子找地方坐,自己则穿梭在人群中挂号、缴费、向护士描述病情,每一个环节都高效利落。当医生诊断需要抽血化验时,晨曦哭得撕心裂肺,针头扎进她细小的血管时,顾清玥心疼得别过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林澈则一直守在旁边,一只手紧紧握着晨曦另一只乱动的小手,另一只手,下意识地、轻轻地搭在了顾清玥微微颤抖的肩膀上。那掌心传来的温度和力量,让顾清玥紧绷的神经奇异地松弛了一瞬。她没有推开,甚至在那短暂的几分钟里,下意识地向他靠拢了一点点。

  检查结果出来,是病毒性感染引发的高热,需要打点滴观察。等一切安顿好,晨曦终于在药物作用下沉沉睡去,已是深夜。病房里只剩下他们两人和孩子的呼吸声。极度紧张后的疲惫席卷而来。

  顾清玥看着林澈跑前跑后额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看着他眼中毫不掩饰的担忧,心中最坚硬的部分,仿佛被什么东西悄然融化了一角。她拿起一瓶水,拧开,递到他面前,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喝点水吧。”

  林澈愣了一下,接过水,指尖不经意触碰到她的,两人都迅速缩回手。“谢谢。”他低声说,仰头喝了几口,喉结滚动,掩饰着内心的波澜。

  沉默在病房里蔓延,却不再冰冷,反而有一种共同历经风雨后的平静。

  “今天……谢谢你。”顾清玥看着熟睡的女儿,忽然轻声说。这是风波过后,她第一次对他表达感谢。

  林澈摇摇头,目光温柔地落在晨曦脸上:“我是她爸爸,这是我应该做的。”他停顿了一下,声音更低了些,“也是……我想为你做的。”

  顾清玥的心猛地一跳,没有回应,但也没有反驳。

  后半夜,顾清玥实在撑不住,靠在椅子上打盹。朦胧中,她感觉有人轻轻为她披上了一件外套。她没有睁眼,但那熟悉的气息让她知道是谁。这一次,她没有抗拒,反而在朦胧中寻了个更舒服的姿势,沉沉睡去。

  林澈守在一旁,看着母女二人安静的睡颜,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有心疼,有愧疚,但更多的是失而复得般的珍惜和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这次孩子的急病,像一次突如其来的淬炼。在共同的危机面前,他们被迫放下了隔阂,本能地站在一起,那种基于孩子而产生的、无法割舍的羁绊和默契,重新被唤醒。虽然回到那个“家”后,一切可能又会恢复表面的“室友”模式,但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