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淬火新刃-《始皇让我搞星际》

  柯伊伯带防线初战的硝烟尚未在星空间完全散去,龙渊基地与陇西指挥中心已沉浸在一片劫后余生的凝重与反思之中。战损报告冰冷而刺眼:十七艘“斗宿”级驱逐舰永久损失,“帝江”号需大修月余,阵亡与失踪的材官、士伍数以千计。然而,比舰船损失更触目惊心的,是敌军展现出的、完全超出预估的空间掌控能力与战术智慧。

  咸阳宫。此次军议的气氛空前压抑。

  “……若非王离侥幸窥得一线生机,此战后果不堪设想。”顿弱的全息投影立于殿中,声音沉郁,“敌军非是只知猛冲的野兽,其用兵之诡谲,对空间运用之精妙,远超我等预料。我军……已落后一程。”

  “落后?”一位皓首老将,太尉王贲(王离之父)眉头紧锁,“我大秦锐士,横扫六国,何曾言落后?此战不过一时受挫……”

  “王太尉,”徐彭岳的声音透过传讯符插入,冷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横扫六国,是在地上。而今,战场是无垠星海,规则已然不同。敌军能搅动柯伊伯带,制造空间暗礁,封锁航道,此非勇力可破。他们是在用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规则作战。”

  王贲沉默,脸色铁青。他无法反驳,儿子的战报与那近乎“神迹”的指引,已说明了问题。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始皇帝嬴政,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深邃,并未看向争论的臣子,而是落在星图上那片依旧被猩红标记的奥尔特云。“既知落后,当如何?”他的声音平淡,却带着千钧之力。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徐彭岳和顿弱身上。

  “臣与徐都尉及诸位同僚已初步议定三策。”顿弱躬身,“其一,加速新锐星舰列装。‘帝江-乙’型需尽快投产,‘鲲鹏’级重型战列舰须倾尽国力,缩短建造周期。其二,全力破解空间之谜。成立‘空间攻防研究院’,由徐都尉总领,徐福博士及……王离辅佐,专司研究敌军空间技术及反制手段。其三,革新战法与训练。各营需立即开展在复杂空间干扰环境下的作战演练,熟悉新装备,适应新战法。”

  “王离?”嬴政的目光第一次产生了明确的波动,看向了下首因功被特许参与此次高级军议、此刻正紧张得手心出汗的年轻裨将。“便是那个,能‘看’到空间脉络的锐士?”

  “回陛下,正是末将。”王离出列,单膝跪地,声音因紧张而微颤。

  “抬起头来。”嬴政道,“汝之能,源于何处?”

  王离抬头,眼神清澈却带着困惑:“末将……不知。只是自幼便对周遭环境感知异于常人,入星骋军后,于星海间此感愈强。战时,心无杂念,便隐约能‘感觉’到空间能量的流动与……阻塞。”

  徐福此时忍不住插话,他虽无官职,但因技术贡献特许参会:“陛下,臣观王裨将之能,非是术法,更似一种天生灵觉,对宇宙本源能量——或称空间弦动——的敏锐感应。其心至纯,故能窥见常人所不能察之细微变化。此乃天赐之才,正合应对当前之敌!”

  徐彭岳也补充道:“科学仪器尚不能完全解析的空间异常,王离却能凭直觉感知。他的能力,或许是我们快速理解并反制敌军空间技术的一条捷径。臣请陛下准其入‘空间研究院’,将其感知数据化、模型化。”

  嬴政凝视王离片刻,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灵魂。“善。王离,擢升为空间攻防研究院副使,秩比六百石。望汝不负朕望,为大秦铸就洞察星海之眼。”

  “末将……臣,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王离激动叩首,肩头瞬间压上了沉重的责任。

  朝议之后,真正的淬火在龙渊基地展开。

  空间攻防研究院内,王离成为了最特殊的“活体传感器”。他坐在特制的感应椅上,周围环绕着密密麻麻的能量探测器和空间曲率监测仪。徐彭岳与技术人员需要将他那种玄妙的“感觉”,转化为冰冷、精确的数据和可理解的物理模型。

  “这里,”王离指向一片模拟星图上的空白区域,“感觉……很‘涩’,像是有看不见的砂纸在摩擦。”

  监测数据立刻显示,该区域存在微空间褶皱,虽不致命,但会严重影响星舰机动与能量武器精度。

  “那里,”他又指向另一处,“‘空’,非常不自然的‘空’,像是被挖掉了一块。”

  数据分析证实,那是一处极其隐蔽的微型空间陷阱,任何物体进入都会瞬间被传送到未知坐标。

  一次次测试,一次次验证。王离的感知与仪器数据不断校正、融合。徐彭岳团队开始尝试构建基于王离感知数据的“空间态势图谱”,并着手研发能够模拟这种感知的小型化探测器,准备装备给精锐侦查单位。

  与此同时,星骋军的训练强度提升到了近乎残酷的地步。

  在新划出的“极限空间环境模拟区”内,白煞的“疾电营”驾驶员们,驾驶着“鹰隼”级星槎,在人为制造的空间乱流、引力陷阱和能量风暴中穿梭。星槎损毁率飙升,但幸存下来的驾驶员,其操作技术与空间危险直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

  钟离眛的“暗影”部队,训练重点转向了在强空间干扰下的渗透、破坏与生存。他们学习如何识别空间信标的能量特征,如何利用空间褶皱进行隐蔽,如何在通讯完全中断的环境下依靠预定方案和临机决断完成任务。

  李信负责的新兵总署,也将空间感知基础训练纳入了必修课。虽然不可能人人都如王离,但至少要让他们学会识别最常见的空间异常前兆,避免无谓的损失。

  军工生产线更是日夜不息。改进后的“镇魂塔”开始批量生产,准备部署在关键航道和基地外围,以对抗精神风暴。“破灵”弹头的生产线全面启动,力求尽快让每一艘星舰的武器都能对“收割者”的灵能单元造成有效杀伤。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开始。

  “谛听”阵列持续捕捉到奥尔特云方向传来的、更加复杂和隐蔽的能量波动。“收割者”的主力并未撤退,他们似乎在重新调整部署,消化首战获取的数据,酝酿着下一次,必定更加致命的进攻。

  徐彭岳站在研究院的观测中心,看着下方忙碌的工地和训练场,对身边的徐福和王离说道:“敌人给了我们一记闷棍,也打醒了我等。大秦的锋芒,需在星海的铁砧上,经历千锤百炼,方能无坚不摧。”

  王离望着星海深处,感受着那若有若无、却令人心悸的压迫感,低声道:“他们……还在看着我们。”

  淬火已然开始,新刃能否斩断来自深空的枷锁,犹未可知。但大秦的战旗,绝不会在星海中轻易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