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清流!-《我和兄弟祸害大明》

  “......只是,老夫听闻这位楚大人行事.......颇为激烈,手段酷烈,甚至不乏辱及士林清誉之举”

  “老夫虽人微言轻,但既读圣贤书,便不能对此视若无睹,在下愿随诸位前往常州城,面见这位楚大人,并非受审,而是想问一问,他如此行事,究竟是为了肃清吏治,还是为了.......滥用权威,践踏斯文?”

  沈墨这番话,让稽查队的官兵们面面相觑

  主动要求去见?还是去质询的?这沈举人,胆子不小

  总旗沉吟片刻

  看着沈墨坦荡而坚定的眼神,心中敬意更甚,点头道

  “既然沈举人执意如此,那我等便护送您一程,至于楚大人是否接见,非我等所能决定”

  “如此,多谢了!”

  沈墨拱手,神情自若地登上了为他准备的马车

  消息传回驿站

  楚河闻言,非但不怒,反而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哦?主动要来见我?还要问我是不是在滥用权威,践踏斯文?”

  楚河摸着下巴

  “这一路抓了这么多伪君子,真恶霸,总算碰到个有点骨气的读书人了!请他过来,客气点!”

  半日后

  沈墨被引至知府书房内

  楚河难得满脸正经,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两杯清茶

  沈墨走来,目光平静地扫过楚河

  眼前的年轻人与他想象中的酷吏形象颇有出入,眉宇间带着跳脱,眼神却清澈锐利

  “宜兴举人沈墨,见过楚大人!”沈墨依礼拱手

  “沈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楚河态度客气,指了指对面的位置

  沈墨落座,开门见山

  “楚大人,老夫此来,非为自身,实有一事不明,想向大人请教!”

  “沈先生请讲!”

  “大人奉太子令,稽查常州,铲除梅家这等祸国殃民之毒虫,老夫深感赞同,亦觉大快人心!”

  沈墨先予肯定,随即话锋一转

  “然,大人行事,是否过于酷烈?纵火焚书院,当众羞辱士绅女眷,动辄打砸抢烧,视法度如无物!”

  “敢问大人,肃清奸佞,是否必然要以践踏斯文、破坏规矩为代价?如此行事,与大人所打击的梅家之流,在手段上,又有何本质区别?长此以往,律法威严何在?士林之心何存?”

  他语气平和,字字铿锵,直指核心矛盾

  楚河静静听完

  没有立刻反驳,反而点了点头

  “沈先生问得好,问到了根子上!”

  他直视沈墨

  “先生可知,我初到常州时,梅家是何等做派?歌舞升平!与我约法三章,井水不犯河水”

  “表面上,账目清晰,行事合规,让人抓不到丝毫把柄!”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

  “他们用规矩把自己保护得很好”

  “用所谓的斯文,掩盖着底下的男盗女娼,走私通敌!我要是还跟他们讲证据,讲程序,讲规矩”

  “先生觉得,我还能在这几天得时间里处理掉这么多人吗!”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

  “对付梅家这种已经把规矩玩透、把表面文章做到极致的恶棍”

  “循规蹈矩,就是纵容!”

  “就是给他们时间销毁证,、转移财产,串供翻案!”

  “我要的,不是跟他们慢慢磨,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

  “把他们最丑陋的一面,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至于践踏斯文?”

  楚河嗤笑一声

  “沈先生,您说的斯文,指的是梅文桦那种扒灰的老畜生?”

  “还是梅三观那种贪赃枉法的伪君子?或者是书院里那些只知道读死书、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的酸儒?如果是这种斯文,我践踏了,又如何?!”

  他走到沈墨面前,语气放缓但坚定

  “沈先生,我敬您是真正的读书人,有风骨,明事理”

  “但请您想想,是守着那些虚伪的斯文规矩,还是用非常手段,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重要?”

  “律法的威严,不在于固守僵死的条文,而在于它能真正惩恶扬善!”

  “士林之心,不在于维护某个群体的体面,而在于士人能否真正心怀天下,明辨是非,与国家同休戚!”

  楚河的声音在书房内回荡

  “我楚河行事,或许激烈,或许不合某些规矩,但我所求,无非是两个字——效果!”

  “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时间,达成肃清奸佞,稳定地方的目的!为此,我不介意背上骂名,不介意被人称作酷吏!”

  沈墨静静地听着

  脸上的神色从最初的质疑,渐渐变为沉思,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

  他站起身,对着楚河,郑重地拱了拱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老夫.......迂腐了”

  他抬起头,眼中已是一片清明与敬佩

  “大人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虽手段酷烈,然初心为国,效果卓着”

  “老夫之前只观其表,未究其里,妄加指责,实在惭愧!梅家及其党羽,罪有应得!大人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老夫........佩服!”

  楚河看着这位真正明事理的老举人

  心中也升起一丝敬意。他扶住沈墨的手臂

  “沈先生言重了!先生能不畏权势,直言相谏,才是真正的士林风骨!”

  两人重新落座,气氛已然不同

  楚河好奇地问道

  “沈先生有此见识风骨,为何止步于举人,未曾出仕?”

  沈墨淡然一笑

  “老夫性情疏懒,不喜官场迎来送往,亦自觉才具不足以为牧民官!归隐乡里,耕读传家,教导子弟,偶尔为乡邻排忧解难,于愿足矣”

  楚河却摇了摇头

  “先生过谦了!官场固然有浊流,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先生这样的清流正士去涤荡!”

  “先生心怀百姓,明辨是非,若只困于乡野,实在是我大明之损失!”

  他心中一动,一个想法浮现

  如今梅家及其党羽被扫清

  常州乃至江南官场必将迎来一轮洗牌和补充

  正是需要沈墨这种既有清望,又通实务,还能理解背后深意的人才

  “沈先生!”

  楚河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