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等-《我和兄弟祸害大明》

  李景隆从坤宁宫出来,怀里抱着马皇后赏赐的宫缎和药材,心里那块悬了几天的大石头总算彻底落了地

  太子殿下明察秋毫,皇后娘娘温言抚慰,这双重保险下来,曹国公府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算是安然渡过了

  他回到府中,先去了佛堂

  守在门外的两名新来的婢女连忙躬身行礼

  李景隆隔着门听了听里面的动静,只有低低的,带着悔意的诵经声

  他叹了口气,没有进去,只是对婢女低声吩咐

  “好生伺候着,饮食起居不得怠慢,但......规矩不能破”

  “是,小公爷”

  婢女们恭谨应下

  李景隆转身离开,他知道母亲需要时间冷静和反省

  数日后,这场由常州梅家案引发、波及多位勋贵的大风波,终于渐渐平息下来

  菜市口的血迹已被清洗干净

  但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提醒着人们不久前那场清算

  朝堂之上,风气明显为之一肃

  往日那些趾高气扬,肆无忌惮的勋贵们,如今走路都下意识地放轻了脚步

  说话也谨慎了许多

  太子朱标借此事树立的权威,无人再敢轻易挑战

  东宫,书房

  朱标正在批阅奏章,朱高炽则在一旁汇报抄没资产后续处理的最终账目

  “大伯,拨付倭国的二百万两物资及工匠名册已全部清点完毕,由俞通源将军率水师押送,三日前已离港”

  “拨往常州的一百五十万两抚恤及重建款项,也已由沈墨等人接手,正在按计划发放和动用,目前未见大的纰漏。剩余款项......也已妥善入库”

  朱高炽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但更多的是完成重任后的踏实

  朱标放下朱笔,满意地点点头

  “高炽,此事你办得极好,条理清晰,账目分明,处置得当辛苦了”

  “为大伯分忧,是儿臣本分”

  朱高炽躬身道

  朱标示意他坐下,沉吟片刻,问道

  “经此一事,朝局暂稳,勋贵气焰也被打压下去,依你看,接下来,朝廷的重心当置于何处?”

  朱高炽略一思索,便条理清晰地回答

  “回大伯,儿臣以为,当有三件要务,其一,倭国银矿需尽快步入正轨,使其成为我大明稳定的财源和东方屏障,此事关乎国本”

  “其二,北方边境,虽暂无大战,但北元残余势力犹在,窥伺中原,不可不防,卫所整顿、军备革新需稳步推进”

  “其三,便是内政,此次清算虽震慑了贪腐,但也需防止官员因畏惧而怠政,需有相应的激励和监察措施,引导官员将心思用在正途”

  朱标眼中赞赏之色更浓

  这个侄子,不仅善于理财,对大局也有清晰的认知

  “你所言,甚合孤意”

  朱标颔首

  “倭国之事,有李文忠和陈飘在,孤是放心的,北方......确是需要未雨绸缪,至于内政”

  他顿了顿,看向朱高炽

  “高炽,孤有意让你更多参与朝政,户部这边,你已熟悉,日后六部事务,你都可留心学习,若有见解,可直接向孤陈奏”

  这是明确的培养和放权信号了

  朱高炽心中激动,再次起身郑重行礼

  “儿臣定当努力学习,竭尽所能,不负大伯期望!”

  “嗯”

  朱标点点头,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语气变得有些微妙

  “对了,还有一事。曹国公府那边......九江此次表现,倒是让孤有些意外”

  朱高炽笑道

  “李景隆平日里虽有些......不拘小节,但关键时刻,还是分得清轻重的主动请罪,约束内宅,倒是省了朝廷不少麻烦”

  朱标也笑了笑

  “是啊,看来曹国公这个儿子,也并非全然不堪造就,或许……日后也可酌情给他些担子,看看是否能磨砺出来”

  就在朱标和朱高炽商讨国事之时

  曹国公府内,李景隆却迎来了一个意外的访客

  来人是永昌侯蓝玉的儿子,蓝斌

  他提着一坛酒,大大咧咧地就找上门来了

  “九江!听说你前几天干了件大事?把你家老太太都给关佛堂里了?”

  蓝斌一进门就拍着李景隆的肩膀,挤眉弄眼

  李景隆没好气地拍开他的手

  “去你的!少在这儿幸灾乐祸!我那是为了这个家!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有个明白爹和厉害姐姐管着,不用操心这些破事!”

  蓝斌嘿嘿一笑,自顾自地坐下,打开酒坛倒了两碗

  “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表面上装得跟没事人一样,心里指不定怎么后怕呢!来,哥们儿陪你喝一碗,压压惊!”

  李景隆看着他这没心没肺的样子,倒是气不起来了

  接过酒碗跟他碰了一下,一饮而尽。辛辣的酒液入喉,让他长长舒了口气

  “说真的,九江”

  蓝斌放下酒碗,难得正经了些

  “这次你处理得确实漂亮。我爹在家都夸你了,说你小子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是块好材料,就是平时太懒散”

  “梁国公真这么说的?”李景隆有些意外

  “那还有假?”

  蓝斌点头

  “我爹还说,经过这次的事儿,那些剩下的老油子们,估计能消停好一阵子,咱们这些勋贵子弟,也该学着长点心了,别老想混吃等死”

  李景隆沉默了片刻,又给自己倒了一碗酒

  蓝玉的话,说到了他心坎里

  经过这次惊吓,他确实有了些不一样的感悟

  以前总觉得天塌下来有他爹李文忠顶着,他只需要做个逍遥快活的小公爷就好

  可现在他明白,身为曹国公府的继承人,他不能永远活在父亲的羽翼之下

  有些责任,必须他自己来扛

  “是啊......是该长点心了”

  李景隆喃喃道,眼神中少了几分往日的浮夸,多了几分沉淀下来的思索

  夜幕降临,应天城华灯初上

  燕王府内,小朱棣正对着沙盘推演兵法和阵型,这是他每日的功课

  朱高煦则在一旁擦拭着他的佩刀

  “老头子,你说接下来,咱们是不是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朱高煦有些按捺不住地问道

  “整天待在应天,骨头都快生锈了,倭国那边打完了,北边是不是该有点动静了?”

  小朱棣头也不抬,专注地看着沙盘上的地形

  “急什么?仗有你打的,大哥肯定有他的考量,北元不是倭寇,没那么好对付”

  “现在朝廷刚经历一场动荡,需要时间消化成果,稳定内部,贸然开启大战,并非明智之举”

  “那就这么干等着?”朱高煦有些不甘心

  “等,也是一种策略。”

  小朱棣终于抬起头

  “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咱们自己的刀磨快了,把后方稳住了,到时候......自然有你发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