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舆论的彻底逆转-《重生后我靠写歌爆火全网》

  冷风灌进衣领的时候,林清歌才意识到自己一直攥着耳钉。

  她站在音乐学院后门的小巷口,指尖被金属硌得发麻。江离跟在后面半步远,没说话,只是把手里那张存储卡又往内袋塞了塞。警车的蓝光已经看不见了,但空气里还残留着那种紧绷的余味。

  “还能连上深蓝的节点吗?”她问。

  江离点头:“用备用信道,十分钟内能建好加密桥。”

  她嗯了一声,转身朝录音室走。楼道灯坏了两盏,踩上去会有轻微的吱呀声。钥匙是江离拿的,插进锁孔时顿了一下,像是察觉到什么,又继续拧到底。

  门开后第一件事,是检查设备。老式台式机还在运行,屏幕泛着灰白光。江离坐下来,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调出一个黑色界面。林清歌把两张存储卡并排放在桌角,U盘留在掌心,反复看了三遍接口有没有磨损。

  “数据没被动过。”他说。

  她松了口气,打开随身包,取出读卡器。动作很稳,但右手指尖有点抖——从警局出来就没停过。

  文件一个个加载出来。投资人和“K”的通话记录、转账截图、会议纪要……还有那份烧焦边缘的知情书扫描件。她点开放大,签名那一栏的笔迹清晰得刺眼。

  江离扫了一眼,没多问。他只在确认传输通道安全后,轻轻点了下头。

  “现在发?”

  “现在。”

  她登录自己的账号,三大平台同步操作。标题打得很直白:《致所有质疑者》。正文没写太多情绪,只是把证据按时间线排列,附上简短说明。最后一段写着:“我不是在求原谅,是在还真相一个位置。”

  发送前,她截了张图,是那张篡改过的《星海幻想曲》乐谱对比图。音高偏差、节奏标记错位,专业圈一眼就能看出问题。这张图单独存了一份,放进耳钉暗格。

  点击发布。

  进度条跑完的瞬间,手机震了一下。预览页面刷新,阅读量显示“127”。评论区空着,只有系统自动推送的提示音。

  江离盯着信号强度条:“被压了。”

  她早有准备。打开另一个加密邮箱,把音频剪辑版发出去。收件人是三位退休教授,其中一位曾是母亲的学生。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老师,您当年说的‘旋律不会骗人’,我现在需要这句话站出来。”

  做完这些,她靠在椅子上,闭了会儿眼。

  再睁眼时,窗外天色已经暗下来。城市灯光一层层亮起,像某种缓慢苏醒的生物。

  手机开始响个不停。

  第一条热评来自那位钢琴家:“如果这都不算证据,那我们教了一辈子的‘诚实创作’算什么?”配图是她发的乐谱对比。发布时间是凌晨一点十七分。

  三分钟后,话题冲上热搜。

  #林清歌证据公布# 挂在榜首,下面全是转发和道歉。有人删了之前骂她的微博,重新发文:“对不起,我被人带了节奏。” 有人贴出当初盗用她小说片段的博主名单,逐个扒皮。还有粉丝整理出时间线,从她第一首歌发布到被全网黑,每一环都被标红标注。

  江离看了眼后台:“流量炸了。限流机制被破了。”

  她没回话,只是滑动屏幕。一条条评论翻过去,有哭的,有骂资本的,也有问她要不要起诉的。

  凌晨两点二十三分,她发了第二条动态:“我希望正义走法律的路,而不是以暴制暴的捷径。”

  这条转得比第一条还快。

  很多原本喊着“人肉投资人”的账号安静了下来。几个大V转发时加了标签#理性维权#,讨论方向慢慢从情绪宣泄转向制度反思。

  她放下手机,走到窗边。录音室在五楼,能看到远处写字楼的LED屏。此刻正滚动播放一条新闻快讯:“某文娱公司高管涉嫌非法实验与作品盗用,警方已立案调查。”

  画面一闪而过,接着切到记者采访路人镜头。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说:“我一直觉得她写的歌有股特别干净的味道,不可能抄。”

  江离走过来,递了杯热水。杯子有点烫手,但她没放。

  “接下来呢?”他问。

  “等。”她说,“看谁先扛不住。”

  话音刚落,手机又震。这次是邮件提醒。

  发件人是《渡我》原制作公司官方账号。主题写着:“关于项目重启的正式声明”。

  她点开。

  正文先是道歉,承认在舆论压力下错误终止合作,随后宣布剧集将全面恢复原计划推进,并邀请她担任剧本监修。末尾还提了一句:“我们始终相信,真正的好故事,经得起时间检验。”

  江离看完,嘴角动了动:“挺会捡时候。”

  她没笑,只是把邮件截图保存,顺手转发到了社交平台。

  不到十分钟,媒体跟进报道。标题从之前的“抄袭疑云”变成了“少女作家逆风翻盘”,还有自媒体做成长图总结:“从全网黑到全民撑,她只用了七十二小时。”

  她关掉网页,打开作曲软件。新建工程文件,命名为《破壁》。光标闪了一会儿,她输入第一行和弦进行。

  江离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忽然说:“你耳朵还疼吗?”

  她摸了摸右耳,耳钉冰凉。

  “不疼。”她说,“就是有点沉。”

  他没再问,转身去收拾设备。她坐着没动,盯着屏幕上的五线谱发呆。

  不知过了多久,手机又响。

  是一条私信。陌生账号,没头像,名字一串乱码似的符号。内容只有一句话:

  “你妈改过那段旋律,不是他。”

  她盯着那行字,手指慢慢收紧。

  江离听见动静回头:“怎么了?”

  她没答,直接把手机递过去。

  他看完,眉头皱起:“新马甲号?”

  “不像。”她低声说,“他知道我妈的事。”

  两人对视一眼。

  她迅速点开对方主页,发现注册时间是三天前,IP归属地模糊,但设备型号显示为老旧型号——这种机型早就停产了。

  更奇怪的是,账号除了这条私信,没有任何其他活动记录。

  她正要拉黑,对方突然又发来一张图。

  黑白照片,背景像是某个实验室走廊。一个穿白大褂的女人背影,手里抱着文件夹,侧脸轮廓隐约可见。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那是母亲。

  可照片右下角的时间戳,是她出生前两年。

  江离凑近看清楚,声音压低:“别回。”

  她正要退出对话框,手机震动了一下。

  新消息弹出来。

  只有两个字:

  “小心。”

  她猛地合上手机,呼吸有点乱。

  江离已经起身走到门边,检查门锁是否反锁。她坐在原地,手心出汗,耳钉贴着皮肤,冷得像块铁。

  窗外,城市灯火依旧明亮。

  她缓缓抬起手,指尖碰了碰右耳。

  金属表面,似乎留下了一道新鲜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