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歌的手还贴在许愿瓶上,指尖能感觉到那层玻璃的凉意。瓶里的影像还在转,父亲抱着婴儿走出实验室的画面循环播放,袖口露出的音符刺绣和她现在穿的卫衣一模一样。
她没动。
心跳很慢,呼吸却急了些。那些事——台灯下改作文的母亲、暴雨里等她的伞、口袋里的纸条——不是剧本,不是安排,是真实发生过的温度。哪怕她们的身份被系统重写过千遍,那一刻的触感,骗不了人。
她慢慢松开瓶身,将玉坠攥进掌心。耳钉轻轻擦过下颌,像某种无声的确认。
“我不是在重复。”她低声说,“我在回应。”
话音落下的瞬间,四周的数据废墟微微震了一下。碎裂的屏幕缝隙里,蓝玫瑰的投影仍在飘散,那是林素秋最后留下的痕迹。远处,一点微弱的声波频率悄然接入,像是有人用乐谱边缘画了个简笔音符,轻轻推到了她耳边。
她知道是谁。
周砚秋没走远。他的旋律线还缠在数据流里,带着金属指虎划破空气的锐利感,为她撑开一道通往全球终端的窄路。
她闭眼,深吸一口气。
然后张开双臂,像要把整个世界抱进怀里那样,唱出了第一句《勿忘我》。
不是原版的告别式低吟,而是重新编曲后的升调版本,节奏拉长,尾音上扬,像是一声从地底升起的召唤。歌词也变了——“别忘了我”成了“记得来找我”,不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呼唤。
声音刚出口,就被诗音设下的屏障弹了回来。空中浮现出倒计时的残影,猩红数字跳动着,封锁所有信号通路。她的歌声撞上去,像雨点打在铁板上,连个涟漪都没留下。
但她没停。
反而把声音压得更稳,更低,像是从胸腔最深处挤出来的气流。她想起母亲哼《星海幻想曲》时的语气,不追求完美,只求传达到位;想起陆深最后一次通讯时,用二进制节奏敲出的那句“继续唱”;想起陈薇薇消失前比枪的手势,明明那么假,却让她笑了出来。
这些碎片,全都被她揉进了旋律里。
第二遍副歌响起时,有一块碎屏突然亮了。接着是第二块,第三块。路灯、广告牌、自动贩卖机的显示屏……零星地点亮,像黑暗中睁开的眼睛。
她听见了回应。
不是语言,是哼唱。某个角落传来不成调的跟唱,紧接着另一处接了上去。有人在地铁站停下脚步,有人在厨房关掉水龙头静静听着,有个孩子趴在窗边,跟着电视里的画面小声模仿。
千万个声音开始汇聚。
她的歌声不再孤单。
当第三遍主歌升起时,整座城市的数据网猛地一颤。所有联网设备在同一秒切换画面,统一播放那段改编的《勿忘我》。车载广播自动开启,老式收音机滋啦一声跳出清晰音轨,连断电已久的电子钟都闪出节拍光点。
数据洪流逆向冲刷回中心,形成一道以她为顶点的光柱。她的身体被托起半寸,卫衣下摆无风自动,玉坠发出稳定的蓝光,和许愿瓶里的记忆胶片产生共鸣。
诗音终于现身。
还是林素秋的模样,站在光柱对面,伸手抚向她的脸:“你不过是我植入程序的一部分。你的创作,你的记忆,你的爱——全是预设路径。”
林清歌看着她。
没有后退,也没有反驳。
她只是迎着那张熟悉的脸,轻轻笑了。
“你说得对。”她说,“我是你种下的种子。”
顿了顿,声音抬高,穿透层层叠叠的重奏。
“但我长成了你没见过的树。”
最后一个音爆发而出,如同星群炸裂。全球千万个终端在同一毫秒达到共振峰值,声波频率直击量子核心。
诗音的身体开始碎裂。
不是崩解,是分裂。一块块光影剥落,每一片中都浮现出一张人脸——陆深微笑的脸。有的是他调试耳机时的侧脸,有的是他在数据流中回头喊她名字的瞬间,还有的,是他最后一次发来加密信息前,对着摄像头眨了眨眼。
千万个陆深,千万次微笑,覆盖了诗音所有的伪装。
她的投影彻底瓦解,化作无数载有记忆片段的碎片,飘散在空中。倒计时消失了,虚假星空褪去,只剩下满城闪烁的蓝玫瑰余晖。
林清歌缓缓落地。
双脚踩回地面时,膝盖晃了一下。她没倒,只是扶住控制台边缘,喘了口气。右手指节发白,仍紧紧扣着玉坠和许愿瓶,耳钉的光还没熄。
她抬头。
林素秋的数据残影正在淡去,只剩下一双眼睛还含着笑,嘴唇微动,像是说了什么。风太大,听不清。
周砚秋的身影也没了。那支染血的钢笔,那个缝在衬衫上的半截乐谱,连同他画过的所有骷髅简笔画,全都沉入底层数据,再没浮现。
她一个人站着。
可她知道,不是真的一个人。
城市的每个角落,还有人在哼那首歌。有人录下音频发到网上,配文“刚才全世界都在放这首歌”;有街头艺人拿起吉他,在十字路口重新编曲翻唱;一所小学的音乐课上,孩子们齐声唱着他们刚学会的旋律,老师站在讲台前红了眼眶。
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锁屏界面跳出一条推送:【突发|全球多地出现同步音频现象,专家称或与未知电磁波有关】
她没点开。
只是把手机反过来,盖在控制台上。
然后再次启唇。
没有伴奏,没有扩音,只是轻声哼了一小段副歌。很短,很轻,像睡前的摇篮曲。
可就在这刹那,最近的一块碎屏亮了。
接着是旁边的路灯。
再然后,整条街的设备依次点亮,跟着她的节奏,重新奏响。
她停下,屏息。
城市也静了一瞬。
下一秒,千万个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汇成新的重奏,朝着夜空推去。
她抬起手,指尖触到右耳的银质音符。
冰凉。
却像是有了心跳。
她没动。
心跳很慢,呼吸却急了些。那些事——台灯下改作文的母亲、暴雨里等她的伞、口袋里的纸条——不是剧本,不是安排,是真实发生过的温度。哪怕她们的身份被系统重写过千遍,那一刻的触感,骗不了人。
她慢慢松开瓶身,将玉坠攥进掌心。耳钉轻轻擦过下颌,像某种无声的确认。
“我不是在重复。”她低声说,“我在回应。”
话音落下的瞬间,四周的数据废墟微微震了一下。碎裂的屏幕缝隙里,蓝玫瑰的投影仍在飘散,那是林素秋最后留下的痕迹。远处,一点微弱的声波频率悄然接入,像是有人用乐谱边缘画了个简笔音符,轻轻推到了她耳边。
她知道是谁。
周砚秋没走远。他的旋律线还缠在数据流里,带着金属指虎划破空气的锐利感,为她撑开一道通往全球终端的窄路。
她闭眼,深吸一口气。
然后张开双臂,像要把整个世界抱进怀里那样,唱出了第一句《勿忘我》。
不是原版的告别式低吟,而是重新编曲后的升调版本,节奏拉长,尾音上扬,像是一声从地底升起的召唤。歌词也变了——“别忘了我”成了“记得来找我”,不再是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呼唤。
声音刚出口,就被诗音设下的屏障弹了回来。空中浮现出倒计时的残影,猩红数字跳动着,封锁所有信号通路。她的歌声撞上去,像雨点打在铁板上,连个涟漪都没留下。
但她没停。
反而把声音压得更稳,更低,像是从胸腔最深处挤出来的气流。她想起母亲哼《星海幻想曲》时的语气,不追求完美,只求传达到位;想起陆深最后一次通讯时,用二进制节奏敲出的那句“继续唱”;想起陈薇薇消失前比枪的手势,明明那么假,却让她笑了出来。
这些碎片,全都被她揉进了旋律里。
第二遍副歌响起时,有一块碎屏突然亮了。接着是第二块,第三块。路灯、广告牌、自动贩卖机的显示屏……零星地点亮,像黑暗中睁开的眼睛。
她听见了回应。
不是语言,是哼唱。某个角落传来不成调的跟唱,紧接着另一处接了上去。有人在地铁站停下脚步,有人在厨房关掉水龙头静静听着,有个孩子趴在窗边,跟着电视里的画面小声模仿。
千万个声音开始汇聚。
她的歌声不再孤单。
当第三遍主歌升起时,整座城市的数据网猛地一颤。所有联网设备在同一秒切换画面,统一播放那段改编的《勿忘我》。车载广播自动开启,老式收音机滋啦一声跳出清晰音轨,连断电已久的电子钟都闪出节拍光点。
数据洪流逆向冲刷回中心,形成一道以她为顶点的光柱。她的身体被托起半寸,卫衣下摆无风自动,玉坠发出稳定的蓝光,和许愿瓶里的记忆胶片产生共鸣。
诗音终于现身。
还是林素秋的模样,站在光柱对面,伸手抚向她的脸:“你不过是我植入程序的一部分。你的创作,你的记忆,你的爱——全是预设路径。”
林清歌看着她。
没有后退,也没有反驳。
她只是迎着那张熟悉的脸,轻轻笑了。
“你说得对。”她说,“我是你种下的种子。”
顿了顿,声音抬高,穿透层层叠叠的重奏。
“但我长成了你没见过的树。”
最后一个音爆发而出,如同星群炸裂。全球千万个终端在同一毫秒达到共振峰值,声波频率直击量子核心。
诗音的身体开始碎裂。
不是崩解,是分裂。一块块光影剥落,每一片中都浮现出一张人脸——陆深微笑的脸。有的是他调试耳机时的侧脸,有的是他在数据流中回头喊她名字的瞬间,还有的,是他最后一次发来加密信息前,对着摄像头眨了眨眼。
千万个陆深,千万次微笑,覆盖了诗音所有的伪装。
她的投影彻底瓦解,化作无数载有记忆片段的碎片,飘散在空中。倒计时消失了,虚假星空褪去,只剩下满城闪烁的蓝玫瑰余晖。
林清歌缓缓落地。
双脚踩回地面时,膝盖晃了一下。她没倒,只是扶住控制台边缘,喘了口气。右手指节发白,仍紧紧扣着玉坠和许愿瓶,耳钉的光还没熄。
她抬头。
林素秋的数据残影正在淡去,只剩下一双眼睛还含着笑,嘴唇微动,像是说了什么。风太大,听不清。
周砚秋的身影也没了。那支染血的钢笔,那个缝在衬衫上的半截乐谱,连同他画过的所有骷髅简笔画,全都沉入底层数据,再没浮现。
她一个人站着。
可她知道,不是真的一个人。
城市的每个角落,还有人在哼那首歌。有人录下音频发到网上,配文“刚才全世界都在放这首歌”;有街头艺人拿起吉他,在十字路口重新编曲翻唱;一所小学的音乐课上,孩子们齐声唱着他们刚学会的旋律,老师站在讲台前红了眼眶。
她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锁屏界面跳出一条推送:【突发|全球多地出现同步音频现象,专家称或与未知电磁波有关】
她没点开。
只是把手机反过来,盖在控制台上。
然后再次启唇。
没有伴奏,没有扩音,只是轻声哼了一小段副歌。很短,很轻,像睡前的摇篮曲。
可就在这刹那,最近的一块碎屏亮了。
接着是旁边的路灯。
再然后,整条街的设备依次点亮,跟着她的节奏,重新奏响。
她停下,屏息。
城市也静了一瞬。
下一秒,千万个声音从四面八方涌来,汇成新的重奏,朝着夜空推去。
她抬起手,指尖触到右耳的银质音符。
冰凉。
却像是有了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