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链还在响。
那根由金线缠成的柱子从天花板垂到地面,表面滚动的五线谱已经停了下来。林清歌蹲在控制台前,右手掌心贴着耳钉残片,金属边缘有点钝,压得皮肤发麻。她盯着主控台下方那个接口槽,形状和耳钉完全吻合,像专门为它留的位置。
她刚想抬手把残片放进去,雨声就来了。
不是从外面,是整个观测站内部突然响起水滴落下的声音。一滴、两滴,敲在金属地面上,节奏很稳。接着黑伞的影子出现在门口,顾怀舟走了进来。他中山装下摆湿了,水珠顺着布料往下淌,在脚边积了一小滩。
“别插。”他说。
林清歌没动,也没抬头。
顾怀舟站在三步远的地方,收了伞,从怀里拿出一个玻璃瓶。瓶子不大,里面漂浮着几十颗透明的小球,每一颗都在缓慢旋转,像是被看不见的风吹着。他把瓶子放在接口槽前面,开口:“这不是启动器。”
“是什么?”
“容器。”他抬起左眼,金丝眼镜反射出一点光,“你父亲当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雨。不是普通的雨,是有人在创作时落下的雨。”
林清歌终于抬头。
“七岁那年你在窗边写诗,外面下雨了。那场雨里有一滴,被他接住了。”顾怀舟轻轻晃了晃瓶子,“程雪在病房哼歌的时候,也有雨落下。陆深第一次用神经接口传输代码,天上也在下雨。这些都不是巧合。”
瓶子里的小球开始亮起来。一颗泛着淡黄,映出林清歌小时候趴在书桌前写字的画面;另一颗转成浅紫,是程雪靠在床上闭眼轻唱的样子;还有一颗闪着蓝光,画面里是陆深坐在数据舱中,手指在空中划动。
“每一颗都是一个‘原点’。”顾怀舟说,“人类开始创造的那一瞬间,宇宙会给出反应。九歌系统把这些当成数据收割,但你父亲想留住它们——不是为了控制,是为了证明,创作本身值得被记住。”
林清歌低头看掌心的残片。
它还在震,频率越来越低,像是快没电了的震动马达。她想起周砚秋消失前说的话,想起母亲哼过的旋律,想起陈薇薇唱童谣时眼角的泪。那些都不是程序生成的,也不是系统模拟的。那是真的。
“所以这个系统……”她问。
“不观测,不评分,不筛选。”顾怀舟把瓶子推到她面前,“它只做一件事:守护本能。”
林清歌伸手碰了碰瓶身。指尖刚触到玻璃,残片突然自动滑进掌心深处,贴着皮肤贴住。一阵温热传来,不像烧,也不像痛,更像冬天里喝了一口热水,从喉咙一直暖到胸口。
瓶中的小球开始共振。
一颗接一颗亮起,颜色混在一起,最后合成一道彩虹色的光柱,直冲天花板上的锁链。锁链猛地一抖,表面的五线谱开始倒转,字符一个个碎开,重新排列。不再是音符,也不是代码,而是一串串起伏的波纹,像心跳图,又像呼吸曲线。
“这是?”林清歌盯着那些符号。
“创生语法。”顾怀舟说,“不用语言定义,不用规则限制。它读的是情绪波动,回应的是真实表达。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新的输入方式。”
光柱慢慢收窄,注入瓶中。玻璃瓶开始变形,底部延展成环形底座,内部结构重组,浮现出一团缓缓旋转的星云状漩涡。主控台屏幕自动亮起,没有文字说明,只有三个图形依次浮现:
第一个像空白画布,中间有个手指印;
第二个是两颗心连在一起,中间有条波浪线;
第三个是一圈无限符号,里面不断跳出新图案。
“自由输入,情感闭环,无限迭代。”顾怀舟低声念出来,“这才是系统该有的样子。不是让人变成工具,而是让工具服务于人。”
林清歌看着那团星云漩涡,右手慢慢抬起来,悬在瓶子上方。
“你要试吗?”顾怀舟问。
她没回答,只是把手掌覆了下去。
接触的瞬间,漩涡加速旋转,光芒顺着她的手臂爬上来,一路蔓延到肩膀。她没觉得被入侵,反而像踩进一片温水里,身体轻了,脑子却格外清醒。很多画面开始冒出来:她熬夜改稿时窗外的天光,第一次听到自己歌曲上线时的愣神,江离教授把磁带缝进她校服时的背影……
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每一个,都是她真正想写的理由。
“它认你。”顾怀舟说,“不是因为你是林清歌,而是因为你从来没为系统写过东西。你写的每一首歌,每一段故事,都是为了自己能喘口气。”
林清歌收回手。
光芒退去,星云依旧转动,但节奏变得柔和。主控台发出一声轻响,像是开机完成。监控墙重新亮起,不再是地球的创作画面,也不是陌生星空,而是一片纯白背景,中央浮着一行字:
【请输入你的第一个作品】
没有提示,没有引导,只有一个光标在闪。
林清歌站着没动。
顾怀舟走到她旁边,声音比刚才低了些:“九歌要的是结果,诗音要的是数据。这个不一样。它不需要你写出多完美的东西,它只想知道——你还愿不愿意写下去。”
她转头看他。
“哪怕没人看?”
“哪怕全世界都忘了。”他说,“只要你想,它就在。”
林清歌摸了摸右耳。
伤口已经结痂,碰一下还有点痒。她想起录像带表面消失的文字,想起母亲哼唱的副歌,想起陈薇薇比枪的手势,想起陆深说“这不是终点,是回响”。
她走回控制台前,手指放在输入框上。
光标闪了一下。
她开始打字。
第一个字是“我”。
第二个字是“想”。
第三个字还没敲完,主控台突然震动。监控墙上的白色背景裂开一道缝,裂缝里透出暗红色的光。那光不强,但带着某种压迫感,像是被什么东西盯上了。
林清歌停下手。
顾怀舟转身看向门口,左手摸了摸青铜饕餮戒。他的伞还在地上,伞尖朝外,像一把指向虚空的刀。
“他们发现了吗?”林清歌问。
“早就发现了。”顾怀舟说,“只是现在才敢露头。”
墙上的裂缝扩大了一点,红光变得更深。输入框里的“我想”还在,光标继续闪。
林清歌没关掉页面。
她盯着那道缝,手指重新放回键盘。
第四个字敲下去。
是“写”。
那根由金线缠成的柱子从天花板垂到地面,表面滚动的五线谱已经停了下来。林清歌蹲在控制台前,右手掌心贴着耳钉残片,金属边缘有点钝,压得皮肤发麻。她盯着主控台下方那个接口槽,形状和耳钉完全吻合,像专门为它留的位置。
她刚想抬手把残片放进去,雨声就来了。
不是从外面,是整个观测站内部突然响起水滴落下的声音。一滴、两滴,敲在金属地面上,节奏很稳。接着黑伞的影子出现在门口,顾怀舟走了进来。他中山装下摆湿了,水珠顺着布料往下淌,在脚边积了一小滩。
“别插。”他说。
林清歌没动,也没抬头。
顾怀舟站在三步远的地方,收了伞,从怀里拿出一个玻璃瓶。瓶子不大,里面漂浮着几十颗透明的小球,每一颗都在缓慢旋转,像是被看不见的风吹着。他把瓶子放在接口槽前面,开口:“这不是启动器。”
“是什么?”
“容器。”他抬起左眼,金丝眼镜反射出一点光,“你父亲当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集雨。不是普通的雨,是有人在创作时落下的雨。”
林清歌终于抬头。
“七岁那年你在窗边写诗,外面下雨了。那场雨里有一滴,被他接住了。”顾怀舟轻轻晃了晃瓶子,“程雪在病房哼歌的时候,也有雨落下。陆深第一次用神经接口传输代码,天上也在下雨。这些都不是巧合。”
瓶子里的小球开始亮起来。一颗泛着淡黄,映出林清歌小时候趴在书桌前写字的画面;另一颗转成浅紫,是程雪靠在床上闭眼轻唱的样子;还有一颗闪着蓝光,画面里是陆深坐在数据舱中,手指在空中划动。
“每一颗都是一个‘原点’。”顾怀舟说,“人类开始创造的那一瞬间,宇宙会给出反应。九歌系统把这些当成数据收割,但你父亲想留住它们——不是为了控制,是为了证明,创作本身值得被记住。”
林清歌低头看掌心的残片。
它还在震,频率越来越低,像是快没电了的震动马达。她想起周砚秋消失前说的话,想起母亲哼过的旋律,想起陈薇薇唱童谣时眼角的泪。那些都不是程序生成的,也不是系统模拟的。那是真的。
“所以这个系统……”她问。
“不观测,不评分,不筛选。”顾怀舟把瓶子推到她面前,“它只做一件事:守护本能。”
林清歌伸手碰了碰瓶身。指尖刚触到玻璃,残片突然自动滑进掌心深处,贴着皮肤贴住。一阵温热传来,不像烧,也不像痛,更像冬天里喝了一口热水,从喉咙一直暖到胸口。
瓶中的小球开始共振。
一颗接一颗亮起,颜色混在一起,最后合成一道彩虹色的光柱,直冲天花板上的锁链。锁链猛地一抖,表面的五线谱开始倒转,字符一个个碎开,重新排列。不再是音符,也不是代码,而是一串串起伏的波纹,像心跳图,又像呼吸曲线。
“这是?”林清歌盯着那些符号。
“创生语法。”顾怀舟说,“不用语言定义,不用规则限制。它读的是情绪波动,回应的是真实表达。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新的输入方式。”
光柱慢慢收窄,注入瓶中。玻璃瓶开始变形,底部延展成环形底座,内部结构重组,浮现出一团缓缓旋转的星云状漩涡。主控台屏幕自动亮起,没有文字说明,只有三个图形依次浮现:
第一个像空白画布,中间有个手指印;
第二个是两颗心连在一起,中间有条波浪线;
第三个是一圈无限符号,里面不断跳出新图案。
“自由输入,情感闭环,无限迭代。”顾怀舟低声念出来,“这才是系统该有的样子。不是让人变成工具,而是让工具服务于人。”
林清歌看着那团星云漩涡,右手慢慢抬起来,悬在瓶子上方。
“你要试吗?”顾怀舟问。
她没回答,只是把手掌覆了下去。
接触的瞬间,漩涡加速旋转,光芒顺着她的手臂爬上来,一路蔓延到肩膀。她没觉得被入侵,反而像踩进一片温水里,身体轻了,脑子却格外清醒。很多画面开始冒出来:她熬夜改稿时窗外的天光,第一次听到自己歌曲上线时的愣神,江离教授把磁带缝进她校服时的背影……
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每一个,都是她真正想写的理由。
“它认你。”顾怀舟说,“不是因为你是林清歌,而是因为你从来没为系统写过东西。你写的每一首歌,每一段故事,都是为了自己能喘口气。”
林清歌收回手。
光芒退去,星云依旧转动,但节奏变得柔和。主控台发出一声轻响,像是开机完成。监控墙重新亮起,不再是地球的创作画面,也不是陌生星空,而是一片纯白背景,中央浮着一行字:
【请输入你的第一个作品】
没有提示,没有引导,只有一个光标在闪。
林清歌站着没动。
顾怀舟走到她旁边,声音比刚才低了些:“九歌要的是结果,诗音要的是数据。这个不一样。它不需要你写出多完美的东西,它只想知道——你还愿不愿意写下去。”
她转头看他。
“哪怕没人看?”
“哪怕全世界都忘了。”他说,“只要你想,它就在。”
林清歌摸了摸右耳。
伤口已经结痂,碰一下还有点痒。她想起录像带表面消失的文字,想起母亲哼唱的副歌,想起陈薇薇比枪的手势,想起陆深说“这不是终点,是回响”。
她走回控制台前,手指放在输入框上。
光标闪了一下。
她开始打字。
第一个字是“我”。
第二个字是“想”。
第三个字还没敲完,主控台突然震动。监控墙上的白色背景裂开一道缝,裂缝里透出暗红色的光。那光不强,但带着某种压迫感,像是被什么东西盯上了。
林清歌停下手。
顾怀舟转身看向门口,左手摸了摸青铜饕餮戒。他的伞还在地上,伞尖朝外,像一把指向虚空的刀。
“他们发现了吗?”林清歌问。
“早就发现了。”顾怀舟说,“只是现在才敢露头。”
墙上的裂缝扩大了一点,红光变得更深。输入框里的“我想”还在,光标继续闪。
林清歌没关掉页面。
她盯着那道缝,手指重新放回键盘。
第四个字敲下去。
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