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程雪的眼睛动了。
林清歌没眨眼,也没后退。她只是慢慢抬起手,指尖悬在半空,离画布还有一寸距离。这一次,她没有等共鸣发生,而是主动哼出一句旋律——不是《渡我》,也不是《星海幻想曲》,是她昨晚写的那首未命名副歌。
音节刚落,耳钉轻轻震了一下,像是回应。
周砚秋站在她身后,指虎卡在掌心,目光扫过她的背影。他没说话,但呼吸比平时慢了一拍。
画中的程雪嘴角微扬,眼珠缓缓转回正前方,笑容依旧凝固,却不再有那种盯着你看的压迫感。红色纹路彻底褪去,木框恢复原样,只有那枚九歌钢印还在背面静静躺着。
“我们得离开这里。”林清歌低声说。
周砚秋点头,弯腰捡起簪子,用布包好塞进她外套口袋。“下一个地方在哪?”
她闭眼回想刚才那段闪过的记忆碎片——金属舱、编号CS-07、母亲哼唱的曲子。那些画面虽然被证实是剪辑过的残片,但触发它们的钥匙,是《星海幻想曲》的休止符。
而能留下这种线索的人,一定早就知道她会来。
“找一本乐谱。”她说,“二十年前的。”
周砚秋看了她一眼,“你知道它在哪?”
“我不知道。”她睁开眼,“但有人想让我找到。”
---
他们离开画舫时,天还没亮。江面雾气很重,脚步声落在石板上,一路延伸到老城区深处。
书肆藏在巷子尽头,门脸窄小,招牌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推门进去时,一股陈年纸张和药墨混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角落里坐着个驼背老人,正在研磨一块黑漆漆的墨锭,动作缓慢但稳定。
林清歌走进去,玉坠贴着胸口,体温透过布料传上来。她没四处看,而是直接走向靠墙的书架——那一排木质最旧,边缘有修补痕迹。
周砚秋跟在她旁边,指虎轻敲每一格木板。声音沉闷,直到第三层中间位置,发出一声极轻微的“咚”。
他停下,伸手摸了摸接缝处。“这里有夹层。”
林清歌蹲下身,用力一推,暗板松动,滑出半截。里面躺着一张泛黄的纸页,折叠整齐,边角磨损严重。
她拿出来展开。
是一张残缺的乐谱,主旋律缺失大半,只留了几行变奏和标注。墨迹干枯,纸面发脆,像是从某本大部头里撕下来的。
就在右下角空白处,有一道细长划痕——是金属利器刻上去的简笔画:一个骷髅头,线条简单,但眼睛挖得很深,像两个黑洞。
林清歌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抬头看向周砚秋,“这是你画的?”
他皱眉,接过残谱看了一眼,眼神变了。他没否认,也没承认,只是用指虎轻轻刮过那道刻痕。
“我以前常这么画。”他说,“在乐谱边上,随手的。”
“可这个……”她从包里拿出手机,调出之前扫描的实验日志影印件。那是她在父亲遗物里翻到的一页复印件,上面有个符号标记,用于标识“高风险记忆样本”。
屏幕上的图案和纸上骷髅完全一致。
周砚秋盯着对比图看了三秒,猛地合上手机。
“不可能。”他说,“那时候我还不认识你。”
“但它出现了。”林清歌声音很稳,“不止一次。画舫里的钢印,戏楼琴师的指甲,现在是你画的骷髅。这些都不是巧合。”
老人忽然开口:“那谱子……会认人。”
两人同时转头。
老人仍低着头磨墨,眼皮都没抬。“拿它的人,要是不对,碰一下就会烧手。你们没事,说明它认你们。”
林清歌低头看着残谱,“为什么会选我们?”
“不知道。”老人终于抬眼,浑浊的目光落在她脸上,“但我守了三十年,你是第一个能让它显字的。”
“显字?”她立刻翻过纸页。
背面原本空白,此刻正浮现出几行淡灰色的小字,像是被热力激活的隐形墨水:
【标记非我所愿,却是唯一能留下的路。】
落款没有名字,但笔迹边缘有一块干涸的痕迹,形状歪斜,像断裂的音符。
她手指抚过那块污渍,触感粗糙,不像墨。
“是血。”周砚秋说。
林清歌收起手机,把残谱小心折好放进防水袋。“我们试试让它说出更多信息。”
“怎么试?”周砚秋问。
“演奏。”她说,“哪怕不完整。”
---
书肆地面是松木地板,年久失修,踩上去会有轻微回响。林清歌盘腿坐下,把残谱摊在膝上。她闭眼回忆昨夜自己写的那段过渡音——那是她在意识混乱后强行稳住节奏时即兴编的,结构简单,但每个音都带着明确指向性。
她将这段旋律嵌入残谱断点处,形成一段勉强连贯的短调。
然后,她开始哼唱。
周砚秋坐在她对面,指虎抵住地板,随着节拍拍击。节奏很慢,一下一下,像是在试探某种共振频率。
第一遍结束,什么也没发生。
第二遍唱到第三句时,脚下木板突然传来一丝震动。
林清歌没停,继续唱完最后一音。
刹那间,整片地面亮了起来。
不是灯光,也不是投影,是无数细密的银线从缝隙中浮现,交织成一幅完整的星图。北斗七星偏移了正常位置,勺柄指向北方偏东,终点落在一片荒山轮廓上。
周砚秋站起身,俯身细看。“这地方我知道。城北破庙,早没人去了。”
林清歌也站起来,心跳加快。她没想到线索来得这么直接。
老人这时站起身,默默走到后门,拉开一道缝隙。冷风灌进来,吹动桌上的纸页。
“走吧。”他说,“庙里的神像……等你们很久了。”
林清歌看了他一眼,没多问。她把防水袋收进口袋,转身往外走。
周砚秋临出门前顿了顿,回头看了老人一眼。
老人没动,只是右手不经意地摸了下耳朵。
那里闪过一点银光。
---
破庙比想象中更安静。
墙皮剥落大半,屋顶塌了一角,月光直直照进来,落在中央的泥塑神像上。那是个面目模糊的老者,双手合十,掌心却空着。
林清歌走近几步,环顾四周。地上积灰很厚,但有几道新鲜脚印,不是他们的。
“有人来过。”周砚秋低声说。
她没应声,而是掏出残谱再看了一遍。骷髅标记在昏暗光线下依然清晰。她忽然想到什么,蹲下身,用手拂开神像底座前的灰尘。
一块青石板露出一角,上面刻着半个符号——螺旋环绕音叉的一半。
正是九歌实验室的标志。
她用力推开石板,下面是个暗格。里面放着一把青铜钥匙,样式古老,柄部雕成凤凰展翅状,纹路与残谱上的骷髅线条如出一辙。
林清歌伸手取出。
钥匙入手冰凉,表面有些许绿锈,但握柄处被打磨得很光滑,像是经常被人触摸。
她翻过来一看,背面刻着一行小字:
【若见此钥,勿迟疑。】
没有署名。
周砚秋站在她身后,盯着钥匙看了很久,忽然说:“我七岁那年,父亲死在实验室那天,手里也攥着一把类似的。”
林清歌抬头看他。
他没回避视线,“我不记得细节了。只知道他倒下前,一直在写东西。后来火太大,什么都烧没了。”
她握紧钥匙,“现在我们有了入口。”
“不一定安全。”他说,“这种地方,不会只留一把钥匙等着人来拿。”
“我知道。”她站起身,面向神像,“但既然它在这里,就说明有人希望我们拿到。”
她把钥匙放进内袋,靠近胸口的位置。
周砚秋伸手扶了下袖口,指虎重新扣紧手腕。
外面风声渐起,吹得庙门吱呀作响。
林清歌最后看了眼神像的脸。那双空洞的眼睛,仿佛刚刚眨了一下。
林清歌没眨眼,也没后退。她只是慢慢抬起手,指尖悬在半空,离画布还有一寸距离。这一次,她没有等共鸣发生,而是主动哼出一句旋律——不是《渡我》,也不是《星海幻想曲》,是她昨晚写的那首未命名副歌。
音节刚落,耳钉轻轻震了一下,像是回应。
周砚秋站在她身后,指虎卡在掌心,目光扫过她的背影。他没说话,但呼吸比平时慢了一拍。
画中的程雪嘴角微扬,眼珠缓缓转回正前方,笑容依旧凝固,却不再有那种盯着你看的压迫感。红色纹路彻底褪去,木框恢复原样,只有那枚九歌钢印还在背面静静躺着。
“我们得离开这里。”林清歌低声说。
周砚秋点头,弯腰捡起簪子,用布包好塞进她外套口袋。“下一个地方在哪?”
她闭眼回想刚才那段闪过的记忆碎片——金属舱、编号CS-07、母亲哼唱的曲子。那些画面虽然被证实是剪辑过的残片,但触发它们的钥匙,是《星海幻想曲》的休止符。
而能留下这种线索的人,一定早就知道她会来。
“找一本乐谱。”她说,“二十年前的。”
周砚秋看了她一眼,“你知道它在哪?”
“我不知道。”她睁开眼,“但有人想让我找到。”
---
他们离开画舫时,天还没亮。江面雾气很重,脚步声落在石板上,一路延伸到老城区深处。
书肆藏在巷子尽头,门脸窄小,招牌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推门进去时,一股陈年纸张和药墨混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角落里坐着个驼背老人,正在研磨一块黑漆漆的墨锭,动作缓慢但稳定。
林清歌走进去,玉坠贴着胸口,体温透过布料传上来。她没四处看,而是直接走向靠墙的书架——那一排木质最旧,边缘有修补痕迹。
周砚秋跟在她旁边,指虎轻敲每一格木板。声音沉闷,直到第三层中间位置,发出一声极轻微的“咚”。
他停下,伸手摸了摸接缝处。“这里有夹层。”
林清歌蹲下身,用力一推,暗板松动,滑出半截。里面躺着一张泛黄的纸页,折叠整齐,边角磨损严重。
她拿出来展开。
是一张残缺的乐谱,主旋律缺失大半,只留了几行变奏和标注。墨迹干枯,纸面发脆,像是从某本大部头里撕下来的。
就在右下角空白处,有一道细长划痕——是金属利器刻上去的简笔画:一个骷髅头,线条简单,但眼睛挖得很深,像两个黑洞。
林清歌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抬头看向周砚秋,“这是你画的?”
他皱眉,接过残谱看了一眼,眼神变了。他没否认,也没承认,只是用指虎轻轻刮过那道刻痕。
“我以前常这么画。”他说,“在乐谱边上,随手的。”
“可这个……”她从包里拿出手机,调出之前扫描的实验日志影印件。那是她在父亲遗物里翻到的一页复印件,上面有个符号标记,用于标识“高风险记忆样本”。
屏幕上的图案和纸上骷髅完全一致。
周砚秋盯着对比图看了三秒,猛地合上手机。
“不可能。”他说,“那时候我还不认识你。”
“但它出现了。”林清歌声音很稳,“不止一次。画舫里的钢印,戏楼琴师的指甲,现在是你画的骷髅。这些都不是巧合。”
老人忽然开口:“那谱子……会认人。”
两人同时转头。
老人仍低着头磨墨,眼皮都没抬。“拿它的人,要是不对,碰一下就会烧手。你们没事,说明它认你们。”
林清歌低头看着残谱,“为什么会选我们?”
“不知道。”老人终于抬眼,浑浊的目光落在她脸上,“但我守了三十年,你是第一个能让它显字的。”
“显字?”她立刻翻过纸页。
背面原本空白,此刻正浮现出几行淡灰色的小字,像是被热力激活的隐形墨水:
【标记非我所愿,却是唯一能留下的路。】
落款没有名字,但笔迹边缘有一块干涸的痕迹,形状歪斜,像断裂的音符。
她手指抚过那块污渍,触感粗糙,不像墨。
“是血。”周砚秋说。
林清歌收起手机,把残谱小心折好放进防水袋。“我们试试让它说出更多信息。”
“怎么试?”周砚秋问。
“演奏。”她说,“哪怕不完整。”
---
书肆地面是松木地板,年久失修,踩上去会有轻微回响。林清歌盘腿坐下,把残谱摊在膝上。她闭眼回忆昨夜自己写的那段过渡音——那是她在意识混乱后强行稳住节奏时即兴编的,结构简单,但每个音都带着明确指向性。
她将这段旋律嵌入残谱断点处,形成一段勉强连贯的短调。
然后,她开始哼唱。
周砚秋坐在她对面,指虎抵住地板,随着节拍拍击。节奏很慢,一下一下,像是在试探某种共振频率。
第一遍结束,什么也没发生。
第二遍唱到第三句时,脚下木板突然传来一丝震动。
林清歌没停,继续唱完最后一音。
刹那间,整片地面亮了起来。
不是灯光,也不是投影,是无数细密的银线从缝隙中浮现,交织成一幅完整的星图。北斗七星偏移了正常位置,勺柄指向北方偏东,终点落在一片荒山轮廓上。
周砚秋站起身,俯身细看。“这地方我知道。城北破庙,早没人去了。”
林清歌也站起来,心跳加快。她没想到线索来得这么直接。
老人这时站起身,默默走到后门,拉开一道缝隙。冷风灌进来,吹动桌上的纸页。
“走吧。”他说,“庙里的神像……等你们很久了。”
林清歌看了他一眼,没多问。她把防水袋收进口袋,转身往外走。
周砚秋临出门前顿了顿,回头看了老人一眼。
老人没动,只是右手不经意地摸了下耳朵。
那里闪过一点银光。
---
破庙比想象中更安静。
墙皮剥落大半,屋顶塌了一角,月光直直照进来,落在中央的泥塑神像上。那是个面目模糊的老者,双手合十,掌心却空着。
林清歌走近几步,环顾四周。地上积灰很厚,但有几道新鲜脚印,不是他们的。
“有人来过。”周砚秋低声说。
她没应声,而是掏出残谱再看了一遍。骷髅标记在昏暗光线下依然清晰。她忽然想到什么,蹲下身,用手拂开神像底座前的灰尘。
一块青石板露出一角,上面刻着半个符号——螺旋环绕音叉的一半。
正是九歌实验室的标志。
她用力推开石板,下面是个暗格。里面放着一把青铜钥匙,样式古老,柄部雕成凤凰展翅状,纹路与残谱上的骷髅线条如出一辙。
林清歌伸手取出。
钥匙入手冰凉,表面有些许绿锈,但握柄处被打磨得很光滑,像是经常被人触摸。
她翻过来一看,背面刻着一行小字:
【若见此钥,勿迟疑。】
没有署名。
周砚秋站在她身后,盯着钥匙看了很久,忽然说:“我七岁那年,父亲死在实验室那天,手里也攥着一把类似的。”
林清歌抬头看他。
他没回避视线,“我不记得细节了。只知道他倒下前,一直在写东西。后来火太大,什么都烧没了。”
她握紧钥匙,“现在我们有了入口。”
“不一定安全。”他说,“这种地方,不会只留一把钥匙等着人来拿。”
“我知道。”她站起身,面向神像,“但既然它在这里,就说明有人希望我们拿到。”
她把钥匙放进内袋,靠近胸口的位置。
周砚秋伸手扶了下袖口,指虎重新扣紧手腕。
外面风声渐起,吹得庙门吱呀作响。
林清歌最后看了眼神像的脸。那双空洞的眼睛,仿佛刚刚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