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那次夜探灵果园差点被当成宵夜抓包后,我和鹤尊着实老实了几天。主要是吓得。那神识扫过来的瞬间,我感觉裤裆都凉飕飕的,差点以为要去和赵虎钱豹作伴了。
但老实归老实,心里那点被勾起来的馋虫……啊不,是学术之火,非但没熄灭,反而越烧越旺了。
宗门那防御大阵,真他娘的是个好东西啊!
以前看《基础阵法图解》和那些残卷,还有那本不靠谱的《母猪产后护理》,里面的什么“阵眼”、“阵基”、“阵脚”、“能量流转”、“气场呼应”……这些词儿,我最多也就是半蒙半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可那天晚上,虽然就远远看了几眼,还被吓得屁滚尿流,但那宏大、精密、运转不休的阵法,就像是一个最完美的教学模型,硬生生把我脑子里那些零散的知识点给串起来了!
原来“阵眼”不单单是放核心灵石的地方,它更像是整个阵法的心脏和大脑,主导着能量的分配和节奏!
原来“阵基”的摆放也不是随便找几个点就行,它们必须符合某种天地韵律,形成稳定的结构,才能支撑起整个能量场!
原来“阵脚”也不是胡乱埋的,它们负责引导和疏通能量,避免淤积和反噬!
尤其是那阵法散发出的那种圆融一体、生生不息的感觉,让我对“风水格局”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灵植园的地势、灵脉的走向,绝对被布阵的大佬精心计算过,使得阵法与环境完美融合,威力倍增!
藏经阁一层的阵法书和风水书,我早就翻烂了。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地方,在亲眼见过“实物”后,竟然变得清晰起来!就像突然开了窍一样!
这下可好,我彻底魔怔了。
白天,我就拉着鹤尊在后山我的“实验基地”疯狂摆弄我那几块破石头。不再是瞎蒙,而是有意识地模仿我从宗门大阵里“偷师”来的理念。
“鹤兄!这块石头放这儿!对!这里地势微隆,可以做个小‘阵基’!”
“嘎?”(这有啥区别?)
“笨!你看啊,这样放,灵力流过来是不是更顺了?不像以前那样堵得慌!”
“咕……”(好像有点道理?)
“还有这里!阵眼不能直对着风口,得稍微偏一点,借势而不受冲!这叫‘藏风聚气’!”
“嘎嘎!”(懂了!就像母猪下崽要避风!)
我:“……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这死鸟,就会举这个例子!)
晚上,月黑风高……咳,是月色皎洁,适合学术交流。我和鹤尊又偷偷摸摸溜到灵植园外围,隔着老远,趴在山坡的草丛里,远远地“观摩”那宏伟的防御大阵。
这次我们学乖了,绝对不靠近,气息收敛到极致,甚至还在身上撒了点泥土和草叶做伪装(鹤尊对此表示强烈抗议,认为有损它洁白的羽毛)。
我瞪大了眼睛,运起那微薄得可怜的神识(主要靠直觉和视力),努力记忆那阵法能量流转的轨迹,符文闪烁的规律。
看一次,震撼一次。每一次,都能有新的发现。
“咦?鹤兄你看!那护罩上的光芒,闪烁的频率好像不是一成不变的!子时和午时好像略有差异?是不是引动了日月精华?”
“咕?”(啥是日月精华?能吃吗?)
“……算了,跟你说不通。”
“哇塞!快看那边角!刚才有一缕地气被引上来了,融进了阵法里!怪不得这阵法能一直维持,原来能自动吸收地脉灵气补充消耗!牛逼啊!”
“嘎!”(这个我懂!就像你那个破阵吸我灵石!)
我:“……哪壶不开提哪壶!”
就这样,白天理论结合实践,晚上实地观摩教学,我的阵法水平,尤其是风水布局在阵法中的应用理解,简直坐火箭一样往上窜!
我那原本只能坚持小半天的低配版聚灵阵,在我一次次调整、优化下,终于能稳定维持一整天了!而且汇聚灵气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虽然依旧没法跟正规的比,但至少让我那“厨房六件套”能持续不断地享受到微弱的灵气滋养了。
最让我得意的是,我竟然真的看穿了那宗门防御大阵的一点门道!
那天晚上,我盯着那流转不休的阵法光罩,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如同拨云见日!
“我靠!原来是这样!这根本不是单一的一个防御阵!”我激动地一把抓住旁边的鹤尊,压低声音叫道,“这他娘的是个混合阵法!套娃呢!”
鹤尊被我吓了一跳:“嘎?”(套娃是啥?新的灵果吗?)
我没理它的吃货发言,兴奋地指着那阵法:“你看!最外面那一层,能量波动最强,是主防御!中间那层,符文更复杂,带有警示和一定的迷惑、困敌效果!最里面,还有一层极淡的能量膜,那才是真正的杀招,带有反击属性!”
“而且!最牛逼的是!”我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这三重阵法,不是简单叠在一起的!它们共用一个巨大的、隐藏极深的聚灵阵作为能源核心!这个聚灵阵庞大无比,不仅吸收天地灵气,还引动了地脉之气和日月精华!所以才能支撑这么庞大的复合阵法常年运转,灵气还那么充足!怪不得那地方的草长得那么旺!”
我就像是解开了一道世界级难题,兴奋得手舞足蹈,差点从草丛里蹦起来。
鹤尊虽然听不懂那些复杂术语,但它明白我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也跟着兴奋起来,用小翅膀拍打我,示意我小声点,别又把长老招来。
但我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混合阵法!三重防御!外加一个超级聚灵阵供能!
这手笔!这构思!这威力!简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同时,也让我心里痒得要命。
如果我……如果我能把我这个小小的聚灵阵,也改成混合型的呢?不光能聚灵,还能带点别的功能?比如……稍微防护一下?或者带点迷惑效果,让路过的弟子不注意这里?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说干就干!
从那天起,我的“科研项目”升级了。从“单功能低效聚灵阵”转向了“多功能微型混合阵”的研发!
难度系数呈指数级上升。
我不仅要考虑聚灵,还要考虑如何融入其他功能的阵纹,而且不能让它们互相干扰,还得保持能量平衡……
后山彻底成了我的鬼画符现场。地上被我画满了各种阵纹草图,石头被我摆出各种奇葩造型,有时候为了试验一个想法,差点把原本好好的聚灵阵都给整崩溃了。
鹤尊成了我最忠实的(也是唯一的)实验品和评委。
每次我摆出一个新造型,就让它站进去感受一下。
“鹤兄,感觉咋样?这次加了点‘藏踪’的纹路,是不是存在感低了点?”
“嘎……”(没感觉,就是有点饿。)
“……滚!”
“再来!这次尝试加了点‘坚韧’效果,你用爪子挠一下阵眼试试?”
“嘎!”(好嘞!)
咔嚓!(石头裂了)
我:“……算了,当我没说。”
失败是成功的亲娘。这句话在我这儿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灵石以更快的速度消耗着,我的心在滴血,但眼神却越来越亮。
因为我能感觉到,我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我对阵法的理解,在这一次次的失败和尝试中,变得越发深刻。那些书本上的知识,那些从宗门大阵偷师来的理念,逐渐融会贯通,变成了我自己的东西。
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当我再次调整好最后一块石头,小心翼翼地注入灵力后——
嗡!
一阵不同于以往的嗡鸣声响起!地上的阵纹亮起,不再是单一的光芒,而是几种不同色泽的光晕交织在一起,虽然微弱,却稳定地运转着!
聚灵效果还在,同时,阵法边缘的光线似乎微微扭曲了一下,让阵法内的景象看起来有点模糊不清!而且,阵眼处的那块石头,摸上去似乎比旁边更坚硬了一丝丝!
成功了?!虽然效果微乎其微,但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多功能混合阵的雏形啊!
“哈哈哈!老子果然是天才!”我激动地抱起一脸懵逼的鹤尊,原地转了三圈!
鹤尊:“嘎嘎嘎!”(放我下来!头晕!有吃的吗?!)
虽然只是个微不足道的进步,但这意味着,路走通了!
哥的阵法大道,一片光明啊!
看着那运转的小小混合阵,又看了看远处那宏伟的宗门大阵,我叉着腰,得意洋洋。
“等着吧!迟早有一天,爷也要摆出那么牛逼的阵法!到时候,别说灵果园了,就是宗主的宝库……”
旁边的鹤尊突然用翅膀捂住了我的嘴,小眼睛里充满了惊恐:“嘎!”(闭嘴!别乱立g!)
我:“……”
但老实归老实,心里那点被勾起来的馋虫……啊不,是学术之火,非但没熄灭,反而越烧越旺了。
宗门那防御大阵,真他娘的是个好东西啊!
以前看《基础阵法图解》和那些残卷,还有那本不靠谱的《母猪产后护理》,里面的什么“阵眼”、“阵基”、“阵脚”、“能量流转”、“气场呼应”……这些词儿,我最多也就是半蒙半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可那天晚上,虽然就远远看了几眼,还被吓得屁滚尿流,但那宏大、精密、运转不休的阵法,就像是一个最完美的教学模型,硬生生把我脑子里那些零散的知识点给串起来了!
原来“阵眼”不单单是放核心灵石的地方,它更像是整个阵法的心脏和大脑,主导着能量的分配和节奏!
原来“阵基”的摆放也不是随便找几个点就行,它们必须符合某种天地韵律,形成稳定的结构,才能支撑起整个能量场!
原来“阵脚”也不是胡乱埋的,它们负责引导和疏通能量,避免淤积和反噬!
尤其是那阵法散发出的那种圆融一体、生生不息的感觉,让我对“风水格局”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灵植园的地势、灵脉的走向,绝对被布阵的大佬精心计算过,使得阵法与环境完美融合,威力倍增!
藏经阁一层的阵法书和风水书,我早就翻烂了。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地方,在亲眼见过“实物”后,竟然变得清晰起来!就像突然开了窍一样!
这下可好,我彻底魔怔了。
白天,我就拉着鹤尊在后山我的“实验基地”疯狂摆弄我那几块破石头。不再是瞎蒙,而是有意识地模仿我从宗门大阵里“偷师”来的理念。
“鹤兄!这块石头放这儿!对!这里地势微隆,可以做个小‘阵基’!”
“嘎?”(这有啥区别?)
“笨!你看啊,这样放,灵力流过来是不是更顺了?不像以前那样堵得慌!”
“咕……”(好像有点道理?)
“还有这里!阵眼不能直对着风口,得稍微偏一点,借势而不受冲!这叫‘藏风聚气’!”
“嘎嘎!”(懂了!就像母猪下崽要避风!)
我:“……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这死鸟,就会举这个例子!)
晚上,月黑风高……咳,是月色皎洁,适合学术交流。我和鹤尊又偷偷摸摸溜到灵植园外围,隔着老远,趴在山坡的草丛里,远远地“观摩”那宏伟的防御大阵。
这次我们学乖了,绝对不靠近,气息收敛到极致,甚至还在身上撒了点泥土和草叶做伪装(鹤尊对此表示强烈抗议,认为有损它洁白的羽毛)。
我瞪大了眼睛,运起那微薄得可怜的神识(主要靠直觉和视力),努力记忆那阵法能量流转的轨迹,符文闪烁的规律。
看一次,震撼一次。每一次,都能有新的发现。
“咦?鹤兄你看!那护罩上的光芒,闪烁的频率好像不是一成不变的!子时和午时好像略有差异?是不是引动了日月精华?”
“咕?”(啥是日月精华?能吃吗?)
“……算了,跟你说不通。”
“哇塞!快看那边角!刚才有一缕地气被引上来了,融进了阵法里!怪不得这阵法能一直维持,原来能自动吸收地脉灵气补充消耗!牛逼啊!”
“嘎!”(这个我懂!就像你那个破阵吸我灵石!)
我:“……哪壶不开提哪壶!”
就这样,白天理论结合实践,晚上实地观摩教学,我的阵法水平,尤其是风水布局在阵法中的应用理解,简直坐火箭一样往上窜!
我那原本只能坚持小半天的低配版聚灵阵,在我一次次调整、优化下,终于能稳定维持一整天了!而且汇聚灵气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虽然依旧没法跟正规的比,但至少让我那“厨房六件套”能持续不断地享受到微弱的灵气滋养了。
最让我得意的是,我竟然真的看穿了那宗门防御大阵的一点门道!
那天晚上,我盯着那流转不休的阵法光罩,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如同拨云见日!
“我靠!原来是这样!这根本不是单一的一个防御阵!”我激动地一把抓住旁边的鹤尊,压低声音叫道,“这他娘的是个混合阵法!套娃呢!”
鹤尊被我吓了一跳:“嘎?”(套娃是啥?新的灵果吗?)
我没理它的吃货发言,兴奋地指着那阵法:“你看!最外面那一层,能量波动最强,是主防御!中间那层,符文更复杂,带有警示和一定的迷惑、困敌效果!最里面,还有一层极淡的能量膜,那才是真正的杀招,带有反击属性!”
“而且!最牛逼的是!”我激动得声音都在发颤,“这三重阵法,不是简单叠在一起的!它们共用一个巨大的、隐藏极深的聚灵阵作为能源核心!这个聚灵阵庞大无比,不仅吸收天地灵气,还引动了地脉之气和日月精华!所以才能支撑这么庞大的复合阵法常年运转,灵气还那么充足!怪不得那地方的草长得那么旺!”
我就像是解开了一道世界级难题,兴奋得手舞足蹈,差点从草丛里蹦起来。
鹤尊虽然听不懂那些复杂术语,但它明白我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也跟着兴奋起来,用小翅膀拍打我,示意我小声点,别又把长老招来。
但我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混合阵法!三重防御!外加一个超级聚灵阵供能!
这手笔!这构思!这威力!简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同时,也让我心里痒得要命。
如果我……如果我能把我这个小小的聚灵阵,也改成混合型的呢?不光能聚灵,还能带点别的功能?比如……稍微防护一下?或者带点迷惑效果,让路过的弟子不注意这里?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说干就干!
从那天起,我的“科研项目”升级了。从“单功能低效聚灵阵”转向了“多功能微型混合阵”的研发!
难度系数呈指数级上升。
我不仅要考虑聚灵,还要考虑如何融入其他功能的阵纹,而且不能让它们互相干扰,还得保持能量平衡……
后山彻底成了我的鬼画符现场。地上被我画满了各种阵纹草图,石头被我摆出各种奇葩造型,有时候为了试验一个想法,差点把原本好好的聚灵阵都给整崩溃了。
鹤尊成了我最忠实的(也是唯一的)实验品和评委。
每次我摆出一个新造型,就让它站进去感受一下。
“鹤兄,感觉咋样?这次加了点‘藏踪’的纹路,是不是存在感低了点?”
“嘎……”(没感觉,就是有点饿。)
“……滚!”
“再来!这次尝试加了点‘坚韧’效果,你用爪子挠一下阵眼试试?”
“嘎!”(好嘞!)
咔嚓!(石头裂了)
我:“……算了,当我没说。”
失败是成功的亲娘。这句话在我这儿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灵石以更快的速度消耗着,我的心在滴血,但眼神却越来越亮。
因为我能感觉到,我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我对阵法的理解,在这一次次的失败和尝试中,变得越发深刻。那些书本上的知识,那些从宗门大阵偷师来的理念,逐渐融会贯通,变成了我自己的东西。
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当我再次调整好最后一块石头,小心翼翼地注入灵力后——
嗡!
一阵不同于以往的嗡鸣声响起!地上的阵纹亮起,不再是单一的光芒,而是几种不同色泽的光晕交织在一起,虽然微弱,却稳定地运转着!
聚灵效果还在,同时,阵法边缘的光线似乎微微扭曲了一下,让阵法内的景象看起来有点模糊不清!而且,阵眼处的那块石头,摸上去似乎比旁边更坚硬了一丝丝!
成功了?!虽然效果微乎其微,但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多功能混合阵的雏形啊!
“哈哈哈!老子果然是天才!”我激动地抱起一脸懵逼的鹤尊,原地转了三圈!
鹤尊:“嘎嘎嘎!”(放我下来!头晕!有吃的吗?!)
虽然只是个微不足道的进步,但这意味着,路走通了!
哥的阵法大道,一片光明啊!
看着那运转的小小混合阵,又看了看远处那宏伟的宗门大阵,我叉着腰,得意洋洋。
“等着吧!迟早有一天,爷也要摆出那么牛逼的阵法!到时候,别说灵果园了,就是宗主的宝库……”
旁边的鹤尊突然用翅膀捂住了我的嘴,小眼睛里充满了惊恐:“嘎!”(闭嘴!别乱立g!)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