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暗箭难防(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

  新帝登基大典在一种刻意营造的庄严肃穆中完成。幼小的官家穿着不合身的龙袍,在高高的御座上茫然无措,垂帘听政的太后面色端凝,却难掩眼底深处的一丝疲惫与忧虑。御阶之下,以首辅韩章为首的几位辅政大臣肃然而立,代表着帝国暂时的权力核心。顾廷烨位列其中,身姿挺拔如松,玄色朝服衬得他面容愈发冷峻,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殿中百官,将各色人等的表情尽收眼底。

  然而,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早已汹涌澎湃的暗流。先帝驾崩留下的权力真空太大,各方势力岂会甘于被区区几位辅政大臣束缚手脚?尤其是顾廷烨,他年纪最轻、资历最浅,却因手握部分京畿兵权且深得先帝及太后信任,位置关键,自然成了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危机很快以各种形式接踵而至。

  最先发难的是在枢密院内部。一项关于西北边军秋季换防和粮草补给的计划,本是顾廷烨依据前线实际情况精心拟定的,却在廷议时遭到了以兵部侍郎刘钦为首的几位官员的强烈反对。他们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处处质疑计划的可行性和预算开销,言辞看似为国为民,实则处处刁难,意图拖延,甚至暗中指责顾廷烨“好大喜功”、“靡费国帑”。

  顾廷烨心知肚明,这刘侍郎与另一位对辅政之位虎视眈眈的宗室过往甚密。他强压着火气,据理力争,一条条驳斥对方的质疑,摆事实讲道理,数据详实,逻辑清晰,将刘钦等人驳得面红耳赤,险些下不来台。最终在韩首辅的调和下,方案虽得以通过,但过程之曲折,已让顾廷烨嗅到了浓浓的危险气息。这并非就事论事的讨论,而是赤裸裸的政治倾轧。

  这日深夜,顾廷烨才带着一身疲惫从宫中回来。政务繁杂,与各方周旋更是耗神费力。他揉着发胀的额角走进书房,却见明兰并未歇息,正就着灯火在看一摞账本似的册子。

  “怎么还没睡?”顾廷烨走上前,语气带着责备,更多的是心疼。

  明兰抬起头,眼下也有淡淡的青影,她放下册子,为他倒了一杯温热的参茶:“等你回来。今日……似乎不太顺?”

  顾廷烨叹了口气,在她身边坐下,将廷议上的争执简单说了几句,末了冷笑道:“不过是瞧着我是武人出身,觉得我好拿捏,想借此削我的权,打韩相公的脸罢了。”

  明兰静静地听着,并未立刻发表意见。她只是将手边那本“账册”推了过去:“你瞧瞧这个。”

  顾廷烨接过一看,发现并非账本,而是一本看似寻常的京中官员人情往来的礼单记录,但上面被明兰用朱笔细细标注了许多不起眼的信息——某日刘侍郎的夫人与某位宗室侧妃一同去玉清观进香;某日吏部王尚书家办赏花宴,刘钦的儿子与另一位素来对顾廷烨不满的御史的儿子相谈甚欢直至深夜;甚至还有几条关于某些官员家眷近期突然阔绰起来,购置了之前犹豫许久都未下手的田产或铺面……

  这些信息零碎而看似无关紧要,混杂在大量的寻常往来中,极难察觉。但被明兰如此有心梳理标注后,隐隐指向了一张正在暗中编织、逐渐合拢的关系网。

  “这是……”顾廷烨神色凝重起来。他知道明兰自从管家后,就有心将各处送来或打听到的信息记录下来,一来便于管理人情往来,二来也是下意识地留存一些可能有用的情况。没想到此刻竟派上了用场。

  “我闲来无事整理的。”明兰语气平和,眼神却清亮敏锐,“刘侍郎此人,从前虽与你政见不尽相同,但行事尚算磊落,此次突然发难,且手段略显急躁卑劣,不似他往日风格。我便留心看了看与他家相关的这些琐碎消息。你看,近两个月,他与齐王府(即那位对辅政位有意的宗室)及其关联人物的往来,明显频繁密切了许多。还有这几家,看似中立,实则家眷走动、利益输送,暗中早已串联。”

  她指着那几条关于购置产业的记录:“这几位官员,官职不算极高,家底也不算极厚,突然有此大手笔,钱从何来?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厚礼。夫君,他们恐怕不只是想刁难你,而是……有所图谋,甚至可能……”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顾廷烨看着那本密密麻麻标注的册子,心中震动不已。他整日忙于前线军务和朝堂博弈,对这些隐藏在裙带关系、人情往来下的细微蛛丝马迹,确实远不如明兰敏锐。她居于内宅,反而能从另一个角度,洞察到这些风吹草动。

  “你的意思是,他们故意在枢密院事务上刁难,只是试探和消耗,真正的杀招可能还在后头?”顾廷烨沉声道。

  明兰点点头:“恐怕是的。而且,他们选择从军务入手,一来这是你的根基,打击此处最能削弱你的威信;二来军务关乎国本,最容易扣上大帽子。夫君,你需得万分小心,不仅要应对明面上的诘难,更要提防暗地里的冷箭。尤其是粮草、军备、人员调动这些关键环节,绝不能出任何纰漏,否则必被大做文章。”

  顾廷烨深吸一口气,将明兰的手握在掌心。她的手指微凉,却让他因纷扰政务而有些焦躁的心安定了下来。“我明白了。多谢你,明兰。”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想从军务上扳倒我,也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