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日益憔悴和精神恍惚的状态,终究没能瞒过所有人的眼睛。王氏再次来探望时,看到女儿形销骨立、眼神空洞的模样,吓得魂飞魄散,抱着女儿痛哭一场,回去后便一病不起,心中对袁家的怨恨更是到了极点。
消息很快传到了宥阳。明兰得知后,忧心如焚。她深知,若再放任不管,华兰恐怕真的会悄无声息地折在袁家那吃人的后院。她再也坐不住,与顾廷烨商议后,再次以探病为由(此次是探王氏的病),启程前往京城。
到了京城,明兰先回盛家看望了病中的王氏。王氏拉着她的手,哭得肝肠寸断:“……我的华儿,命怎么就这么苦啊……那袁家老虔婆,是要活活逼死她啊……我可怜的女儿……”盛纮在一旁也是唉声叹气,满面愁容,却依旧踌躇于“礼法”、“名声”,不敢轻易松口让女儿归家。
明兰安抚了父母一番,第二日便径直去了忠勤伯府。
再见华兰,明兰的心狠狠一揪。不过短短数月,华兰仿佛又苍老了许多,行动间带着一种迟暮之人的滞涩感,唯有在看到明兰时,那双死寂的眼睛里才泛起一丝微弱的波动。
姐妹二人在华兰那冷清的院落里坐下。屏退左右后,华兰未语泪先流,所有的坚强和伪装在唯一的妹妹面前彻底崩塌。
“六妹妹……我……我怕是熬不下去了……”华兰的声音嘶哑干涩,充满了绝望,“每一天,每一刻,都像是活在炼狱里……婆婆她……她虽不明着打骂,可那些话……比刀子还狠……我见不到实哥儿和安姐儿,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明兰紧紧握住她冰凉枯瘦的手,心如刀绞。她看着姐姐这般模样,知道任何安慰的言语都是苍白的。她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大姐姐,你恨吗?”
华兰一愣,抬起泪眼茫然地看着她。
“恨这吃人的礼教,恨袁家的刻薄,恨姐夫的早逝,甚至……恨爹娘的犹豫不决?”明兰的目光清澈而锐利,仿佛能直透人心,“恨自己当初为何要点头答应守节?”
华兰的嘴唇颤抖着,泪水流得更凶,却下意识地想要摇头否认。
“恨是对的!”明兰却斩钉截铁地说道,“若连恨都不敢,那便真的没有活路了!”
她凝视着华兰的眼睛,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大姐姐,你看着我。我们盛家的女儿,从来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从前在娘家时,你管家理事,何等爽利明快?为何到了袁家,就变得如此畏首畏尾,连活下去都要看别人的脸色?”
“贞节?名声?”明兰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这些东西,是给活人看的,还是给死人守的?若为了一个虚名,就要赔上自己的一生,郁郁而终,那这贞节牌坊,不要也罢!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华兰被妹妹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震得呆住了,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可是……盛家的名声……孩子们……”她喃喃道,这是她心中最大的枷锁。
“盛家的名声,靠的是父兄在朝为官清正,靠的是家族子弟争气,不是靠一个女儿在婆家忍气吞声、苟延残喘换来的!”明兰语气激烈,“至于孩子们,你以为是留在这里,看着你日渐枯萎,对他们更好?还是有一个虽然离开了袁家、但至少活得像个‘人’的母亲,对他们更好?袁家难道还敢苛待嫡孙不成?只要父兄和我还在,他们就不敢!”
她放缓了语气,恳切道:“大姐姐,人这辈子很长,也很短。姐夫已经走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你的人生还很长。难道你就甘心在这四方院子里,熬干最后一滴心血,到死都得不到一点温暖和尊重吗?”
“离开这里,回盛家去。”明兰的声音充满了鼓励的力量,“爹娘那里,我去说。袁家那里,有侯爷和我。天塌下来,我们给你顶着!只要你点头,只要你愿意为自己活一次!”
华兰怔怔地听着,妹妹的话语如同惊雷,一次次劈开她心中厚重的迷雾和枷锁。她想起这些年受的委屈,想起婆婆的刻薄,想起孤灯下的冰冷,想起对儿女的思念……再想到妹妹描绘的那另一种可能——虽然会面临流言蜚语,但至少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能在父母的庇护下疗伤,能时常见到儿女……
一股从未有过的勇气,如同巨石下的嫩芽,拼命地钻了出来!
她猛地抬起头,眼中虽然还含着泪,却燃起了一丝久违的光亮和决绝!
“六妹妹……”她反手紧紧抓住明兰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我……我想回家!我想离开这里!”
说出这句话,仿佛用尽了她全身的力气,却也卸下了千斤重担。
明兰看着她眼中重燃的生志,终于松了一口气,重重地点头:“好!我们回家!”
做出了决定,后续的事情反而变得简单而迅速。明兰雷厉风行,先是说服了病中的王氏和犹豫的盛纮(盛纮见女儿确实被逼得快要活不下去,又惧于顾廷烨的威势,最终咬牙同意)。然后,顾廷烨亲自出面,与袁伯爷进行了一场闭门长谈。
顾廷烨的态度明确而强硬:华兰在袁家处境艰难,身心俱疲,需回娘家养病。若袁家执意阻拦,致使华兰有任何不测,顾家与盛家绝不会善罢甘休。至于“守节”,人活着才能守节,若人没了,一切皆是空谈。华兰回到盛家,一样可以为袁文绍守孝,一样可以教养子女(允许袁家时常送孩子过去小住),并不违背礼法根本。
袁伯爷本就庸懦,被顾廷烨的气势完全压倒。袁夫人虽心有不甘,但见识过顾廷烨的厉害,又怕真的闹出人命无法收场,最终也只能咬牙默许。
几日后,一辆不起眼的青帷马车从忠勤伯府的侧门驶出。华兰只带着几个贴身丫鬟和简单的行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座禁锢她多年、带给她无数痛苦的牢笼。
马车驶入盛家大门的那一刻,华兰透过车窗,看着熟悉的庭院和迎出来的父母亲人,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但这一次,不再是绝望的苦泪,而是解脱的、掺杂着对未知未来的恐惧与期盼的泪水。
她的艰难抉择,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前路或许依旧坎坷,但至少,她为自己争取了一次重新呼吸的机会。
消息很快传到了宥阳。明兰得知后,忧心如焚。她深知,若再放任不管,华兰恐怕真的会悄无声息地折在袁家那吃人的后院。她再也坐不住,与顾廷烨商议后,再次以探病为由(此次是探王氏的病),启程前往京城。
到了京城,明兰先回盛家看望了病中的王氏。王氏拉着她的手,哭得肝肠寸断:“……我的华儿,命怎么就这么苦啊……那袁家老虔婆,是要活活逼死她啊……我可怜的女儿……”盛纮在一旁也是唉声叹气,满面愁容,却依旧踌躇于“礼法”、“名声”,不敢轻易松口让女儿归家。
明兰安抚了父母一番,第二日便径直去了忠勤伯府。
再见华兰,明兰的心狠狠一揪。不过短短数月,华兰仿佛又苍老了许多,行动间带着一种迟暮之人的滞涩感,唯有在看到明兰时,那双死寂的眼睛里才泛起一丝微弱的波动。
姐妹二人在华兰那冷清的院落里坐下。屏退左右后,华兰未语泪先流,所有的坚强和伪装在唯一的妹妹面前彻底崩塌。
“六妹妹……我……我怕是熬不下去了……”华兰的声音嘶哑干涩,充满了绝望,“每一天,每一刻,都像是活在炼狱里……婆婆她……她虽不明着打骂,可那些话……比刀子还狠……我见不到实哥儿和安姐儿,我……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明兰紧紧握住她冰凉枯瘦的手,心如刀绞。她看着姐姐这般模样,知道任何安慰的言语都是苍白的。她沉默了片刻,忽然问道:“大姐姐,你恨吗?”
华兰一愣,抬起泪眼茫然地看着她。
“恨这吃人的礼教,恨袁家的刻薄,恨姐夫的早逝,甚至……恨爹娘的犹豫不决?”明兰的目光清澈而锐利,仿佛能直透人心,“恨自己当初为何要点头答应守节?”
华兰的嘴唇颤抖着,泪水流得更凶,却下意识地想要摇头否认。
“恨是对的!”明兰却斩钉截铁地说道,“若连恨都不敢,那便真的没有活路了!”
她凝视着华兰的眼睛,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大姐姐,你看着我。我们盛家的女儿,从来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从前在娘家时,你管家理事,何等爽利明快?为何到了袁家,就变得如此畏首畏尾,连活下去都要看别人的脸色?”
“贞节?名声?”明兰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这些东西,是给活人看的,还是给死人守的?若为了一个虚名,就要赔上自己的一生,郁郁而终,那这贞节牌坊,不要也罢!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华兰被妹妹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震得呆住了,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可是……盛家的名声……孩子们……”她喃喃道,这是她心中最大的枷锁。
“盛家的名声,靠的是父兄在朝为官清正,靠的是家族子弟争气,不是靠一个女儿在婆家忍气吞声、苟延残喘换来的!”明兰语气激烈,“至于孩子们,你以为是留在这里,看着你日渐枯萎,对他们更好?还是有一个虽然离开了袁家、但至少活得像个‘人’的母亲,对他们更好?袁家难道还敢苛待嫡孙不成?只要父兄和我还在,他们就不敢!”
她放缓了语气,恳切道:“大姐姐,人这辈子很长,也很短。姐夫已经走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你的人生还很长。难道你就甘心在这四方院子里,熬干最后一滴心血,到死都得不到一点温暖和尊重吗?”
“离开这里,回盛家去。”明兰的声音充满了鼓励的力量,“爹娘那里,我去说。袁家那里,有侯爷和我。天塌下来,我们给你顶着!只要你点头,只要你愿意为自己活一次!”
华兰怔怔地听着,妹妹的话语如同惊雷,一次次劈开她心中厚重的迷雾和枷锁。她想起这些年受的委屈,想起婆婆的刻薄,想起孤灯下的冰冷,想起对儿女的思念……再想到妹妹描绘的那另一种可能——虽然会面临流言蜚语,但至少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气,能在父母的庇护下疗伤,能时常见到儿女……
一股从未有过的勇气,如同巨石下的嫩芽,拼命地钻了出来!
她猛地抬起头,眼中虽然还含着泪,却燃起了一丝久违的光亮和决绝!
“六妹妹……”她反手紧紧抓住明兰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我……我想回家!我想离开这里!”
说出这句话,仿佛用尽了她全身的力气,却也卸下了千斤重担。
明兰看着她眼中重燃的生志,终于松了一口气,重重地点头:“好!我们回家!”
做出了决定,后续的事情反而变得简单而迅速。明兰雷厉风行,先是说服了病中的王氏和犹豫的盛纮(盛纮见女儿确实被逼得快要活不下去,又惧于顾廷烨的威势,最终咬牙同意)。然后,顾廷烨亲自出面,与袁伯爷进行了一场闭门长谈。
顾廷烨的态度明确而强硬:华兰在袁家处境艰难,身心俱疲,需回娘家养病。若袁家执意阻拦,致使华兰有任何不测,顾家与盛家绝不会善罢甘休。至于“守节”,人活着才能守节,若人没了,一切皆是空谈。华兰回到盛家,一样可以为袁文绍守孝,一样可以教养子女(允许袁家时常送孩子过去小住),并不违背礼法根本。
袁伯爷本就庸懦,被顾廷烨的气势完全压倒。袁夫人虽心有不甘,但见识过顾廷烨的厉害,又怕真的闹出人命无法收场,最终也只能咬牙默许。
几日后,一辆不起眼的青帷马车从忠勤伯府的侧门驶出。华兰只带着几个贴身丫鬟和简单的行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座禁锢她多年、带给她无数痛苦的牢笼。
马车驶入盛家大门的那一刻,华兰透过车窗,看着熟悉的庭院和迎出来的父母亲人,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但这一次,不再是绝望的苦泪,而是解脱的、掺杂着对未知未来的恐惧与期盼的泪水。
她的艰难抉择,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前路或许依旧坎坷,但至少,她为自己争取了一次重新呼吸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