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针线密缝反哺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

  在为祖母筹备八十大寿的诸多事宜中,明兰最用心、也最耗费心血的,便是准备那份独一无二的寿礼。金银珠宝、古玩玉器,库房里应有尽有,只要吩咐下去,自然能挑出顶好的来。但这些物件再珍贵,终究是冷冰冰的死物,难以完全承载她对祖母那份深沉的爱与感激。

  明兰思来想去,决定亲手为祖母制作一份寿礼。她要让祖母知道,这份礼物,凝聚着她无数个日夜的心血与祝福,是任何贵重物品都无法替代的。

  她选择了刺绣。并非因为她女红多么超群绝伦(事实上,比起专业绣娘,她的手艺只能算精巧),而是因为“慈母手中线”,这一针一线,最能传递女儿家的细腻心意。她选定了一幅“松鹤延年”的图样。苍劲的古松象征着长寿与坚韧,姿态优雅的仙鹤代表着吉祥与高洁,正是对祖母最好的祝愿。

  选定了图样,便是准备材料。明兰亲自开了库房,挑选了最好的绸缎作为底料——一匹光滑如镜、细腻柔软的杭缎,颜色是庄重又不失喜庆的暗红色。绣线更是讲究,光是绿色系就挑了十几种,从深松绿到嫩柳绿,以求绣出松针的层次;白色丝线则选了光洁度最好的,用来绣仙鹤的羽毛,还需配上金银线勾边,以显其神采。

  从那一刻起,每当处理完府中事务,或是夜深人静之时,明兰便独坐于窗下的绣架前,就着明亮的灯火,开始一针一线地刺绣。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神和眼力的过程。那幅“松鹤延年”图规模不小,细节繁复。松树的虬枝苍皮,需要用到多种针法来表现其粗糙质感;仙鹤的羽毛纤毫毕现,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的手法,才能绣出飘逸灵动之感。

  常常一坐便是大半天,脖颈酸痛,眼睛发涩,手指也被针尖刺破多次,渗出血珠,她便用嘴吮一下,贴上细软的绢布,继续绣。顾廷烨晚间回来,常见她仍在灯下专注忙碌的身影,又是心疼又是无奈,劝她多休息,让绣娘帮忙。明兰却总是摇头笑道:“不妨事,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必得自己亲手完成才好。她们绣得再好,也不是我的‘心’了。”

  顾廷烨知她性子外柔内刚,认定的事便一定要做到最好,只得由她,只是吩咐下人多多备上明目养神的茶汤和点心,又特意让人寻了上好的水晶镜灯来,让光线更柔和清晰些。

  几个月下来,那暗红色的缎面上,图案渐渐丰满鲜活起来。苍松挺拔,松针郁郁葱葱,仿佛能闻到松香;仙鹤翩然欲飞,眼神灵动,羽毛洁白无瑕,在阳光下(或灯下)微微闪动着光泽。整幅作品大气中透着精致,既符合祝寿的喜庆主题,又不失高雅韵味。

  在刺绣即将完成之际,明兰又开始构思祝寿文。她不想用那些陈词滥调的吉祥话,她想写点真正发自肺腑的东西。

  她铺开宣纸,磨墨润笔,脑海中浮现出祖母的一生:年少时的坎坷,嫁入盛家后的隐忍与智慧,对儿孙辈的慈爱与教导,以及那份历经风雨后的通透与豁达……祖母之于她,不仅仅是祖母,更是人生的导师,是黑暗中的明灯。

  她沉吟良久,方才落笔。笔尖饱蘸浓墨,也饱蘸着她满腔的深情:

  “维 慈祖母八秩荣寿之辰,孙媳明兰,谨怀虔敬,叩首恭祝: 伏惟祖母,性秉柔嘉,德配坤元。幼历艰辛,而志愈坚;长适名门,而操愈励。温恭淑慎,睦族敦亲;慈爱宽仁,抚育恩深。昔者训诲,犹在耳畔;今者福泽,普惠儿孙。 犹记兰年幼失恃,蒙祖母不弃,悉心抚育,教以诗书,授以女德,导以人情世故。每遇困顿,祖母之言如春风化雨;每有微进,祖母之悦似冬日暖阳。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兰虽结草衔环,难报万一。 今祖母寿登八秩,精神矍铄,福寿双全。此乃盛家之祥瑞,儿孙之洪福也。兰幸嫁顾门,虽远在宥阳,然祖母慈晖,无日不沐。今聊备薄礼,针线拙劣,文辞浅陋,不足表孝心之万一。唯愿祖母:松柏常青,鹤算频添;福乐绵绵,德泽绵长。笑口常开,永享天伦之乐;安康长伴,常沐盛世之和风。 谨此恭祝,伏惟 懿鉴。

  孙媳 明兰 顿首再拜”

  一篇祝寿文,写得情真意切,既有对祖母品德的赞颂,更有对往昔养育之恩的深切感激,以及对未来福寿安康的美好祝愿。写罢,明兰眼中已含了泪花。她仔细吹干墨迹,将其工整誊写在一张洒金粉的宣纸上,准备与那幅刺绣一同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