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廷烨说到做到,他将明兰的健康置于首位,甚至为此调整了自己的公务。他如今身居高位,军政事务繁忙,以往常常在衙门待到深夜,或是需要外出巡视数日。但现在,除非是必须他亲自出面处理的重要军务或紧急朝务,他尽可能地将一些不太紧要的文书工作带回家中处理,并且严格控制在外应酬的时间,力求每日都能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在明兰身边。
他的书房,有一半的卷宗被搬到了明兰院落的暖阁里。暖阁里设了一张宽大的书案,临着窗,光线充足。当明兰在暖榻上歇息或看书时,顾廷烨便在那张书案后处理公务。他批阅公文时神情专注,时而蹙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偶尔会抬头看向榻上的明兰,见她安好,便又低头继续。
他们之间并不需要时时交谈,那种静谧的、彼此陪伴的氛围,本身就带着一种安定的力量。明兰有时从书卷中抬起头,看着顾廷烨伏案工作的侧影,窗外柔和的光线勾勒出他硬朗的轮廓,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这个男人,在外是叱咤风云、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侯爵大将,在家却能为了她,甘愿困于这一方暖阁,收敛起所有的锋芒,只为给她一份心安。这份沉甸甸的情意,比任何汤药都更能抚慰她因病而有些脆弱的心。
下午阳光最好的时候,只要天气晴好,顾廷烨便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坚持陪着明兰在庭院里散步。秋日的阳光温暖而不炙烈,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庭院中的菊花开得正好,姹紫嫣红,为萧瑟的秋日增添了几分亮色。
顾廷烨会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明兰,步伐放得极慢,迁就着她的体力和偶尔仍会袭来的轻微眩晕。他们并不走远,只是在院中的青石小径上缓缓踱步,偶尔停下来看看花,或是听听枝头鸟雀的鸣叫。
“记得你刚嫁过来时,这院里还没这么多菊花。”顾廷烨会找些轻松的话题闲聊。
明兰微笑着点头:“是啊,后来瞧着秋天院子里光秃秃的不好看,便陆续移栽了些。没想到如今长得这样好。”
“是你打理得好。”顾廷烨看着她依旧苍白但较之前略有血色的脸,语气温和,“等你好利索了,我们再在那边墙角种几株梅花,冬日里赏雪赏梅,岂不风雅?”
他只是随口说起未来的打算,却让明兰心中一动。他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她,他坚信她会好起来,他们的未来还有很长。她轻轻靠向他,低声道:“好。”
除了陪伴,顾廷烨对明兰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夜间她若稍有动静,他总是第一时间醒来,问她是否要喝水,或是哪里不舒服。她喝的每一剂药,他虽不懂医理,却必会过问药材是否齐备、火候是否到位。连明兰每日的脉象变化,他都要仔细询问丹橘,然后默默记在心里。
这种全方位的呵护,有时甚至让明兰觉得有些过于紧张了。一次,她无奈地笑道:“侯爷,我不过是需要调理的慢性病,又不是纸糊的,您不必如此……草木皆兵。”
顾廷烨却认真地看着她,目光深邃:“在我这里,你比什么都重要。我不能让你有任何闪失。”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沙场武将特有的执拗和守护决心。
明兰知道劝不动他,也只好由着他去。被这样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珍视着、保护着,她心中除了感动,更生出了无穷的勇气。
当然,病中的日子并非总是平静如水。汤药喝久了,难免会生出厌倦;身体不适反复时,心情也会随之低落。尤其当听到女学那边传来一些需要决断的事情,而自己却因精力不济无法亲自处理时,明兰心中也会泛起一丝无力感和焦躁。
每当这种时候,她便会强迫自己放下思绪,或是拿起一本闲书,或是走到窗边看看庭院中的花草,努力调整心绪。她深知陈太医叮嘱的“戒劳戒躁”的重要性,情志不畅最是伤身。她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治疗,就要有耐心,要相信时间的力量。
顾廷烨也敏锐地察觉到她情绪的细微变化。他不会直接追问,而是会用他的方式开解。有时是带来一些京中或各地的趣闻轶事讲给她听,有时是找来一些她以往喜欢的话本子或游记,有时仅仅是默默地陪她坐着,握着她的手,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在顾廷烨的精心照料和明兰自身的积极配合下,最初的艰难阶段慢慢过去。虽然病根未除,眩晕乏力等症状仍时有发生,但发作的频率和强度似乎有了一丝减弱的迹象。明兰的脸色不再像最初那般苍白得吓人,偶尔也能有一些胃口,尝出食物的滋味了。
这一切细微的好转,都让顾廷烨和身边伺候的人欣喜不已。明兰自己也能感觉到,身体里似乎正有一股微弱但顽强的生机,在汤药和静养的滋养下,一点点地复苏。她对自己说:是的,一定要好起来。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个将她视若珍宝的男人,为了这个他们共同经营的家。这条路或许很长,但只要怀着希望,一步一步走下去,总能见到光亮。
他的书房,有一半的卷宗被搬到了明兰院落的暖阁里。暖阁里设了一张宽大的书案,临着窗,光线充足。当明兰在暖榻上歇息或看书时,顾廷烨便在那张书案后处理公务。他批阅公文时神情专注,时而蹙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偶尔会抬头看向榻上的明兰,见她安好,便又低头继续。
他们之间并不需要时时交谈,那种静谧的、彼此陪伴的氛围,本身就带着一种安定的力量。明兰有时从书卷中抬起头,看着顾廷烨伏案工作的侧影,窗外柔和的光线勾勒出他硬朗的轮廓,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这个男人,在外是叱咤风云、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侯爵大将,在家却能为了她,甘愿困于这一方暖阁,收敛起所有的锋芒,只为给她一份心安。这份沉甸甸的情意,比任何汤药都更能抚慰她因病而有些脆弱的心。
下午阳光最好的时候,只要天气晴好,顾廷烨便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坚持陪着明兰在庭院里散步。秋日的阳光温暖而不炙烈,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庭院中的菊花开得正好,姹紫嫣红,为萧瑟的秋日增添了几分亮色。
顾廷烨会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明兰,步伐放得极慢,迁就着她的体力和偶尔仍会袭来的轻微眩晕。他们并不走远,只是在院中的青石小径上缓缓踱步,偶尔停下来看看花,或是听听枝头鸟雀的鸣叫。
“记得你刚嫁过来时,这院里还没这么多菊花。”顾廷烨会找些轻松的话题闲聊。
明兰微笑着点头:“是啊,后来瞧着秋天院子里光秃秃的不好看,便陆续移栽了些。没想到如今长得这样好。”
“是你打理得好。”顾廷烨看着她依旧苍白但较之前略有血色的脸,语气温和,“等你好利索了,我们再在那边墙角种几株梅花,冬日里赏雪赏梅,岂不风雅?”
他只是随口说起未来的打算,却让明兰心中一动。他在用这种方式告诉她,他坚信她会好起来,他们的未来还有很长。她轻轻靠向他,低声道:“好。”
除了陪伴,顾廷烨对明兰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夜间她若稍有动静,他总是第一时间醒来,问她是否要喝水,或是哪里不舒服。她喝的每一剂药,他虽不懂医理,却必会过问药材是否齐备、火候是否到位。连明兰每日的脉象变化,他都要仔细询问丹橘,然后默默记在心里。
这种全方位的呵护,有时甚至让明兰觉得有些过于紧张了。一次,她无奈地笑道:“侯爷,我不过是需要调理的慢性病,又不是纸糊的,您不必如此……草木皆兵。”
顾廷烨却认真地看着她,目光深邃:“在我这里,你比什么都重要。我不能让你有任何闪失。”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种沙场武将特有的执拗和守护决心。
明兰知道劝不动他,也只好由着他去。被这样一个人全心全意地珍视着、保护着,她心中除了感动,更生出了无穷的勇气。
当然,病中的日子并非总是平静如水。汤药喝久了,难免会生出厌倦;身体不适反复时,心情也会随之低落。尤其当听到女学那边传来一些需要决断的事情,而自己却因精力不济无法亲自处理时,明兰心中也会泛起一丝无力感和焦躁。
每当这种时候,她便会强迫自己放下思绪,或是拿起一本闲书,或是走到窗边看看庭院中的花草,努力调整心绪。她深知陈太医叮嘱的“戒劳戒躁”的重要性,情志不畅最是伤身。她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治疗,就要有耐心,要相信时间的力量。
顾廷烨也敏锐地察觉到她情绪的细微变化。他不会直接追问,而是会用他的方式开解。有时是带来一些京中或各地的趣闻轶事讲给她听,有时是找来一些她以往喜欢的话本子或游记,有时仅仅是默默地陪她坐着,握着她的手,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在顾廷烨的精心照料和明兰自身的积极配合下,最初的艰难阶段慢慢过去。虽然病根未除,眩晕乏力等症状仍时有发生,但发作的频率和强度似乎有了一丝减弱的迹象。明兰的脸色不再像最初那般苍白得吓人,偶尔也能有一些胃口,尝出食物的滋味了。
这一切细微的好转,都让顾廷烨和身边伺候的人欣喜不已。明兰自己也能感觉到,身体里似乎正有一股微弱但顽强的生机,在汤药和静养的滋养下,一点点地复苏。她对自己说:是的,一定要好起来。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个将她视若珍宝的男人,为了这个他们共同经营的家。这条路或许很长,但只要怀着希望,一步一步走下去,总能见到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