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江都盘桓了近月,将盛家老宅内外、祖茔周遭,乃至与家族历史相关的旧地都细细走过、看过、感受过之后,明兰心中那份因“寻根”而起的强烈悸动,渐渐沉淀为一种踏实而丰盈的满足。她知道,是时候返回汴京,返回她当下的生活了。然而,这一次的离开,与来时的懵懂探寻已然不同,她的行囊里,装满了对故土和家族的深刻理解与沉甸甸的情感。
临行前几日,明兰与顾廷烨再次仔细查看了盛家老宅。她特意请盛维找来工匠,当面详细交代了老宅几处急需修缮的地方,如漏雨的屋顶、腐朽的梁椽、以及那扇吱呀作响的大门。她将一笔足以完成这些修缮并维持老宅数年基本维护的银钱,郑重地交到盛维手中。
“堂叔,这老宅是盛家的根,虽如今人迹罕至,但绝不能任其倾颓。”明兰语气恳切,“这些银钱,烦请您费心打理,务必使祖宅得以保全。日后,我也会定期遣人送些费用过来,若有大事,您也可去信汴京。”
盛维双手微颤地接过,连声应承:“夫人放心,夫人放心!小老儿定当竭尽全力,看好这祖宅,绝不负侯爷和夫人所托!”
明兰又去看望了那位讲述家族往事的叔祖父盛纶,送上一些京城的特产和滋补药材,感谢他为自己揭开家族历史的面纱。老人拉着她的手,浑浊的眼中含着泪花,反复叮嘱:“好孩子,常回来看看,这里是你的根啊……”
对于母亲的坟茔,明兰更是牵挂。她额外留下了一笔钱,专门用于日后维护卫小娘的坟墓,叮嘱盛维务必一视同仁,定期清扫祭奠。她在离开前,又独自去了一次祖茔,在母亲坟前默默站了许久,心中已无初来时那剧烈的悲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的承诺与长久的怀念。
除了这些人事安排,明兰更着意收集和整理那些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实物。她请盛维帮忙,小心翼翼地整理出一些有意义的旧物。其中,最为珍贵的便是那部蓝布包裹的《盛氏家谱》。明兰用崭新的软缎将其重新包裹好,准备带回汴京,作为传承家族历史的核心文献。
此外,她还带走了一些零散的物品:一方据说是高祖盛安当年勘察水利时用过的旧罗盘,虽然铜锈斑斑,指针也已不太灵敏,却仿佛凝聚着先祖经世致用的精神;几本先祖留下的手抄读书笔记,纸页泛黄,字迹却依旧工整清隽,记录着他们的思考与心得;还有一两件祖母当年从扬州带往京城、后来又因思念故土而常常摩挲的把玩小件,如一枚温润的扬州玉雕佩饰。这些物件,看似普通,却都是盛家历史与精神的物质载体。
顾廷烨完全支持明兰的做法,并动用自己的关系,请来一位擅长修复古籍和文物的老师傅,将这些家谱、笔记等纸质文献进行了初步的清洁和加固处理,以便于长途携带和长期保存。他还命人特制了几个内衬软绒的紫檀木匣,用以安放这些珍贵的家族遗物。
离开的那天清晨,天色微熹,薄雾如纱,笼罩着水乡。码头上,盛维带着几位族人前来送行,依依不舍。明兰与顾廷烨登上官船,回望那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宁静的江都城郭,以及那条通往盛家老宅的幽深巷陌,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不舍,有眷恋,但更多的,是一种了却心愿后的释然与充盈。
官船缓缓离岸,顺着运河的水流,开始向北航行。明兰站在甲板上,久久凝望着扬州的方向,直到那熟悉的景致最终消失在视野之中。她轻轻抚摸着身边那个装着家谱的木匣,仿佛能从中汲取到来自祖先的力量。
顾廷烨走到她身边,将一件披风为她系好,温声道:“故土已访,心愿已了,该回家了。”
明兰收回目光,看向丈夫,眼中闪烁着清澈而坚定的光芒,点了点头:“是啊,该回家了。带着盛家的根与魂,回家。”
临行前几日,明兰与顾廷烨再次仔细查看了盛家老宅。她特意请盛维找来工匠,当面详细交代了老宅几处急需修缮的地方,如漏雨的屋顶、腐朽的梁椽、以及那扇吱呀作响的大门。她将一笔足以完成这些修缮并维持老宅数年基本维护的银钱,郑重地交到盛维手中。
“堂叔,这老宅是盛家的根,虽如今人迹罕至,但绝不能任其倾颓。”明兰语气恳切,“这些银钱,烦请您费心打理,务必使祖宅得以保全。日后,我也会定期遣人送些费用过来,若有大事,您也可去信汴京。”
盛维双手微颤地接过,连声应承:“夫人放心,夫人放心!小老儿定当竭尽全力,看好这祖宅,绝不负侯爷和夫人所托!”
明兰又去看望了那位讲述家族往事的叔祖父盛纶,送上一些京城的特产和滋补药材,感谢他为自己揭开家族历史的面纱。老人拉着她的手,浑浊的眼中含着泪花,反复叮嘱:“好孩子,常回来看看,这里是你的根啊……”
对于母亲的坟茔,明兰更是牵挂。她额外留下了一笔钱,专门用于日后维护卫小娘的坟墓,叮嘱盛维务必一视同仁,定期清扫祭奠。她在离开前,又独自去了一次祖茔,在母亲坟前默默站了许久,心中已无初来时那剧烈的悲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的承诺与长久的怀念。
除了这些人事安排,明兰更着意收集和整理那些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实物。她请盛维帮忙,小心翼翼地整理出一些有意义的旧物。其中,最为珍贵的便是那部蓝布包裹的《盛氏家谱》。明兰用崭新的软缎将其重新包裹好,准备带回汴京,作为传承家族历史的核心文献。
此外,她还带走了一些零散的物品:一方据说是高祖盛安当年勘察水利时用过的旧罗盘,虽然铜锈斑斑,指针也已不太灵敏,却仿佛凝聚着先祖经世致用的精神;几本先祖留下的手抄读书笔记,纸页泛黄,字迹却依旧工整清隽,记录着他们的思考与心得;还有一两件祖母当年从扬州带往京城、后来又因思念故土而常常摩挲的把玩小件,如一枚温润的扬州玉雕佩饰。这些物件,看似普通,却都是盛家历史与精神的物质载体。
顾廷烨完全支持明兰的做法,并动用自己的关系,请来一位擅长修复古籍和文物的老师傅,将这些家谱、笔记等纸质文献进行了初步的清洁和加固处理,以便于长途携带和长期保存。他还命人特制了几个内衬软绒的紫檀木匣,用以安放这些珍贵的家族遗物。
离开的那天清晨,天色微熹,薄雾如纱,笼罩着水乡。码头上,盛维带着几位族人前来送行,依依不舍。明兰与顾廷烨登上官船,回望那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宁静的江都城郭,以及那条通往盛家老宅的幽深巷陌,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不舍,有眷恋,但更多的,是一种了却心愿后的释然与充盈。
官船缓缓离岸,顺着运河的水流,开始向北航行。明兰站在甲板上,久久凝望着扬州的方向,直到那熟悉的景致最终消失在视野之中。她轻轻抚摸着身边那个装着家谱的木匣,仿佛能从中汲取到来自祖先的力量。
顾廷烨走到她身边,将一件披风为她系好,温声道:“故土已访,心愿已了,该回家了。”
明兰收回目光,看向丈夫,眼中闪烁着清澈而坚定的光芒,点了点头:“是啊,该回家了。带着盛家的根与魂,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