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文会一别,柳玉茹的身影便在盛长槐心中挥之不去。他并非孟浪之人,深知男女大防,不敢有丝毫逾矩之举。但他却开始有意无意地留意起与柳家相关的消息。他发现在翰林院的藏书阁中,偶尔能遇到前来为父亲借还书籍的柳家仆役,他便借着同僚之谊,与柳编修多了些往来讨教学问的机会,从柳编修偶尔提及的家常中,侧面了解到柳玉茹更多的情况。
他得知柳玉茹自幼受父亲熏陶,酷爱读书,不仅于诗词歌赋上颇有造诣,于经史子集亦有不俗的见解,并非那等只知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寻常闺秀。柳家家风清简,不尚奢华,柳玉茹虽为独女,却无骄娇二气,性情温婉娴静,且精通女红中馈,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是柳编修的掌上明珠,也是其得力助手。柳编修为人清正,择婿不看门第富贵,只看重对方的人品才学,曾放言要为女儿寻一位志趣相投、能托付终身的君子。
这些了解,让长槐对柳玉茹的欣赏与日俱增。他越发觉得,这位柳小姐,正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妻子模样——不慕虚荣,性情温良,才华内蕴,能与他红袖添香,诗词唱和,也能为他打理内宅,安定后方。相较于嫡母和长兄正在考虑的那些或家世显赫却性情不明、或门第相当却总觉得差了些什么的闺秀,柳玉茹的身影在他心中越发清晰明亮起来。
然而,他也深知自己的处境。柳家门第虽清贵,但柳编修官职不算高,且并无太多实权,于他仕途助力有限。而他自己虽是进士,却是庶子出身,母亲早逝,在家族中根基不深。他不知柳家是否会嫌弃他的出身,也不知嫡母和长兄是否会同意他选择这样一门看似“清贫”且“无甚助力”的亲事。
内心挣扎了数日,长槐终究难抑情愫。他寻了个机会,先是向最为敬重信赖的长兄盛长柏吐露了心声。他并未直接言明自己属意柳家小姐,而是先盛赞柳编修的学问人品,继而委婉提及柳家小姐的才名与贤淑,最后才道出自己希望能求娶柳家小姐为妻的意愿。
长柏听闻,颇为惊讶。他确实未曾将柳家纳入考虑范围。他沉吟片刻,并未立刻表态,只道:“柳大人学问精深,人品端方,我是知道的。其家风清正,教出的女儿想必不差。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需得禀明母亲,也要仔细探听清楚柳家小姐的品性究竟如何,以及柳家是否有此意向。”
长槐知道兄长行事稳妥,能如此说,已是不易,心中稍安,连忙道:“全凭大哥和母亲做主。”
长柏随即将此事告知了王氏。王氏一听是柳编修家,眉头便蹙了起来。柳家门第她是知道的,清流是清流,但也着实是“清”了些,并无多少权势富贵。她心中不免有些失望,觉得以长槐如今的条件,完全可以寻一门更有助力的亲事。她对着长柏抱怨道:“那柳家……门第未免太低了些,于长槐前程有何益处?咱们盛家如今虽不说多么显赫,但也是正经的官宦人家,他又是进士出身,何至于要娶一个编修的女儿?”
长柏却比王氏看得更远些,他劝道:“母亲,柳家门第虽不显,但家风清誉在京中是有口皆碑的。柳大人为人正直,在清流中颇有声望。长槐既是真心属意柳家小姐,且那柳小姐若果真才德兼备,倒也不失为一桩良缘。结亲结的是两姓之好,求的是家宅安宁,若一味只看重权势利益,反倒不美。再者,”他顿了顿,低声道,“六妹妹那边,想必也是更看重女方的品性。”
提及明兰,王氏神色微动,不再多言,只道:“既如此,总要派人仔细打听清楚那柳家姑娘的品性才是,总不能只听长槐一面之词。”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明兰耳中。她听闻长槐自己属意柳编修家的女儿,初时也有些意外,但随即便生出了几分好奇。她立刻动用了自己的人脉关系,开始细致地调查柳玉茹的为人。
她并未大张旗鼓,而是通过几位与柳家相熟、且口风严谨的夫人,旁敲侧击地打听柳玉茹的性情、教养、持家能力,以及其在闺阁中的风评。她甚至寻了个由头,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赏花宴,特意给柳家也下了帖子,想亲自见一见这位让长槐倾心的姑娘。
赏花宴上,明兰仔细观察了柳玉茹。见她举止端庄,谈吐文雅,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与几位相熟的闺秀交谈时,眼神清澈,笑容温婉,并无丝毫忸怩作态或是掐尖要强之态。言谈间,可见其学识涵养,却并不刻意卖弄。明兰又故意引她谈论些持家之道、女红技艺,柳玉茹皆能对答如流,言之有物,显见是真正精通此道的。
一番考察下来,明兰心中已有了七八分满意。她觉得柳玉茹虽家世不算显赫,但确是一位品性端方、才德兼备的好姑娘,其身上那股书香浸润出的沉静气度,与长槐的沉稳内敛颇为相配。她相信,这样的女子,定能与长槐相互理解,共同经营好一个和睦的家庭。
于是,明兰再次回到盛府,与王氏和长柏深谈了一次。她将自己打听到的关于柳玉茹的种种优点,一一陈述,最后恳切地说道:“母亲,大哥,我仔细探问过,也亲眼见过那柳家姑娘,确是个难得的好孩子。性子温柔和顺,知书达理,持家也是一把好手。长槐既与她两情相悦,实是缘分。门第高低固然要考虑,但女孩儿自身的品性才德更是要紧。若能娶得如此贤妇,于长槐而言,乃是福气,于我盛家门风,亦是相得益彰。还请母亲和大哥成全。”
明兰如今身份不同,她的话在盛家颇有分量。王氏见明兰如此力挺,又回想长柏之前的劝说,再思及自己确实也未能找到更合适且令各方都满意的人选,那点因门第而生的不甘便也渐渐淡了。长柏本就倾向于尊重弟弟的选择,见明兰调查得如此详尽且评价甚高,更是打消了最后一丝疑虑。
最终,盛家内部达成一致,决定正式向柳家提亲。长槐得知此消息,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对明兰更是感激不尽。一桩原本可能因门第之见而波折重重的婚事,因着长槐的坚持与明兰的鼎力支持,终于得以向着圆满的方向迈进。
他得知柳玉茹自幼受父亲熏陶,酷爱读书,不仅于诗词歌赋上颇有造诣,于经史子集亦有不俗的见解,并非那等只知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寻常闺秀。柳家家风清简,不尚奢华,柳玉茹虽为独女,却无骄娇二气,性情温婉娴静,且精通女红中馈,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是柳编修的掌上明珠,也是其得力助手。柳编修为人清正,择婿不看门第富贵,只看重对方的人品才学,曾放言要为女儿寻一位志趣相投、能托付终身的君子。
这些了解,让长槐对柳玉茹的欣赏与日俱增。他越发觉得,这位柳小姐,正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妻子模样——不慕虚荣,性情温良,才华内蕴,能与他红袖添香,诗词唱和,也能为他打理内宅,安定后方。相较于嫡母和长兄正在考虑的那些或家世显赫却性情不明、或门第相当却总觉得差了些什么的闺秀,柳玉茹的身影在他心中越发清晰明亮起来。
然而,他也深知自己的处境。柳家门第虽清贵,但柳编修官职不算高,且并无太多实权,于他仕途助力有限。而他自己虽是进士,却是庶子出身,母亲早逝,在家族中根基不深。他不知柳家是否会嫌弃他的出身,也不知嫡母和长兄是否会同意他选择这样一门看似“清贫”且“无甚助力”的亲事。
内心挣扎了数日,长槐终究难抑情愫。他寻了个机会,先是向最为敬重信赖的长兄盛长柏吐露了心声。他并未直接言明自己属意柳家小姐,而是先盛赞柳编修的学问人品,继而委婉提及柳家小姐的才名与贤淑,最后才道出自己希望能求娶柳家小姐为妻的意愿。
长柏听闻,颇为惊讶。他确实未曾将柳家纳入考虑范围。他沉吟片刻,并未立刻表态,只道:“柳大人学问精深,人品端方,我是知道的。其家风清正,教出的女儿想必不差。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需得禀明母亲,也要仔细探听清楚柳家小姐的品性究竟如何,以及柳家是否有此意向。”
长槐知道兄长行事稳妥,能如此说,已是不易,心中稍安,连忙道:“全凭大哥和母亲做主。”
长柏随即将此事告知了王氏。王氏一听是柳编修家,眉头便蹙了起来。柳家门第她是知道的,清流是清流,但也着实是“清”了些,并无多少权势富贵。她心中不免有些失望,觉得以长槐如今的条件,完全可以寻一门更有助力的亲事。她对着长柏抱怨道:“那柳家……门第未免太低了些,于长槐前程有何益处?咱们盛家如今虽不说多么显赫,但也是正经的官宦人家,他又是进士出身,何至于要娶一个编修的女儿?”
长柏却比王氏看得更远些,他劝道:“母亲,柳家门第虽不显,但家风清誉在京中是有口皆碑的。柳大人为人正直,在清流中颇有声望。长槐既是真心属意柳家小姐,且那柳小姐若果真才德兼备,倒也不失为一桩良缘。结亲结的是两姓之好,求的是家宅安宁,若一味只看重权势利益,反倒不美。再者,”他顿了顿,低声道,“六妹妹那边,想必也是更看重女方的品性。”
提及明兰,王氏神色微动,不再多言,只道:“既如此,总要派人仔细打听清楚那柳家姑娘的品性才是,总不能只听长槐一面之词。”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明兰耳中。她听闻长槐自己属意柳编修家的女儿,初时也有些意外,但随即便生出了几分好奇。她立刻动用了自己的人脉关系,开始细致地调查柳玉茹的为人。
她并未大张旗鼓,而是通过几位与柳家相熟、且口风严谨的夫人,旁敲侧击地打听柳玉茹的性情、教养、持家能力,以及其在闺阁中的风评。她甚至寻了个由头,举办了一场小型的赏花宴,特意给柳家也下了帖子,想亲自见一见这位让长槐倾心的姑娘。
赏花宴上,明兰仔细观察了柳玉茹。见她举止端庄,谈吐文雅,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与几位相熟的闺秀交谈时,眼神清澈,笑容温婉,并无丝毫忸怩作态或是掐尖要强之态。言谈间,可见其学识涵养,却并不刻意卖弄。明兰又故意引她谈论些持家之道、女红技艺,柳玉茹皆能对答如流,言之有物,显见是真正精通此道的。
一番考察下来,明兰心中已有了七八分满意。她觉得柳玉茹虽家世不算显赫,但确是一位品性端方、才德兼备的好姑娘,其身上那股书香浸润出的沉静气度,与长槐的沉稳内敛颇为相配。她相信,这样的女子,定能与长槐相互理解,共同经营好一个和睦的家庭。
于是,明兰再次回到盛府,与王氏和长柏深谈了一次。她将自己打听到的关于柳玉茹的种种优点,一一陈述,最后恳切地说道:“母亲,大哥,我仔细探问过,也亲眼见过那柳家姑娘,确是个难得的好孩子。性子温柔和顺,知书达理,持家也是一把好手。长槐既与她两情相悦,实是缘分。门第高低固然要考虑,但女孩儿自身的品性才德更是要紧。若能娶得如此贤妇,于长槐而言,乃是福气,于我盛家门风,亦是相得益彰。还请母亲和大哥成全。”
明兰如今身份不同,她的话在盛家颇有分量。王氏见明兰如此力挺,又回想长柏之前的劝说,再思及自己确实也未能找到更合适且令各方都满意的人选,那点因门第而生的不甘便也渐渐淡了。长柏本就倾向于尊重弟弟的选择,见明兰调查得如此详尽且评价甚高,更是打消了最后一丝疑虑。
最终,盛家内部达成一致,决定正式向柳家提亲。长槐得知此消息,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对明兰更是感激不尽。一桩原本可能因门第之见而波折重重的婚事,因着长槐的坚持与明兰的鼎力支持,终于得以向着圆满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