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接下来切入正题-《满地机甲,你说这只是技校军训?》

  除了这些重要实验室之外,还有多条大型机械生产装配线分布厂内。可以生产坦克、导弹甚至战斗机等重型设备。而在厂区后面大片区域,被改建成了产品测试场地。这些测试区是由军队方面派专人设计布局的。基本上只要不是航天火箭,几乎所有类型的军用装备都可以在这里完成试验。第一批飞翔军工员工都是从三军下属多个兵工厂抽调过来的技术人员。因为靳允投资买地购置设备建厂房,并且担任主要技术负责人,由军队安排一些熟悉业务的人才支持是合情合理的。这些人原本就在军工系统里从事生产工作,对各种机械设备非常熟悉。直接上岗就能操作,不需要额外培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同时按照此前同三军签署的合作协议,各部队还分别从各自系统的研究所中调配了部分关键领域的专家前来助阵。参与到飞翔军工的研究工作中。当然鉴于目前整个厂刚建成,具体研究项目还没有敲定,所以现阶段只派驻了几位重点领域专家先行到位。后续则会依照靳允的具体需求不断增派更多更细分支领域的技术人员进驻。作为在飞翔军工筹建期间就开始推进的重点项目——第五代战机的研发,厂区刚刚落成就很快迎来了周院士及其空军建模方面的专业团队进驻。相关研究所需的设备也在最后几天陆续运送到位。此刻崭新的会议室里,召开了自飞翔军工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各位同仁,从今天开始我们这支部队便正式组建完毕。”“尽管我们是一家民营企业性质的军工单位,但也与三大军种有深厚的背景关联。”“赚钱是我们的发展动力,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龙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助力三军走向全面强大!”靳允语气坚定地说道。“好了,接下来切入正题。”“虽然我们厂区已经落成,但头一个军械研制项目还没确定下来。”“现在想听听大家的想法。”靳允面带微笑看向众人。作为自负盈亏的私企单位,飞翔军工不能长期空转,尽快确定第一个项目至关重要。话音刚落,三位来自各军种专家代表纷纷陷入思考。最先开口的是陆军派出的一名导弹专家:“靳厂长,我觉得咱们不妨先做陆军相关的装备入手,比方说导弹啊装甲车辆或是枪支都行。”“毕竟目前整个蓝星的主导军种仍然是陆军,产品性能过硬,销路肯定没问题。”但他话刚说完,一旁的周院士立马表示不赞同:“我反对!陆军本就有相当强的研发能力,完全没必要依靠新厂重复投入资源开发同类产品。”“我建议应该先从空军建设做起。”“我们现在五代战机进展顺利,但是配套的空对空导弹却没能及时跟上。”“所以首先发展新一代空空导弹才是首要任务……”然而话还没说完,海军的代表就插话打断道:“啥?老周你说什么?你们空军眼下重点项目就是你们自己五代机。”“怎么还能继续争项目立项呢?要我说还是应该优先考虑海军。”“眼下咱们海军最薄弱,连一艘属于自己的现代化主力舰都没有。”“搞海军的大型舰艇?”另一位质疑者皱眉反问,“你是认真的吗?”“海军造舰开支可是几倍于空军研制战机的资金预算。”“咱这公司才成立就要接这么庞大的工程?你是真不把钱当回事了吧。”令靳允没有想到的是,他只是请大家提意见,没多久三个军种代表却已经争论起来。目前飞翔军工的身份非常特别,既不隶属某个单独军种,而是共同合作平台。简而言之只要符合条件,所有军种项目都有可能在此展开。加上之前他已经研发出国产第一台领先全球的五轴联动机床以及高性能第五代航空发动机,使得这家新建军工企业受到了三军高度关注与期待。都想借这个地方,给自己所属的兵种打造出顶尖的先进武器。因此大家都想抢先立项,作为第一个科研项目推进。听着手下几个军种代表吵得不可开交,靳允一阵头疼。他心里清楚得很,自己去问那些专家其实毫无意义,根本得不到有用的答案。因为这些专家考虑问题的第一出发点,都是他们自己所属的军队,而不是兵工厂本身的发展。思来想去,靳允还是决定自己拍板。这也是私人军工企业的优势之一。虽然有监管权,但具体做哪个项目、研究什么东西,终究是他说了算。“大家先安静一下!”靳允轻轻敲了敲桌子,略带疲惫地说道。“我知道大家各自的建议都有道理,出发点也是为了各自部队着想。”“但别忘了,我们兵工厂才刚起步,当务之急是把招牌打出去,完成第一笔交易。”“只有赚到了钱,后续更大的研发计划才有保障。”这番话让在座几位专家神色微微有些发红。确实,飞翔军工厂才刚成立不久,很多人还没真正从军人角色转到企业人的位置上来。以前只想着怎么帮自己原来的部队争取资源,几乎没怎么考虑工厂本身的状况和利益。“靳厂长,您才是飞翔军工厂的负责人,这事还是您定夺吧。”周院士看着靳允开口说。“对,我们都听您的。”其他专家也都点头附和。听到众人这么说,靳允陷入了思考。他的目标是要将飞翔军工厂打造成类似自由国那样的大型国防科技公司——既要能服务国内部队,也能出口装备挣外汇。所以,在选择开发哪类产品时,并不只是满足三军需求就行,更要能赚钱才行。这点他早就想过。在整个蓝星上论哪里卖军火最好卖,那肯定是中东地区无疑。但那里早已被自由国和白熊国的军火市场牢牢控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