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没有太大区别-《满地机甲,你说这只是技校军训?》

  尤其是一些空军力量较弱的地区,防空几乎全靠高射炮。要是真能做出一款性能优越、价格合理的产品出来。哪怕是一些资金不多的小国家也愿意买账。这样我们的销售渠道不就有了吗?想到这里,众人表情开始缓和。不过也有人提出了疑问。“靳厂长,按你说的分析下来,这高射炮确实是不错的突破口。”“但我们知道这玩意儿技术门槛不高,蓝星上不少国家都能生产。”“而且各款性能都差不多,没有太大区别。”“凭什么各国会选我们的产品?”陆军的一位专家代表提出了这个问题。听到这话,靳允脸上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谁说没什么区别?”“我要做的是新一代电磁轨道高射炮。”“这是一种超高初速发射武器,特别适合对付高速空袭目标。”“它不再使用传统火炮结构,而是改用高性能的磁轨系统作为发射平台。”“借助强电磁脉冲推动弹丸高速飞出炮膛。”“直接靠物理撞击拦截目标,综合战斗力至少提升5倍以上。”什么?电磁轨道驱动!作战效率提高5倍以上!这句话说出来后,在场所有人都瞪圆了眼睛。虽说电磁轨道这一概念很多人没有亲自接触过研究过,但也都知道一二。它曾经是冷战时期自由国星球大战计划的核心项目之一,被视为对抗大规模导弹威胁的重要利器。据说自由国四年前进行测试时发射8.5克小弹丸已经达到了每秒5.6公里的速度;而白熊国在今年刚做过靶试,在4000米高空击穿了2枚“飞毛腿”目标弹。这项前沿科技威力之大,可想而知。没想到靳允居然要搞这样的高端装备!一瞬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提起来了。普通的高射炮没什么吸引力,但如果换成新型轨道炮就不一样了。这些技术人员平日里对一般项目兴趣有限,偏偏最痴迷新技术、新突破。一听说有新鲜高科技可以参与,个个激动万分。“靳厂长,如果我们真的能搞成这种武器,销路肯定不用愁。”“但是到现在为止,连自由国、白熊国也只是处在试验阶段而已。”“还没哪一国正式列装为制式装备。”“您提出这个设想,是已经有关键技术底子了不成?”周院士在这些人里最了解靳允。刚才听到他提到轨道炮时的语气。跟上次说要研制五代涡扇发动机时候的口气完全一样。靳允点头笑了笑,“差不多掌握了。”“我不是要做科幻大片里的那种高端版本。”“我准备开发的是实用型、适合战场上部署的入门级轨道高射炮。”“最关键的电磁脉冲加速技术和电源集成小型化我已经拿下来了。”“并没有听起来那么难。”“如果全力推进的话,我想两个月时间足够拿出成果。”说着靳允认真思考了一下。实际上相关的原理设计和数据模型他已经全部完成。剩下的只是工程验证环节。为了确保能赶上下一场关键战争冲突——也就是即将发生的鹅战。接下来的这两个月他是必须亲自下场盯着推进进度。不然真怕一群研究人员理解慢,拖了整个计划进度。听到靳允肯定回答,几位军队来的专家一时语塞,满脸惊讶。什么?!你竟然觉得轨道炮技术不复杂?!你这是多高的标准啊!不过仔细想想。既然能独立研发出国产五轴高精度数控机床和五代航发技术,那打造一个低配版本的轨道武器也不是不可能。“好了,如果大家没什么疑问的话。”靳允扫视一圈,“那我们飞翔军工厂第一个研究项目就定为电磁高射轨道炮吧。”“我没意见。”周院士率先开口,“既然靳校长已经掌握了核心原理,我们的研究效率肯定会很快。”“陆军也同意。”另一位专家接话,“要是能把这门炮列装上,咱们现有的其他高射炮都可退役了。”“还不止是陆军!这种炮只要改造下,完全可以搬到军舰上去!”“到那时候,海军战斗力将迎来质的飞跃!”空军、海军、陆军各方面的专家都激动不已。虽然靳允目前讲的是高射炮,但实际上,这项电磁轨道技术有着极大的延展性,三军都能广泛使用。所以,三方自然都举双手赞成。见无人反对,靳允当场敲定了这个新项目。“好,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就来安排具体任务分工。”“缪老,您负责车辆设计多年,对车载武器系统最熟。”“这次使用的超轻型平台,就由你们团队开发。”“蔡老,海军用的127毫米火炮子弹,您参与过研制吧?”“那这次电磁轨道炮弹的设计和发射试验就交给海军负责,可以考虑兼容海军现有装备。”然后他又转向周院士:“另外这款炮需要特制材料,等会我把材料标准告诉你。”“还请您帮忙从空军这边找几位专业人才过来支援。”对于这一分配,众人没有提出异议,迅速进入状态。而靳允,则回了一趟飞翔技校,将柯东博、汪兴菊等几位优秀学生带到了军工工厂。他们虽还在学习阶段,不能立刻投入主力工作,但在一旁学习,积累经验很有帮助。几个学霸根据各自的兴趣分头去了不同的实验室。柯东博直接冲进了海军的弹药区,他对这部分最感兴趣。汪兴菊和洛溪瑶更偏向材料方向,被分派到了空军研究所。其他人也按各自专业进入了相应小组。武鹏涛本来想跟着女生一块进空军研究室,但被靳允拉住了。没办法,靳允现在亲自带队搞核心科研,必须带着他一起干。一开始,靳允并没打算带上他。这家伙死缠烂打非要跟进来,靳允看他最近进步挺大才勉强答应了。谁想到他进来之后一心只想跟着人家洛溪瑶屁股后头转圈,让靳允心里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