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挑战和机遇的“拥抱”-《满地机甲,你说这只是技校军训?》

  “这是……风扇扇叶?”

  蔡斯翻开几页后睁大眼睛。

  “不对劲,这不是普通的风扇叶片。”

  “从这些强度参数、结构设计以及精细制造要求看——应该属于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了吧?”

  “而且材料要求这么高,加工精度还要做到极限……”

  “这种零件究竟是用在哪款飞机发动机上的?”

  蔡斯一边分析,一边疑惑地问道。

  “教授,您说得对。”

  “它正是用于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涡轮叶片。”

  靳允点了点头。

  啥?是战斗机用的那种核心叶片!

  蔡斯一时语塞。

  他知道制造这种叶片的技术门槛极高。

  特别是军用等级的产品,更是尖端领域中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对材料要求极为严苛,制造难度巨大,价格也非常昂贵。

  甚至有人把它形容为科技与工艺结合的艺术品。

  发动机整体性能好坏,有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这些叶片的设计与制造水平!

  “靳校长,没想到你对航空引擎也有这么多研究!”

  “你还真是什么都会啊!”

  蔡斯和缪远明满脸钦佩地说。

  面对由衷的赞叹,靳允笑了笑,并未过多解释。

  其实这些技术,都是他根据第五代航空发动机系统资料整理简化出来的。

  他还重新调整了整体结构设计,所以最终的性能只能做到第四代水平。

  毕竟靳允打算把它用于出口赚钱,关键核心技术他是留了后手的,不会全部拿出来售卖。

  选择优先制作涡扇叶片的原因在于它不但是发动机中最难加工的零件,更是整个工艺中的关键技术难点。

  在一台完整的涡扇发动机中,叶片成本占据了大概35%,是非常核心的零部件。

  一个完整动力系统内可能会装配多达3000到4000片不同类型的叶片,包括风扇叶片、压缩机叶片,还有最困难的涡轮叶片。

  在这其中,涡扇叶片的经济价值比重最高,约占63%。

  无论是生产复杂程度还是原材料开销,在各种叶片里面,它都属于顶级别产品。

  毫不夸张地说,光是制造一片这样的叶子就得至少花费八万龙币,价格确实高得吓人。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靳允决定首先启动这项产品线。

  如果成功出售一批,回报将非常可观。

  “你说这种涡扇叶确实值钱,可是能找到买家也不是容易的事吧。”

  蔡斯略微担忧地提出了疑问。

  这类超高精度部件定价太高,一般国家真的拿不出那么多资金承担得起;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想要使用这些叶片的前提是你自己必须有一套相配套的涡扇发动机体系才行。

  放眼全世界范围内,有能力自主研制先进发动机系统的国家也没几个。

  “这事不用担心,我已经找到了意向客户。”

  “现在只要先拿出一个样品就行了。”

  靳允语气坚定地回应道。

  看他那么有信心,蔡斯也就没再多问,默默走过去专心研究起手中的图纸来了。

  靳允也没有闲着。

  虽说已经有了详细的施工图,并配有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理论上来说加工方面不存在什么障碍;

  不过当前最头疼的问题其实是没有合适材料来开工。

  这种特殊叶片用的是高温复合型金属材料,不仅造价昂贵而且很难大量供应出来。

  他自己这边也不具备合金生产的条件。

  权衡了一番之后,他下定决心还是要花钱去买点试验样本试试看。

  比起整块成品叶片的价格来讲,采购些基础原料倒是能承受得起的小支出。

  于是他找到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国企单位:春风国营特种材料工厂。

  许多行业高端特钢材与高性能合金大多出自于这间厂子。

  尽管这种新型复合材料的技术要求很高,但要论国内有没有哪家能够小批量试做的能力,目前也只能指望这一家有希望。

  为了推进项目开展,他把自己手里的一万块龙币现金一次性全部掏出来给了负责人作为预付款。

  这一笔对普通家庭来说可是一大笔数目,但对于一家国家级大型企业而言,那根本算不了什么。

  幸运的是,随后他又承诺对方:“这批测试样品若达标合格,接下来还会有几十万元级别的长期订单合作。”

  听到这个前景,厂区领导终于点了头答应尝试一下。

  当然靳允也留了个心眼并没有把真正的配方配比完全透露出来;

  他偷偷在原有基础上稍微调低了一些数据指标,这样做出来的东西虽然性能上略有打折,但在一般用途中已经绰绰有余了。

  和厂家确认交货时间后,他随即返回学校车间。

  此时的车间除开蔡斯之外,柯东博、汪兴菊几个人也都在场等待着。

  这种情况并不出奇。

  这些人个个动手能力强,尤其是精通数控系统编程,在这方面都有相当天赋,一直以来都被蔡斯当成得意徒弟培养。

  像这样复杂的精密零件加工流程,对他们的实操学习帮助很大。

  因此碰到这种难得的实战机会,老师当然愿意带着学生们一起来体验。

  “靳校长,我没等您同意就把他们叫来了……”

  蔡斯显得有点歉意地说,“会不会干扰到您的工作安排?”

  “怎么会呢!”

  靳允笑着回答。

  “这对年轻人来说就是最好的成长训练。”

  “将来要是项目真做起来,我还要靠这群孩子们协助完成任务。”

  “眼下正好借这个机会让大家先熟悉整个操作流程也不错。”

  技校本来就缺正式技工人员,等到大规模动工的时候,肯定会有用人短缺的问题;

  有了学生力量的介入既能解决问题又能降低运营开支,还能加强保密性,对他而言自然是很乐意看到的局面。

  “靳校长,那跟材料厂那边谈妥了吗?”

  “嗯,搞定了。

  三天以后他们就发样料过来看看。”

  “一旦收到原材料我们马上就可以进入实验阶段。”

  说罢又和其他几位师生交流几句,他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