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那肯定有哇-《满地机甲,你说这只是技校军训?》

  听完柯东博的讲解,蔡齐云院士激动得直搓手。“咱们卫士系列用的是425毫米口径,最大射程四百八十公里。”“要是装上这种电磁加速系统,岂不是能飙到六百公里往上?”“这也太吓人了吧!”“院长,这技术对我们陆军简直是质的飞跃!”古代打仗讲“一寸长,一寸强”。现代战争虽然花样多了,但只要打得准,谁打得远,谁就能站着输出。龙国现在的火箭炮已经是世界第一梯队了。要是再配上这电磁黑科技,那真是甩别人一条街都不止。而且这技术还不局限于火箭炮。大炮、坦克、军舰,哪个都能用得上。刚才柯东博说它能引发发射技术革命,一点都没吹牛。缪远山当然也看明白了——这东西一旦落地,整个陆军火力体系都要升级换代。他已经盘算好了:测试一结束,不仅要抢着把飞翔技校这批尖子生签下来。就连这些领先世界的技术,他也得马上从靳允手里拿过来,立刻投产!正当所有人心里打着各自的算盘时,洛溪瑶那边已经忙活完了。“报告!”“弹药全部装填完毕!”“随时可以开火,执行打击任务!”她站在炮位前,脸上写满了自信和兴奋。“小丫头,你们这个火箭弹打得准不准啊?带不带导航那种玩意儿?”趁着大伙儿歇口气的功夫,蔡齐云院士忍不住凑上前问了一句。“导航?那肯定有哇!”洛溪瑶咧嘴一笑,声音清脆,“我们这炮弹会自己调整方向,前面喷气一推,歪了就马上纠正。”“不光靠惯性定位,里头还塞了个卫星导航芯片。”“能连咱们自家的北斗系统,打五百公里开外,落点误差基本不超过两米。”她说话时眉飞色舞,一脸得意。两米?还是以内?蔡齐云一听,差点没站稳。他原本随口一问,就想看看这些技校学生做的东西和自家研究所的比起来啥水平。可谁能想到,人家一张嘴就是五百公里差不离两米——这哪是火箭弹,分明快赶上巡航导弹了!一般来说,火箭弹讲究的是火力猛、数量多,靠“铺天盖地”压垮敌人。这种武器后坐力小,能一口气装十几甚至几十根管子,做成多管齐射,瞬间打出一片火海。发射速度快,突袭突然,短时间内就能泼出大量弹药,压制力强,跑得也比普通火炮利索。一门这样的火箭炮,在同样时间内扔出去的炸药,顶得上一个加强炮兵连。但因为成本和用途摆在那儿,传统火箭弹要么没导引头,就算有也是最简单的那种。不过现在形势变了。为了绕过军贸限制,有些远程火箭弹的精度已经逼近老式的飞毛腿导弹。就拿他们所研发的型号来说,在四百公里距离上能做到七米内命中。但整体来看,火箭弹的制导能力还是不如导弹精细,技术含量也低一截。要是再装到电磁推进的发射车上,射程突破五百公里,飞行时间更长,偏差自然更大。在这种情况下,能把误差压到二十米以内,就已经很牛了。可眼前这帮飞翔技校的孩子搞出来的东西,居然号称能打到两米精准度?这些人脑子里都装的啥?怎么一个比一个邪乎!“老爷子,还有啥要问的不?”洛溪瑶调皮地冲他眨眨眼,“没有的话咱可要开始了哦。”“呃……没、没啥了。”蔡齐云张了张嘴,半天憋不出别的词,只觉得眼前这小姑娘像是从未来穿越来的。“行嘞校长~”洛溪瑶立马扭头看向靳允,“咱们赶紧动真格的吧,我都憋不住了!”看她那股子急劲儿,靳允无奈摇头,转头对缪远山说:“老缪,开始吧。”“好咧!”缪远山乐呵呵点头。命令一下,洛溪瑶高兴坏了,撒腿就往电磁发射车那边跑。缪远山和一群来自陆军火箭炮研究所的专家也赶紧跟上,都想瞧瞧她是咋操作的。之前她早摸熟了这套系统的控制界面,现在用起来顺溜得很。手指在驾驶舱里的触控屏上一阵滑动,很快就调出一片海洋地图。“这不是……青龙海那一片的卫星图像?”蔡齐云盯着屏幕,半信半疑地嘟囔了一句。“哎哟老爷子眼神真毒,猜对啦!”洛溪瑶笑着接话,“刚刚柯东博不是说了嘛,我们的电磁炮是联网作战的。”“整个龙国的情报、导航、指挥全都串在一起,后台有一套全自动定位系统。”“天上飞的所有卫星都能接进来,目标坐标直接一键生成。”她说完,缪远山和蔡齐云对视一眼,俩人都默默点头。其实说实话,他俩根本不懂这些高科技玩意。缪远山是管装备采购的领导,聊常规武器还能插几句嘴。至于这种集成了通信、轨道、导航、控制一大堆黑科技的系统?他是真的一窍不通。而蔡齐云更是属于“上个时代”的科研人员。当年搞项目那会儿,国家还没建起自己的卫星网。再加上年纪大了,学新东西吃力得很。所以他现在只能把握大方向,具体细节根本插不上手。但没关系,听她说的这么玄乎,看着界面这么炫,就知道肯定不简单。一分钟不到,她就在屏幕上圈定了一个点——位于青龙海东南边的一处海域。“领导,您刚才说只要我们朝那个岛群方向打就行,对吧?”她扭头确认道。“没错。”缪远山答得干脆,“那边全是零星礁石,没住人,海军早就清场封海了,安全得很。”此前他已经协调好了实弹测试区域。那一带岛屿散乱分布,大多数是荒无人烟的小沙洲,正好用来试射超远程电磁火箭弹。“既然随便选,那我就挑个远的呗。”洛溪瑶一点不含糊,手指继续往远处划拉。终于,她在屏幕边缘找到一座孤零零的小岛。不大,但足够当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