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汴梁城,滴水成冰。
摇红轩的暖阁里却熏香如春,炭火烧得噼啪作响。
康王赵构一身紫貂裘,端坐在铺着白虎皮的紫檀圈椅里,指尖无意识摩挲着。
少宰张邦昌坐在下首,官袍下摆沾着未化的雪粒,眉头拧成疙瘩,时不时瞟向门口。
珠帘轻响,一个身影裹挟着寒气踏入。
来人一身玄色貂裘,金线暗绣云纹,衬得身姿挺拔,面容却带着几分江南水乡的清俊,正是黄千帆。
“康王殿下,张相。”
黄千帆拱手,笑容温润,眼底却无半分暖意。
赵构瞳孔猛地一缩,手骤然收紧!
“黄千帆?”
他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寒意,“金国使者?你何时成了金国的座上宾?”
黄千帆解下貂裘递给侍立一旁的胡姬,露出里面月白锦袍,从容落座。
“殿下说笑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黄某不过是个生意人,谁给的价码合适,自然替谁办事。”
他端起侍女奉上的热茶,慢条斯理地撇着浮沫。
“金主雄才大略,求贤若渴,又见我颇有些才能,便派人延揽我。”
张邦昌脸色铁青:“黄千帆!你可知叛国通敌,乃是诛九族的大罪!”
“诛九族?”黄千帆嗤笑一声,放下茶盏,目光锐利如刀。
“张相还是先想想,如何保住汴梁城几十万百姓的脑袋吧!金军铁蹄已踏破河北三镇,兵锋直指汴梁!若非我主念及两国旧谊,愿代表金国与大宋开和谈之门,此刻城外怕已是血流成河了!”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却字字如锤,砸在赵构和张邦昌心上。
“我们的条件很简单。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岁贡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另……”
他目光落在赵构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审视。
“另外请康王殿下,亲赴我军大营,为质。”
“为质?!”
赵构霍然起身,紫貂裘滑落在地也浑然不觉,眼中怒火翻腾。
“黄千帆!你欺人太甚!”
黄千帆稳坐如山,唇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殿下息怒。此乃我主诚意。殿下身份贵重,亲赴大营,方能彰显大宋求和之诚,保汴梁一时安宁。否则……”
他端起茶盏,轻轻一吹,热气氤氲了他眼底的寒光。
“如若不然,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阁内死寂,只闻炭火爆裂的噼啪声。
赵构胸膛剧烈起伏,死死盯着黄千帆那张看似温润实则冷酷的脸。
张邦昌面如死灰,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从摇红轩出来,两人直奔皇宫。
殿内龙涎香浓得化不开,新糊的椒泥宫墙也挡不住腊月凛冽的寒气。
赵构跪在冰冷的金砖上,肩头积了一层薄雪。
他刚从摇红轩那场惊心动魄的密谈中抽身,心头的寒意比殿外的风雪更甚。
“宣——康王赵构觐见!”
内侍尖细的嗓音穿透重重殿门。
赵构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起身,拂落肩头碎雪,大步踏入殿内。
金銮殿上,龙椅高悬。
端坐其上的,不再是那个醉心书画、仙风道骨的父皇。
而是他的大哥,前太子,如今的官家——赵桓。
一身明黄龙袍,衬得他面容沉肃,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与……一丝陌生的锐利。
皇兄?
赵桓淡淡的解释这一切:如同唐明皇面临安禄山大军逼宫时,只能将皇位仓皇传给肃宗。
今晨,皇帝赵佶密召太子入宫,宣布禅让皇位。
只是战时,无从举办盛大仪式。
“臣弟赵构,叩见陛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君临天下!”赵构撩袍跪倒,声音沉稳。
“九弟平身。”
赵桓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国家已是风雨飘摇,哪来的喜。对了,和金人代表……谈得如何?”
赵构起身,将黄千帆的条件和盘托出,一字不落。
说到“割让三镇”、“岁贡银绢”、“康王为质”时,殿内落针可闻。
侍立两旁的枢密使童贯、兵部尚书李纲等人,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
赵桓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御案,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待赵构说完,他才缓缓抬眼,目光如古井深潭,看不出喜怒。
“金人……真是欺人太甚。”
他声音平淡,却让殿内温度骤降,“那黄千帆,底细查清了吗?”
“回陛下,”
枢密使童贯连忙躬身。
“此人确是江南巨贾黄家嫡子,八部桥少东。其父黄天霸,早年与辽、西夏皆有生意往来,近年似与金国上层过从甚密。此番摇身一变,竟成金国密使,其背后……恐有金国宗室支持。”
赵桓沉默片刻,指尖在案上重重一叩!
“传旨!”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之怒。
“着殿前司都指挥使,点五百禁军!即刻包围摇红轩!将金国细作黄千帆及其党羽,悉数拿下!严加审讯!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臣遵旨!”
殿前司都指挥使轰然应诺,转身大步出殿。
赵桓的目光重新落在赵构身上,带着一丝深意。
“九弟,此事……由你亲自督阵。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臣弟领旨!”
赵构心头一凛,躬身应命,转身疾步离去。
风雪卷起他紫貂裘的衣角,猎猎作响。
摇红轩外,铁甲森森。
五百禁军已将这座销金窟围得水泄不通,火把将夜空映得如同白昼。
楼内早已乱作一团,丝竹管弦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惊叫、哭喊和兵甲碰撞的铿锵声。
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们被粗暴地从温柔乡里拖出,衣衫不整,面无人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赵构一身亲王蟒袍,按剑立于阶前,面沉如水。
“搜!一间一间搜!尤其是天字丙号房!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禁军如狼似虎般涌入。
不多时,一名校尉疾步奔出,像见了鬼一样,吓得脸色煞白。
附在赵构耳边低语。
“殿下……天字丙号房……有人……属下等不敢擅入……”
赵构眉头一拧。
“何人?”
校尉声音更低,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是……是太上皇……身边的内侍省都知,陈公公!他……他守在门外,说……说太上皇正在里面……品茶……”
说什么胡话——!
赵构只觉得一道惊雷在头顶炸开!
太上皇?!
父皇赵佶?!
刚刚退位,他怎么会在这里?!还偏偏是黄千帆所在的丙号房?!
虽然,他此前就听人传言父皇曾多次夜行出宫到摇红轩,与艳妓私会。
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猛地推开挡路的禁军,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梯,直奔天字丙号房!
房门外,果然站着两个眼熟的内侍,正是父皇身边最得力的陈公公和另一名大珰。
两人面无表情,如同两尊门神,挡在紧闭的雕花木门前。
“陈公公!”
赵构强压心头惊涛骇浪,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
“本王奉旨捉拿金国细作!请公公让开!”
陈公公眼皮都没抬一下,声音尖细平板。
“康王殿下,太上皇正在里面静心品茗,吩咐了,谁也不见。殿下请回吧。”
“父皇在里面?”
赵构盯着那扇紧闭的门,仿佛要穿透厚重的楠木。
“那金国细作黄千帆……”
“殿下慎言!”
陈公公猛地抬眼,目光锐利如刀。
“里面只有太上皇的小友。殿下莫要惊扰圣驾!”
小友?!
黄千帆是太上皇的忘年交、座上宾?!
赵构只觉得一股荒谬绝伦的怒火直冲头顶!
他猛地拔高声音。
“陈公公!本王奉的是当今天子的圣旨!捉拿的是通敌叛国的金国细作!你……”
话音未落,门内传来一个苍老却依旧带着威严的声音,透过门缝,清晰地传了出来:
“构儿……退下。”
是太上皇赵佶!
赵构浑身一僵,如同被施了定身咒,拔剑的手停在半空。
“父皇……”
“退下!”
门内的声音陡然转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朕的话……你也不听了吗?!”
赵构死死咬着后槽牙,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几乎要渗出血来。
他看着那扇紧闭的门,仿佛能看到门内父皇与黄千帆对坐品茗的“和谐”景象。
一股巨大的屈辱和无力感瞬间攫住了他。
他猛地收回手,剑尖颓然垂下。
“儿臣……遵旨。”
他从齿缝里挤出三个字,声音嘶哑。
他缓缓转身,一步一步走下楼梯,背影在摇曳的火光中,显得格外萧索沉重。
风雪更大了,扑打在脸上,冰冷刺骨。
孙府西跨院的书房里,炭火将熄未熄,残留着一丝微弱的暖意。
赵清璃裹着厚厚的银狐裘,坐在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一封已经揉皱的信笺——正是三年前林云舟留给她的那封。
窗外,夜色沉沉,雪落无声。
“郡主,康王殿下来了。”
青黛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赵清璃指尖一顿,迅速将信笺塞入袖中,起身:“请殿下进来。”
门帘掀起,赵构带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
他脸色苍白,眉宇间带着浓得化不开的疲惫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悲愤。
“清璃阿姐。”
他声音沙哑,开门见山。
“我……是来辞行的。”
赵清璃心头一跳。
“九殿下要去何处?”
“金营。”
赵构吐出两个字,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为质。”
赵清璃瞳孔骤缩!
“为质?为何?”
赵构苦笑一声,将摇红轩内太上皇现身、呵斥他退下的一幕,简略道出。
末了,他声音低沉,带着无尽的苦涩。
“父皇……太上皇他……说服了皇兄。割让三镇,岁贡银绢……还有我。皇兄……允了。”
赵清璃只觉得一股寒气瞬间席卷全身!
割地!
赔款!
亲王为质!
这哪里是和谈?分明是城下之盟!是奇耻大辱!
“太原呢?”
她猛地抓住关键。
“王禀将军他们……”
赵构眼中闪过一丝痛楚。
“皇兄密旨……命我……持旨前往太原,劝降守军。若王禀、孙九思、林云舟……肯献城归顺,或可……免遭屠戮。”
劝降?!
赵清璃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太原城浴血奋战至今,多少将士埋骨城头!
如今朝廷非但不救,竟要他们献城投降?!
“他们……不会降的。”
赵清璃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赵构看着她清冷眸子里燃烧的火焰,心头微震。
他沉默片刻,才低声道。
“我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临行前,只想问你一句……”
他抬起头,目光深深看进赵清璃眼底。
“三年未见,可有话……要我带给九思?或者……林云舟?”
袖中的信笺硌着手腕,带着那人滚烫的嘱托和冰冷的绝望。
赵清璃的指尖在袖中死死攥紧那封皱巴巴的信。
她抬起眼,迎上赵构探询的目光,清冷的眸子深处,翻涌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良久,她缓缓开口,声音低得如同叹息,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近乎决绝的力量:
“帮我告诉他们……他们都已尽国之大义。”
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翻腾的千言万语都压下去,只凝成最锋利的刀刃。
“活着回来。不准死!”
摇红轩的暖阁里却熏香如春,炭火烧得噼啪作响。
康王赵构一身紫貂裘,端坐在铺着白虎皮的紫檀圈椅里,指尖无意识摩挲着。
少宰张邦昌坐在下首,官袍下摆沾着未化的雪粒,眉头拧成疙瘩,时不时瞟向门口。
珠帘轻响,一个身影裹挟着寒气踏入。
来人一身玄色貂裘,金线暗绣云纹,衬得身姿挺拔,面容却带着几分江南水乡的清俊,正是黄千帆。
“康王殿下,张相。”
黄千帆拱手,笑容温润,眼底却无半分暖意。
赵构瞳孔猛地一缩,手骤然收紧!
“黄千帆?”
他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寒意,“金国使者?你何时成了金国的座上宾?”
黄千帆解下貂裘递给侍立一旁的胡姬,露出里面月白锦袍,从容落座。
“殿下说笑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黄某不过是个生意人,谁给的价码合适,自然替谁办事。”
他端起侍女奉上的热茶,慢条斯理地撇着浮沫。
“金主雄才大略,求贤若渴,又见我颇有些才能,便派人延揽我。”
张邦昌脸色铁青:“黄千帆!你可知叛国通敌,乃是诛九族的大罪!”
“诛九族?”黄千帆嗤笑一声,放下茶盏,目光锐利如刀。
“张相还是先想想,如何保住汴梁城几十万百姓的脑袋吧!金军铁蹄已踏破河北三镇,兵锋直指汴梁!若非我主念及两国旧谊,愿代表金国与大宋开和谈之门,此刻城外怕已是血流成河了!”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却字字如锤,砸在赵构和张邦昌心上。
“我们的条件很简单。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岁贡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另……”
他目光落在赵构脸上,带着一丝玩味的审视。
“另外请康王殿下,亲赴我军大营,为质。”
“为质?!”
赵构霍然起身,紫貂裘滑落在地也浑然不觉,眼中怒火翻腾。
“黄千帆!你欺人太甚!”
黄千帆稳坐如山,唇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殿下息怒。此乃我主诚意。殿下身份贵重,亲赴大营,方能彰显大宋求和之诚,保汴梁一时安宁。否则……”
他端起茶盏,轻轻一吹,热气氤氲了他眼底的寒光。
“如若不然,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阁内死寂,只闻炭火爆裂的噼啪声。
赵构胸膛剧烈起伏,死死盯着黄千帆那张看似温润实则冷酷的脸。
张邦昌面如死灰,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从摇红轩出来,两人直奔皇宫。
殿内龙涎香浓得化不开,新糊的椒泥宫墙也挡不住腊月凛冽的寒气。
赵构跪在冰冷的金砖上,肩头积了一层薄雪。
他刚从摇红轩那场惊心动魄的密谈中抽身,心头的寒意比殿外的风雪更甚。
“宣——康王赵构觐见!”
内侍尖细的嗓音穿透重重殿门。
赵构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起身,拂落肩头碎雪,大步踏入殿内。
金銮殿上,龙椅高悬。
端坐其上的,不再是那个醉心书画、仙风道骨的父皇。
而是他的大哥,前太子,如今的官家——赵桓。
一身明黄龙袍,衬得他面容沉肃,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与……一丝陌生的锐利。
皇兄?
赵桓淡淡的解释这一切:如同唐明皇面临安禄山大军逼宫时,只能将皇位仓皇传给肃宗。
今晨,皇帝赵佶密召太子入宫,宣布禅让皇位。
只是战时,无从举办盛大仪式。
“臣弟赵构,叩见陛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君临天下!”赵构撩袍跪倒,声音沉稳。
“九弟平身。”
赵桓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国家已是风雨飘摇,哪来的喜。对了,和金人代表……谈得如何?”
赵构起身,将黄千帆的条件和盘托出,一字不落。
说到“割让三镇”、“岁贡银绢”、“康王为质”时,殿内落针可闻。
侍立两旁的枢密使童贯、兵部尚书李纲等人,脸色瞬间变得极其难看。
赵桓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御案,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待赵构说完,他才缓缓抬眼,目光如古井深潭,看不出喜怒。
“金人……真是欺人太甚。”
他声音平淡,却让殿内温度骤降,“那黄千帆,底细查清了吗?”
“回陛下,”
枢密使童贯连忙躬身。
“此人确是江南巨贾黄家嫡子,八部桥少东。其父黄天霸,早年与辽、西夏皆有生意往来,近年似与金国上层过从甚密。此番摇身一变,竟成金国密使,其背后……恐有金国宗室支持。”
赵桓沉默片刻,指尖在案上重重一叩!
“传旨!”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之怒。
“着殿前司都指挥使,点五百禁军!即刻包围摇红轩!将金国细作黄千帆及其党羽,悉数拿下!严加审讯!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臣遵旨!”
殿前司都指挥使轰然应诺,转身大步出殿。
赵桓的目光重新落在赵构身上,带着一丝深意。
“九弟,此事……由你亲自督阵。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臣弟领旨!”
赵构心头一凛,躬身应命,转身疾步离去。
风雪卷起他紫貂裘的衣角,猎猎作响。
摇红轩外,铁甲森森。
五百禁军已将这座销金窟围得水泄不通,火把将夜空映得如同白昼。
楼内早已乱作一团,丝竹管弦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惊叫、哭喊和兵甲碰撞的铿锵声。
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们被粗暴地从温柔乡里拖出,衣衫不整,面无人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赵构一身亲王蟒袍,按剑立于阶前,面沉如水。
“搜!一间一间搜!尤其是天字丙号房!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禁军如狼似虎般涌入。
不多时,一名校尉疾步奔出,像见了鬼一样,吓得脸色煞白。
附在赵构耳边低语。
“殿下……天字丙号房……有人……属下等不敢擅入……”
赵构眉头一拧。
“何人?”
校尉声音更低,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是……是太上皇……身边的内侍省都知,陈公公!他……他守在门外,说……说太上皇正在里面……品茶……”
说什么胡话——!
赵构只觉得一道惊雷在头顶炸开!
太上皇?!
父皇赵佶?!
刚刚退位,他怎么会在这里?!还偏偏是黄千帆所在的丙号房?!
虽然,他此前就听人传言父皇曾多次夜行出宫到摇红轩,与艳妓私会。
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猛地推开挡路的禁军,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梯,直奔天字丙号房!
房门外,果然站着两个眼熟的内侍,正是父皇身边最得力的陈公公和另一名大珰。
两人面无表情,如同两尊门神,挡在紧闭的雕花木门前。
“陈公公!”
赵构强压心头惊涛骇浪,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
“本王奉旨捉拿金国细作!请公公让开!”
陈公公眼皮都没抬一下,声音尖细平板。
“康王殿下,太上皇正在里面静心品茗,吩咐了,谁也不见。殿下请回吧。”
“父皇在里面?”
赵构盯着那扇紧闭的门,仿佛要穿透厚重的楠木。
“那金国细作黄千帆……”
“殿下慎言!”
陈公公猛地抬眼,目光锐利如刀。
“里面只有太上皇的小友。殿下莫要惊扰圣驾!”
小友?!
黄千帆是太上皇的忘年交、座上宾?!
赵构只觉得一股荒谬绝伦的怒火直冲头顶!
他猛地拔高声音。
“陈公公!本王奉的是当今天子的圣旨!捉拿的是通敌叛国的金国细作!你……”
话音未落,门内传来一个苍老却依旧带着威严的声音,透过门缝,清晰地传了出来:
“构儿……退下。”
是太上皇赵佶!
赵构浑身一僵,如同被施了定身咒,拔剑的手停在半空。
“父皇……”
“退下!”
门内的声音陡然转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朕的话……你也不听了吗?!”
赵构死死咬着后槽牙,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几乎要渗出血来。
他看着那扇紧闭的门,仿佛能看到门内父皇与黄千帆对坐品茗的“和谐”景象。
一股巨大的屈辱和无力感瞬间攫住了他。
他猛地收回手,剑尖颓然垂下。
“儿臣……遵旨。”
他从齿缝里挤出三个字,声音嘶哑。
他缓缓转身,一步一步走下楼梯,背影在摇曳的火光中,显得格外萧索沉重。
风雪更大了,扑打在脸上,冰冷刺骨。
孙府西跨院的书房里,炭火将熄未熄,残留着一丝微弱的暖意。
赵清璃裹着厚厚的银狐裘,坐在窗边,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一封已经揉皱的信笺——正是三年前林云舟留给她的那封。
窗外,夜色沉沉,雪落无声。
“郡主,康王殿下来了。”
青黛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赵清璃指尖一顿,迅速将信笺塞入袖中,起身:“请殿下进来。”
门帘掀起,赵构带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
他脸色苍白,眉宇间带着浓得化不开的疲惫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悲愤。
“清璃阿姐。”
他声音沙哑,开门见山。
“我……是来辞行的。”
赵清璃心头一跳。
“九殿下要去何处?”
“金营。”
赵构吐出两个字,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
“为质。”
赵清璃瞳孔骤缩!
“为质?为何?”
赵构苦笑一声,将摇红轩内太上皇现身、呵斥他退下的一幕,简略道出。
末了,他声音低沉,带着无尽的苦涩。
“父皇……太上皇他……说服了皇兄。割让三镇,岁贡银绢……还有我。皇兄……允了。”
赵清璃只觉得一股寒气瞬间席卷全身!
割地!
赔款!
亲王为质!
这哪里是和谈?分明是城下之盟!是奇耻大辱!
“太原呢?”
她猛地抓住关键。
“王禀将军他们……”
赵构眼中闪过一丝痛楚。
“皇兄密旨……命我……持旨前往太原,劝降守军。若王禀、孙九思、林云舟……肯献城归顺,或可……免遭屠戮。”
劝降?!
赵清璃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太原城浴血奋战至今,多少将士埋骨城头!
如今朝廷非但不救,竟要他们献城投降?!
“他们……不会降的。”
赵清璃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赵构看着她清冷眸子里燃烧的火焰,心头微震。
他沉默片刻,才低声道。
“我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临行前,只想问你一句……”
他抬起头,目光深深看进赵清璃眼底。
“三年未见,可有话……要我带给九思?或者……林云舟?”
袖中的信笺硌着手腕,带着那人滚烫的嘱托和冰冷的绝望。
赵清璃的指尖在袖中死死攥紧那封皱巴巴的信。
她抬起眼,迎上赵构探询的目光,清冷的眸子深处,翻涌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良久,她缓缓开口,声音低得如同叹息,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近乎决绝的力量:
“帮我告诉他们……他们都已尽国之大义。”
她顿了顿,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胸中翻腾的千言万语都压下去,只凝成最锋利的刀刃。
“活着回来。不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