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军大营东侧,一片用粗木栅栏围起的洼地,腥臊气混杂着绝望的呻吟。
顾文轩蜷缩在冻得硬邦邦的泥地上,身上那件曾经光鲜的锦袍沾满污秽,眼神涣散,嘴里反复念叨着“静姝……静姝……”,如同失了魂的躯壳。
几个金兵提着木桶,粗暴地将冰冷的泔水泼向俘虏群,引起一阵虚弱的骚动和呛咳。
马蹄声由远及近,黄千帆勒住缰绳,身后跟着康王赵构与少宰张邦昌的马车。
他们依圣旨,出城来到金军大营,履行进一步谈判和行质的约定。
黄千帆目光扫过俘虏营,一眼便锁定了那个蜷缩的身影,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
他翻身下马,径直走向看守俘虏的金兵头目,用流利的女真语低声交谈几句,又抛过去一小袋沉甸甸的东西。
头目掂了掂,咧嘴一笑,挥手示意放人。
两名金兵像拖死狗一样将顾文轩拖到黄千帆马前。
顾文轩茫然抬头,看到黄千帆那张似笑非笑的脸,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猛地扑过去抱住他的腿:“黄兄!黄兄救我!我是帮你们的啊……”
话未说完,已是涕泪横流。
黄千帆嫌恶地抽开腿,声音冷淡。
“李静姝的事,我听说了。”
他顿了顿,对身后亲随吩咐.
“去,找拔离速要人。就说,那女人的尸首,我要带走。”
亲随领命而去。
不多时,拔离速的亲兵队长一脸不情愿地跟了过来,身后两人抬着一卷草席。
“黄大人,将军说了,一个南蛮女人,死了就死了,丢河里喂鱼便是,何必费事?”
黄千帆眼皮都没抬。
“我自有分寸。捞上来。”
亲兵队长见他身后那几名披着厚重铁甲、只露一双冰冷眼睛的铁浮屠卫士手已按上刀柄,咽了口唾沫,不敢再多言,挥手让人去河边打捞。
冰冷的河水刺骨,费了好大劲,才将李静姝早已僵硬的尸身拖上岸。
尸体在冰河里泡了几天,昔日娇艳的容颜青白浮肿,脖颈处紫黑的掐痕触目惊心,破碎的素白中衣勉强蔽体。
黄千帆面无表情地让手下就近的村中买了一副薄皮棺材,为她收敛了尸身,在营地外一处背风的土坡下草草挖了个浅坑埋了。
没有墓碑,更没有墓志铭,就在以为可以安然终老的汴梁城外。
没有人会知道这么个不起眼的小土包,竟然埋葬着大宋权臣尚书的爱女。
他亲自点了三炷香插在坟头,赵构与张邦昌也默默作揖。
顾文轩扑在冰冷的坟土上,嚎啕大哭,声音嘶哑凄厉,在寒风中飘散,徒增几分凄凉与讽刺。
“行了,哭够了就上路。跟着我们,你没准还能保一条命。”
黄千帆翻身上马,不再看那新坟一眼。
“太原城下,还有正事。”
寒风凛冽,马蹄踏碎冻土。
一行人沉默地离开了这片埋葬着短暂悲欢的荒野,顶着铅灰色的天空,朝着西北方向,朝着那座被金军铁桶般围困、仍在浴血坚守的孤城——太原,疾驰而去。
沿途所见,尽是金军连绵营帐与辎重车队扬起的滚滚烟尘,肃杀之气弥漫四野。
太原城头,冰甲在冬日惨淡的阳光下反射着森森寒光,如同披甲的巨兽。
城下,金军营寨连绵,旌旗招展。
他们一行拜见了金军主帅,负责围困太原的主将是完颜银术。
完颜银术显然对黄千帆的到来颇为重视,对黄千帆的态度也恭敬的不得了。
先是当面寒暄,晚上更有一顿丰盛的帐篷款待。
结束后,又非要让黄千帆留下来继续喝酒,并押上几位俘虏的太原城中贵女,陪他们大肆作乐。
这些都让赵构一再确定,黄千帆不只是金人的细作那么简单。
第二天,按照黄千帆的要求,他让士兵在太原城下摆开一张长条桌案,铺着厚毡。
黄千帆一行抵达时,完颜银术在他身后带兵守着。
赵构和张邦昌、顾文轩跟在身后。
“孙九思!林云舟!故人来访,带了临安的好茶。何不开城一叙?”
黄千帆朗声朝城头喊道,声音穿透寒风。
城头没有人回应他们。
黄千帆瞟了一眼赵构和张邦昌。
“两位,念念皇帝的旨意吧。”
赵构从张少宰手中接过圣旨,走到城下。
“太原城的将士们,我是康王,特奉圣意宣旨。”
旨文比较长,他清了清喉咙。
“兹以金国兵锋既临城下,为念兆民之安危,靖绥中外之扰攘,乃权时制宜,俯从和议。特宣敕旨,谕尔太原阖城将士军民人等:其各遵朕命,即行解甲释兵,撤出太原城池,付以钥节,交割金军,不得迁延抗阻!全体兵马人等,着即退守怀州,整饬营伍,静候后命。务体圣怀之艰虞,毋违朕言之谆切!故兹昭示,咸使闻知。钦此!”
他大声宣读,城上的将士们纷纷耳语议论。
不多时,太原南门缓缓开启一道缝隙。
孙九思与林云舟并肩而出,身后只跟着十余名亲兵。
统领全城军事的王禀并没有出来。
两人皆是一身戎装,数月的守城激战,显得异常消瘦。
孙九思神色沉凝,林云舟则嘴角挂着一丝惯常的、带着点混不吝的笑意,目光锐利如鹰隼,飞快扫过对方阵势。
——桌案看似寻常,侧面几辆蒙着厚毡的战车后,隐约有金属反光一闪而逝。
双方在长桌两侧落座。
寒风卷起尘土,气氛凝滞。
赵构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明黄卷轴。
将圣旨推向对面。
孙九思没有去接,只是盯着赵构。
“弃城?勤王?汴梁之围,根源在金贼贪得无厌!割让三镇,赔款求和,无异于饮鸩止渴!今日弃太原,明日金兵便可长驱直入,直捣汴梁!此乃自毁长城!”
林云舟嗤笑一声,手指敲了敲桌面。
“康王殿下,您带着圣旨来,后面跟着的可是金狗的千军万马?这‘勤王’,怕不是给金人当开路先锋吧?”
赵构从怀中摸出个螺钿漆盒:“林二哥,汴梁有位小娘子托我捎件旧物。”
盒盖掀开,一绺乌黑断发缠着褪色红绳,静静躺在织锦上。
林云舟瞳孔骤缩。
看到断发,仿佛能看到郡主亲手剪下这缕发,分明在说“等你回来,此心如发。”
孙九思有些郁闷,也不知这缕断发是宋婉儿还是自家那位——郡主娘子的。
林云舟目光转向黄千帆,带着玩味。
“黄兄,哦不,现在该叫您金国使臣了?摇红轩的生意,做到两军阵前了?”
黄千帆面不改色,端起面前粗瓷茶碗抿了一口,眼神不时地瞥了一眼桌下,又扫向侧面战车,指尖在桌沿轻轻叩了两下。
桌下?
林云舟一手持盏喝茶,另一手去桌下摸索。
粘了一把短刀。
侧面的战车后面,瞟一眼就知道埋伏了金狗的弓箭手。
黄千帆原来藏着这么多后手啊!
这个阴险的金狗!
张邦昌急忙打圆场。
“林通判慎言!黄大人乃两国和谈使者!弃城是圣意,是为保全太原军民性命!负隅顽抗,只有玉石俱焚!”
“保全?”
林云舟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碗跳起。
他指向一旁失魂落魄的顾文轩,“顾公子,你无官身,怎么也跟着跑到这里来了。也是来当金狗的说客?”
顾文轩被点名,浑身一哆嗦,把头埋得更低。
黄千帆突然脸色一沉,也重重一拍桌子,震得比林云舟那下更响。
“林云舟!你休要血口喷人!他们夫妇从汴梁城跑出来,就被抓住了!如今汴梁外围也是金军的天下了。尔等冥顽不灵,抗拒天兵,才是置满城百姓于死地!”
他话音未落,身体猛地前倾,右手看似愤怒地挥向林云舟,左手却闪电般探向桌底!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林云舟反应更快!
他像是早有预料,身体向后一仰,避开黄千帆挥来的右手,同时右脚猛地一蹬桌腿!
长条桌案被他这蓄力一蹬,轰然向黄千帆方向掀翻!杯盏碗碟碎裂一地!
桌布掀起的刹那,寒光乍现!
一把锋利的短刀赫然绑在桌底!
“动手!”
几乎在桌子掀翻的同时,侧面战车后传来金兵将领的怒吼!
数十支弩箭带着凄厉的破空声,从车后激射而出,直扑孙九思、林云舟等人!
“保护大人!”
孙九思的亲兵队长嘶吼着扑上,用身体挡住孙九思!
两名亲兵瞬间被射成刺猬!
混乱中,林云舟如同猎豹般蹿出!
他借着掀翻桌案的力道,就地一滚,避开几支弩箭,瞬间已扑到因桌案翻倒而踉跄后退的黄千帆身前!
寒光一闪,林云舟手中已多了一把不知何时藏于袖中的短匕,冰冷的刃口紧紧贴上黄千帆的脖颈!
“都别动!”
林云舟厉声大喝,手臂死死箍住黄千帆的脖子,将他挡在自己身前,“再放一箭,我先宰了你们的使者!”
弩箭的攒射戛然而止。
完颜银术赶紧让其他埋伏着的金兵不要轻举妄动。
金兵投鼠忌器,弓箭手僵在原地。
完颜银术脸色铁青,怒吼道:“林云舟!放开黄大人!”
“放我们回城!否则,一刀割了这个金狗!”
林云舟拖着黄千帆一步步后退,匕首稳稳抵着他的咽喉。
“孙大人,走!”
孙九思深深看了一眼被挟持的黄千帆和惊惶的赵构、张邦昌,不再犹豫,带着剩余亲兵,护着林云舟,迅速退向城门。
沉重的城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合拢,将金军的怒吼和赵构绝望的目光隔绝在外。
冰冷的牢房里,只有一扇窄窗透进些许天光。
黄千帆被反绑双手丢在草堆上,脸上却没什么惧色,反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林老弟,几年不见,身手见长啊。”
他活动了一下被勒疼的脖子。
“刚才那一下,够狠。”
林云舟靠在牢门边,把玩着那把匕首。
“比不上黄兄你,摇身一变,就成了金国贵人。桌底下藏刀,车后面藏弩,这待客之道,够别致。”
“各为其主罢了。”
黄千帆耸耸肩。
“倒是你,挟持我退回来,下一步打算如何?真以为凭这弹丸之地,几千残兵,能挡住金国铁骑?”
“挡不挡得住,试过才知道。”
林云舟目光锐利。“倒是你,刚才在桌下敲那两下,才引起我注意的?你总不至于是故意暴露给我的吧!”
黄千帆笑了笑,没承认也没否认。
“我只是不想看着你死。林云舟,听我一句劝,大势已去。宋主懦弱,汴梁空虚,太原孤城,守不住的。投降,还能保满城性命。”
“投降?”
林云舟嗤笑,“像顾文轩那样,把老婆送给金狗糟蹋,然后像条狗一样活着?”
提到李静姝,黄千帆沉默了一下,叹口气。
“她……是个烈性女子。可惜了。”
从监牢里走出来,林云舟又急着去府衙找孙九思和王禀。
王禀脸色阴沉如水,孙九思则眉头紧锁。
“黄千帆的话,你们也听到了。”
孙九思看向王禀和林云舟,声音沉重,“圣旨……是让我们撤。”
王禀猛地抬头,眼中血丝密布。
“撤?往哪撤?撤了太原,金兵大部队便可心无旁骛直扑汴梁!汴梁若破,大宋何在?孙大人,你熟读圣贤书,告诉我,弃土保身,是忠是奸?”
“汴梁尚有禁军,各地勤王兵马已在路上……圣上或有其他谋划。”孙九思试图解释。
“禁军?”
林云舟打断他,语气带着讥讽。
“童贯的数万大军就在真定,眼睁睁看着太原被围数月,可曾发过一兵一卒?指望他们?孙大人,你信吗?汴梁人再多,若无险可守,无援可待,不过是金人砧板上的肉!”
“太原在,就如一根钉子钉在金人背上!钉得越深,钉得越久,就能为汴梁多争取一分时间!为各地勤王兵马多争取一分集结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保汴梁,保大宋!”
王禀重重一拍墙壁,震得灰尘簌簌落下。
“云舟说得对!陛下当保国爱民,臣子当尽忠守义!今太原军民死战数月,粮尽援绝犹不降!朝廷不思救援,反下旨令我等弃城?此等旨意,恕王禀万死不敢奉诏!”
半晌,他回过身来看着两位,拱手一拜。
“就这么定了。我王禀决意抗旨,固守太原,绝不投降撤出。日后若有追究,我一力承担,绝不连累两位。”
孙九思、林云舟连忙回礼。
王将军大义,他二人也表示自然同心同义,绝不苟活。
次日清晨,寒风凛冽。
太原南城楼上,王禀一身残破甲胄,按剑而立。
孙九思、林云舟分立两侧。
城下,赵构、张邦昌、顾文轩等人再次被金兵“护送”而来,黄千帆依旧被捆着,站在一旁。
赵构仰头,声音带着颤抖。
“王将军!孙副使!林通判!圣命难违啊!开城吧!”
王禀目光如电,扫过城下众人,将手中的明黄卷轴以士兵的火把引火,将付之一炬的圣旨果断抛下城头。
城下的金军和城上的将士们都看愣了。
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剑锋在寒风中发出清越龙吟!
“将士们!”
王禀声如洪钟,响彻城头城下。
“陛下受奸佞蒙蔽,下此乱命!太原,乃汴梁屏障!弃太原,则汴梁危!大宋危!我王禀,生是大宋将,死是大宋魂!今日,在此立誓!”
他手腕一抖,剑尖精准地挑向赵构手中高举的圣旨!
大宋的旗帜仍在凛冽的寒风中迎风猎猎!
“敢言降者——”王禀剑指城下,须发戟张,怒吼声如同惊雷炸响,在冰封的太原城头久久回荡。
“当戮之!”
顾文轩蜷缩在冻得硬邦邦的泥地上,身上那件曾经光鲜的锦袍沾满污秽,眼神涣散,嘴里反复念叨着“静姝……静姝……”,如同失了魂的躯壳。
几个金兵提着木桶,粗暴地将冰冷的泔水泼向俘虏群,引起一阵虚弱的骚动和呛咳。
马蹄声由远及近,黄千帆勒住缰绳,身后跟着康王赵构与少宰张邦昌的马车。
他们依圣旨,出城来到金军大营,履行进一步谈判和行质的约定。
黄千帆目光扫过俘虏营,一眼便锁定了那个蜷缩的身影,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
他翻身下马,径直走向看守俘虏的金兵头目,用流利的女真语低声交谈几句,又抛过去一小袋沉甸甸的东西。
头目掂了掂,咧嘴一笑,挥手示意放人。
两名金兵像拖死狗一样将顾文轩拖到黄千帆马前。
顾文轩茫然抬头,看到黄千帆那张似笑非笑的脸,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猛地扑过去抱住他的腿:“黄兄!黄兄救我!我是帮你们的啊……”
话未说完,已是涕泪横流。
黄千帆嫌恶地抽开腿,声音冷淡。
“李静姝的事,我听说了。”
他顿了顿,对身后亲随吩咐.
“去,找拔离速要人。就说,那女人的尸首,我要带走。”
亲随领命而去。
不多时,拔离速的亲兵队长一脸不情愿地跟了过来,身后两人抬着一卷草席。
“黄大人,将军说了,一个南蛮女人,死了就死了,丢河里喂鱼便是,何必费事?”
黄千帆眼皮都没抬。
“我自有分寸。捞上来。”
亲兵队长见他身后那几名披着厚重铁甲、只露一双冰冷眼睛的铁浮屠卫士手已按上刀柄,咽了口唾沫,不敢再多言,挥手让人去河边打捞。
冰冷的河水刺骨,费了好大劲,才将李静姝早已僵硬的尸身拖上岸。
尸体在冰河里泡了几天,昔日娇艳的容颜青白浮肿,脖颈处紫黑的掐痕触目惊心,破碎的素白中衣勉强蔽体。
黄千帆面无表情地让手下就近的村中买了一副薄皮棺材,为她收敛了尸身,在营地外一处背风的土坡下草草挖了个浅坑埋了。
没有墓碑,更没有墓志铭,就在以为可以安然终老的汴梁城外。
没有人会知道这么个不起眼的小土包,竟然埋葬着大宋权臣尚书的爱女。
他亲自点了三炷香插在坟头,赵构与张邦昌也默默作揖。
顾文轩扑在冰冷的坟土上,嚎啕大哭,声音嘶哑凄厉,在寒风中飘散,徒增几分凄凉与讽刺。
“行了,哭够了就上路。跟着我们,你没准还能保一条命。”
黄千帆翻身上马,不再看那新坟一眼。
“太原城下,还有正事。”
寒风凛冽,马蹄踏碎冻土。
一行人沉默地离开了这片埋葬着短暂悲欢的荒野,顶着铅灰色的天空,朝着西北方向,朝着那座被金军铁桶般围困、仍在浴血坚守的孤城——太原,疾驰而去。
沿途所见,尽是金军连绵营帐与辎重车队扬起的滚滚烟尘,肃杀之气弥漫四野。
太原城头,冰甲在冬日惨淡的阳光下反射着森森寒光,如同披甲的巨兽。
城下,金军营寨连绵,旌旗招展。
他们一行拜见了金军主帅,负责围困太原的主将是完颜银术。
完颜银术显然对黄千帆的到来颇为重视,对黄千帆的态度也恭敬的不得了。
先是当面寒暄,晚上更有一顿丰盛的帐篷款待。
结束后,又非要让黄千帆留下来继续喝酒,并押上几位俘虏的太原城中贵女,陪他们大肆作乐。
这些都让赵构一再确定,黄千帆不只是金人的细作那么简单。
第二天,按照黄千帆的要求,他让士兵在太原城下摆开一张长条桌案,铺着厚毡。
黄千帆一行抵达时,完颜银术在他身后带兵守着。
赵构和张邦昌、顾文轩跟在身后。
“孙九思!林云舟!故人来访,带了临安的好茶。何不开城一叙?”
黄千帆朗声朝城头喊道,声音穿透寒风。
城头没有人回应他们。
黄千帆瞟了一眼赵构和张邦昌。
“两位,念念皇帝的旨意吧。”
赵构从张少宰手中接过圣旨,走到城下。
“太原城的将士们,我是康王,特奉圣意宣旨。”
旨文比较长,他清了清喉咙。
“兹以金国兵锋既临城下,为念兆民之安危,靖绥中外之扰攘,乃权时制宜,俯从和议。特宣敕旨,谕尔太原阖城将士军民人等:其各遵朕命,即行解甲释兵,撤出太原城池,付以钥节,交割金军,不得迁延抗阻!全体兵马人等,着即退守怀州,整饬营伍,静候后命。务体圣怀之艰虞,毋违朕言之谆切!故兹昭示,咸使闻知。钦此!”
他大声宣读,城上的将士们纷纷耳语议论。
不多时,太原南门缓缓开启一道缝隙。
孙九思与林云舟并肩而出,身后只跟着十余名亲兵。
统领全城军事的王禀并没有出来。
两人皆是一身戎装,数月的守城激战,显得异常消瘦。
孙九思神色沉凝,林云舟则嘴角挂着一丝惯常的、带着点混不吝的笑意,目光锐利如鹰隼,飞快扫过对方阵势。
——桌案看似寻常,侧面几辆蒙着厚毡的战车后,隐约有金属反光一闪而逝。
双方在长桌两侧落座。
寒风卷起尘土,气氛凝滞。
赵构深吸一口气,从怀中取出明黄卷轴。
将圣旨推向对面。
孙九思没有去接,只是盯着赵构。
“弃城?勤王?汴梁之围,根源在金贼贪得无厌!割让三镇,赔款求和,无异于饮鸩止渴!今日弃太原,明日金兵便可长驱直入,直捣汴梁!此乃自毁长城!”
林云舟嗤笑一声,手指敲了敲桌面。
“康王殿下,您带着圣旨来,后面跟着的可是金狗的千军万马?这‘勤王’,怕不是给金人当开路先锋吧?”
赵构从怀中摸出个螺钿漆盒:“林二哥,汴梁有位小娘子托我捎件旧物。”
盒盖掀开,一绺乌黑断发缠着褪色红绳,静静躺在织锦上。
林云舟瞳孔骤缩。
看到断发,仿佛能看到郡主亲手剪下这缕发,分明在说“等你回来,此心如发。”
孙九思有些郁闷,也不知这缕断发是宋婉儿还是自家那位——郡主娘子的。
林云舟目光转向黄千帆,带着玩味。
“黄兄,哦不,现在该叫您金国使臣了?摇红轩的生意,做到两军阵前了?”
黄千帆面不改色,端起面前粗瓷茶碗抿了一口,眼神不时地瞥了一眼桌下,又扫向侧面战车,指尖在桌沿轻轻叩了两下。
桌下?
林云舟一手持盏喝茶,另一手去桌下摸索。
粘了一把短刀。
侧面的战车后面,瞟一眼就知道埋伏了金狗的弓箭手。
黄千帆原来藏着这么多后手啊!
这个阴险的金狗!
张邦昌急忙打圆场。
“林通判慎言!黄大人乃两国和谈使者!弃城是圣意,是为保全太原军民性命!负隅顽抗,只有玉石俱焚!”
“保全?”
林云舟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碗跳起。
他指向一旁失魂落魄的顾文轩,“顾公子,你无官身,怎么也跟着跑到这里来了。也是来当金狗的说客?”
顾文轩被点名,浑身一哆嗦,把头埋得更低。
黄千帆突然脸色一沉,也重重一拍桌子,震得比林云舟那下更响。
“林云舟!你休要血口喷人!他们夫妇从汴梁城跑出来,就被抓住了!如今汴梁外围也是金军的天下了。尔等冥顽不灵,抗拒天兵,才是置满城百姓于死地!”
他话音未落,身体猛地前倾,右手看似愤怒地挥向林云舟,左手却闪电般探向桌底!
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林云舟反应更快!
他像是早有预料,身体向后一仰,避开黄千帆挥来的右手,同时右脚猛地一蹬桌腿!
长条桌案被他这蓄力一蹬,轰然向黄千帆方向掀翻!杯盏碗碟碎裂一地!
桌布掀起的刹那,寒光乍现!
一把锋利的短刀赫然绑在桌底!
“动手!”
几乎在桌子掀翻的同时,侧面战车后传来金兵将领的怒吼!
数十支弩箭带着凄厉的破空声,从车后激射而出,直扑孙九思、林云舟等人!
“保护大人!”
孙九思的亲兵队长嘶吼着扑上,用身体挡住孙九思!
两名亲兵瞬间被射成刺猬!
混乱中,林云舟如同猎豹般蹿出!
他借着掀翻桌案的力道,就地一滚,避开几支弩箭,瞬间已扑到因桌案翻倒而踉跄后退的黄千帆身前!
寒光一闪,林云舟手中已多了一把不知何时藏于袖中的短匕,冰冷的刃口紧紧贴上黄千帆的脖颈!
“都别动!”
林云舟厉声大喝,手臂死死箍住黄千帆的脖子,将他挡在自己身前,“再放一箭,我先宰了你们的使者!”
弩箭的攒射戛然而止。
完颜银术赶紧让其他埋伏着的金兵不要轻举妄动。
金兵投鼠忌器,弓箭手僵在原地。
完颜银术脸色铁青,怒吼道:“林云舟!放开黄大人!”
“放我们回城!否则,一刀割了这个金狗!”
林云舟拖着黄千帆一步步后退,匕首稳稳抵着他的咽喉。
“孙大人,走!”
孙九思深深看了一眼被挟持的黄千帆和惊惶的赵构、张邦昌,不再犹豫,带着剩余亲兵,护着林云舟,迅速退向城门。
沉重的城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合拢,将金军的怒吼和赵构绝望的目光隔绝在外。
冰冷的牢房里,只有一扇窄窗透进些许天光。
黄千帆被反绑双手丢在草堆上,脸上却没什么惧色,反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林老弟,几年不见,身手见长啊。”
他活动了一下被勒疼的脖子。
“刚才那一下,够狠。”
林云舟靠在牢门边,把玩着那把匕首。
“比不上黄兄你,摇身一变,就成了金国贵人。桌底下藏刀,车后面藏弩,这待客之道,够别致。”
“各为其主罢了。”
黄千帆耸耸肩。
“倒是你,挟持我退回来,下一步打算如何?真以为凭这弹丸之地,几千残兵,能挡住金国铁骑?”
“挡不挡得住,试过才知道。”
林云舟目光锐利。“倒是你,刚才在桌下敲那两下,才引起我注意的?你总不至于是故意暴露给我的吧!”
黄千帆笑了笑,没承认也没否认。
“我只是不想看着你死。林云舟,听我一句劝,大势已去。宋主懦弱,汴梁空虚,太原孤城,守不住的。投降,还能保满城性命。”
“投降?”
林云舟嗤笑,“像顾文轩那样,把老婆送给金狗糟蹋,然后像条狗一样活着?”
提到李静姝,黄千帆沉默了一下,叹口气。
“她……是个烈性女子。可惜了。”
从监牢里走出来,林云舟又急着去府衙找孙九思和王禀。
王禀脸色阴沉如水,孙九思则眉头紧锁。
“黄千帆的话,你们也听到了。”
孙九思看向王禀和林云舟,声音沉重,“圣旨……是让我们撤。”
王禀猛地抬头,眼中血丝密布。
“撤?往哪撤?撤了太原,金兵大部队便可心无旁骛直扑汴梁!汴梁若破,大宋何在?孙大人,你熟读圣贤书,告诉我,弃土保身,是忠是奸?”
“汴梁尚有禁军,各地勤王兵马已在路上……圣上或有其他谋划。”孙九思试图解释。
“禁军?”
林云舟打断他,语气带着讥讽。
“童贯的数万大军就在真定,眼睁睁看着太原被围数月,可曾发过一兵一卒?指望他们?孙大人,你信吗?汴梁人再多,若无险可守,无援可待,不过是金人砧板上的肉!”
“太原在,就如一根钉子钉在金人背上!钉得越深,钉得越久,就能为汴梁多争取一分时间!为各地勤王兵马多争取一分集结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保汴梁,保大宋!”
王禀重重一拍墙壁,震得灰尘簌簌落下。
“云舟说得对!陛下当保国爱民,臣子当尽忠守义!今太原军民死战数月,粮尽援绝犹不降!朝廷不思救援,反下旨令我等弃城?此等旨意,恕王禀万死不敢奉诏!”
半晌,他回过身来看着两位,拱手一拜。
“就这么定了。我王禀决意抗旨,固守太原,绝不投降撤出。日后若有追究,我一力承担,绝不连累两位。”
孙九思、林云舟连忙回礼。
王将军大义,他二人也表示自然同心同义,绝不苟活。
次日清晨,寒风凛冽。
太原南城楼上,王禀一身残破甲胄,按剑而立。
孙九思、林云舟分立两侧。
城下,赵构、张邦昌、顾文轩等人再次被金兵“护送”而来,黄千帆依旧被捆着,站在一旁。
赵构仰头,声音带着颤抖。
“王将军!孙副使!林通判!圣命难违啊!开城吧!”
王禀目光如电,扫过城下众人,将手中的明黄卷轴以士兵的火把引火,将付之一炬的圣旨果断抛下城头。
城下的金军和城上的将士们都看愣了。
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剑锋在寒风中发出清越龙吟!
“将士们!”
王禀声如洪钟,响彻城头城下。
“陛下受奸佞蒙蔽,下此乱命!太原,乃汴梁屏障!弃太原,则汴梁危!大宋危!我王禀,生是大宋将,死是大宋魂!今日,在此立誓!”
他手腕一抖,剑尖精准地挑向赵构手中高举的圣旨!
大宋的旗帜仍在凛冽的寒风中迎风猎猎!
“敢言降者——”王禀剑指城下,须发戟张,怒吼声如同惊雷炸响,在冰封的太原城头久久回荡。
“当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