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请神送鬼-《短篇鬼语集》

  王勇和贵琴是村里出了名的荤素不忌夫妻,白天干农活,夜里干彼此,说话从不把门。

  这天傍晚,王勇从地里回来,裤腿上沾满了泥,一进门就嚷嚷:“他娘的,今天真邪门,犁地的时候总觉得有人在后头跟着,一回头啥也没有。”

  贵琴正在灶前做饭,头也不回地啐道:“放你娘的屁,八成是昨晚太狠,腿软眼花了吧?”

  “去你妈的,老子什么时候腿软过?倒是你每回叫得跟杀猪似的。”王勇边说边作势要捏贵琴,惹得她笑骂着躲开。

  晚饭时,王勇扒拉着米饭,又说:“真的,不骗你。不只是跟着,还听见有人咳嗽,像个老头儿,咳得那叫一个难受,肺都要咳出来似的。”

  贵琴有些害怕:“李老汉没死的时候经常去地里转悠,他那肺痨病,咳起来吓人得很。”

  “别乱说,小心冲撞逝者。”王勇放下碗,脸色不太好看。

  屋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油灯噼啪作响。

  贵琴愣了愣,随即强笑道:“来个玩笑罢了,难不成还能从坟里爬出来跟着你?瞧你那怂样。”

  王勇没接话,默默吃完饭,抽了根烟就睡下了。

  半夜,贵琴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伸手一摸,旁边是空的。她眯着眼看去,王勇正坐在床边,背对着她。

  “大半夜不睡觉,坐那儿挺尸呢?”贵琴嘟囔着。

  王勇没回头,声音有点哑:“听见没?有人咳嗽。”

  贵琴屏息听了一会儿,除了风声,什么也没有。

  “有个屁,赶紧睡觉,明天还要早起呢。”

  王勇慢慢躺下来,贵琴感觉他身体绷得紧紧的。

  第二天,王勇下地时总觉得不得劲,好像有双眼睛一直盯着他后背。他猛回头好几次,除了被风吹得摇晃的庄稼,什么也没有。

  晌午回家吃饭时,贵琴看他脸色发青,忍不住问:“咋了?真见鬼了?”

  王勇扒拉着饭,含混不清地说:“不知道是哪个缺德玩意儿,把我犁好的地又踩乱了,脚印乱七八糟的,不像人的也不像畜生的。”

  贵琴心里毛毛的,嘴上却不饶人:“瞧你这点出息,几个脚印就把你吓成这样?晚上看我怎么治你。”

  王勇却没像往常那样接茬,只是闷头吃饭。

  到了夜里,夫妻俩躺在床上,贵琴的手不老实地往王勇下面摸,却摸到了一手冷汗。

  “咋了?真不行了?”贵琴有点诧异。

  王勇盯着房梁,声音发干:“你听。”

  贵琴听了听,窗外只有风声。

  “听啥?”

  “有人走路,就在窗外,来来回回的。”王勇的声音有点发抖。

  贵琴仔细听了一会儿,确实有声音,像是光脚踩在泥地上,啪嗒啪嗒的,慢得很。

  “可能是野猫吧。”贵琴说着,自己也不信,野猫哪有这么重的脚步声。

  突然,王勇猛地坐起来:“在窗边停住了。”

  夫妻俩屏住呼吸,盯着那扇小小的窗户。油灯已经灭了,只有一点月光透进来,窗纸上映出个模糊的影子,不像人也不像动物,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站着。

  贵琴吓得往王勇怀里钻,王勇壮着胆子吼了一声:“谁啊!”

  没有回答,影子慢慢消失了。

  王勇鼓起勇气下床,凑到窗前看了又看,什么也没有。

  “走了。”他说着,回到床上,两人再也没心思干那事,互相抱着直到天亮。

  第三天,王勇死活不肯下地了,就蹲在门口抽烟,眼神发直。

  贵琴心里害怕,嘴上却骂骂咧咧:“瞧你那熊样,还是个男人不?今晚要是再听见动静,我非出去看看是什么玩意儿不可!”

  王勇突然抓住她的手腕,抓得生疼:“别,别出去,千万别出去。”

  贵琴从来没见过王勇这样,心里更慌了。

  到了晚上,果然又来了。不只是脚步声,还有挠门的声音,刺啦刺啦的,听得人牙酸。

  贵琴这回真怕了,缩在王勇怀里发抖:“咋办啊,这到底是啥东西?”

  王勇没说话,只是死死盯着房门,仿佛那东西随时会闯进来。

  挠门声持续了小半个时辰,突然停了。夫妻俩刚松口气,却听见灶房传来碗碟碰撞的声音,好像有人在找吃的。

  王勇哆嗦着说:“它进来了。”

  贵琴再也不敢说硬话了,吓得眼泪直流:“不是没开门吗?怎么进来的?”

  “谁知道呢,可能是从烟囱爬进来的。”王勇的声音几乎听不见。

  灶房的声音渐渐消失了,夫妻俩一夜没合眼。

  天亮后,他们壮着胆子去灶房看,什么东西都没少,但地上有一串泥脚印,从门口一直延伸到水缸边。那脚印似人非人,脚趾长得出奇,脚踝处却细得不像话。

  贵琴“哇”一声哭出来:“这是惹上啥脏东西了呀!”

  王勇脸色惨白,突然说:“我爷说过,有些东西会跟着人回家,特别是从坟地边上过的。”

  “你最近去过坟地?”贵琴瞪大眼睛。

  王勇支支吾吾:“就……就前几天,李老汉不是埋在后山吗?我抄近路从那过,当时好像踩到了什么软乎乎的东西,没在意......”

  贵琴气得捶他:“作死啊你!坟地能随便踩吗!”

  夫妻俩吵了一架,最后还是贵琴想出个主意:“去找刘神婆吧,她懂这个。”

  王勇本来不信这些,但现在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同意。

  刘神婆住在村东头,是个干瘦的小老太太。听了夫妻俩的叙述,她眯着眼看了看王勇,又绕着他转了三圈。

  “你这是惹上走阴人了。”刘神婆终于开口。

  “啥是走阴人?”夫妻俩齐声问。

  “有些孤魂野鬼没人供奉,就想找替身。它们不能直接进阳宅,就跟着人回家,藏在阴影里,慢慢吸阳气,等你们虚弱了,就占了你们的身子。”刘神婆解释道,“这东西狡猾得很,不说话,不怕刀剑,就跟着人,缠着人,直到把人逼疯。”

  王勇腿一软,差点跪下:“那咋办啊神婆,救救我们吧!”

  刘神婆沉吟片刻:“这东西已经进了你家,普通法子赶不走了。得用‘请神送鬼’的法子,但有点风险。”

  “啥风险?”贵琴紧张地问。

  “请神容易送神难,要是请来的不愿意走,就更麻烦了。”刘神婆盯着他们,“你们想好了?”

  夫妻俩对视一眼,拼命点头。

  刘神婆让他们准备三牲祭品、黄纸香烛,等到午夜时分做法。

  那天晚上,月亮被云遮得严严实实,村里狗都不叫了,静得可怕。

  刘神婆在王家院子里摆开阵势,点燃香烛,开始念念有词。王勇和贵琴跪在后面,头都不敢抬。

  念着念着,突然刮起一阵阴风,烛火晃得厉害,几乎要灭掉。刘神婆声音提高了八度,语速快得听不清内容。

  贵琴偷偷抬眼,吓得差点叫出来——院子里多了个影子,又细又长,根本不是刘神婆的影子!

  那影子慢慢扭动,像是个活物,朝着夫妻俩爬过来。

  王勇也看见了,浑身抖得像筛糠。

  刘神婆突然大喝一声,把一碗鸡血泼向影子。影子顿了一下,继续往前爬。

  “不好,这东西道行不浅!”刘神婆额头见汗,又从怀里掏出个铃铛,摇得叮当响。

  影子停住了,似乎在犹豫。

  刘神婆加快摇铃,嘴里念得更急。忽然,她身体一僵,眼睛翻白,声音变成了个粗豪的男声:“哪个不长眼的敢打扰老子吃供品!”

  王勇和贵琴知道,这是请神成功了,但请来的是个什么神,就不好说了。

  那“神”通过刘神婆的嘴骂道:“就这么点供品?打发要饭的呢!”

  影子又开始移动,离夫妻俩只有几步远了。

  刘神婆——或者说附身的神——似乎这才注意到影子,嗤笑一声:“我当是什么玩意儿,原来是个没名没姓的走阴人。滚远点,这俩人的阳气老子预定了!”

  说着,刘神婆抄起桃木剑就往影子身上砍。影子灵活地躲开,突然加速冲向王勇。

  王勇吓得闭眼等死,却听见“砰”的一声响。睁眼一看,刘神婆不知何时挡在他面前,桃木剑正插在影子的“胸口”。

  影子剧烈地扭动起来,发出一种不是声音的“声音”,直接钻进人脑子里,疼得夫妻俩抱头惨叫。

  刘神婆——现在又变回她自己的声音了——大声念咒,桃木剑上冒出青烟。影子越来越淡,最后“噗”一声散没了。

  一切突然安静下来。

  刘神婆瘫坐在地,喘着粗气:“走、走了......”

  夫妻俩连忙磕头道谢。

  刘神婆摆摆手:“别高兴太早,这东西只是被打散了,没彻底消灭。你们得按我说的做,不然它还会回来。”

  她吩咐夫妻俩连续七天在门口撒糯米,每晚烧纸钱,还要去李老汉坟上磕头赔罪。

  “最重要的是,”刘神婆严肃地说,“以后天黑别乱跑,特别是坟地附近。这次是运气好,下次可没这么便宜了。”

  王勇连连点头:“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贵琴小胯弹三弦,问道:“那神呢?”

  刘神婆摆摆手:“吃完贡品走了,神一般不会跟小门小户人家计较。”

  付了酬劳送走刘神婆,夫妻俩回到屋里,感觉气氛明显不一样了,那种阴冷压抑的感觉消失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严格按照刘神婆的嘱咐行事。每天黄昏前,贵琴就在门前撒上一圈糯米;夜深人静时,王勇则在院中烧纸钱,嘴里念念有词地赔不是。

  头两晚,夫妻俩还是睡不踏实,稍有动静就惊醒。但院子里再没有出现那些诡异的脚印,窗外也不再传来脚步声。

  到了第三天,王勇终于鼓起勇气,拎着酒和供品去了后山李老汉的坟前。他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把酒洒在坟前,嘴里念叨着:“李叔,对不住啊,那天不是故意踩您安息的地方,是走错路了,您大人有大量,别跟小辈一般见识...”

  说来也怪,从坟上回来后,王勇觉得心头那股莫名的压抑感消散了大半。

  七天期限满后,夫妻俩的生活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有些东西,终究是不同了。

  王勇再也不敢抄近路从坟地边走,每天宁可多绕二里地,也要走大路回家。贵琴也变得谨慎起来,每到天黑就紧闭门窗,不再像从前那样扯着嗓门说荤话。

  有时候,夜深人静时,夫妻俩还会不约而同地醒来,侧耳倾听窗外的动静。但除了风声虫鸣,再没有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

  一个月后的晚上,王勇抱着贵琴,突然说:“那天在院子里,我看见那东西的样子了。”

  贵琴一惊:“啥样子?”

  “像个人形,又没有五官,黑乎乎的,好像一团影子成了精。”王勇的声音很轻,“刘神婆那把桃木剑插进去的时候,我好像听见一声叹息,特别轻,又特别老...”

  贵琴捂住他的嘴:“别说了,都过去了。”

  是啊,都过去了。但有些记忆,就像烙印在心上,永远也抹不去。

  生活依旧继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每当夜幕降临,黑暗笼罩这个小小的村庄时,王勇和贵琴都会格外珍惜屋里的灯光和彼此的体温。

  他们知道,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下,埋藏着无数未知的秘密;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处,有些东西永远蛰伏着,等待着下一个不小心踩过界限的人。

  但无论如何,生活还要继续。夫妻俩学会了敬畏,也学会了在漫漫长夜里互相依偎,用彼此的体温驱散那些无形的寒冷。灯光下,两颗紧靠的心跳,成了对抗黑暗中未知恐惧的最好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