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章 大清一百年了-《康熙正史》

  不过,纳兰性德的这些见解并非都是正统的学术观点,有时候甚至会显得有些“歪门邪道”。

  但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让康熙皇帝对他越发青睐有加。

  每当纳兰性德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时,康熙都会眼前一亮,觉得耳目一新。

  由于纳兰性德的才华和个性,他在天下文人中也颇受欢迎。

  许多文人都对他的作品和见解赞不绝口,视他为文坛的一颗璀璨明星。

  俗话说爹当了宰相,儿子要靠爹。

  然而明珠则不同,康熙对于纳兰性德的宠爱,比明珠还要多。

  当明珠听到康熙问纳兰性德时,明珠就知道康熙的心思了:“纳兰性德今日在家中,和那些文人墨客们正在编纂诗经。”

  “好,传朕旨意,朕去东北老家,纳兰性德、高士奇随行。”

  “臣遵旨!”

  康熙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阳光明媚,秋高气爽。

  在这个宜人的秋季里,康熙率领一支庞大的队伍,前往盛京祭祖。

  这支队伍不仅有文武重臣,如高士奇、陈廷敬、南怀仁、纳兰性德等,还有三万精壮的骑兵。

  尽管实际上只有三万骑兵,但为了显示皇家的威严和气势,号称七万。

  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北京城出发,犹如一条长龙,气势磅礴。

  太子胤礽亲自率领国相索额图、明珠等一众文武官员,出城五十里相送。

  他们在道路两旁列队,目送康熙帝的队伍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地平线上。

  次日,大军抵达丰润城西。

  为了避免扰民,康熙下令在城西的空地上扎营。

  夜幕降临,天空中乌云密布,没有一丝月光。

  然而,营地中的篝火却如点点繁星般闪耀,照亮了四周。

  高士奇后来在他的自传中记录了这一景象:“云黑无月,周庐幕火,望若繁星。”

  从他的描述中可以想象到当时的场景是多么壮观,七万骑兵或许有些夸张,但至少也有三四万人之多。

  出了山海关后,康熙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改变行军路线,取消原本计划走的拥有驿站的官道。

  他率领大军直接穿越铁岭东部无人的山区。

  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军队进行行军拉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勘察这片区域的军事要道,以备将来之需。

  康熙二十一年八月三十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康熙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抵达了盛京。

  一到盛京,康熙便马不停蹄地召见了盛京衙门的诸位官员。

  这些官员们怀着敬畏和期待的心情,整齐地排列在宫殿前,等待着皇帝的召见。

  康熙面带微笑,亲切地与每一位官员交谈,并一一赏赐他们。

  官员们受宠若惊,纷纷叩头谢恩,感激涕零。

  次日清晨。

  康熙身着华丽的龙袍,率领着文武百官,前往祭祖的地方。

  祭祖大典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举行,康熙向太祖爷努尔哈赤的陵墓献上祭品,焚香祷告,祈求祖先保佑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在太祖爷努尔哈赤的陵墓前,康熙郑重地宣告:“三藩之乱已平,如今朝廷再也没有了汉人藩王。”

  接着,康熙宣布九月九日重阳节,他将在太祖爷努尔哈赤的面前,再度举办一场盛大的祭祖仪式。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盛京的天空,人们纷纷议论着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典。

  九月初二日晚,皇宫内灯火通明,康熙与高士奇等几位亲信大臣围坐在一起,闲聊着家常。

  高士奇突然问道:“皇上,重阳节祭祀太祖,可有特殊的环节?”

  康熙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正准备回答,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又点了点头。

  高士奇见状,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康熙的意思。

  他呵呵一笑,说道:“臣知道了,臣会安排的。”

  “哦?你知道什么?”康熙反问道。

  “皇上是在等东南的消息?”

  “哎......你是朕肚子里的蛔虫啊。”康熙一边笑,一边摇着头说道。

  “皇上是想告诉太祖爷,朝廷不但平定了三番,也收复了台湾,统一了整个华夏大地!”高士奇说道。

  康熙闻听此言,站起身来走到殿外,瞅着一丝月牙说道:“自太祖爷于万历十一年,以十三副铠甲起兵以来,到如今的康熙二十一年,整整一百年了.......一百年了......”

  高士奇心中一惊,原来康熙这次祭祖,大有深意。

  万历十一年二月,寒风凛冽,大地一片苍茫。

  李成梁率领大军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汹涌地向古勒寨扑去。

  这座山寨位于高山之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什,作为大明朝廷的代表,肩负着劝降的重任。

  他们心中忐忑不安,因为觉昌安的女儿嫁给了古勒寨的寨主阿台。

  此次进城,不仅是为了完成朝廷的使命,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

  当觉昌安和塔克什进入古勒寨时,阿台热情地迎接了他们。

  然而,在表面的友好之下,阿台的心中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知道明朝军队的强大,也明白抵抗只会带来更多的伤亡。

  但作为寨主,他又怎能轻易放弃自己的领地和尊严呢?

  觉昌安和塔克什苦口婆心地劝说阿台投降,他们强调明朝的强大和宽容,希望阿台能够为了族人的生命安全着想。

  然而,阿台犹豫不决,他既不想背叛自己的族人,也不想让自己的妻子陷入困境。

  就在这时,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出现了。

  他以甜言蜜语诱使阿台打开城门,称只要投降,明朝军队就会保证他们的安全。

  阿台被尼堪外兰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最终决定打开城门。

  城门缓缓打开,明军如饿虎扑食般冲进了古勒寨。

  尼堪外兰带领着明军,毫不留情地展开了一场血腥的屠杀。

  古勒寨的人们惊恐万分,四处逃窜,但明军的刀枪无情地夺走了他们的生命。

  觉昌安和塔克什在乱战中被卷入其中,他们拼命地呼喊着,试图保护自己的女儿。

  然而,在混乱的战场上,他们的声音被淹没在了喊杀声和惨叫声中。

  最终,觉昌安和塔克什也不幸被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