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莫洛押到京城-《康熙正史》

  这一天,京城内热闹非凡,许多百姓得知此事后,纷纷跟随其后,远远观望康熙祭祀孔子的盛大场面。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在曲阜孔庙内,康熙皇帝缓缓地走向孔子的牌位前,他面色凝重,眼神专注而虔诚。

  他缓缓跪下,身体前倾,额头轻轻触碰到地面,然后起身,再次跪下,重复这个动作,一共行了二次,每次都显得格外庄重和肃穆。

  接着,他又连续叩头六次,每一次叩头都伴随着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向孔子表达着他内心深处的敬意。

  这种行礼方式被称为二跪六叩,是一种非常庄重的礼节,表示对受礼者的极度尊敬。

  在古代,下跪叩头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只有在特定场合和面对特殊人物时才会使用。

  一般来说,三跪九叩是最高规格的礼节,通常用于拜见皇帝;

  而二跪六叩则是除了拜见皇帝外,最大的礼仪之一,常用于祭祀、朝拜等重要场合。

  远处观看的京城百姓们看到康熙皇帝如此恭敬地向孔子行礼,纷纷交头接耳,赞叹不已。

  他们低声议论道:“哎呀,你看皇上真的是给孔子行大礼了……”

  另一个人附和道:“是啊……这皇上如此心诚,必定能当一个明君呐!”

  康熙祭祀完孔子,已经着实打压了议政王大臣嚣张的气焰。

  这一日夜里,万籁俱寂,康熙正在寝宫休息。

  突然,一个太监匆匆忙忙地跑进来,递给康熙一封奏折。

  康熙接过奏折,打开一看,原来是甘肃巡抚刘斗的奏折。

  他仔细阅读完后,脸色变得沉重起来。

  康熙放下奏折,双目凝视着远方,深深地叹了口气。

  康熙这天夜里并没有立即批阅这个奏折,反而选择将它留在手中,没有下发处理。

  这种做法让人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

  毕竟,作为皇帝,他通常会尽快处理政务,尤其是重要的奏折。

  此时,北京城已经进入了秋天,天气渐凉,寒霜露水凝结,树叶纷纷飘落。

  这一日清晨,朝臣们穿着华丽的官服,迈着小碎步,缓缓地走进太和殿。

  他们按照品级依次站立,等待着康熙的到来。

  当康熙登上龙椅,众臣行礼完毕之后,刑部尚书明珠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启禀皇上,前山西陕西总督莫洛,已经从陕西押解到了刑部大牢。”

  康熙听到这话,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原来,昨日甘肃巡抚刘斗的奏折中,所奏之事正是关于莫洛的。

  刘斗在奏折中提到:“莫洛乃是清官廉吏,朝廷却以鳌拜党羽的罪名将其治罪,实在是不公平。山西陕西当地的百姓都非常爱戴莫洛,因为他治理地方颇有成效,还望皇上能够明察秋毫。”

  康熙坐在龙椅上,目光锐利地看着朝堂下的群臣,尤其是站在前列的索额图和安亲王岳乐。

  他声音低沉而威严,开口问道:“索额图,莫洛此人的履历如何?”

  索额图兼任吏部尚书,对于天下官员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

  他微微一笑,向康熙禀报说:“启禀皇上,莫洛乃是正红旗人,康熙三年出任左副都御史,康熙六年升任山西陕西总督。然而,在康熙八年六月,因涉嫌与鳌拜勾结,被议政王大臣会议革职查办。”

  康熙微微点头,表示了解。

  他继续问道:“莫洛此人朕也是认识的,看起来憨厚老实,怎么就成了鳌拜的党羽呢?”

  这时,安亲王岳乐站起来说道:“启禀皇上,在抄鳌拜的家时,发现了莫洛写给鳌拜的信件,因此可以确定莫洛是鳌拜的亲信无疑。”

  康熙听后只是“哦”了一声,没有再说话。

  沉默片刻之后,他再次缓缓开口:“朕听说,莫洛是个廉吏,爱民如子,可有此事?”

  安亲王岳乐连忙摆手道:“皇上,这不过是他想逃脱罪责的借口罢了。鳌拜的党羽,怎会体恤百姓呢?”

  康熙皱起眉头,似乎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深知鳌拜势力庞大,党羽众多,但对于莫洛这个人,他心中总有一丝疑虑。

  康熙想了想,也是这么个道理,便开口说道:“莫洛好歹也是个封疆大吏,刑部提审莫洛,不要动用刑法!”

  明珠点点头:“臣遵旨!”

  再说这一日晚上,康熙又收到两封奏折。

  一封是陕西甘肃提督张勇的,一封是总兵孙思克的。

  两封奏疏如出一辙,都奏明莫洛是清官廉吏,要为民请命,希望莫洛能官复原职。

  康熙看着奏折,久久不语。

  当天夜里,康熙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脑海中全是莫洛的身影,这个被指控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官员,如今却有两位将军为其求情,称其为清官廉吏。

  如果莫洛真的是清官廉吏,那自己岂不是错怪好人了?

  如果莫洛真的是清官廉吏,又何必计较他是鳌拜的党羽呢?

  康熙越想越纠结,内心烦躁不安。

  此刻,康熙的思绪混乱不堪,一方面,他不能轻易相信鳌拜余孽的话;

  另一方面,他也不想冤枉一个好官。

  康熙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惑,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在这个夜晚,康熙失眠了,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可如果莫洛是个赃官,那甘肃巡抚刘斗、提督张勇、总兵孙思克岂不是与他为伍,结成党派?

  康熙又想了,这山西陕西甘肃一带,乃是西陲重镇,容不得有一点马虎。

  想到这里,康熙既想弄明白莫洛究竟是不是好官。

  又想搞清楚,这巡抚刘斗和提督张勇、总兵孙思克是否与莫洛结党营私。

  次日散朝之后,康熙召见了明珠。

  “明珠,你接触过莫洛,认为此人是一个好官,还是一个赃官?”康熙皱着眉头问道。

  明珠摇摇头:“奴才与莫洛也不熟,但看起来此人确实憨厚老实,不像是贪官污吏。”

  康熙听到这里,忽然想起来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