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为何叹气?”安亲王皱起了眉头,然后疑惑地问道。
康熙看看安亲王,又看了看酒杯,沉默片刻后,缓缓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他放下酒杯,看着安亲王,眼中闪烁着沉思之色,轻声问道:“大爷,您说咱们身为爱新觉罗的子孙,究竟是家重要,还是国重要呢?”
安亲王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坚定地回答道:“当然是国重要!遥想当年太祖爷,凭借着十三副铠甲起兵,历经数十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建立这庞大的基业!我们作为爱新觉罗的子孙,理应为国家着想,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啊!”
康熙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脸上露出一丝感慨:“是啊,大爷说得极是。只有以国为重,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更对得起天下万民。”
“正是如此。皇上,我们作为皇室之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必须时刻牢记为国为民的宗旨,为百姓谋福祉,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安亲王语气庄重地说道。
康熙深深地凝视着安亲王,眼中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他举起酒杯,向安亲王敬酒:“大爷所言甚是,令朕深感敬佩。今日特以此酒敬您,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与教诲。”
安亲王连忙举杯回应:“皇上言重了,臣愧不敢当。愿皇上龙体安康,大清江山永固!”
两人对视一笑,一同饮尽杯中美酒。
二人干完这一杯后,康熙拿起筷子给安亲王夹了一块肉,笑着说:“大爷,这鹿肉可是朕今天在景山打猎得到的哦!”
安亲王连忙道谢,并夸赞道:“皇上真是厉害啊,文能鼎定天下,武能骑马射猎!文武全才啊!真乃千古一帝啊!”
康熙微微一笑,谦虚地回答:“大爷过奖了,朕只是略懂一些武艺罢了。不过,先帝在世的时候,最喜欢带朕去景山打猎了。”说到这里,康熙脸上流露出一丝怀念之情。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先帝在世时,对大爷非常看重,曾多次教导朕,让朕多向大爷请教治国理政之道。”
安亲王听到康熙提到先帝,心中涌起一股感慨和悲伤,眼眶不禁湿润起来。
他感慨地说:“先帝啊,您走得太早了,留下这个国家给皇上,实在是不容易啊。尤其是鳌拜那个奸臣,竟然控制了朝廷整整八年之久。”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似乎回想起那段艰难的岁月。
康熙此时也忍不住落泪,哽咽着说:“大爷啊,朕被鳌拜压制了八年,心里难受啊。而您作为议政大臣,却被鳌拜打压了整整八年,连议政权都有名无实啊!”
二人提及鳌拜时,不禁面露愤慨之色。
毕竟,他们皆曾遭受过鳌拜的压制。
康熙年幼无法理政,而安亲王尽管在顺治朝已是议政王总领,但同样受到鳌拜的打压,难以发声。
他们的眼中充盈着对鳌拜的愤恨与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艰难岁月的无奈与痛苦。
真可谓同病相怜,二人感慨这八年岁月的艰辛。
康熙见安亲王饮酒过量且泪流不止,遂开口道:“大爷,您为国家、为百姓,不辞辛劳,堪称我大清国的第一忠臣。然而,您府中的奴才竟敢背着您和朝廷,行违法之事,丧尽天良!”
言罢,康熙将陈廷敬的奏折递予安亲王。
安亲王至此方知康熙所指乃哈占。
他接过奏折,展开一读,顿时表现的怒发冲冠。
虽然自己早已经知道哈占的罪行,又收了哈占不少的财物贿赂,但方才与康熙这番对话,又岂能是白说。
既然康熙已经掌握了证据,不如就与这哈占撇清关系,安亲王估摸着康熙也是这个意思。
想到这里,他心中便有了计较。
只见他脸上露出愤怒之色,大声说道:“这个狗奴才,去了陕西不到半年,竟然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
说完,他毫不犹豫地跪在地上,低头道:“皇上,臣教导无妨,导致奴才犯下如此恶行,请皇上降罪。”
康熙连忙上前扶起安亲王,温和地说道:“大爷,这哈占一事,既是国事,又是家事。”
他轻轻拍了拍安亲王的手,接着说:“朕希望您能以国事为重,协助朕处理好这件事情。”
康熙皇帝一把将安亲王按在了凳子上,然后语气坚定地说道:“如果说是国事,那这个哈占身为封疆大吏,不但不为老百姓做主,还做出这种恶事;
要是说是家事,那他不过是我们爱新觉罗家族的奴才罢了,理应让大爷你来处理这件事情,既能维护我皇家的颜面,又不会被朝廷的官员们非议,这才是最好的办法呀!”
听到这里,安亲王终于恍然大悟,如果这份奏折真的送到了议政王大臣的会议桌上,恐怕就算自己想要严惩哈占,其他的王爷们也不会同意。
只有自己亲口提出要处置哈占,才能兼顾到诸位王爷的利益以及皇家的颜面。
想到此处,安亲王不禁暗自后悔,但此时已经太迟了,无奈之下只得表态道:“皇上放心吧,明天我会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一定会给出一个让皇上和天下百姓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康熙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好,那就按照大爷你说的去做吧!”
且说第二天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众人都在讨论一些国家大事。
这时,安亲王岳乐主动拿出了陈廷敬的奏折,说道:“诸位大人,这是陈廷敬的奏折,查明了本王的奴才哈占,在陕西犯下的罪行,请过目。”
众人传阅之后,皆骇然变色,纷纷议论起来。
康熙看看安亲王,又看了看酒杯,沉默片刻后,缓缓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他放下酒杯,看着安亲王,眼中闪烁着沉思之色,轻声问道:“大爷,您说咱们身为爱新觉罗的子孙,究竟是家重要,还是国重要呢?”
安亲王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坚定地回答道:“当然是国重要!遥想当年太祖爷,凭借着十三副铠甲起兵,历经数十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建立这庞大的基业!我们作为爱新觉罗的子孙,理应为国家着想,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啊!”
康熙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脸上露出一丝感慨:“是啊,大爷说得极是。只有以国为重,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更对得起天下万民。”
“正是如此。皇上,我们作为皇室之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必须时刻牢记为国为民的宗旨,为百姓谋福祉,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安亲王语气庄重地说道。
康熙深深地凝视着安亲王,眼中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他举起酒杯,向安亲王敬酒:“大爷所言甚是,令朕深感敬佩。今日特以此酒敬您,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与教诲。”
安亲王连忙举杯回应:“皇上言重了,臣愧不敢当。愿皇上龙体安康,大清江山永固!”
两人对视一笑,一同饮尽杯中美酒。
二人干完这一杯后,康熙拿起筷子给安亲王夹了一块肉,笑着说:“大爷,这鹿肉可是朕今天在景山打猎得到的哦!”
安亲王连忙道谢,并夸赞道:“皇上真是厉害啊,文能鼎定天下,武能骑马射猎!文武全才啊!真乃千古一帝啊!”
康熙微微一笑,谦虚地回答:“大爷过奖了,朕只是略懂一些武艺罢了。不过,先帝在世的时候,最喜欢带朕去景山打猎了。”说到这里,康熙脸上流露出一丝怀念之情。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先帝在世时,对大爷非常看重,曾多次教导朕,让朕多向大爷请教治国理政之道。”
安亲王听到康熙提到先帝,心中涌起一股感慨和悲伤,眼眶不禁湿润起来。
他感慨地说:“先帝啊,您走得太早了,留下这个国家给皇上,实在是不容易啊。尤其是鳌拜那个奸臣,竟然控制了朝廷整整八年之久。”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似乎回想起那段艰难的岁月。
康熙此时也忍不住落泪,哽咽着说:“大爷啊,朕被鳌拜压制了八年,心里难受啊。而您作为议政大臣,却被鳌拜打压了整整八年,连议政权都有名无实啊!”
二人提及鳌拜时,不禁面露愤慨之色。
毕竟,他们皆曾遭受过鳌拜的压制。
康熙年幼无法理政,而安亲王尽管在顺治朝已是议政王总领,但同样受到鳌拜的打压,难以发声。
他们的眼中充盈着对鳌拜的愤恨与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艰难岁月的无奈与痛苦。
真可谓同病相怜,二人感慨这八年岁月的艰辛。
康熙见安亲王饮酒过量且泪流不止,遂开口道:“大爷,您为国家、为百姓,不辞辛劳,堪称我大清国的第一忠臣。然而,您府中的奴才竟敢背着您和朝廷,行违法之事,丧尽天良!”
言罢,康熙将陈廷敬的奏折递予安亲王。
安亲王至此方知康熙所指乃哈占。
他接过奏折,展开一读,顿时表现的怒发冲冠。
虽然自己早已经知道哈占的罪行,又收了哈占不少的财物贿赂,但方才与康熙这番对话,又岂能是白说。
既然康熙已经掌握了证据,不如就与这哈占撇清关系,安亲王估摸着康熙也是这个意思。
想到这里,他心中便有了计较。
只见他脸上露出愤怒之色,大声说道:“这个狗奴才,去了陕西不到半年,竟然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
说完,他毫不犹豫地跪在地上,低头道:“皇上,臣教导无妨,导致奴才犯下如此恶行,请皇上降罪。”
康熙连忙上前扶起安亲王,温和地说道:“大爷,这哈占一事,既是国事,又是家事。”
他轻轻拍了拍安亲王的手,接着说:“朕希望您能以国事为重,协助朕处理好这件事情。”
康熙皇帝一把将安亲王按在了凳子上,然后语气坚定地说道:“如果说是国事,那这个哈占身为封疆大吏,不但不为老百姓做主,还做出这种恶事;
要是说是家事,那他不过是我们爱新觉罗家族的奴才罢了,理应让大爷你来处理这件事情,既能维护我皇家的颜面,又不会被朝廷的官员们非议,这才是最好的办法呀!”
听到这里,安亲王终于恍然大悟,如果这份奏折真的送到了议政王大臣的会议桌上,恐怕就算自己想要严惩哈占,其他的王爷们也不会同意。
只有自己亲口提出要处置哈占,才能兼顾到诸位王爷的利益以及皇家的颜面。
想到此处,安亲王不禁暗自后悔,但此时已经太迟了,无奈之下只得表态道:“皇上放心吧,明天我会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一定会给出一个让皇上和天下百姓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康熙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好,那就按照大爷你说的去做吧!”
且说第二天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众人都在讨论一些国家大事。
这时,安亲王岳乐主动拿出了陈廷敬的奏折,说道:“诸位大人,这是陈廷敬的奏折,查明了本王的奴才哈占,在陕西犯下的罪行,请过目。”
众人传阅之后,皆骇然变色,纷纷议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