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昆看着朱国治如此惊慌失措的模样,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轻轻地拍了几下手掌,试图安抚一下朱国治紧张的情绪。
接着,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才开口解释道:
“朱大人呐,您先别这么激动嘛。您想想看,眼下的形势已然大不同于往昔啦。如今最关键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吴三桂是否北迁那么简单了,如果强行逼迫他北迁,只怕会适得其反,逼得他狗急跳墙,直接起兵造反啊!
所以当务之急,是务必要稳住他,绝不能让他心生反意呀!
一旦他真的造反了,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到时候整个天下都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说完这些话,刘昆一脸焦急地看向朱国治,眼中满是忧虑之色。
朱国治听了刘昆这番话,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他沉默不语,开始低头沉思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似乎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缓缓地点了点头,应声道:
“也罢!既然如此,那就暂且按照你所说的去做吧。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你且先回去等候消息,待我与钦差大人仔细商议过后,再作最后的决定。在此期间,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
刘昆见朱国治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心中稍稍松了口气,连忙点头答应道:
“也好,那下官就先告退了。朱大人放心,我白天会继续四处打探消息,密切关注吴三桂那边的动静。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尽办法先将吴三桂稳住,只要他暂时不造反,朝廷就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应对这场危机,也还有回旋的余地啊。”
说着,刘昆向朱国治行了个礼,便匆匆转身离去了。
“本官知道了.....”
夜幕笼罩之下,万籁俱寂,整个昆明城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
刘昆轻手轻脚地走出巡抚衙门,如同鬼魅一般穿梭于黑暗的街巷之间,最终悄然回到了自己那座略显冷清的宅邸。
而此刻,巡抚衙门内的朱国治却毫无睡意可言。
他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心中不停地思索着当前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吴三桂即将造反之事,以及刘昆刚刚提出的那两条看似完美无缺的建议。
这两条建议,乍听之下确实令人心动,仿佛是解决当下困境的绝佳之策,可谓天衣无缝。
然而,当朱国治仔细思量其可行性时,却发现实际操作起来难度颇大。
一方面,康熙皇帝已接连三次五次地下旨,催促他尽快促使吴三桂撤藩;另一方面,就在三日之前,朝廷已然应允了吴三桂提出的所有条件,而吴三桂本人也满口答应会在十一月底搬离。
如今若是贸然暂缓吴三桂的搬家计划,一旦皇上怪罪下来,这如山般沉重的罪责又岂是他所能承受得起的?
更何况,此时此刻正值夜半时分,伸手不见五指,即便他有心前往驿馆拜见那位前来视察的钦差大臣,恐怕也是难以成行。
想到此处,朱国治不禁无奈地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抬头望向窗外,但见外面依旧是黑漆漆的一片,根本无法分辨时辰几何。
“罢了罢了!”朱国治长叹一声,心想既然如此,倒不如暂且放下这些烦心事,先好生睡上一觉,待天明之后再做计较。
于是,他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准备回到寝室。
刚刚走到房门前,就看到了叫醒他的那个丫鬟,倚着墙睡着了。
朱国治眯起眼睛,细细地端详着眼前的这位姑娘。
只见她肌肤如雪,眉如远黛,双眸犹如秋水般清澈动人,樱桃小口不点而赤,娇艳欲滴。
朱国治不禁心头一震,暗自惊叹道:“哎呦,这姑娘竟然如此美丽动人,以前怎会未曾留意到呢?”
他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轻轻地握住了那丫鬟柔若无骨的小手。
那丫鬟猝不及防,被吓得浑身一颤,结结巴巴地说道:“呃……老爷……”声音中充满了惊恐和羞涩。
朱国治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轻声说道:“翠儿,老爷有要事与你相商,随我进房来一趟吧……”
听到这话,翠儿稍稍松了一口气,心想只要老爷不为难自己、不治自己的罪便好。
于是,她战战兢兢地跟随着朱国治走进了他的房间。
刚一进门,还没等翠儿反应过来,朱国治突然用力一拽,将她拉倒在了床上。
翠儿大惊失色,一边挣扎着想要起身,一边哀求道:“老爷……老爷……求求您放开我……”
然而,此时的朱国治早已欲火焚身,哪里肯轻易放手。
他紧紧地搂住翠儿,喘着粗气说道:“翠儿……老爷真心喜欢你……从今往后,你就是老爷我的小妾,再也不必做那些粗活重活啦……”
面对朱国治的威逼利诱,翠儿起初仍有些抗拒,但渐渐地,她感到无力抵抗,最终只能默默地停止了反抗。
就这样,两人在床上翻云覆雨,足足折腾了半个多时辰。
最后,朱国治终于筋疲力尽,像一滩烂泥一样瘫软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身上的汗水也已湿透衣衫。
本来前半夜就未曾入眠,经历如此一番闹腾后,朱国治身心俱疲,紧紧地搂着翠儿进入了梦乡,发出阵阵呼噜声。
时光悄然流逝,待朱国治悠悠转醒之时,窗外阳光已然炽热无比,原来此刻已是日中时分。
简单用过午膳之后,朱国治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返回书房。
甫一踏入房门,他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落在了那张摊开于桌上的舆图之上。
刹那间,昨夜刘昆深夜造访之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朱国治凝视着舆图上所标注的川西、镇远以及常德等地,心中暗自思忖道:
“这些地方果真是云贵大军离开云贵地区北上的必经之路啊!”
他边频频点头,边轻声呢喃自语:“看来,刘昆所言倒也并非毫无道理……”
朱国治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茶水的清香稍稍缓解了他紧绷的神经,但脑海中的思绪却仍在飞速转动。
他低声喃喃说道:“若是想要延缓吴三桂北迁一事,如此重大之决策......”
话未说完,他忽然用力地摇了摇头,像是要将这个危险的念头甩出脑海一般,紧接着大声惊呼道:
“不可!万万不可!值此关键之际,倘若贸然下令让其停止北迁,恐怕我这巡抚大人的乌纱帽不仅难保,更会因此而遭到朝廷严厉的罪责惩处!”
想到此处,朱国治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着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接着,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才开口解释道:
“朱大人呐,您先别这么激动嘛。您想想看,眼下的形势已然大不同于往昔啦。如今最关键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吴三桂是否北迁那么简单了,如果强行逼迫他北迁,只怕会适得其反,逼得他狗急跳墙,直接起兵造反啊!
所以当务之急,是务必要稳住他,绝不能让他心生反意呀!
一旦他真的造反了,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到时候整个天下都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说完这些话,刘昆一脸焦急地看向朱国治,眼中满是忧虑之色。
朱国治听了刘昆这番话,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他沉默不语,开始低头沉思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似乎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缓缓地点了点头,应声道:
“也罢!既然如此,那就暂且按照你所说的去做吧。不过此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你且先回去等候消息,待我与钦差大人仔细商议过后,再作最后的决定。在此期间,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
刘昆见朱国治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心中稍稍松了口气,连忙点头答应道:
“也好,那下官就先告退了。朱大人放心,我白天会继续四处打探消息,密切关注吴三桂那边的动静。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尽办法先将吴三桂稳住,只要他暂时不造反,朝廷就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应对这场危机,也还有回旋的余地啊。”
说着,刘昆向朱国治行了个礼,便匆匆转身离去了。
“本官知道了.....”
夜幕笼罩之下,万籁俱寂,整个昆明城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
刘昆轻手轻脚地走出巡抚衙门,如同鬼魅一般穿梭于黑暗的街巷之间,最终悄然回到了自己那座略显冷清的宅邸。
而此刻,巡抚衙门内的朱国治却毫无睡意可言。
他坐在书桌前,眉头紧锁,心中不停地思索着当前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吴三桂即将造反之事,以及刘昆刚刚提出的那两条看似完美无缺的建议。
这两条建议,乍听之下确实令人心动,仿佛是解决当下困境的绝佳之策,可谓天衣无缝。
然而,当朱国治仔细思量其可行性时,却发现实际操作起来难度颇大。
一方面,康熙皇帝已接连三次五次地下旨,催促他尽快促使吴三桂撤藩;另一方面,就在三日之前,朝廷已然应允了吴三桂提出的所有条件,而吴三桂本人也满口答应会在十一月底搬离。
如今若是贸然暂缓吴三桂的搬家计划,一旦皇上怪罪下来,这如山般沉重的罪责又岂是他所能承受得起的?
更何况,此时此刻正值夜半时分,伸手不见五指,即便他有心前往驿馆拜见那位前来视察的钦差大臣,恐怕也是难以成行。
想到此处,朱国治不禁无奈地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抬头望向窗外,但见外面依旧是黑漆漆的一片,根本无法分辨时辰几何。
“罢了罢了!”朱国治长叹一声,心想既然如此,倒不如暂且放下这些烦心事,先好生睡上一觉,待天明之后再做计较。
于是,他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准备回到寝室。
刚刚走到房门前,就看到了叫醒他的那个丫鬟,倚着墙睡着了。
朱国治眯起眼睛,细细地端详着眼前的这位姑娘。
只见她肌肤如雪,眉如远黛,双眸犹如秋水般清澈动人,樱桃小口不点而赤,娇艳欲滴。
朱国治不禁心头一震,暗自惊叹道:“哎呦,这姑娘竟然如此美丽动人,以前怎会未曾留意到呢?”
他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轻轻地握住了那丫鬟柔若无骨的小手。
那丫鬟猝不及防,被吓得浑身一颤,结结巴巴地说道:“呃……老爷……”声音中充满了惊恐和羞涩。
朱国治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轻声说道:“翠儿,老爷有要事与你相商,随我进房来一趟吧……”
听到这话,翠儿稍稍松了一口气,心想只要老爷不为难自己、不治自己的罪便好。
于是,她战战兢兢地跟随着朱国治走进了他的房间。
刚一进门,还没等翠儿反应过来,朱国治突然用力一拽,将她拉倒在了床上。
翠儿大惊失色,一边挣扎着想要起身,一边哀求道:“老爷……老爷……求求您放开我……”
然而,此时的朱国治早已欲火焚身,哪里肯轻易放手。
他紧紧地搂住翠儿,喘着粗气说道:“翠儿……老爷真心喜欢你……从今往后,你就是老爷我的小妾,再也不必做那些粗活重活啦……”
面对朱国治的威逼利诱,翠儿起初仍有些抗拒,但渐渐地,她感到无力抵抗,最终只能默默地停止了反抗。
就这样,两人在床上翻云覆雨,足足折腾了半个多时辰。
最后,朱国治终于筋疲力尽,像一滩烂泥一样瘫软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身上的汗水也已湿透衣衫。
本来前半夜就未曾入眠,经历如此一番闹腾后,朱国治身心俱疲,紧紧地搂着翠儿进入了梦乡,发出阵阵呼噜声。
时光悄然流逝,待朱国治悠悠转醒之时,窗外阳光已然炽热无比,原来此刻已是日中时分。
简单用过午膳之后,朱国治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返回书房。
甫一踏入房门,他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落在了那张摊开于桌上的舆图之上。
刹那间,昨夜刘昆深夜造访之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朱国治凝视着舆图上所标注的川西、镇远以及常德等地,心中暗自思忖道:
“这些地方果真是云贵大军离开云贵地区北上的必经之路啊!”
他边频频点头,边轻声呢喃自语:“看来,刘昆所言倒也并非毫无道理……”
朱国治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茶水的清香稍稍缓解了他紧绷的神经,但脑海中的思绪却仍在飞速转动。
他低声喃喃说道:“若是想要延缓吴三桂北迁一事,如此重大之决策......”
话未说完,他忽然用力地摇了摇头,像是要将这个危险的念头甩出脑海一般,紧接着大声惊呼道:
“不可!万万不可!值此关键之际,倘若贸然下令让其停止北迁,恐怕我这巡抚大人的乌纱帽不仅难保,更会因此而遭到朝廷严厉的罪责惩处!”
想到此处,朱国治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着接下来该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