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宝丰粮坊-《江南小户金满院》

  “叔,本店不散收土产,你往街尾走,他家收散的。”

  小伙子,你人还怪好哩!

  许老爷子也不卸背篓,摆摆手“不卖粮,来买粮的。”

  “哦,哦,那您看看。”伙计回神,领着许老爷子往杂粮橱斗走。

  “诶,诶,伙计,我看看细粮。”许老爷子把人拉住。

  “啊?”这大爷破衣烂衫的要看细粮?伙计顺着拉住他袖子的手看去,指甲干净整齐,指节没有裂口,懂了!

  伙计转头把许老爷子往精米和精面那边儿领。

  “老爷子,您看看,今年新收的!”

  “这会儿子就收新的了?”许老爷子就是奔新粮来的,但是官府的秋税还没征,宝丰粮坊就有新粮了,也确实实力强。

  “早留出秋收的份儿啦,今年天公作美,收成好!”伙计与有荣焉。

  “许老爷子抓起一把稻米,是连壳稻,颗粒完整,粒大,一股子粮食味儿,便是许老爷子现在手上没地,也不种地了,见这么些粮食依然心头欢喜。

  “新稻米咋卖?”许老爷子抓起一把米,握了握又放下,都是晾晒过的好稻米。

  “九百一石。”小伙计给个价。

  “价还行。”这价岂止还行,九百一石的新粮,真的是顶好的收成,不缺粮食才能出的价格。

  “那可不,今年收成极好,东家庄子上的粮,除了留在咱江宁本地出售的,还往北边儿运了不少。”伙计一面儿佐证粮坊里价格惠廉,一面儿透露自己消息路子广,卖许老爷子个好。

  “我再看看陈米。”许老爷子还是决定比比。

  “您随意看,咱粮坊里头,陈米也陈不到哪里去,至多三年。”伙计骄傲的比了三根手指头。

  确实,陈粮也是饱满的,只是色泽没有新粮好看。

  “陈粮怎么卖?”

  “陈粮六百文一石。”价一下子降了不少,掌柜的发过话了,今年收成好,陈粮大胆买一买,用新粮补上位置。

  “给我来三石新粮,三石陈粮,精面再来二石。”许老爷子想想,都买新粮有些贵了,不如新陈掺着吃,能囤下家中一年的口粮,还能预算富裕。

  “得嘞,新米出价二两七,陈米出价一两八,精面二石一两九,总共银钱六两四,您请——”

  “不再便宜些了?”许老爷子听完价,开始最后一步还价。

  “老爷子,还是那句话,今年收成好,这已经是秋收后的价了,您就是之后再来,还是这个价!”伙计不松嘴。

  然后又一脸亲近的凑到许老爷子跟前挤眉弄眼“更何况,您先到先挑,您看着装。”

  “行吧……”今年的粮价比去年还低十文八文的,就这么着吧。

  想起前头外孙女说起的豆子,老爷子摆摆手“先等等,我再看看豆子。”

  “豆子?”伙计一愣,这老爷子有银子买这么些精米和精面,按理说不会看上豆子之类的粮食啊,那东西顶饱是顶饱,但口感不好,吃多了方便,不雅。

  客人要看,那便看“您瞧瞧,红豆绿豆黄豆,都在这儿了!”

  “都啥价儿啊?”

  绿豆和红豆,老婆子用的上,也买些回去。

  其实这绿豆,更热的时候许老爷子有想过家里要不要卖绿豆汤,只是这汤常见,买不上价,而且费豆子,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老爷子,红豆绿豆一石六百文,黄豆一石五百文,都是新下来的豆。”

  “这不便宜啊!”许老爷子不满意,这比陈粮也就低一钱,又没粮食好吃。

  “老爷子,它占饱啊。”伙计解释。

  “行了,行了。”许老爷子心里默默算价红豆绿豆各要两石,回去老婆子做豆沙慢慢弄,这就是二两四钱,加上前头的便是八两八钱。

  这黄豆没用过,买多了万一弄不好砸手里,不如凑个整儿。

  “黄豆给我饶一些,凑成十两银给我称二石半的黄豆行不?”许老爷子还是想讲价。

  “老爷子,你这……”伙计为难,他没这个能耐。

  “怎的?”两人刚僵着,粮坊管事儿的去了,伙计像是见着了救星,把许老爷子的要求说了一遍。

  管事看看许老爷子,要黄豆和绿豆做杂粮充饥的人家有,可要红豆的……

  “老爷子家里用得着红豆?”

  听人这么一问,许老爷子也是反应过来,自己真的扮穷扮惯了,忘了好法子。

  早先家里没开食铺,现下有了,能搭现成的桥。

  “鄙人家中有间点心铺子,用的上豆子。”我家用量大,赶紧便宜点儿,以后用得着还来你家。

  管事眼前一亮 若是用米用面的多,他还不至于心动,粮食嘛,向来都被人追着买。

  但是豆子嘛……收成好的时候人们都喜欢粮食,耽误豆子,这老爷子家中开点心铺子,消耗必大,有结识的必要。

  “行,二石半就二石半。”管事拍了板,伙计跟着把许老爷子要的一一记下。

  到了该掏钱时候,看看坊里没有旁的客人,许老爷子神神秘秘左右看看,带着管事和伙计到隐蔽处,卸下背篓,掀开破布,刨出几个薯干儿。

  把铜钱一串串提溜出来,管事和伙计的眼神由不解变成震惊,管事的苦笑“老爷子,您是这个。”说着比了个大拇指。

  数吧,伙计一脸苦相,都准备蹲下数铜板了。

  他没那为难人的意思,耽误人家功夫,许老爷子又把铜板都装回背篓“别误会,就是让你们看看我拿了银子来,这粮坊有后门儿吧,我借过,去趟钱庄。”

  “哦对了,这么多粮食给送吧?劳烦送到梦仙河许家,中巷中不溜门口有槐树那家。找不见打听开茶舍的许家就行。”许老爷子交代着。

  他这般说,伙计已经翻开了簿子“去岁也给您家送过的。”

  “记着正好。”

  “来,您看看单子,不方便我给您念念。”管事将何人买粮,买粮几何,售价几何,送至地点记明了,担心这老爷子不识字,还关切问问。

  许老爷子拿过来确认“不差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