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寒衣节-《江南小户金满院》

  善堂的饭食不及许家日常,但是量大,饭汤都有,也不算短亏,对于这么多人口的广安堂来说,这些食材也要耗费不少的银钱。

  “几位今日送来的东西,都是我们很需要的,以茶代酒,敬诸位。”那江姓男掌事端杯。

  大人们互相举杯呢,旁边小桌上,离得近的孩子们也像模像样端起了汤碗。

  临别,洛祈乡单独找几位掌事聊了一会儿,今日见那一屋子病幼,想着问问善堂常需何种药材,至于大夫,应该是官府帮持着呢,他就不越俎代庖了。

  ……

  善堂一行,许铃铛和洛回之带走了有春她们送的亮晶晶的河滩小石头。

  金娘子与佟娘子关系熟了,约着佟家出碎布,放工给善堂,做成发带,香囊等物在金娘子店中售卖。

  “等来年我有空了,把那蚕丝扇再改一改,看能不能卖起来,若是成了,此事也托给广安堂好了。”许金枝是听母亲他们回家后讲过善堂所见所闻的。

  都是做母亲的人,最是伤怀这些,许老太太还是因女儿好奇询问,挑拣着讲的,但许金枝只是怀孕,又不傻,依然能听出艰难。

  铃铛想的直接,若是有春她们多赚些银子,就能多学些字,就可以和她通信了。

  忙忙碌碌九月过,十月初一烧寒衣。

  郑梦拾日前就得了董平生口信“郑兄,你可千万别去上回的香烛铺子了啊,咱哥俩都别去了了,算了算了,咱俩岔开走,这种时候走一邪门!”

  万一两个人都沾阴呢,大太阳地下撞白面鬼,董平生想起来就出冷汗。

  郑梦拾也是,出门买纸衣之前先去张家婶子家里讨鸡血。

  张娘子听的一愣“壮小伙子还怕这些?走,婶子也要买,跟你走一趟。”说罢就提了柴垛旁的杀鸡刀跟着郑梦拾出门了。

  “怕什么,祭的是祖宗,祖宗要是好祖宗,就得保佑小辈,要是成了魍的,那就不给他烧,冻死他!”

  张家婶子说的有意思,郑梦拾为自己的面子小小辩解“这不是……怕遇见别人家祖宗么。”

  “那这就要凭你家祖宗的本事了,总不能平白被抢了衣裳!”

  张家婶子说的逗趣,话糙理不糙,被这么一开导,郑梦拾心里是怕不起来了,等着机会把这番话讲给董兄听,给他也壮壮胆子。

  香烛上回有剩,郑梦拾此次购了纸衣,想着要是送就送到位了,又买些纸钱,顺顺利利的顶着大太阳同张婶子一起回了家。

  先古有圣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谓生者寒御,亡者亦记,十月朝朝,祭祖冥阴,念我先人,孝子贤孙……

  当日属阴,铃铛岁小,同娘亲一起待在屋中,许家二老燃香上敬,又在院中烧了纸衣给仙人,傍晚时,郑梦拾在梦仙河中放了一盏素色河灯。

  “都说祖宗能实现愿望,可得保佑铃铛每天至少能赚一百两银子,买下梦仙河,买下秋湖……”许铃铛抱着手,朝着窗户嘟囔。

  许金枝刚开始还在画图样,画的越来越慢,然后停笔,仔细听着女儿的小声话,那叫一个哭笑不得“铃铛,你太公太婆要是听见你这要求,这新衣裳不要也罢。”

  听到娘亲这话,许铃铛又抱着手手朝窗户“亲爱的老祖宗们呀,要是铃铛要求高了,也可以少点的,半个秋湖也成,最好是东面半个,太阳好!”

  等寒衣节过了,天气就开始正式转凉,水乡的凉天是带着潮湿水汽的,邻河人家白日和夜里的冷暖感知更加明显些。

  许老太太找出一件粉霓色的的旧披风,这是她年轻时的,当时还能压得住俏色,后面想要给金枝,但是金枝喜欢更鲜亮的颜色,这件就压在了衣箱下。

  脱线的毛边剪一剪,重新锁好,就成了一件小一些的披风。

  铃铛有审美,这颜色她喜欢,等坐在柜台后头,风一刮,披风一裹,就包的严严实实的了。

  许青峰放着没拿走的刻刀起了大用,许铃铛正和一堆死物斗智斗勇呢。

  剩下的多半箱碎瓷原本被郑梦拾放在院子角落里,后来想好歹是个箱子,里头又是瓷,扔了可惜,留着以后垫个什么也挺好的,就搬到棚子里放着了。

  这不,被剥完桔子的铃铛盯上,现在开始翻了,刚看见时许老爷子紧张兮兮的盯了好一会儿,生怕把铃铛的小嫩手割了,好几次想上手帮忙都被铃铛拒绝了。

  铃铛也不急,找外公帮忙把箱子里的碎瓷倒到偏一些的空地,蹲在那里翻啊翻。

  “这片有花纹,留下!”

  “这片光好看,留下!”

  “还有这个颜色的呢,留下!”

  “铃铛,你可要看着手呀!”

  “知道啦~外公。”

  小铃铛,编歌唱“好看的瓷片刨出来呀,手上的刻刀划一划,让我看看你们还能变成啥~”

  划不动?

  “外公——”

  许老爷子认命的搬个小板凳坐外孙女旁边“铃铛,你想做个什么?”

  “外公,我想让瓷片按照划痕碎。”

  许老爷子去他和老伴儿屋子里翻,翻出许老太太的绣花针,这个不行,老婆子虽然不常用,但是要是被他掰弯了,今晚就睡不了了。

  又翻出根铁线,是之前打针剩下的,这个好,用了还能用。

  许老爷子把铁线扭成个铜板大小的圈儿,拿着铃铛挑出来的瓷片去了厨房,灶堂的火将铁线圈儿烧热,拿树枝夹出来,放到碎瓷片上划着的印子上。

  水缸里的凉水舀一瓢,浇些在上面,烟气一冒,“咔”一声脆响,瓷片就听话的裂开了。

  反复数次,得了些近圆形的瓷器碎片,别说,原本看着一堆废瓷,现在形状统一起来,看着倒像是特意烧制的了,而且花纹颜色都是挺好看的。

  放凉了,拿出去不递给铃铛,而是取了粗砂过来“铃铛,先别拿手碰,还需要磨一磨。”

  刚才许老爷子就发现了,崩裂的瓷片边缘有些毛糙,还需要打磨光滑才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