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客人的要求-《江南小户金满院》

  “哈——”铃铛吐口气,把汤婆子放哥哥旁边,接过来算盘,开始眯着眼睛打。

  远远的,就见有艘船红红火火的过来了,揉揉眼,是红红火火的外婆。

  “娘,您这是?”郑梦拾见船靠边,船上是自家的岳母大人,赶紧开铺子门,又见许老太太要拿东西,赶紧下去帮忙。

  娘啥时候穿的这么红火出去了?做啥去了?

  船上的撑船人帮着递手,郑梦拾才认清,这人竟是熟人,正是那往常串街走巷的帮闲黄小郎。

  “我这不想着天气冷了,家里该再买些棉花,以备更冷了给孩子们添衣裳。”许老太太指指女婿郑梦拾手里的麻布口袋,里头封着的全是棉花。

  许家铺子前头闲聊没走的客人本就被红红火火的许家老太太吸引了注意力,听见她这么说,顿时被点醒了,如蜂儿鸣叫般纷纷议论起来。

  “啊呀,我咋没想到呢!”

  “可不~婶子,你这可真顺,这天气有不少人买棉花吧,这么快你就买回来了!”

  “多亏了小郎帮忙呀,不然也不能这么快抢……这么快买到棉花。”大冷天的,许老太太掏出帕子沾沾额头上不存在的汗。

  她本是冲着佟娘子的铺子去的,有买卖自然要去捧熟人的店铺,更何况佟娘子卖布又卖棉花,物美价廉人缘好。

  还没到她就觉得不对劲儿,总不能只她一人脑瓜子好使想到这一出了,果然,布门口早就排上了人,前头还算排的整齐,到后面就有些挤乱了,各家的妇人和婆子,挤挤攘攘的买棉花的,买布的,围了不少。

  许老太太正犯愁,她这老胳膊老腿要不要挤呀,就听见有人叫她“许家阿婆——”

  扭头看,是黄小郎!

  大冷的日子有些人不愿意出门,但对于有些人是机会,黄小郎早上睁开眼,只贪恋了一瞬的暖被窝就爬起来。

  这天气,什么卖柴的,卖炭的,卖布的,卖棉的,烟囱里面冒热气的,正是生意好的时候,少不了需要跑腿帮忙的。

  许家老太太着这红火的大氅来了,想不让人看见都难,黄小郎一眼就瞧见,有良哥的东家老太太,老给他们兄弟好吃的,大好人,得帮忙!

  黄小郎凑许老太太跟前,帮着挤进去,铺子里佟娘子亲自压阵,见是熟人,就私以默许了这老姐姐插队,悄悄的给装了棉花,做了生意。

  “小郎说他划了船来,我一想,有船方便,也不远,就改了路子,烦他划船将我送来。”

  按往常来看,给这小子铜板他也不会要郑梦拾取来些点心和饮子,让黄小郎带回去吃。

  “别呀郑掌柜,平日里您没少容有良哥带吃的给我们尝,这点事情算什么,有事就喊我们!”

  黄小郎得了感谢,还有点不好意思,许老太太这红火的衣裳,这一路他觉得站老太太旁边都暖和了。

  “郑掌柜,我哥呢?”黄小郎探头往铺子里瞧,没见着刘有良。

  “给你哥放假去准备御寒物资去了。”

  “那我也得去码头把弟兄们接上,早做准备。”黄小郎就要撑船告辞。

  又一想,船既到,不空划,当场吆喝一嗓子“各位郎君娘子有往码头去的不?沿途可送,四个位置,三枚铜板,小子包送,全程不用自己划,不冷手喽——”

  顺路的事情,真有妇人动心的,黄小郎就又把他的小板船凑满了客,高高兴兴的划走了。

  许老太太看看俩娃,穿的挺严肃,尤其是铃铛,眼皮把眼珠子盖的很好,一看这眼就着不了凉。

  “行了,我往后头去,和金枝商量商量怎么做衣裳。”女婿在后头帮忙拎着,许老太太打头儿走了。

  “芸娘……”

  进院子,许老太太就听见老头子痴痴的喊,许老爷子就觉得自己婆娘穿红火了好看,纵使收到了许老太太的斜眼也不在意。

  爹娘在院子里上演缠绵斗眼儿,郑梦拾趁机去看看自己娘子和家里三娃。

  “呀,咋给包成个球了!”

  “我包了一层,觉得不圆,就又包了一层,包着包着……就成球了。”许金枝看着三子多安的懵懂大眼,颇有些不好意思,赶紧给孩子剥下来两层,玩儿归玩儿,别给捂出痱子来。

  “反正他小,他不知道,你以后别告密啊!”许金枝威胁郑梦拾。

  ……

  “小掌柜,最近哪里发财呀?”郑梦拾暂时离开之后,铺子里就只有剩下许青峰和许铃铛兄妹俩了。

  自然,郑梦拾看周围有熟客帮盯着,才让俩孩子暂时管这铺子,他去去就来。

  自从许家大郎上了学堂,许家又雇了新的伙计,可是很难见着小掌柜当家的场面了,老客们回忆起来,还觉得新鲜,不免也开些玩笑。

  “青峰小掌柜,最近咋没去进学呀?”

  两个人精想答的回答,不想的直接插科打诨,答非所问的糊弄。

  “二位小掌柜,眼看过年了,店里的年货有什么安排啊?”

  许青峰和许铃铛眼神接头,坏了,碰上正经儿问话的了。

  但是问到位呀,要准备什么年货呢,许青峰转脑子想,外公会准备什么呢?去年是……茶叶,前年是……茶叶?再往前他不记得了。

  “要看外公和外婆的安排,伯叔可是有所好?”正经问题正经答,许青峰开始现场征集顾客意见。

  说到这,那可有的聊了,在场的都是钟意许记的食物口味的,不然也不能不走在这里吃喝聊着。

  “这点心就极好,各色来几份包上,最好啊,用上红捆绳,拿去送礼喜庆又方便。”有妯娌多的娘子出主意,要是许记能出这礼包,她就不用自己费心搭,不然多了不确定落好,了易得罪人,好好的过节烦人心。

  “让婶子再做些合年节的喜庆吃食吧,这入了冬点心少了好几样。”

  许铃铛铺纸,许青峰端笔,这话得记下来,过了秋之后,果子什么的就没了,连带着食居的吃食少了好几样,要同外婆说,想想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