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染坊
立秋这日,天刚蒙蒙亮,徐静姝便踏着晨露来到染坊。
三个月过去,当初的染坊已扩建了三倍有余,二十口新缸整齐排列在青石砌成的工坊内,蒸腾的热气裹挟着靛蓝清香,将屋檐都染成了淡青色。
\"小姐,新来的帮工都训好了。\"老周捧着账本迎上来,胡须上还沾着染料,\"按您的吩咐,分成了选料、浸染、晾晒三组。\"
徐静姝接过账本,指尖在最新一页的数目上顿了顿:上月净利达两千两,是最初的十倍。
这个数字江南商界,已足够让徐家染坊跻身一流。
\"周叔,这批'天水碧'的订单,今日务必发出去。\"她指了指账本上织造局的标记,\"李大人催了三次了。\"
穿过忙碌的染工们,徐静姝来到最里间的秘坊。
这里是她的试验之所,除了老周和两个心腹丫鬟,谁也不让进。
架子上摆满各色瓷瓶,装着这几个月来搜集的奇异染料——螺青、珊瑚粉、还有西域商人带来的孔雀石末。
\"姑娘,试试这个。\"丫鬟春杏递上一块新染的绢布,\"按您说的,加了点牡蛎壳粉。\"
布料在晨光中展开,竟泛出珍珠母贝般的光泽。
是\"珠光蓝\"。
可能放在现代不过是寻常工艺,在这里足以让徐家染坊再上一层楼。
徐静姝很是期待。
辰时末,徐家正厅已坐满了人。
自从端午双典后,徐静姝正式跻身家族议事之列。
今日是季末核账的日子,各房当家早早到来,连平日不怎么露面的四叔公都拄着拐杖入了座。
\"静姝丫头来了。\"老太君坐在上首,拍了拍身边的空位,\"坐这儿。\"
这个位置向来是少族长所坐。
徐静姝感到十几道目光齐刷刷刺来,有三房的嫉妒,四房的探究,更多的是长房子弟的拥护。
她平静地入座,接过账房先生递来的总账。
\"染坊上月盈余两千一百两,药圃八百两,族学...\"
随着一项项数目报出,厅中渐渐响起窃窃私语。
这个季度的总收入竟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有余,而其中六成都来自染坊。
\"静姝有功。\"徐凛难得地面带笑容,\"织造局又追加了三千匹的订单,指明要'珠光蓝'。\"
三房当家突然阴阳怪气道:\"女子抛头露面总非长久之计。静姝年纪轻轻,总不能一辈子守着染缸过活吧?\"
话音刚落,老太君的蟠龙杖\"咚\"地一顿:\"怎么,嫌银子烫手?\"
\"侄儿不是这个意思...\"徐五叔讪讪道,\"只是近来提亲的人踏破门槛,静姝都拒了,难免惹人闲话...\"
徐静姝轻轻放下茶盏。
自江宁织染大会后,来说媒的确实不少——有地方官员的公子,有豪商巨贾的继承人,甚至还有两位致仕翰林家的孙子。
但她一律以\"专心经营染坊\"为由婉拒了。
\"五叔多虑了。\"她声音不疾不徐,\"静姝如今领着三十号工匠,养活着上百户织工家小,比嫁人更有意义。\"
四叔公突然插话:\"听说盛家二房也派人来说项?\"
厅内骤然一静。
上月那个不请自来的媒婆——确实是打着盛家二房的旗号,还说什么\"旧缘未了\"的浑话。
\"拒了。\"徐凛冷声道,\"盛家如今内斗不休,也配来攀亲?\"
老太君转移了话题:\"老身提议,从今日起,染坊全权交由静姝打理,各房不得插手。\"
议案很快通过。
谁也不会跟钱有仇。
散会后,徐静姝独自站在廊下出神。
秋风送来阵阵桂香,远处染坊的敲打声隐约可闻。这声音比任何丝竹都悦耳,这可是她的事业起点。
\"小姐,王家又派人来了。\"李嬷嬷匆匆走来,压低声音,\"这次是王老夫人亲自登门,正在花厅等着呢。\"
徐静姝揉了揉太阳穴。这已是本月第三回了。
王家是苏州数一数二的绸缎商,与织造局关系密切,确实不好直接驳面子。
花厅里,满头银丝的王老夫人正品着茶,身边站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一身湖蓝绸衫,眉眼间透着精明。
\"徐小姐。\"老夫人笑出一脸褶子,\"这是老身孙儿明远,刚从杭州查账回来。\"
徐静姝差点被茶呛到——明远?竟与她儿子同名!
那王公子作揖道:\"久闻徐小姐才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说着递上一个锦盒,\"这是杭州最新的花样,小姐过目。\"
盒中是一匹轻若烟雾的纱罗,质地之轻薄,放在现代都属上乘。徐静姝不由多看了两眼。
\"小姐若喜欢,我铺子里还有十匹。\"王公子趁热打铁,\"听闻小姐在研制新色,家父在闽南有座矾矿...\"
这条件确实诱人。
徐静姝却将锦盒轻轻推回:\"王公子好意心领了。只是静姝立过誓,染坊不兴,不论婚嫁。\"
老夫人脸色一僵:\"姑娘,老身说句掏心窝的话。你如今风光,到底是借了徐家的势。女子终究要有个归宿...\"
\"老夫人此言差矣。\"徐静姝不卑不亢,\"静姝靠的是这双手。\"她展开十指,露出那些染渍和茧子,\"徐家染坊能有今日,不是因为我是徐家女,而是因为我能染出别人染不出的颜色。\"
话说到这份上,王家人只得悻悻而去。
立秋这日,天刚蒙蒙亮,徐静姝便踏着晨露来到染坊。
三个月过去,当初的染坊已扩建了三倍有余,二十口新缸整齐排列在青石砌成的工坊内,蒸腾的热气裹挟着靛蓝清香,将屋檐都染成了淡青色。
\"小姐,新来的帮工都训好了。\"老周捧着账本迎上来,胡须上还沾着染料,\"按您的吩咐,分成了选料、浸染、晾晒三组。\"
徐静姝接过账本,指尖在最新一页的数目上顿了顿:上月净利达两千两,是最初的十倍。
这个数字江南商界,已足够让徐家染坊跻身一流。
\"周叔,这批'天水碧'的订单,今日务必发出去。\"她指了指账本上织造局的标记,\"李大人催了三次了。\"
穿过忙碌的染工们,徐静姝来到最里间的秘坊。
这里是她的试验之所,除了老周和两个心腹丫鬟,谁也不让进。
架子上摆满各色瓷瓶,装着这几个月来搜集的奇异染料——螺青、珊瑚粉、还有西域商人带来的孔雀石末。
\"姑娘,试试这个。\"丫鬟春杏递上一块新染的绢布,\"按您说的,加了点牡蛎壳粉。\"
布料在晨光中展开,竟泛出珍珠母贝般的光泽。
是\"珠光蓝\"。
可能放在现代不过是寻常工艺,在这里足以让徐家染坊再上一层楼。
徐静姝很是期待。
辰时末,徐家正厅已坐满了人。
自从端午双典后,徐静姝正式跻身家族议事之列。
今日是季末核账的日子,各房当家早早到来,连平日不怎么露面的四叔公都拄着拐杖入了座。
\"静姝丫头来了。\"老太君坐在上首,拍了拍身边的空位,\"坐这儿。\"
这个位置向来是少族长所坐。
徐静姝感到十几道目光齐刷刷刺来,有三房的嫉妒,四房的探究,更多的是长房子弟的拥护。
她平静地入座,接过账房先生递来的总账。
\"染坊上月盈余两千一百两,药圃八百两,族学...\"
随着一项项数目报出,厅中渐渐响起窃窃私语。
这个季度的总收入竟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有余,而其中六成都来自染坊。
\"静姝有功。\"徐凛难得地面带笑容,\"织造局又追加了三千匹的订单,指明要'珠光蓝'。\"
三房当家突然阴阳怪气道:\"女子抛头露面总非长久之计。静姝年纪轻轻,总不能一辈子守着染缸过活吧?\"
话音刚落,老太君的蟠龙杖\"咚\"地一顿:\"怎么,嫌银子烫手?\"
\"侄儿不是这个意思...\"徐五叔讪讪道,\"只是近来提亲的人踏破门槛,静姝都拒了,难免惹人闲话...\"
徐静姝轻轻放下茶盏。
自江宁织染大会后,来说媒的确实不少——有地方官员的公子,有豪商巨贾的继承人,甚至还有两位致仕翰林家的孙子。
但她一律以\"专心经营染坊\"为由婉拒了。
\"五叔多虑了。\"她声音不疾不徐,\"静姝如今领着三十号工匠,养活着上百户织工家小,比嫁人更有意义。\"
四叔公突然插话:\"听说盛家二房也派人来说项?\"
厅内骤然一静。
上月那个不请自来的媒婆——确实是打着盛家二房的旗号,还说什么\"旧缘未了\"的浑话。
\"拒了。\"徐凛冷声道,\"盛家如今内斗不休,也配来攀亲?\"
老太君转移了话题:\"老身提议,从今日起,染坊全权交由静姝打理,各房不得插手。\"
议案很快通过。
谁也不会跟钱有仇。
散会后,徐静姝独自站在廊下出神。
秋风送来阵阵桂香,远处染坊的敲打声隐约可闻。这声音比任何丝竹都悦耳,这可是她的事业起点。
\"小姐,王家又派人来了。\"李嬷嬷匆匆走来,压低声音,\"这次是王老夫人亲自登门,正在花厅等着呢。\"
徐静姝揉了揉太阳穴。这已是本月第三回了。
王家是苏州数一数二的绸缎商,与织造局关系密切,确实不好直接驳面子。
花厅里,满头银丝的王老夫人正品着茶,身边站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一身湖蓝绸衫,眉眼间透着精明。
\"徐小姐。\"老夫人笑出一脸褶子,\"这是老身孙儿明远,刚从杭州查账回来。\"
徐静姝差点被茶呛到——明远?竟与她儿子同名!
那王公子作揖道:\"久闻徐小姐才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说着递上一个锦盒,\"这是杭州最新的花样,小姐过目。\"
盒中是一匹轻若烟雾的纱罗,质地之轻薄,放在现代都属上乘。徐静姝不由多看了两眼。
\"小姐若喜欢,我铺子里还有十匹。\"王公子趁热打铁,\"听闻小姐在研制新色,家父在闽南有座矾矿...\"
这条件确实诱人。
徐静姝却将锦盒轻轻推回:\"王公子好意心领了。只是静姝立过誓,染坊不兴,不论婚嫁。\"
老夫人脸色一僵:\"姑娘,老身说句掏心窝的话。你如今风光,到底是借了徐家的势。女子终究要有个归宿...\"
\"老夫人此言差矣。\"徐静姝不卑不亢,\"静姝靠的是这双手。\"她展开十指,露出那些染渍和茧子,\"徐家染坊能有今日,不是因为我是徐家女,而是因为我能染出别人染不出的颜色。\"
话说到这份上,王家人只得悻悻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