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父母爱情之江德华16-《今天也在影视剧里打工》

  她发现合作社偶尔会有处理的下水或者骨头卖,价格便宜,但需要耐心收拾。

  她买过几次猪大骨,回来用斧头敲开,加上几片姜,能熬出浓浓一锅奶白色的骨头汤。

  撒点盐,撒点葱花,就是极好的营养品。汤里的骨头肉剔下来,还能给石小海解馋。

  虽然基本剃不出点什么。

  她腌咸菜的手艺也派上了用场。

  买来的芥菜疙瘩、萝卜条,用盐和各种香料(问东北工友学的方子)揉搓腌制,封在坛子里。

  过段时间,就是清脆爽口、非常下饭的佐餐小菜。

  鸡蛋依然是金贵东西,但她现在舍得偶尔买上几个。有时是给石小海煮个白水蛋补充营养,有时是炒一盘金黄的葱花鸡蛋,或者打散在汤里甩个蛋花,都能让简单的饭菜瞬间增色。

  周末,她有时会尝试做点面食。发面蒸一锅戗面馒头,比食堂的更瓷实有嚼劲;或者烙几张油汪汪的葱花饼,满屋飘香,能让石小海高兴一整天。

  她改善生活很有分寸,绝不会天天大鱼大肉。

  多数时候,依然是粗粮为主,菜多肉少,但比以前更注重搭配和口味。偶尔一顿稍好的,也能解释为“改善生活”或“奖励孩子”。

  邻居赵大姐来串门时,看到他们桌上的骨头汤或葱花饼,也会笑着说:“德华现在当组长了,是该吃点好的!瞧把小海养得,脸上都有红晕了!”

  大家都觉得这是她升职后应有的变化。

  石小海的气色确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了。个头窜得快,棉袄袖子都显短了。

  脸上不再是刚来时那种营养不良的苍白,而是透着健康的红润。学习也更有了劲头。

  江德华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欣慰。

  她在这个寒冷的北国,一点点地、扎扎实实地,为自己和在乎的人,筑起了一个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有滋有味的家。

  生活水平的改善,像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江德华和石小海的小家。

  江德华更加用心地经营着工作和人际关系。

  她学着东北邻居的样子,在窗台下腌上一小缸酸菜,也会在赵大姐家腌辣白菜时过去搭把手,顺便“偷师”学艺。

  她腌的酸菜味道格外醇正,脆而不涩,酸香适口。等到能开封时,她特意切了一大盘,给左邻右舍都送了一小碗尝尝。

  “哎呦,德华,你这酸菜腌得可真不错!比俺家那缸还够味儿!”赵大姐尝了之后赞不绝口。

  隔壁来自山东的王大嫂也点头:“是哩是哩,妹子手真巧!”

  大家觉得这个南方来的小组长没架子,会做人,也愿意和她交往。

  有时家里做了点特别的吃食,也会给她端一碗过来。宿舍区楼道里相遇,打招呼的声音都热络了几分。

  她这个小组长也当得越发得心应手。

  她不仅关心生产,也留心组员们的情绪和困难。

  谁家老人病了,孩子没人带,她只要能帮上忙,比如调换个班次,或者把自己攒下的一点红糖送给坐月子的女工,她都会悄悄伸手。

  因此,她在组里的威信越来越高。

  就连最初那几个有点不服气的老师傅,现在也真心实意地叫她一声“江组长”,愿意听她安排。

  时间就在这忙碌而平稳的日子中流过。转眼到了1955年的夏末秋初。

  这天,厂里召开班组长以上会议,传达上级关于“提高职工文化技术水平”的指示。会后,高主任特意留下江德华。

  “德华,有个事儿。”高主任脸上带着笑意,“厂里和新区工会要联合办一个‘职工技能提升夜校’,不光扫盲,还要正经教技术,比如看图纸、新式缝纫机的维修保养、甚至初步的裁剪设计。我想推荐你去,怎么样?”

  技能提升夜校?教看图纸?裁剪设计?

  好机会!

  宁婉多个世界穿越的经历和之后学的手艺,让她在操作层面游刃有余,但要想真正在这个行业里走得更远,必须具备更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只会埋头缝纫,永远只是个高级工,无法触及技术的核心。

  “主任,俺去合适吗?俺这文化底子……”

  “嗐!你有啥底子我还不知道?”高主任笑道。

  “扫盲班你学得最快,现在看个生产通知、写个汇报都没问题。这次夜校就是从基础教起,关键是看有没有这颗上进的心!我看你行!

  去了好好学,回来还能带动咱们车间整体技术水平提高!”

  “哎!谢谢主任!俺一定好好学,绝不辜负您的期望!”江德华立刻保证,眼睛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高主任看到了,觉得很欣慰。

  于是,江德华的生活里又增加了一项重要内容——上夜校。

  这次的夜校和之前的扫盲班完全不同,课程更有深度,要求也更高。

  老师是从市里请来的技术员,讲的都是实打实的干货。

  教室里,汽灯嘶嘶作响。江德华坐在第一排,听得如饥似渴。

  至少表面上大家看到老师讲的每一个机械原理、每一张结构图纸、每一种面料特性,她都拼命吸收、理解、记忆。

  而江德华也发现,好像在这方面也点亮了技能点。

  表面上她依然是那个最刻苦的学生,常常下了课还追着老师问问题,或者留在教室里反复演算、画图。

  她的进步速度让老师都感到惊讶。

  实际上,该会的都会了,还得演一波。

  就在她全身心投入学习,感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正在向她打开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从远方传来。

  她收到了哥哥江德福的一封信。信里的字迹似乎比以往更加潦草,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激动和……羞涩?

  “德华吾妹:见信好。许久未通信,甚念。你在东北一切可好?工作学习是否顺利?小海是否听话上进?

  ……哥这边,有一事……哥可能要结婚了。

  对象是安杰同志,就是以前跟你提过的那位医院的文化教员。我们……组织上已经批准了。婚礼大概在年底办。你……能否请假回来一趟?”

  哥哥要结婚了?和安杰?

  时间线走到这一步了?

  原谅她,最近忙疏忽了。

  这位未来的嫂子安杰,城里大小姐,有文化,但也似乎有些娇气和清高。

  江德福的信里虽然语焉不详,但那份喜悦和期待是掩藏不住的。

  她为江德福感到高兴。他年纪不小了。

  不管是剧情世界里还是现在,他是真的喜欢安杰。以后成了家,有了知冷知热的人。

  就她现在的情况,以后他们有了孩子,也不用她过去照顾了吧?

  她的目光落在桌上摊开的夜校课本和图纸上,眉头微微蹙起。

  从东北回哥哥部队所在的地方,路途遥远,往返一趟,至少需要大半个月,甚至更久。

  也不知道主任给不给批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