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悄然滑入深秋,延禧宫庭院里的桂花早已谢了,只余下些微若有似无的冷香,混在带着寒意的风里。
夏冬春的产期就在这几日了。整个延禧宫上下如同绷紧的弦,许嬷嬷更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连皇帝也吩咐了苏培盛,一有动静立刻来报。
这日午后,天色有些沉,像是要落雪的样子。夏冬春正由小荷扶着在殿内缓缓踱步,忽觉腹中一阵紧似一阵地抽痛起来,那痛感来得又急又猛,与往日温柔的胎动截然不同。
她脚步一顿,额角瞬间沁出细密的冷汗,下意识地攥紧了小荷的手臂。
“嬷嬷……”她声音还算平稳,但微微的颤音泄露了她的紧张。
许嬷嬷经验老道,见状立刻上前扶住她另一边手臂,沉稳地吩咐:“小主要发动了。小荷,扶小主去产房!染墨,你去通知皇上、皇后娘娘!碧玺,你去太医院请章太医和李太医!其余人按之前吩咐的,各司其职,快!”
命令一道道传下去,延禧宫瞬间忙碌起来,却忙而不乱,井井有条。
产房是早就布置好的,烧着暖暖的地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夏冬春被安置在铺着柔软洁净棉布的产床上,阵痛如同潮水般一波波袭来,越来越密集。她咬着软木,额上的汗濡湿了鬓发,将头埋在枕间,压抑着呻吟,只觉得时间过得格外漫长。
皇帝闻讯立刻放下了朱笔,赶到了延禧宫外殿。皇后与其他几位高位妃嫔也陆续到了,华妃虽不情愿,却也不得不在皇后的目光下跟了过来。
一时间,延禧宫外殿站满了人,却无人高声言语,只听得见内殿隐约传来的压抑声响和嬷嬷、宫女们低低的鼓励声。
皇帝坐在外殿,手里捻着一串碧玉念珠,面色沉静,眼神却不时望向那扇紧闭的殿门。按照宫规,产房乃血光之地,帝王不得入内。他虽心系内里情况,也只能在此等候。
皇后温声劝道:“皇上放心,纯嫔妹妹身子康健,又有太医和嬷嬷在,定会母子平安。”
华妃站在一旁,指甲掐进掌心,面上却只能强装出关切的模样。
时间一点点过去,从午后到黄昏,内殿的声音时高时低。就在殿外众人心思各异之际,内殿忽然传来一声极其嘹亮、中气十足的婴儿啼哭!
那哭声洪亮异常,瞬间划破了殿内凝滞的气氛。
“生了!生了!”内殿传来宫女欣喜的呼声。
紧接着,殿门打开一道缝隙,许嬷嬷抱着一个裹在明黄色襁褓里的婴儿,满脸喜色地快步走出来,对着皇帝和皇后深深一福:“恭喜皇上!恭喜皇后娘娘!纯嫔娘娘诞下了一位小皇子!母子平安!”
皇子!
皇帝眼中瞬间爆发出惊喜的光芒,猛地站起身,大步上前,却谨记规矩,在几步外停下,目光灼灼地看向那襁褓。许嬷嬷会意,小心地将襁褓微微倾斜,让皇帝能看清婴儿的面容。小小的婴儿哭过一阵后,此刻正微微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小嘴嚅动着,脸蛋红扑扑的,瞧着竟十分健壮。
“好!好!朕的皇子!”皇帝龙心大悦,连日来的担忧一扫而空,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激动和喜悦,“纯嫔有功!”同时对着内殿方向扬声道:“爱妃辛苦了!好生休养!”
皇后也笑着贺喜:“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只是那笑容底下,真实的表情是什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华妃更是脸色僵硬,几乎维持不住表情。
夏冬春在内殿,浑身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般,疲惫得连指尖都动弹不得,但听到外间皇帝喜悦的声音和儿子洪亮的哭声,她苍白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极淡却无比真实的笑容。
延禧宫纯嫔诞育皇子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整个皇宫。赏赐络绎不绝,道贺之声不绝于耳。
夏冬春在宫人的细心照料下,沉沉地睡了过去。
纯嫔诞育皇子,龙心大悦。待到小皇子满月那日,宫中设下盛宴,一派喜庆祥和。
酒至半酣,皇帝看着被乳母抱上来、虎头虎脑甚是健壮的小皇子,再看向下首因生产后调养得宜、更添几分丰腴韵致的夏冬春,心中愈发满意。
他朗声笑道:“纯嫔夏氏,温婉淑德,诞育皇嗣有功,朕心甚慰。着晋封为妃,赐号‘淑’!”
淑妃!
晋封为妃,还得了如此美好的封号!“淑”字,寓意着善良、美好、品德贤良,这无疑是对夏冬春极大的肯定和荣耀。
殿内贺喜声顿时此起彼伏。夏冬春(如今是淑妃了)连忙起身,在众人或艳羡或嫉妒的目光中,规规矩矩地行礼谢恩,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喜与激动,眼神却依旧保持着那份被皇帝认可的“纯”真:“臣妾谢皇上隆恩!臣妾定当恪守宫规,不负皇上厚望!”
皇帝含笑点头,显然对这位新晋的淑妃十分满意。她不仅带来了健康的皇子,性子也依旧“单纯”,让他放心。
然而,就在这满堂喜庆,众人注意力都集中在淑妃和新皇子身上时,坐在稍远位置的甄嬛,却忽然以帕掩口,发出一阵轻微的干呕,脸色也瞬间变得有些苍白。
坐在她身旁的沈眉庄(虽被降为答应,但因是旧人,此等场合亦得列席)最先察觉,关切地低声询问:“嬛儿,你怎么了?”
这一动静,虽然轻微,却未能逃过帝后以及一直密切关注着甄嬛的某些人的眼睛。
皇帝目光扫过,带着询问。
皇后立刻温言道:“莞贵人可是身子不适?莫不是肠胃不适?快传太医瞧瞧。”
太医很快上前,在众目睽睽之下为甄嬛诊脉。片刻后,太医脸上露出笑容,跪地贺道:“恭喜皇上,恭喜皇后娘娘!莞贵人这是喜脉啊!依脉象看,已近两月!”
又一位妃嫔有孕!
而且是在淑妃晋封、小皇子满月的大喜之日诊出!
殿内刚刚因淑妃晋封而掀起的热潮尚未平息,便又被这新的喜讯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荡起更为复杂的波澜。
夏冬春的产期就在这几日了。整个延禧宫上下如同绷紧的弦,许嬷嬷更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连皇帝也吩咐了苏培盛,一有动静立刻来报。
这日午后,天色有些沉,像是要落雪的样子。夏冬春正由小荷扶着在殿内缓缓踱步,忽觉腹中一阵紧似一阵地抽痛起来,那痛感来得又急又猛,与往日温柔的胎动截然不同。
她脚步一顿,额角瞬间沁出细密的冷汗,下意识地攥紧了小荷的手臂。
“嬷嬷……”她声音还算平稳,但微微的颤音泄露了她的紧张。
许嬷嬷经验老道,见状立刻上前扶住她另一边手臂,沉稳地吩咐:“小主要发动了。小荷,扶小主去产房!染墨,你去通知皇上、皇后娘娘!碧玺,你去太医院请章太医和李太医!其余人按之前吩咐的,各司其职,快!”
命令一道道传下去,延禧宫瞬间忙碌起来,却忙而不乱,井井有条。
产房是早就布置好的,烧着暖暖的地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夏冬春被安置在铺着柔软洁净棉布的产床上,阵痛如同潮水般一波波袭来,越来越密集。她咬着软木,额上的汗濡湿了鬓发,将头埋在枕间,压抑着呻吟,只觉得时间过得格外漫长。
皇帝闻讯立刻放下了朱笔,赶到了延禧宫外殿。皇后与其他几位高位妃嫔也陆续到了,华妃虽不情愿,却也不得不在皇后的目光下跟了过来。
一时间,延禧宫外殿站满了人,却无人高声言语,只听得见内殿隐约传来的压抑声响和嬷嬷、宫女们低低的鼓励声。
皇帝坐在外殿,手里捻着一串碧玉念珠,面色沉静,眼神却不时望向那扇紧闭的殿门。按照宫规,产房乃血光之地,帝王不得入内。他虽心系内里情况,也只能在此等候。
皇后温声劝道:“皇上放心,纯嫔妹妹身子康健,又有太医和嬷嬷在,定会母子平安。”
华妃站在一旁,指甲掐进掌心,面上却只能强装出关切的模样。
时间一点点过去,从午后到黄昏,内殿的声音时高时低。就在殿外众人心思各异之际,内殿忽然传来一声极其嘹亮、中气十足的婴儿啼哭!
那哭声洪亮异常,瞬间划破了殿内凝滞的气氛。
“生了!生了!”内殿传来宫女欣喜的呼声。
紧接着,殿门打开一道缝隙,许嬷嬷抱着一个裹在明黄色襁褓里的婴儿,满脸喜色地快步走出来,对着皇帝和皇后深深一福:“恭喜皇上!恭喜皇后娘娘!纯嫔娘娘诞下了一位小皇子!母子平安!”
皇子!
皇帝眼中瞬间爆发出惊喜的光芒,猛地站起身,大步上前,却谨记规矩,在几步外停下,目光灼灼地看向那襁褓。许嬷嬷会意,小心地将襁褓微微倾斜,让皇帝能看清婴儿的面容。小小的婴儿哭过一阵后,此刻正微微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小嘴嚅动着,脸蛋红扑扑的,瞧着竟十分健壮。
“好!好!朕的皇子!”皇帝龙心大悦,连日来的担忧一扫而空,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激动和喜悦,“纯嫔有功!”同时对着内殿方向扬声道:“爱妃辛苦了!好生休养!”
皇后也笑着贺喜:“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只是那笑容底下,真实的表情是什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华妃更是脸色僵硬,几乎维持不住表情。
夏冬春在内殿,浑身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般,疲惫得连指尖都动弹不得,但听到外间皇帝喜悦的声音和儿子洪亮的哭声,她苍白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极淡却无比真实的笑容。
延禧宫纯嫔诞育皇子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整个皇宫。赏赐络绎不绝,道贺之声不绝于耳。
夏冬春在宫人的细心照料下,沉沉地睡了过去。
纯嫔诞育皇子,龙心大悦。待到小皇子满月那日,宫中设下盛宴,一派喜庆祥和。
酒至半酣,皇帝看着被乳母抱上来、虎头虎脑甚是健壮的小皇子,再看向下首因生产后调养得宜、更添几分丰腴韵致的夏冬春,心中愈发满意。
他朗声笑道:“纯嫔夏氏,温婉淑德,诞育皇嗣有功,朕心甚慰。着晋封为妃,赐号‘淑’!”
淑妃!
晋封为妃,还得了如此美好的封号!“淑”字,寓意着善良、美好、品德贤良,这无疑是对夏冬春极大的肯定和荣耀。
殿内贺喜声顿时此起彼伏。夏冬春(如今是淑妃了)连忙起身,在众人或艳羡或嫉妒的目光中,规规矩矩地行礼谢恩,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喜与激动,眼神却依旧保持着那份被皇帝认可的“纯”真:“臣妾谢皇上隆恩!臣妾定当恪守宫规,不负皇上厚望!”
皇帝含笑点头,显然对这位新晋的淑妃十分满意。她不仅带来了健康的皇子,性子也依旧“单纯”,让他放心。
然而,就在这满堂喜庆,众人注意力都集中在淑妃和新皇子身上时,坐在稍远位置的甄嬛,却忽然以帕掩口,发出一阵轻微的干呕,脸色也瞬间变得有些苍白。
坐在她身旁的沈眉庄(虽被降为答应,但因是旧人,此等场合亦得列席)最先察觉,关切地低声询问:“嬛儿,你怎么了?”
这一动静,虽然轻微,却未能逃过帝后以及一直密切关注着甄嬛的某些人的眼睛。
皇帝目光扫过,带着询问。
皇后立刻温言道:“莞贵人可是身子不适?莫不是肠胃不适?快传太医瞧瞧。”
太医很快上前,在众目睽睽之下为甄嬛诊脉。片刻后,太医脸上露出笑容,跪地贺道:“恭喜皇上,恭喜皇后娘娘!莞贵人这是喜脉啊!依脉象看,已近两月!”
又一位妃嫔有孕!
而且是在淑妃晋封、小皇子满月的大喜之日诊出!
殿内刚刚因淑妃晋封而掀起的热潮尚未平息,便又被这新的喜讯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荡起更为复杂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