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缓缓摘下了帷帽,露出了真容——正是朱祁镇。
他望着榻上那个骨瘦如柴、面色灰败的弟弟,眼圈瞬间红了,泪水无声滑落。他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朱祁钰冰凉的手。
或许是兄弟间的心灵感应,或许是回光返照,朱祁钰眼中竟然缓缓恢复了神采。
当他模糊的视线逐渐聚焦,看清床前之人时,瞳孔猛地放大,嘴唇剧烈地颤抖起来,发出极其微弱、难以置信的声音:
“哥…大哥?!是…是你吗?…我不是…在做梦吧…”
朱祁镇紧紧握住他的手,俯下身,哽咽道:“祁钰…是我…我回来了…来看看你…”
巨大的震惊似乎给了朱祁钰一丝短暂的气力。他反手死死抓住朱祁镇的手,眼泪涌了出来:
“哥…对不起…我没能…没能…”
“别这么说!”朱祁镇打断他,声音沙哑却充满感情:
“你做得很好!比我好得多!北京守住了,江山稳住了…你是个好皇帝,父皇和皇祖父在天有灵,都会以你为荣的!”
“是大哥…是大哥对不起你,把这千斤重担丢给了你…”兄弟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泪水交织。
仿佛要将错失多年的时光都抓回来。朱祁钰气息微弱,断断续续,眼神又开始涣散,却又努力聚焦在兄长脸上:
“大哥…这些年…真的好难…龙椅…太冷了…四面八方都是眼睛…都是声音…没一个人…能说句真心话…”
他咳嗽了几声,朱祁镇连忙轻轻拍着他的背。
“于先生是忠臣…可他心里…只有江山社稷…母后心里…有我和见济…可后来…连见济也没了…我…我真的好累…”
朱祁镇声音哽咽,紧紧握着弟弟的手:“我知道…我知道…祁钰,苦了你了…是哥不好…哥当年要是争气点…也不至于…”
朱祁钰微微摇头,打断他:“不怪你…不怪…哥,你还记得吗…小时候…咱们偷溜去御花园…爬那棵老槐树…想掏鸟窝…”
朱祁镇的眼泪流得更凶,用力点头:“记得!怎么不记得!结果你卡在树杈上下不来,哇哇大哭,把巡逻的侍卫都引来了…”
朱祁钰嘴角艰难地扯出一丝微弱的笑意:“后来…后来被姑太爷揪下来…一人屁股上赏了两巴掌…还罚我们…抄了十遍《孝经》…”
朱祁镇又哭又笑:“是啊…抄得我手都酸了…你还偷偷帮我抄了两遍…”
朱祁钰接着回忆:“还有…还有那次…我们偷偷模仿父皇批奏章…在废纸上画圈…被姑太爷发现…”
“说我们…胡闹…但第二天…就给我们带来了…真的淘汰下来的奏本…还有朱砂笔…让我们学着看…”
朱祁镇的神情变得柔软:“是啊,他说…‘现在看不懂没关系,但要知道这每一笔背后,都是百姓的生活’…祁钰,你看,你真的做到了!”
“你把这些都记得很好,你批的奏章,比哥当年强多了…”
朱祁钰眼中泛起泪光,却带着满足:“我…我一直想…想成为像姑太爷说的那样…”
“成为能帮到大哥…治理好江山的…亲王…就像…就像太宗皇帝身边的道衍大师…就像父皇身边的…可惜…后来…”
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气息愈发微弱。
朱祁镇急忙俯身,在他耳边哽咽道:
“你做到了!祁钰,你做得比任何人期望的都要好!你守住了祖宗基业,你是大明的功臣!是哥哥的骄傲!”
朱祁钰似乎听到了,灰败的脸上露出一丝近乎孩童般的、释然的笑容,极轻极轻地呢喃:
“真好…大哥…夸我了…” 他的手无力地滑落,再次陷入了昏睡,只是那抹笑容,却久久未散。
朱祁镇痛哭失声,紧紧握着弟弟那只已然无力的手,仿佛要将自己的生命力传递过去一般。
在这最后的时刻,权力、地位、恩怨都已消散,只剩下最纯粹的、血浓于水的手足情深,在冰冷的宫殿里,无声地流淌。
朱祁镇知道时间到了。他最后深深看了一眼弟弟,为他掖好被角,戴上帷帽,狠下心肠,转身悄然离去。
殿门打开,陈兴和于谦立刻看去。只见“神医”摇了摇头,沙哑道:“陛下…已安睡了。老朽…尽力了。”
于谦长叹一声,并未生疑,只道是天意如此。
几日后,紫禁城乾清宫内,朱祁钰真正到了弥留之际。
他不仅召来了自己的生母吴太后,更特意命人请来了孙太后。两位太后分立榻前,皆是泪眼婆娑,面容悲戚。
朱祁钰的目光已经有些涣散,他艰难地转动眼球,先是看向自己的母亲吴氏,眼中充满孺慕与不舍。
轻轻唤了一声:“娘…” 吴太后顿时泣不成声,紧紧握住儿子冰凉的手。
随后,他的目光缓缓移向孙太后,气息微弱却异常清晰地说道:“母后…请您来…是想请您…亲耳听着…”
他积聚起最后的气力,用尽全身的意志,一字一顿,无比清晰地对侍立在侧的司礼太监和内阁重臣说道:
“朕…大行之后…皇位…传于…东宫太子…朱见深…尔等…需尽心辅佐…共保…大明…江山…”
这番话说完,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剧烈地喘息起来。
孙太后听到这明确的传位遗诏,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一时间老泪纵横,既是悲伤,也是某种程度的释然与感激。
她上前一步,哽咽道:“皇帝…你放心…哀家…哀家都听到了…必会看顾好见深那孩子…”
朱祁钰微微点头,目光再次变得迷离起来,他望着宫殿上方精美的藻井,嘴角忽然泛起一丝虚幻而复杂的笑意,喃喃低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奇怪…前几日…迷迷糊糊的…好像…好像看见皇兄来看朕了…他就站在那儿…对朕笑…跟小时候一样…”
侍立的太医和宫人只当是皇帝病重产生的幻觉,唯有于谦有所察觉心中巨震,看了一眼陈兴。
朱祁钰顿了顿,呼吸愈发艰难,却仍挣扎着说出最后的话,仿佛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这一生…短暂得很…却也…精彩得很…朕…原本只想…安安分分…在皇兄身后…做个贤王…帮他…治理天下…”
“可命运弄人…阴差阳错…竟让朕…也从幕后…走到了这…台前…把这天下的风雨…都经历了一遍…”
“够了…也…值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终归于沉寂。眼睛缓缓闭上,握着母亲的手也彻底松开了。嘴角似乎还残留着那抹看透一切的、疲惫而释然的微笑。
乾清宫内,顿时哭声震天。
景泰帝朱祁钰,这位被命运推上皇位、一生活在兄长阴影下、却也在关键时刻扛起了帝国重任的皇帝,就这样走完了他复杂而矛盾的一生。
他最后的安排,安抚了孙太后的心,确保了政权的平稳过渡,带着一份与一切和解后的平静,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望着榻上那个骨瘦如柴、面色灰败的弟弟,眼圈瞬间红了,泪水无声滑落。他颤抖着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朱祁钰冰凉的手。
或许是兄弟间的心灵感应,或许是回光返照,朱祁钰眼中竟然缓缓恢复了神采。
当他模糊的视线逐渐聚焦,看清床前之人时,瞳孔猛地放大,嘴唇剧烈地颤抖起来,发出极其微弱、难以置信的声音:
“哥…大哥?!是…是你吗?…我不是…在做梦吧…”
朱祁镇紧紧握住他的手,俯下身,哽咽道:“祁钰…是我…我回来了…来看看你…”
巨大的震惊似乎给了朱祁钰一丝短暂的气力。他反手死死抓住朱祁镇的手,眼泪涌了出来:
“哥…对不起…我没能…没能…”
“别这么说!”朱祁镇打断他,声音沙哑却充满感情:
“你做得很好!比我好得多!北京守住了,江山稳住了…你是个好皇帝,父皇和皇祖父在天有灵,都会以你为荣的!”
“是大哥…是大哥对不起你,把这千斤重担丢给了你…”兄弟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泪水交织。
仿佛要将错失多年的时光都抓回来。朱祁钰气息微弱,断断续续,眼神又开始涣散,却又努力聚焦在兄长脸上:
“大哥…这些年…真的好难…龙椅…太冷了…四面八方都是眼睛…都是声音…没一个人…能说句真心话…”
他咳嗽了几声,朱祁镇连忙轻轻拍着他的背。
“于先生是忠臣…可他心里…只有江山社稷…母后心里…有我和见济…可后来…连见济也没了…我…我真的好累…”
朱祁镇声音哽咽,紧紧握着弟弟的手:“我知道…我知道…祁钰,苦了你了…是哥不好…哥当年要是争气点…也不至于…”
朱祁钰微微摇头,打断他:“不怪你…不怪…哥,你还记得吗…小时候…咱们偷溜去御花园…爬那棵老槐树…想掏鸟窝…”
朱祁镇的眼泪流得更凶,用力点头:“记得!怎么不记得!结果你卡在树杈上下不来,哇哇大哭,把巡逻的侍卫都引来了…”
朱祁钰嘴角艰难地扯出一丝微弱的笑意:“后来…后来被姑太爷揪下来…一人屁股上赏了两巴掌…还罚我们…抄了十遍《孝经》…”
朱祁镇又哭又笑:“是啊…抄得我手都酸了…你还偷偷帮我抄了两遍…”
朱祁钰接着回忆:“还有…还有那次…我们偷偷模仿父皇批奏章…在废纸上画圈…被姑太爷发现…”
“说我们…胡闹…但第二天…就给我们带来了…真的淘汰下来的奏本…还有朱砂笔…让我们学着看…”
朱祁镇的神情变得柔软:“是啊,他说…‘现在看不懂没关系,但要知道这每一笔背后,都是百姓的生活’…祁钰,你看,你真的做到了!”
“你把这些都记得很好,你批的奏章,比哥当年强多了…”
朱祁钰眼中泛起泪光,却带着满足:“我…我一直想…想成为像姑太爷说的那样…”
“成为能帮到大哥…治理好江山的…亲王…就像…就像太宗皇帝身边的道衍大师…就像父皇身边的…可惜…后来…”
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气息愈发微弱。
朱祁镇急忙俯身,在他耳边哽咽道:
“你做到了!祁钰,你做得比任何人期望的都要好!你守住了祖宗基业,你是大明的功臣!是哥哥的骄傲!”
朱祁钰似乎听到了,灰败的脸上露出一丝近乎孩童般的、释然的笑容,极轻极轻地呢喃:
“真好…大哥…夸我了…” 他的手无力地滑落,再次陷入了昏睡,只是那抹笑容,却久久未散。
朱祁镇痛哭失声,紧紧握着弟弟那只已然无力的手,仿佛要将自己的生命力传递过去一般。
在这最后的时刻,权力、地位、恩怨都已消散,只剩下最纯粹的、血浓于水的手足情深,在冰冷的宫殿里,无声地流淌。
朱祁镇知道时间到了。他最后深深看了一眼弟弟,为他掖好被角,戴上帷帽,狠下心肠,转身悄然离去。
殿门打开,陈兴和于谦立刻看去。只见“神医”摇了摇头,沙哑道:“陛下…已安睡了。老朽…尽力了。”
于谦长叹一声,并未生疑,只道是天意如此。
几日后,紫禁城乾清宫内,朱祁钰真正到了弥留之际。
他不仅召来了自己的生母吴太后,更特意命人请来了孙太后。两位太后分立榻前,皆是泪眼婆娑,面容悲戚。
朱祁钰的目光已经有些涣散,他艰难地转动眼球,先是看向自己的母亲吴氏,眼中充满孺慕与不舍。
轻轻唤了一声:“娘…” 吴太后顿时泣不成声,紧紧握住儿子冰凉的手。
随后,他的目光缓缓移向孙太后,气息微弱却异常清晰地说道:“母后…请您来…是想请您…亲耳听着…”
他积聚起最后的气力,用尽全身的意志,一字一顿,无比清晰地对侍立在侧的司礼太监和内阁重臣说道:
“朕…大行之后…皇位…传于…东宫太子…朱见深…尔等…需尽心辅佐…共保…大明…江山…”
这番话说完,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剧烈地喘息起来。
孙太后听到这明确的传位遗诏,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一时间老泪纵横,既是悲伤,也是某种程度的释然与感激。
她上前一步,哽咽道:“皇帝…你放心…哀家…哀家都听到了…必会看顾好见深那孩子…”
朱祁钰微微点头,目光再次变得迷离起来,他望着宫殿上方精美的藻井,嘴角忽然泛起一丝虚幻而复杂的笑意,喃喃低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奇怪…前几日…迷迷糊糊的…好像…好像看见皇兄来看朕了…他就站在那儿…对朕笑…跟小时候一样…”
侍立的太医和宫人只当是皇帝病重产生的幻觉,唯有于谦有所察觉心中巨震,看了一眼陈兴。
朱祁钰顿了顿,呼吸愈发艰难,却仍挣扎着说出最后的话,仿佛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这一生…短暂得很…却也…精彩得很…朕…原本只想…安安分分…在皇兄身后…做个贤王…帮他…治理天下…”
“可命运弄人…阴差阳错…竟让朕…也从幕后…走到了这…台前…把这天下的风雨…都经历了一遍…”
“够了…也…值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终归于沉寂。眼睛缓缓闭上,握着母亲的手也彻底松开了。嘴角似乎还残留着那抹看透一切的、疲惫而释然的微笑。
乾清宫内,顿时哭声震天。
景泰帝朱祁钰,这位被命运推上皇位、一生活在兄长阴影下、却也在关键时刻扛起了帝国重任的皇帝,就这样走完了他复杂而矛盾的一生。
他最后的安排,安抚了孙太后的心,确保了政权的平稳过渡,带着一份与一切和解后的平静,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