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心思缜密、半信半疑的女记者林薇,时味居内,姜小勺和苏东坡都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打了一场硬仗。
“这位林姑娘,当真是不好糊弄。”苏东坡捻着胡须,心有余悸,“言辞犀利,直指要害,颇有几分御史风范。”
姜小勺擦着额头的汗:“何止是御史,简直是锦衣卫查案!幸好咱们的胡萝卜…呃,经过祖传秘方处理后,味道确实过硬。”他到现在还对那根发光胡萝卜心有余悸,打定主意以后绝不能再当着外人的面让【后勤·改】发挥全力。
“然也。”苏东坡点头,“美味终究是硬道理。经此一事,反倒让吾等更加坚定了以味服人之心。”
两人正说着,赵四拿着手机,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进来:“掌柜的!苏先生!不好了!那个女记者…她…她报道已经发出来了!”
姜小勺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抢过手机。苏东坡也好奇地凑过来看。
只见《都市消费指南》的电子版上,果然刊登了林薇的报道,标题颇为醒目:《网红滤镜下的真实:探访时味居,美味与疑问并存》。
文章开头客观描述了时味居近期的网红现象和后续客流滑落,提到了粉丝经济和菜品稳定性的问题。接着,笔锋一转,详细记录了林薇的暗访经历:房东逼租、苏东坡的应对、以及后厨的探查。
看到这里,姜小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然而,林薇的笔下虽然带着质疑,却异常客观。
她如实描述了后厨令人惊叹的整洁程度和井然有序,肯定了基本卫生状况和文件合规。对于那根“异常”的胡萝卜,她使用了“变化显着”、“色泽口感超乎寻常”等词,并未妄下结论,而是提出了作为记者对“未知处理工艺”的合理担忧和寻求透明化的呼吁。
但文章的重点,最终落在了她亲口品尝的两道胡萝卜菜肴上。她用极其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那惊艳的口感和极致的本味,甚至坦言:“抛开成因不谈,这或许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胡萝卜料理,其食材处理方式对风味的提升效果是颠覆性的。”
最后,她的结论是:时味居在美味追求上值得肯定,但其神秘的“祖传秘方”和食材处理方式是否绝对安全透明,仍需市场和监管的持续关注。建议消费者可以前往品尝其独特风味,但也应保持理性关注。
整篇文章褒贬参半,质疑中带着认可,谨慎里透着好奇,堪称一篇极其专业和克制的调查报告。
“这…”姜小勺看完,心情复杂。虽然文章里还是有质疑,但整体基调比他预想的要好太多了!尤其是对菜品味道的极高评价,这简直是免费的广告啊!
果然,这篇文章一经发布,立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看吧!我就说时味居是有真本事的!那个古代大叔不是纯噱头!” “胡萝卜能有多好吃?写得这么夸张?我倒要去试试了!” “记者都说了后厨超干净,看来卫生没问题。” “但是那个什么祖传秘方还是有点让人不放心啊…” “有啥不放心的?好吃不就完了!只要吃不死人,这么好吃我天天去!” “求地址!今晚就去打卡那盘发光胡萝卜!”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从之前质疑“网红店炒作”,变成了好奇“到底有多好吃”以及争论“秘方该不该透明”。
当天晚上,时味居的客流竟然真的回升了不少!很多都是看了报道专门来尝“记者认证的美味胡萝卜”和“魂辣系列”的。
虽然依旧忙碌,但姜小勺心里踏实多了。他用苏醒的菌泥们高效地应对着客流,菜品质量稳定而出色,收获了大量好评。
【熔炼·改】对火候的精准掌控,让每一道菜都呈现出最佳状态。 【研磨·改】处理的香料粉末均匀细腻,极大提升了复合香味。 【后勤·改】更是功不可没,所有食材经过它的“蕴养”,都变得格外新鲜水灵,本味十足,大大降低了烹饪难度,提升了成品下限。
时味居的口碑,凭借实实在在的美味,开始扎实地重建起来。
然而,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由于林薇的文章,时味居的“祖传秘方”成了热议焦点。总有些好奇的客人,尤其是那些美食博主和较真的食客,在品尝之余,不停地打听甚至试图探究“秘方”的真相,让姜小勺不胜其烦,只能一次次地用“商业机密”、“祖训难违”等借口搪塞过去。
生意就在这种热度、美味与小小烦恼中,稳步推进。姜小勺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看着逐渐增长的营业额和越来越多的真诚笑脸,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他甚至开始规划,等凑够了租金,或许可以稍微装修一下店面,再雇个人…
而苏东坡,在度过了最初的“网红”兴奋期后,也渐渐找到了新的乐趣。他不再满足于在前厅当“文化招牌”,而是更
“这位林姑娘,当真是不好糊弄。”苏东坡捻着胡须,心有余悸,“言辞犀利,直指要害,颇有几分御史风范。”
姜小勺擦着额头的汗:“何止是御史,简直是锦衣卫查案!幸好咱们的胡萝卜…呃,经过祖传秘方处理后,味道确实过硬。”他到现在还对那根发光胡萝卜心有余悸,打定主意以后绝不能再当着外人的面让【后勤·改】发挥全力。
“然也。”苏东坡点头,“美味终究是硬道理。经此一事,反倒让吾等更加坚定了以味服人之心。”
两人正说着,赵四拿着手机,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进来:“掌柜的!苏先生!不好了!那个女记者…她…她报道已经发出来了!”
姜小勺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抢过手机。苏东坡也好奇地凑过来看。
只见《都市消费指南》的电子版上,果然刊登了林薇的报道,标题颇为醒目:《网红滤镜下的真实:探访时味居,美味与疑问并存》。
文章开头客观描述了时味居近期的网红现象和后续客流滑落,提到了粉丝经济和菜品稳定性的问题。接着,笔锋一转,详细记录了林薇的暗访经历:房东逼租、苏东坡的应对、以及后厨的探查。
看到这里,姜小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然而,林薇的笔下虽然带着质疑,却异常客观。
她如实描述了后厨令人惊叹的整洁程度和井然有序,肯定了基本卫生状况和文件合规。对于那根“异常”的胡萝卜,她使用了“变化显着”、“色泽口感超乎寻常”等词,并未妄下结论,而是提出了作为记者对“未知处理工艺”的合理担忧和寻求透明化的呼吁。
但文章的重点,最终落在了她亲口品尝的两道胡萝卜菜肴上。她用极其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那惊艳的口感和极致的本味,甚至坦言:“抛开成因不谈,这或许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胡萝卜料理,其食材处理方式对风味的提升效果是颠覆性的。”
最后,她的结论是:时味居在美味追求上值得肯定,但其神秘的“祖传秘方”和食材处理方式是否绝对安全透明,仍需市场和监管的持续关注。建议消费者可以前往品尝其独特风味,但也应保持理性关注。
整篇文章褒贬参半,质疑中带着认可,谨慎里透着好奇,堪称一篇极其专业和克制的调查报告。
“这…”姜小勺看完,心情复杂。虽然文章里还是有质疑,但整体基调比他预想的要好太多了!尤其是对菜品味道的极高评价,这简直是免费的广告啊!
果然,这篇文章一经发布,立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看吧!我就说时味居是有真本事的!那个古代大叔不是纯噱头!” “胡萝卜能有多好吃?写得这么夸张?我倒要去试试了!” “记者都说了后厨超干净,看来卫生没问题。” “但是那个什么祖传秘方还是有点让人不放心啊…” “有啥不放心的?好吃不就完了!只要吃不死人,这么好吃我天天去!” “求地址!今晚就去打卡那盘发光胡萝卜!”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从之前质疑“网红店炒作”,变成了好奇“到底有多好吃”以及争论“秘方该不该透明”。
当天晚上,时味居的客流竟然真的回升了不少!很多都是看了报道专门来尝“记者认证的美味胡萝卜”和“魂辣系列”的。
虽然依旧忙碌,但姜小勺心里踏实多了。他用苏醒的菌泥们高效地应对着客流,菜品质量稳定而出色,收获了大量好评。
【熔炼·改】对火候的精准掌控,让每一道菜都呈现出最佳状态。 【研磨·改】处理的香料粉末均匀细腻,极大提升了复合香味。 【后勤·改】更是功不可没,所有食材经过它的“蕴养”,都变得格外新鲜水灵,本味十足,大大降低了烹饪难度,提升了成品下限。
时味居的口碑,凭借实实在在的美味,开始扎实地重建起来。
然而,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由于林薇的文章,时味居的“祖传秘方”成了热议焦点。总有些好奇的客人,尤其是那些美食博主和较真的食客,在品尝之余,不停地打听甚至试图探究“秘方”的真相,让姜小勺不胜其烦,只能一次次地用“商业机密”、“祖训难违”等借口搪塞过去。
生意就在这种热度、美味与小小烦恼中,稳步推进。姜小勺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看着逐渐增长的营业额和越来越多的真诚笑脸,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他甚至开始规划,等凑够了租金,或许可以稍微装修一下店面,再雇个人…
而苏东坡,在度过了最初的“网红”兴奋期后,也渐渐找到了新的乐趣。他不再满足于在前厅当“文化招牌”,而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