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红楼:开局听劝系统,贾颜逆袭》

  大周爵位除世袭罔替者外,余者皆需降等承袭。爵位分为三等:亲王与镇国公为第一等,辅国公及侯、伯、子、男为第二等,将军则为第三等。

  承袭时,每传一代便降一等。待爵位跌出超品,便由正一品降至正二品,再至正三品。至三品将军时,若无功勋支撑,爵位便将彻底消失。

  以贾家为例:

  荣国公贾源初封镇国公,属第一等;宁国公贾演则为辅国公,属第二等。传至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降为辅国公,宁国公贾代化则降为一等镇国将军。

  如今这一代,贾赦承袭荣国府爵位,仅为一等镇国将军,位列正一品;贾敬为二品辅国将军;贾珍则为三品威烈将军。按常理,爵位至此便该终止。

  但因荣宁二公功勋卓着,太祖特恩准其再降一品,世袭四品奉恩将军,永续香火。

  同理,寻常子爵降等后亦会转为将军爵。如林家四代列侯,初为侯爵,后依次降为一品、二品、三品将军,至 便彻底失去爵位。此为大周多数世族的常态。

  然而,贾颜此次受封的子爵却明旨标注“世袭罔替”。此诏一出,贾家众人皆惊愕难言,纷纷望向跪在前方的年轻身影,不解陛下为何给予如此厚赏。

  这仅是圣旨的第一项恩赐。

  其二,陛下将荣宁街一座十余亩的宅邸赐予贾颜;

  其三,赏黄金千两;

  其四,为其新婚妻子赐超品诰命之尊。

  四重厚赏,令贾家众人瞠目结舌。

  这赏赐未免太过丰厚了。

  贾母此刻也难以维持往日的从容。原本贾府上下唯有她一位超品诰命夫人,地位尊崇无人能及。可如今转眼间,府中竟多了两位与她品级相当的命妇,偏生还是她最不愿见其风光之人。即便多年修身养性,此刻也不禁心绪难平。

  待贾颜领完圣旨,老太太终究按捺不住,向宣旨太监询问道:老身实在不解,究竟是何等功绩能让一个年轻人获封世袭罔替的超品子爵?还望公公明示,我这孙儿到底立下何等功劳,竟得陛下如此厚赏?

  那太监早知贾府内情,晓得老太太素来不待见这位分府另过的孙辈。更知晓正是老太太当初一句话,才让贾颜去钻研农事。思及此,他意味深长地瞥了眼贾政,心想这话还是留给当事人说为妙。

  老太君若想知晓详情,不妨问问贵府二老爷。奴婢还要回宫复命,先行告退了。

  太监言罢,连赏银都未收便匆匆离去。他心知老太太颜面受损后难免迁怒,还是及早抽身为妙。

  待太监走后,满府众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贾政。此刻的贾政却是满面红光。虽自己一生碌碌无为,但儿子这番出息着实为他挣足了脸面。原想着能得个寻常子爵已是万幸,谁知竟是世袭罔替的超品爵位。这般恩赏,比之宁荣二府的爵位更为珍贵——这可是能开创百年望族的根基啊!

  见众人翘首以待,贾政捋须笑道:说来诸位恐怕难以置信。今日陛下率我等出城,正是为见证一桩祥瑞。而这祥瑞...他故意顿了顿,正是颜哥儿发现的,此物足以改变我大周国运!

  贾府众人面面相觑,想到方才那道圣旨的分量,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未等他们发问,贾政继续道:实不相瞒,陛下带我们看的是一种新粮种,一种亩产可达六千余斤的粮食。

  话音未落,厅内已是一片哗然。

  六千斤?天方夜谭!

  六百斤都属罕见,怎会有六千斤的粮种?

  若真能亩产六百斤,便是祖宗保佑了,六千斤简直闻所未闻!

  议论声中,众人却见贾政始终含笑而立,渐渐安静下来。贾母颤声问道:此话当真?

  “老二,你说的可是实话?真有亩产六千斤的粮食?”

  “母亲,孩儿怎敢欺瞒?确确实实是六千斤。若非如此惊人的产量,颜哥儿哪能获得这般厚重的封赏?”

  再三确认后,众人终于相信了这个难以置信的事实。随之而来的,是满心的艳羡与不甘。

  六千斤的亩产啊!竟被这小子发现并献给了皇上。从此以后,他与贾家众人便有了云泥之别。昔日那个被众人鄙夷的败家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贾府上下都要仰视的存在。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令所有人措手不及。他们既无心理准备,更难以接受。许多人心中不禁愤懑:为何不将这祥瑞献给贾家?若由贾家呈上,整个家族都能受益,岂不更好?为何偏让他一人得了这世袭子爵的殊荣?

  贾母眉头紧锁,心中更是懊恼。这等好事,他竟不先与自己商议?难道忘了自己只是个庶子?若将这功劳让给宝玉,如今获封子爵的就是宝玉了,哪轮得到他?

  王夫人更是妒火中烧,面容几乎扭曲。她多希望这份荣耀能落在自己儿子身上,哪怕是自己丈夫也好。若老爷得了子爵,宝玉将来自然也能承袭,自己还能捞个诰命夫人的头衔。可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

  都怪当初将他分出去!若非如此,这份荣耀本该属于他们大房。此刻若非场合不对,她恨不得亲手掐死这个庶子。凭什么?凭什么这等机遇偏偏落在他头上?

  “颜哥儿,你老实说,老爷说的可是真的?”王夫人强压怒火问道。

  贾颜迎着众人或惊或妒的目光,淡然一笑:“确实如此。正因知晓陛下会有封赏,我才答应族长和大老爷不再随军出征。陛下已命我负责高产粮食的种植研究,即便我想去,也无暇分身了。”

  这番话如同一记耳光,狠狠扇在众人脸上。先前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或是别有用心的,此刻全都面色铁青。他们原以为这小子要么出征送死,要么抗旨获罪,绝无好下场。谁知他早知自己不仅平安无事,还将获此殊荣。

  既然早知道,何必在此故弄玄虚?这不是存心让他们难堪吗?

  王夫人脸色愈发难看。想到宝玉上蹿下跳的模样,简直像个跳梁小丑。她再也按捺不住,厉声质问:“颜哥儿!你既早知此事,为何不早些说明?眼睁睁看着大伙儿为你操心,你心里就没有半分愧疚?即便被分出去了,你终究姓贾,就忍心这般戏弄族人?”

  事情已然发生,王夫人此刻只想让这小子在众人面前难堪,即便他得了子爵之位,也要叫他颜面扫地。

  她话音未落,贾颜便苦笑着摊开双手:太太,这事真怪不得我。封赏之事岂能妄言?圣旨未下,若我胡言乱语,岂不是对陛下大不敬?说错了更是假传圣旨,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搞不好还要连累整个贾府。

  正因怕牵连他人,我才一直守口如瓶。

  如今圣旨已颁,封赏已定,我才敢如实相告。

  毕竟谁能保证未下的旨意一定会下呢?您说是不是?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饶是王夫人等人脸色铁青,却也挑不出半点错处。难道要指责他为何不早说?那岂不是公然与皇上作对?

  皇上都没发话,你贾家就先知道了,莫非贾家比皇上还威风?

  这话要是说出口,那可真是大逆不道了。

  眼见王夫人下不来台,贾母适时开口解围:好了好了,终归是件喜事。颜哥儿封了子爵,咱贾家就从两国公变成了两国公三爵位。

  这份荣耀,足够让贾家再兴旺几代人。

  从这点看,你这个嫡母教导有方,将来贾家子孙都会记着你的好。

  王夫人顺势下了台阶:老太太说得是,这确实是天大的喜事。

  表面看似风平浪静,贾母心里却五味杂陈。她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宝玉,可这次的机会偏偏落在了颜哥儿头上。

  老太太暗自琢磨:既然颜哥儿能找到亩产六千斤的粮食,说不定还能发现别的祥瑞?若是能让宝玉也立个功...

  想到这里,她对贾颜说道:颜哥儿如今贵为子爵,在贾家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既然有出息了,就该多提携族中子弟。

  你既能发现高产粮食,想必还能找到其他祥瑞。若再有这样的机缘,定要告诉老身。

  你已封爵,再献祥瑞也不过锦上添花。若是让给其他族人,说不定能给贾家再添个爵位。

  贾家若能多一个爵位,基业就能多延续几代,这才是最要紧的,你可明白?

  贾颜心中冷笑:这老太太的脸皮可真厚!

  就差没直说要他把功劳让给宝玉了。

  若真有封爵的机会,凭什么不留给自己子孙,反倒要便宜你那宝贝疙瘩?

  真是痴心妄想!

  老祖宗教训得是。若真还有其他祥瑞,让给族中兄弟也未尝不可。

  可惜孙儿就只发现了这一桩,实在没有别的法子了。

  “老祖宗安心,若我寻得其他祥瑞,定会禀告您。”

  贾母虽感失落,心中却泛起涟漪。

  贾颜提及的是寻觅祥瑞之法。

  这意味着他或许还能发现更多祥瑞,关键在于他掌握的特殊方法。

  贾母急切追问:

  “眼下没有祥瑞无妨,但贾家要兴盛,需更多功绩。”

  “颜哥儿,若真有获取祥瑞的法子,务必告知族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若全家都懂得寻祥瑞,贾家何止三爵位?四爵、五爵,乃至十爵位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