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综武:我的弟子不知低调为何物》

  2

  既然林飞有意试探,他自当全力配合。

  此战若能打响九洲道场威名,后续计划便可顺利展开。

  武林中人纷纷赶往九洲道场。

  并非所有人都能抵达目的地。

  有人在寻觅途中迷失方向。

  也有人能轻易找到道场所在。

  正如林飞所言,一切皆凭一个字。

  白起环视四周跃跃欲试的人群。

  不仅异国武者想与他切磋。

  连本国高手也跃跃欲试。

  他望向秦王后人扶苏公子。

  这位公子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盖聂紧握佩剑,掌心渗出汗水。

  其师弟卫庄虽刻意隐藏行迹。

  但那头耀眼白发与凌厉气势令人无法忽视。

  白起轻叹一声。

  虽不识他国武者。

  却能一眼认出赵国人特有的眼神。

  那目光如同梦中纠缠他的冤魂后裔。

  种种眼神令他记忆犹新。

  作为列国代表,赵人赖辽率先出列。

  在下赵人赖辽。

  此番不为私怨,只求印证武学。

  望阁下点到为止,勿伤两国和气。

  此言虽显乏味。

  但秦王确实不愿这些人在秦境丧命。

  虽说统一六国需要借口。

  可天下豪杰齐聚咸阳。

  若尽数诛杀。

  反损大秦声誉。

  秦王嬴政闻言沉吟不语。

  嬴政话音一落,立即击掌响应。

  此番比试本意只在试探白起深浅,兼向列国展示大秦当前国运盛况。

  若当真取了几人性命,反倒有碍日后招贤纳士。

  寡人正有此意。

  见诸国愿与我大秦新晋将领切磋武艺,寡人甚感欣慰。

  故望此番比斗点到为止,莫因私怨坏了江湖规矩!

  这番话果然赢得满堂喝彩。

  无论胜负如何,总算给彼此留了体面。

  胜者可全身而退,败者亦表明不会挟私报复。

  说到底,还是顾忌江湖传言。

  白起始终沉默不语。

  既得王命,便只需展现实力,不必取人性命。

  留对手一线生机,也算给嬴政颜面。

  倒是看穿了赖辽那点小心思——此人手脚不甚干净。

  但只要不使阴招,白起也懒得计较。

  白将军,得罪了。

  赖辽抱拳行礼。

  白起微微颔首。

  ** 将开,众人目光齐聚二人身上。

  在场众人——

  荆轲、项旌,以及齐使滕宏伯(实为汪剑通所遣),无不屏息凝神。

  荆轲意味深长地瞥向项旌:

  阁下莫非是项燕麾下大将?

  项旌拱手致意。

  正是在下,阁下想必就是名震江湖的荆轲先生?

  互通身份后,二人达成共识。

  这位白起将军看似不过而立之年,神情却异常平静。

  虽无轻视之意,但眼中也未见将我等放在心上。

  ......

  项旌专注聆听荆轲的分析。

  他也察觉到了异样——

  白起表现得太过镇定,仿佛此行只为赏景,而非比武。

  台下围观者的紧张神色,反倒衬得白起愈发从容。

  这份气度,绝非刻意伪装。

  荆轲兄有何良策?

  荆轲抬头望向王座上的嬴政,喉结微动。

  掌心已渗出薄汗。

  若赵国的赖辽败北,你我不如联手应战。

  纵使落败亦不损颜面,若能取胜自是更好。

  项旌审视台上的赖辽——

  此人确已突破天人境。

  倘若白起真能一招制敌,那么两位天人境强者合力迎战,即便不敌也无人敢轻视。

  江湖豪杰更无从非议各国实力。

  妙计,就依荆轲兄所言。

  他目光转向沉默的滕宏伯。

  此人到场后始终未与他们交谈。

  是否要联合齐国高手?

  荆轲望向滕宏伯:不妨问问他的意思。

  得知联手提议后,滕宏伯爽快应允。

  他此行只为试探,本无生死相搏之意。

  三人联手出击,或许能探出些虚实来。

  武安君白起负手而立,神色从容。

  台下三人交换眼神,默契达成一致。

  所有人的视线重新聚焦擂台。

  众人皆想一睹这位杀神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所向披靡。

  白起渊渟岳峙,气定神闲。

  赖辽虽藏了三分实力,但在白起眼中——

  不过尔尔。

  赖辽握剑的手沁出冷汗,袖中毒囊已备。

  若事不可为,他宁死也不愿回赵国 ** !

  他强自镇定,剑锋直指白起。

  刹那间,剑锋与青石地面共振轰鸣。

  观战人群 * 动之际,黑甲秦兵横戟厉喝:

  肃静!

  此乃玄铁擂台,绝无崩塌之虞!

  “诸位放心,他们的剑气与内力绝不会波及台下!”

  秦兵高声维持秩序,却仍有人面露惧色。

  前排观众不自觉地后退几步,亦有胆大者反而向前靠近。

  赖辽此刻只觉体内真气流转圆融,手中长剑震颤间竟引得四周风声呜咽。

  白起双目微阖。

  呼啸的狂风仿佛裹挟着无数凄厉哀嚎,森然剑气如怨灵般纠缠不休。

  尽管秦兵再三强调擂台设有防护,凌厉的剑意仍穿透屏障席卷全场。

  唯有卫庄、项旌等高手能运劲格挡,周遭百姓却尽数被这悲怆剑意侵染心神。

  白起唇角忽地扬起。

  “还算有几分能耐。”

  能以剑气摄人心魄者确属罕见——虽说九洲书院那些人的手段更为霸道。

  他眼中寒芒未达眼底,这副似笑非笑的神情令人脊背生凉。

  赖辽正暗自得意,以为白起闭目是受制于己。

  岂料对方猛然睁眼的刹那,漫天剑气竟如雪遇烈阳般消弭无形!

  无人看清其中玄机,仿佛那不过是个寻常的睁眼动作。

  滕宏伯惊得倒抽冷气。

  这等手段,纵是汪剑通亲至也未必能及。此番回帮复命总算不虚此行。

  项旌握剑的手微微发颤,平生信念竟在此刻生出裂痕。

  白起竟以自身气劲将漫天剑气尽数封锁!

  初时只见他双目微阖。

  实则早已洞悉对手剑路变化。

  只待时机成熟便要一击制胜!

  江湖盛传的小龙女、虚竹之流原也不过如此。

  若白起与他们系出同源。

  莫非真能以一己之力碾压群雄?

  令众人毫无招架之功?

  荆轲默然不语。

  目光如炬紧盯擂台交锋。

  掌心暗暗收紧怀中要呈予秦王的锦匣。

  幸好事先备有后手!

  他余光扫过项旌与滕宏伯。

  二人皆被白起修为震慑得面色骤变。

  先前笼罩全场的森然剑气。

  连同百姓耳畔凄厉哀嚎。

  此刻皆被白起涤荡一空。

  卫庄五指深陷鲨齿剑柄。

  翻涌的战意伴着血脉偾张。

  恨不能立时试剑白起!

  他倏地望向秦王身侧的盖聂。

  四目相接刹那又各自错开。

  赖辽见攻势受挫。

  急运内息欲再出剑。

  殊不知白起早给过机会。

  既已领教阁下高招。

  便请品鉴这式九洲道场的——

  此名一出满座哗然。

  众人尚在咀嚼其中玄机。

  白起凌厉的杀招已破空而至!

  白起手握长剑,剑锋直指苍穹。

  刹那间,天幕骤然转暗。

  端坐的秦王猛然起身。

  天象异变?

  这般景象他从未得见。

  秦地武者虽众,但能引动天地之威的高手,他也仅是耳闻。

  今日方得亲见。

  盖聂初时亦以为天象生变。

  然则他敏锐察觉,那笼罩天地的威压,与白起周身流转的剑气如出一辙。

  当即抱拳禀道:此乃白起前辈绝学。

  请王上安心。

  闻听此言,嬴政眉间忧色顿消。

  眼底泛起赞赏之色。

  真乃不世之才!

  今日白起向他昭示了何谓执掌乾坤之力。

  若有此等猛将效力,莫说六国,纵使六十国又何足惧哉!

  秦王纵声长笑。

  虽未见白起出招,仅观其内力运转之势,已觉此战非同凡响。

  此即我大秦雄风!

  见君王开怀,李斯等人即刻躬身庆贺:

  恭贺王上!

  群臣齐跪,声震殿宇。

  ......

  白起无暇顾及看台动静。

  唇角微扬间,周身气劲已然蓄至巅峰。

  白起体内真气骤然迸发,气势如虹。

  且看这招!九洲道场绝学——《思绪千里》!

  话音未落,前排观战者已纷纷默记此名号。

  众人屏息凝神,紧盯白起动作。

  只见他手中长剑猛然劈落——

  刹那间天地色变!

  眼前景象竟如画卷般撕裂展开。

  恍若坠入梦境,不知何时已被卷入其中。

  周遭景致全然变幻:

  昔日与亲人同游之乐,旧时与挚友共赏山水之趣,

  皆在眼前栩栩如生。

  白起剑锋一转,将万千气劲尽数灌入赖辽经脉!

  赖辽顿觉双腿发颤,

  身形摇晃几欲坠台。

  脑中轰鸣未止,

  待神智清明时,

  冰冷剑刃已抵咽喉!

  喉头不自主地滚动。

  白起朗声收剑,

  抱拳致意:

  承让。

  他心知赖辽暗藏兵刃,

  但对方既未出手,

  更无偷袭之意。

  在众人眼中,包括嬴政在内,

  这俨然是场堂堂正正的比试!

  从开始到落幕,

  不过一盏茶的工夫。

  当围观者尚沉浸在 ** 时,

  这场对决已然尘埃落定。

  那位早已安排好的裁判,此刻也颤抖着走上擂台。

  “秦国白己胜!”

  他的声音里仍带着一丝战栗,但那份欣喜却感染了周围所有人。

  尤其是秦国的百姓,看到这一幕后,纷纷欢呼喝彩!

  而那些武林高手,则将这场比武的关键细节默默记下。

  “白己提到的,是九洲道场?”

  对面的人点头确认。

  “没错,师兄,我也听到了这个名字。”

  “你可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被称为师兄的男子摇了摇头。

  “从未听闻世间竟有这等势力。”

  “还有他说的那本《思绪千里》,又是何物?”

  “实在匪夷所思。”

  对方深以为然。

  “无论是九洲道场,还是这本秘笈,都透着古怪。”

  “但越是古怪,越说明传闻非虚。”

  “任盈盈、小龙女、杨右他们,极可能都来自此处。”

  不止他们,其他人同样心生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