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哥谭市最大的牌——李严-《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

  天幕下三国之前的古人们深呼了一口气,能不能别再说诸葛丞相多厉害了,我们知道差距了行吧?

  倒是不少政客们,对诸葛亮治蜀的施政很感兴趣。

  西汉时期

  “后人将秦皇和陛下都视同千古一帝,这是认可我朝陛下的功绩。”公孙弘摇晃着脑袋,话语间谄媚而不失判断:

  “季汉的诸葛丞相能以臣子的身份与千古一帝并列,其中施政手段定然影响了千秋万代。”

  未央宫里的众人连连点头,他们记得后世评定的标准就是其功绩利于千秋万代!

  “我朝的开汉三杰,哪一位不是顶天立地的人杰?”刘彻笑了笑:

  “太祖更是从秦末诸侯中杀出来的雄主。”

  “一人干四人的活,就算他的本事足够......”

  话到此处,刘彻话锋一转不禁为季汉的诸葛亮表达了担忧:“累也能把人给累死吧...”

  「由于诸葛亮治蜀繁多且一时难以讲清,咱们暂时跳过。」

  天幕上主播的话讲到这,除了先汉拿起纸笔准备抄经验的人们脸上一滞外,就属南郡的众人最难受了。

  刘备干巴巴的说道:“都是重点啊!”

  “怎么就不说完呢!”

  孔明也叹了一口气,为没能抄成一下后世那个诸葛丞相的作业略感遗憾。

  抄作业绝对能让他能省不少心力的。

  「故此,利用了五年时间恢复元气的诸葛丞相只剩下一个事没干了。

  那就是:

  克复中原,还于旧都!」

  「当当当当!接下来隆重登场的就是曹魏的阴影,魏明帝曹叡的梦魇之人:

  北伐版·孔明!」

  「俗话道:雍凉不卸甲,中原不释鞍!」

  「这句话既是对诸夏古代战争史的诗化表述,也是对那个时期魏蜀之间紧张局势的最好总结。」

  天幕上画面先是一暗,随即明亮——只见孔明有条不紊的安排好众将进军路线后,意气风发的迈向点将台。

  明黄色的“汉”字大旗在他身后迎风飘扬,滚滚狼烟窜过,诸葛亮面容肃毅目光坚定的对着正前方,手中的羽扇一挥:

  “传令!”

  “出兵北伐!”

  与此同时,点将台下的汉军将士们异口同声道:

  “北伐!北伐!北伐!”

  北伐北伐!

  「公元228年,汉建兴六年,魏太和二年。

  第一次北伐我们已经讲过了,那是诸葛亮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

  对于曹魏而言,当时情况有多危急呢?

  魏国高层上下惶恐,魏明帝曹叡不得不亲临长安压阵!

  要不是曹真临危不乱阻止防御,张颌趁机击败马谡,雍凉真的会被诸葛亮一举拿下。

  虽然失败最后收获了姜维这张极品卡,也算不太亏。」

  「公元229年,汉建兴七年,魏太和三年。

  第二次北伐小打小闹,被郝昭一个人拦了下来,虽然有些出乎意料。

  但这次的北伐目的还是想着趁魏吴大战,看看能不能趁虚而入。

  并且想要施压以巩固已占领的地盘。

  虽然没能扩大第一次的战果,但新占地盘巩固了。

  而且此战还斩杀了魏国大将王双,也不算太亏。」

  「公元230年,汉建兴八年,魏太和四年。

  第三次北伐,丞相攻占武都、阴平二郡并成功守卫」

  「公元231年,汉建兴九年,魏太和五年。

  曹真因病去世,宗室无大将可用。

  司马懿临危上阵,受任于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

  此战诸葛亮诱敌深入,连环计策下大败雍凉魏军。

  司马懿见状直接坚壁清野,龟缩防御而不迎战,纵然汉军百般诱敌,同袍也羞辱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他就是装乌龟不应战。

  然后意外发生了:

  就在诸葛亮一直疑惑按时补给的粮草为何迟迟未发时,成都急诏他撤军!

  孔明不解,但依然忠于刘禅诏令班师到了汉中后才大解困惑:

  负责辎重运输的李严担心粮草不济延误了军机被丞相问责,就派马忠、成藩传喻旨要诸葛亮撤军。

  另一方面,他又告诉刘禅这是“假撤退以诱敌”。」

  “我奉天子命专程到此,问丞相何故班师退返汉中?”

  诸葛亮一脸的懵逼对答:“?”

  “李严发书告急,说是东吴兴兵入川,故而天子急诏亮班师回援,为何天子不知?”

  天使也懵懵的接过丞相递来的诏书:

  “啊?李严面呈了天子,说他为筹措军粮,耗费心机,现已办妥待发,天子故而对他大加赞赏。”

  “忽传丞相班师退兵,故命我前来询问。”

  天使话完后,也秒懂了这之间的龌龊,不由得一脸难尽之色。

  而此时诸葛亮的表情也不好看。

  【“不用听台词,只看此时诸葛亮的表情,就知道李严究竟闯了多大的祸了。”】

  【“李严真小丑了。

  怎么说呢?

  他在这里属于是:裤裆里撒盐——咸的蛋疼!

  两方都骗后,诸葛亮真回军了,李严没想到明面上一人之下实则蜀汉真正的一把手的诸葛亮,居然会在见到刘禅诏书后真的回军!

  当即惊恐的反问:我都给您准备妥当粮草了,你咋就回来了捏?

  接着李严又如有其事的恶狠狠断言:

  定然是那运粮官在其中作祟,坏了丞相大事,扰我军国大计!丞相您等着,这个国贼我替您砍了!

  前脚刚跑掉的李严马上进宫给刘禅又道:

  哎呀,陛下,求您体谅体谅丞相吧,可别惩罚他,他这是假撤军真诱敌之策。”

  追评:“这一刻的李严就是扑克牌里最大的那张——哥谭市谁最狂?李严也!”

  追评1:“当时刘备托孤,让丞相为正,李严为副。没想到丞相治蜀奇效,人心尽收。李严只能在一旁恰柠檬——酸极了。”

  追评2:“辅政期间,李严也是干了几件大事的,好吧!\/.狗头.emj”

  追评3:“李严上书:丞相我觉得益州太大了,不如划分一个巴州出去怎么样?而且我觉得有一个人选很适合做巴州刺史!嘿嘿,这个人其实就是我。

  孔明:哦,不咋样。”

  追评4:“李严又上书:丞相,我很严肃的对你说,我觉得你的功劳很大,应该加九锡封王爵!

  丞相:???你是不是有病?

  丞相破口大骂:我汉室异姓不封王你都不知道?”

  追评5:“真可惜庞统、法正等人死得太早,蒋琬、董允等人作为后辈能帮的忙又太少,所以我们才说丞相一个人干了几个人的活!”

  追评6:“刘备属于临死了还恶心丞相一手,这副手还不如不配!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李严究竟在想什么?”

  追评7:“事到如今,我们还在疑惑,李严的脑子里都装了什么?”】

  ......

  “啊?”简雍十分惊愕,怎么还有这么奇葩的人存在。

  “他怎么想的啊!!!”

  张飞目瞪口呆,非常赞同天幕的话:“这个人应该脑子有病。”

  “大哥,都是你的问题,非给咱无所不能的军师找不痛快。”

  先帝的托孤大臣,没有大罪的情况下你怎么撤掉?

  孔明明显不是霍光、窦宪那种唯权争权的人。

  刘备让气笑了,我都不认识李严好吧?

  他也不与张飞置气,倒是为后来的昭烈帝找补:

  “应该是后来的刘备驾崩时,没能想过后世会这样发展吧。”

  一旁抄录个不停的诸葛亮目至此处,不禁顿觉头大:

  无怪乎诸葛丞相受人敬佩!北伐本来就难,身边还尽是一群歪瓜裂枣......没被逼疯就很厉害了!

  “士元!”

  正在思考天幕信息的庞统被一道温和的声音叫住,回头就看见了脸上挤着笑意的孔明。

  “啊?是在叫我吗?”

  诸葛亮笑眯眯道:“士元啊,好好活着。”

  “你是文人,不是将军,千万不要再带军了哦。”

  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