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精神点别丢份-《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

  这一刻,殿内的其他皇子眼见到朱棣一身沧桑的模样,眼眶也不禁有些湿润。

  大家都是一块长大的孩子,平时也会怄点气。

  相反因为大位早定,哥几个还真没大矛盾。

  这会见到上了年纪的朱棣,心底的触动很大。

  永乐听到老爹的话,心说,我其实还胖了呢。

  这会的永乐帝和朱元璋间还隔着一个马皇后,就这错着缝隙里,他抬眼又对上了老爹,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

  “爹。”

  永乐低着头嗫喏喊道。

  到底还是儿子怕爹,朱棣自己也心里怄着,一把岁数了看见老爹还让忍不住先哆嗦。

  朱元璋沉着一张脸,上下打量了一番朱棣。

  鬓角间花白的头发,沧桑的面容,像是老树皮一样的双手。

  看到这个比他年龄还要大的儿子,他心底不知什么滋味。

  男人前半生都在想着如何逃离父母的掌控,后半生却在拼命想着怎么得到父亲的认可。

  朱元璋冷哼一声,一脚踢到永乐身上,“放着寿命不要,来咱这找揍是不?”

  “臭小子,一把年纪了,也不让你爹省心。”

  “怎么,这么急着见你爹,等着我恭喜你了?”

  朱元璋沉着的脸,自己说着说着已经挂上了笑意。

  到底是自己的孩子。

  看着朱棣成为雄主的时候,望子成龙变为了现实,老父的心底自然十分宽慰。

  永乐皇帝看着死犟的朱元璋对他打骂,反而咧嘴笑了。

  爹的力道还是这么足啊。

  “爹,我能有几分本事啊,不都是您教的好。”

  “儿子跟你还差的远呢,您要不再教几手?”

  “臭小子,还是这么皮痒。”朱元璋收住又想来上一脚的欲望,正视着眼前的儿子。

  “爹,其实我跟老大他们商量的是死后给我太宗的......”

  永乐嘿嘿一笑。

  “行了,别耍嘴皮子了,你那三脚猫功夫在你爹眼前还不够格。”朱元璋整理了下态度,随后语气严肃。

  “永乐皇帝。”

  朱棣猛一哆嗦,“爹,儿臣在。”

  朱元璋心底很满意永乐这个皇帝,抬头便看到天幕上正放着他们奉天殿里的场景。

  “永乐一朝还有后世大明各朝,都听好了。”

  “朱棣,这个皇帝咱认了。”

  “咱的这个位置就是洪武三十五年传给他的,你们都记好了。”

  “谁有意见,就来孝陵给咱唠唠。”

  朱元璋到底还是陪着永乐“胡闹”了一场。

  与此同时,永乐时期的不少官员心底发怵,他们中也有不少人是经历过洪武朝的。

  朱元璋严肃的面容和话语一出,仿佛永乐的一场大梦结束,他们又回到了遗书上朝的日子。

  行了,太祖爷,您都这么说了,我们还能不认吗?

  都不用您拿着《大诰》给我们讲道理,您一开口,永乐爷身上的法理性再无任何能攻击的地方了。

  嘉靖皇帝心虚的低下了头,不敢直视天幕上的老朱,他总感觉太祖爷好像在点他一样。

  “爹,你...”

  永乐哆嗦着嘴唇,难以置信老爹居然说出这番话来。

  朱元璋一脚踢在朱棣身上,“行了行了,一把年纪了,白头发比你爹都多。”

  “这丑样子,咱看着都心烦。”

  “天幕上的画面,咱在洪武也能看见,你这皇帝马马虎虎吧,嗯...没丢份。”

  永乐看着老爹都快压不住的嘴角,真诚的笑了。

  “咱再给你说一句。”

  “少打些仗,对百姓好点,这天下经不起你折腾。”

  到底是孩子大了,不好管,朱元璋只是柔声的说出这些话,也不想太强制朱棣。

  朱棣咧嘴一笑,“爹,你放心吧,我北征蒙古都是挑着他们牛羊繁衍的时候打的。”

  你跑了就没牲畜了,你不跑就得老老实实挨打。

  洪武群臣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看了一眼永乐帝,又瞥了瞥站在朱标身旁的燕王。

  焉坏...

  老朱的手攀上永乐的脸颊,抚着沟壑,“大了,也老了,但总算有个顶门户的样儿了。”

  “好了,从哪来回哪去吧。”

  朱棣心中刚暖上,“爹.....”

  “滚吧,还想留着吃饭啊?”

  永乐心中不舍,但也知道永乐朝还有一堆的事离不了他。

  他再次回身对着马皇后深深一拜,又不舍的看了老朱一眼。

  “娘,你要多注意身体啊,洪武十五年八月的时候,你一病不起,最后药石罔顾去世的。”

  “大哥,我对不住你,篡了侄子的位儿。”

  朱标上前用力的抱了抱永乐,“哥不怪你,是哥没教好孩子,对不住你的。”

  “精神点,别丢份。”

  随后,朱标脸上欣慰的看着朱棣,用力的点了点头,“吾弟当为尧舜!”

  朱棣也拍了拍大哥的肩膀,“大哥,你是洪武二十五年考察迁都的时候,在西安染病去世的。”

  “还有,雄英也是洪武十五年出的事儿。”

  永乐又扭头看向小一版的自己,心里只觉得奇怪,“做个大明的征北大将军,替咱爹咱大哥守好这大明江山。”

  永乐又将目光投向诸皇子的地方,当他看向秦王和晋王的时候,欲言又止,还没有开口说话,流光出现。

  一个恍然间,永乐皇帝消失了。

  与此同时,朱棣最后留下的几句话在洪武朝掀起了一阵鸡飞狗跳。

  “咱的大孙,咱的儿子,咱的妹子啊!”

  朱元璋差点崩溃,连忙呼道:“快传太医!”

  必须号召全国名医给咱的亲人诊治,有功的封侯,没功的封喉。

  晋王爷朱棡觉得老四最后看自己的那一眼很奇怪,想说却没说,弄得他心底直痒。

  奉天殿上的一众大臣,听完了朱棣的话,心中的担忧并不比老朱的少。

  那焦急的态度,比他们老娘死了还要急迫。

  老娘没了,是没了她一个,马皇后要是没了,老子一族可能也都无了。

  唐朝

  李世民十分欣赏的看完两帝会面,“永乐皇帝和朕很像啊!”

  顺位继承这一块儿。

  当看到永乐真的见到了老父后,放下心结的释然模样,李世民也忍不住为他高兴:

  “好样的!没给咱太宗文皇帝丢份!”

  赵飞舒展了下有点发酸的胳膊,手机里推送的视频刷得根本停不下来。

  看的越久,推荐的就越吸引他。

  再看一个我就睡。

  「史上最强嫁妆!#帝国双璧#大汉王朝」

  西汉时期

  吕雉皱着眉头,脸上有些不悦,“哪个昏庸的子孙干出来得好事?”

  “就算是帝王家的女儿出嫁,也不能这般奢侈。”

  刘邦微微一愣,笑道:“谁说一定是汉家的公主了?就不能是嫁进汉家的女儿?”

  反正不是乃公干得好事,乃公可没那么多钱陪嫁。

  如今的大汉初立,国内并不富裕,未央宫的修建都得从隔壁咸阳拆东补西呢。

  那些邦周遗传下来的大家族,不少都比他们汉室富裕。

  ——

  (今晚去看大鹰京比赛了,禄冠赢了加更,绿队赢了也加更!)

  (太宗尝曰:“李靖、李积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贞观政要》

  盖唐虞三代以来,若汉之高帝、世祖,唐之文皇,宋之太祖,其宽仁大度、聪明文武、闳远之规、乾刚之用,帝皆兼而有之,是以功烈之盛,前古鲜俪焉。——《明太宗文皇帝实录》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又说上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桀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上又从其计。——史记

  讲的是,主父偃给汉武帝说,地方豪强太猖狂了,让他们继续发展,汉室的威严何在,陛下的陵寝刚修好,关中多穷啊,让全国三百万家产以上的都迁徙过来,这样关中就富饶了。

  于是,五陵年少的典故由此而来,代表富豪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