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最全面的皇帝一定是乾隆吗-《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

  “官家,人亡政息不可怕,可怕的更是连您做过的痕迹也要一并抹除啊!”章惇率先开团,火药味极浓,直接将枪头对准了旧党:

  “这群贼人嘴上喊着忠于君父,谁知道背地里做些什么阴私腌臜事儿?”

  “君父驾崩之后,更是第一时间选择忘本!”

  “连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都不能做到,谈何为官家分忧?”

  “臣,请逐国贼!”

  大宋没有杀士大夫的先例,自然只能贬斥驱逐。

  也不能剥夺功名,因为这是对士大夫最大的侮辱了。

  “污蔑,污蔑啊!官家,这些都是污蔑!”

  旧党人怎会知道后来发生的事儿,他们党争也只是针对彼此而已,怎么会将矛头对着上面的那位。

  大宋只有一片天,那就是官家。

  坐在龙椅上的赵煦坐立难安,对于自己年纪轻轻就驾崩的结局难以接受。

  父皇临终前的遗愿,朕还没有完成,朕不能死,不能死得那么早!

  深吸了一口气的赵煦,沉吟道:

  “后世之人对朕的赞可,朕很满意。”

  先把让后人的评价拿出来,因为这是史书对他的盖棺定论,以理服人,更何况青史是向着他的。

  “端王轻佻,无人君模样,更是缔造了一手靖康耻,令我大宋在诸夏抬不起头来。”

  再把赵佶未来干得蠢事提出来,不想当亡国奴就给我憋住嘴!

  “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唯有秦国笑傲诸侯一统了天下,盖以秦之强强于变法也。”

  “朕很欣赏王荆公的诗,相信太祖太宗在上,也是这般想的。”

  “对于祖宗而言,朕身为赵家子弟,认为除了收复燕云再造汉唐外,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告慰祖宗的了。”

  变法才能图强,祖宗之法也可变,这就是朕的决心。

  堂堂正正的告诉群臣,只要他赵煦还活着一天,变法就不会停!

  太宗年间

  大权在握许久的赵炅看着天幕在讲未来发生的事儿干着急,气的在大殿上跺脚。

  原以为宋徽宗搞出靖康耻已经是最大的耻辱了。

  没想到让祖宗蒙羞的方法,赵佶居然不止一种。

  赵佶,他足足有一万种!

  “朕怎么会有这种后代啊!”

  越抹越黑,你还不如闭嘴呢。

  北宋初年

  “朕还以为你能生出个好样的孩子。”赵匡胤冷哼一声,头也没回的不屑说道:

  “没想到只是个回光返照。”

  “大宋有你,真是倒了大霉了。”

  ......

  赵飞伸了个懒腰,在椅子上刷抖音还是有些不太舒服,干脆往床上成大字一躺,软敷敷的更舒适。

  他划来着底下的评论区:

  【“没人比赵光义更懂赶路,除了耶律德光、王保保。”

  追评:“神特么逃跑三大概念神!”

  追评:“世人至今无法想象,在没有高铁和汽车的年代,赵光义怎么做到骑驴一夜跑二百多里地的。”

  追评:“宋军在幽州大败,留守后方的诸军认为太宗没有血气,想要策立赵德昭登基,于是本来还能坚壁清野反攻的宋军直接群龙无首了。

  赵光义本人更是逃到涿州后又急命内侍传诏命班师,回到京城后直接逼死了赵德昭。”】

  文德殿上

  观看了许久的赵德昭也学会了不少新东西。

  这一会,更详细的看到自己未来的死因后,赵德昭身形晃动,眼泪簌簌流下,声情并茂地冲着赵光义道:

  “三叔,侄儿好怀念您当初在校府里教我读书的时候啊。”

  诛心之言!

  一旁的赵普低眉顺眼着瞅着地板,耳朵一会儿也没闲着。

  听闻了赵德昭的话后,赵普大生惊讶,大皇子居然有这本事,看走眼了啊!

  一脸肿胀的赵光义想要抿嘴,却无意下又碰到了伤口,顿时龇牙咧嘴的,十分难看。

  “哼,日新你不必给三叔打感情牌。”

  “成王败寇而已。”

  椅子上的赵大坐不住了,站起身走到赵二面前就是一脚,骂道:

  “不通人情的猪狗!本想看在德昭和元佐的面上宽恕你。”

  “你既然是个腌臜的鳖虫,不识人言,不通人意,朕也不必与你这畜生计较。”

  【“谁说赵二不行了?我觉得他就很全面啊!”

  追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了,哈哈哈哈....”

  追评:“哈哈哈...”

  追评:“??谜语人能不能去世!”

  追评:“没听说过吗?我来科普\/.墨镜.emj:

  爱下毒的不一定就非得是李儒,也可能是赵光义。

  头上插钢筋的不一定是孙策,他也可能是赵光义。

  一意孤行不听劝的不一定是袁绍,也能是赵光义。

  留下传世名作的不一定是曹植,他还可能是赵光义。

  喜欢骑驴的不一定是阿凡提,他有可能是赵光义。

  给人头上开刀的不一定是华佗,也有可能是赵光义。

  不信守承诺的不一定是司马懿,也有可能是赵光义。

  自我感觉良好的十全老人不一定是乾隆,也可能是赵光义。

  弑兄杀侄儿的不一定是李世民,也可能是赵光义。

  喜欢别人老婆的不一定是曹操,也可能是赵光义。

  外号十万的不一定是孙权,也有可能是赵光义。

  弄死亲儿子的不一定是李隆基,也可能是赵光义。

  微操大师就一定是常凯申吗,也可能是赵光义。

  除了军事样样精通,没人比朕更全能的——赵光义。”】

  淳化年间

  “朕受不了了,朕要和天幕上的后世人拼了!”赵光义张牙舞爪的就站起身,大吼着冲出去。

  刚走几步,他就发现有些不对。

  怎么没人拦着点朕?!

  “官家,其实天幕说的也不全是诽谤。”

  谁的部将在说话?居然这么勇猛,敢在文德殿上对官家贴脸开大。

  群臣惊骇,纷纷寻找着开口之人。

  原来是柘枝颠、大嘴炮儿、浑家子寇老西儿寇准啊,那没事儿了。

  谁让咱们寇相公向来性情。

  赵光义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寇准!!后世人怎么就没有诽谤朕了?!”

  “您喜欢骑驴,高粱河的那头。”

  “!!!!那下毒呢?朕总不至于害死亲哥哥吧?大宋人都知道,朕与兄长兄弟感情甚笃!天幕之言怎么不是胡扯和诽谤!!”

  “南唐的后主词写得不错,您说是吧?官家。”

  额...

  寇准一句话直接将咄咄逼人,嘴里还要为自己抗辩的赵光义给噎住了。

  李煜怎么没的,他老婆怎么回事,那幅惊世作品......

  吕蒙正拉了拉还待开口的寇准,上前打起了圆场,“官家,莫气莫气也。”

  “寇相公一向死脑筋。”

  “咱们都知道那是诽谤之言,肯定不会相信。”

  “东京城里的百姓也知道,官家治世的功绩,怎么会听信天幕的信口雌黄呢!”

  赵光义听到这话,脸色才有缓和,冷哼了一声,自顾的回到了位上。

  虽然回到了自己的位上,但看见神态自若的寇准,赵光义心底还是气得牙痒痒的。

  朕要不要撤回“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好想宰了寇老西儿啊!

  【“上一个如此全面全能的皇帝还是汉朝的刘启。”

  “赵二这辈子也无法比肩李世民,别尬黑。”

  “为什么都在黑赵二?人家在文治上面的建树,你数遍青史,有几个能比得上他?就是私德不太行。”

  “兄弟们,我问豆包了,她说赵光义在皇帝里面论功绩排行第十一。”】